年轻时,他们都曾经怀着报效祖国,保家卫国的从军梦走进军营。那时的他们青春焕发,朝气蓬勃。在经过十几二十年的军营生涯磨练后,他们又怀着未竟的梦想走入了警营。这时的他们,成熟自信,干练沉着。警营,成了他们事业的再次选择。其实,对他们来说,无论是做军人,还是当警察,都是为了保民平安!
在建军节即将来临之际,本刊特别采访了几位警察队伍中的优秀军转干部,看他们如何在历练中迅速完成角色转换,继续自己的保民平安梦!对他们来说,从军营到警营,改变的是颜色,不变的是情怀……
维护道路交通秩序忙
[关键阅读】
高光,年4月从部队转业后在泉山交警大队一线岗位工作。高光在较短的时间内转变自身角色,练就了一身过硬的交管专业本领。年,高光因工作成绩突出被评为“人民满意警察”。
严格执法不怕“大义灭亲”
三月的一天,一辆逆行的私家车在永安街被高光拦下,司机却对着他喊起来:“老高!”高光这才发现原来车主是他连队的战友老王。但他依旧掏出了执法记录仪。看到高光的行为,老王的脸色一下沉了下来。高光没有说话,开完罚单,他将老王叫到路边,说:“生活中咱们是老战友,但是你违章了就要受到惩罚,别忘了咱们都是部队里出来的,哪能忘了令行禁止啊!”一席话说得老王无言以对。
交通警察,就是一座城市的窗口,在日常工作中,高光坚持做到严格规范执法,做交通管理的有心人。用他的话说,“对交通违法行为处罚只是一种手段,首先要让违法者认识到违法的危害性,从而自觉遵守交通法规。”
加班加点
守护交通平安
高光就有较为严重的颈椎病,站立10分钟以上,就会疼痛难忍,可在工作中,他却从没叫过一次苦。在中队的雷锋墙上,挂着数面群众送给他的锦旗,这是他为民服务默默奉献的军功章。
五月的一个下午,一位老人在儿女的搀扶下走进了中队办公室,点名要找高警官。原来几天前的一个夜晚,老人来徐州市区的子女家探亲,却迷了路。正在夜查的高光主动上前,得知老人尚未吃晚饭,他立刻将老人带到饭店要了一份饺子,待老人吃完后,高光又驾车将老人平安送到了子女家中。
家有年过七旬的父母,可公安工作的性质使他不能对父母多尽颐养天年之责;妻子常年在外工作,上高中的儿子他从未有时间来辅导。他也许不是一个好儿子,好爸爸。但高光是一名好交警。
王东福让居民平安又幸福
[关键阅读】
王东福,年从部队转业至今一直担任石桥派出所金苑社区片警,15年的默默坚守、扎根基层、无私奉献,金苑社区在开发区一直保持发案率最低、群众满意度最高的纪录。
百姓的“贴心人”
“社区有了王东福,居民平安又幸福。”年4月9日,徐州市副市长、公安局长孙建友到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局石桥派出所金苑警务室指导社区警务工作时,一名社区群众用这样一句话向孙市长报告社区民警王东福的工作。
在王东福心里,社区就是一个大家庭,社区民警就是这个大家庭里的“服务员”。他从入户访查入手,开始是主动邀请村干部一起到村民家中走访,后来经常牺牲中午、晚上和节假日时间,走村串户,挨家挨户上门走访,他说平时村民比较忙,这个时间段村民才能在家。
社区居民王某因楼上漏水和对方发生争执厮打,王东福获悉后连续三天苦口婆心地做双方思想工作,最终双方握手言和。“看到双方从一开始仇人似的样子到成功调解后和睦相处的情况,我也很开心的。”居民之间的矛盾纠纷少了,社区就和谐了。
百姓的“活雷锋”
王东福说:社区民警要心系群众、服务群众,做群众的贴心人,尽力为群众化解难事、急事。
结合入户调查,王东福总会将办好的居民的户口簿、第二代居民身份证等上门送到群众手中。社区张维强老人80多岁无儿无女,王东福利用下社区的机会经常前去看望,帮助打扫卫生、送去柴米油盐,给予亲人般的照顾。17岁的苏晓明精神间歇障碍,和奶奶生活,王东福积极联系、多次协调民政部门,政医院治疗,同时协调民政部门办理了低保,保障了苏晓明和奶奶有了生活的保障。
社区平安的保护神
王东福说:社区平安我心安。作为一个社区民警,就是要维护整个社区的社会治安秩序。
王东福经常利用下社区发放宣传册和张贴警方提示等多种形式,教育、提醒群众做好防范工作。王东福还带领协管员深入工地、出租房等外来人员集中地采集流动人口的信息,通过互联网和手机短信等平台开展流动人口的信息申报工作。最大限度地防止可防性案件的发生。形成做到点、面、体的立体防控网络,社区民警、协警队员组成的专业力量,主要负责社区打、防、控一体化工作,在社区大力推行白天“看”、晚上“巡”、深夜“守”的24小时“全天候”防范模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放不下的“平安”结
