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上7点开门,晚上8点关门,东山县铜山古城顶街路,现年69岁的老欧每日都在他的小诊所坐诊,50年来雷打不动。
老欧名友斌,是执业中医师,他的小诊所是铜山城内唯一的诊所。铜山古城建于明初,是一座军事、文化古城,曾经辉煌过,改革开放后,人口外迁,古城就逐渐成为“留守城”了。出于经济考虑,城内的学校、商铺、诊所都陆续搬出古城,但老欧却坚守于此。
老欧的父亲曾是铜陵名中医,他自小受父亲影响,十二岁背《汤头歌》《中医三字经》《药性赋》,十五岁自学《濒湖脉学》和五院合编《中医各科教材》。“十年浩劫期间”老欧正读高三,由于遭人嫉恨,在“批斗中”被打断三根肋骨,后来幸运的医院救治。劫后余生值得庆幸,但他的大学梦却因此耽误了。
此后,欧友斌随父学医,他边跟随父亲诊病、抓药,一边到处寻找中医书籍自学。“学中医难,难在没有规范。”回忆起学习中医的艰辛,老欧深有感触。由于没有统一和规范,他常常在不同的书中看到对同一病症的不同论证和治疗,并为此怀疑和焦虑过。直到年,已过不惑之年的欧友斌参加了“健康报振兴中医刊授学院”函授,聆听了代表当时国家中医最高水平的一批老教授的讲课。
“在接触到聂惠民老师讲授的《伤寒论》后,我顿时开悟了。原来中医学自有规范在,那就是《伤寒杂病论》中蕴含的药症方证体系。”欧友斌说。他对这三年的培训格外珍惜,记下厚厚十几本笔记,学术论文在《中国医药学报》首届优秀论文评选中获得优秀评审奖。系统的培训让他坚定了对中医的信心,也领悟了中医的奥妙,从此他成为经方学派的铁杆“粉丝”。
行医多年,老欧在当地颇有名气,虽然地处僻隅但本地人爱找他看病,邻县也常常有人过来寻医问药。老欧坚持用中药经方治病“以药测症、以方测