[关键阅读】
李凯,年底转业至徐州市公安局铜山分局,现任巡特警大队内勤民警。虽然现在是巡特警大队的“管家”,每天步履匆匆地与台账材料、柴米油盐打着交道,但翻开他珍藏的名为“维和”的电子相册,就会看到这名“管家”的另一面。
维和经历倍感“和平”珍贵
年9月,作为驻河南某部选派参加赴苏丹第四批维和部队的一员,李凯和战友们踏上非洲的土地。身为工兵连的一员,每天消耗大量体能,部队却突然面临“断粮”的窘境。年,在中国农历新春佳节之际,联合国运送物资的主要通道肯尼亚由于内乱关闭了机场和港口。李凯的年年夜饭,就是一盒罐头、两个馒头。这样的配给一直持续了3个月。
李凯在异乡第一次如此深切地感受到战乱对普通人的生活产生的巨大影响。年年中,李凯所在部队完成维和任务,他佩戴着“维和勋章”光荣回国。这段宝贵的经历,让他倍感“和平”的珍贵,也正因为此,守护“平安”成为他解不开的情结。
竭力尽智的维稳精兵
年,李凯转业至铜山分局巡特警大队。从艰苦的野战部队,到维稳处突的一线精兵,李凯完成了从“守土者”到“护安员”的转变。
今年年初的一天晚上,李凯带领防暴处突队员在街面开展巡逻盘查时,一辆黑色轿车在经过巡逻队伍时,驾驶员不敢直面民警的目光。李凯拦停车辆,打开了后备箱,随后就闻到淡淡的血腥味,车内还发现了一把弩和一小瓶药。李凯立刻想到了工作中转发的一起协查指令,觉得此男子有盗窃动物的嫌疑,他没有简单将男子送到派出所了事,而是将这一情况开展串并,最终,在派出所的审问中,该男子承认了用弩和氰化钾毒害、盗猎犬只近百条,将许多空巢老人的伴侣犬射杀的残忍事实。
润物无声的平安守护者
现在,李凯的最主要工作是内勤民警,对每份材料、卷宗都细细查阅,加班加点成为常态化。李凯这双搭建路桥的手,现在也摆弄上了精细活。李凯看着满桌子的材料,却觉得,能做好民警与辅警的保障工作,让他们更有干劲地冲在一线,也是在守护安定的方式,平安需要他们这些润物无声的人。
从警3年有余,李凯年、年连续两年被区评为“优秀公务员”,被区局表彰为“人民满意警察”。
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
[关键阅读】
李石明,年入伍,年从警。现任湖滨新村西社区民警。年被评为徐州市公安局优秀人民警察,年被评为泉山分局优秀人民警察,任职湖滨派出所材料内勤时被泉山公安分局评为优秀宣传员及社区民警之星等。
爱岗敬业作风扎实
年2月,李石明由部队转业至泉山分局湖滨派出所任社区民警。面对新的单位,新的环境,新的职责,他及时调整心态,从努力学习业务知识和深入社区调查走访入手,在不到半年的时间,他走遍了刘场社区。也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李石明及时了解掌握了辖区大量的人口管理信息,当年,即通过扎实细致的工作,协助其他警种破获辖区内传销案件8起,盗窃案件1起,抓获犯罪嫌疑人6人。
秉公执法清正廉洁
办案时,他从不拿权力做交易;办事时,他绝不徇个人私情,真正做到了请吃不到,送礼不要。年,有个外地朋友请托为其办理儿子出生入户登记。为了表示感谢,朋友还办了一张元的购物卡要送给他,李石明当场婉言谢绝。去年,他在办理辖区内一起纠纷案件的时候,双方都先后多次要请他吃饭,李石明不但没有答应,而且主动上门做双方的调解工作。后来矛盾化解了,被处理的人对其秉公办案心服口服,到所里送上锦旗表示感谢。
兢兢业业乐于助民
从警以来,李石明始终把服务群众作为自己的信条。
4月27日,辖区一位60医院看病后途经湖滨菜市场买菜时,将一个装有价值不菲药品和手机的蓝色布袋忘在菜市场。老人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在5月3日找到了值班的李石明。面对曾患有脑梗,讲话不顺畅,思路也不是很清晰的老人,李石明放下手头工作,耐心细致地听老人讲述,并启发帮助老人回忆布袋遗失的每个环节。在将所有细节记录下来后,李石明让老人留下联系方式,嘱咐其在家里等民警的回话。
第二天一早,李石明即跑到市场调取录像,走访了多家卖菜摊贩。通过多方查找,终于找到了老人丢失的蓝布袋,里面的手机和药品一个也没有少。当老人取回袋子的时候,久久握着李石明的手激动得热泪盈眶。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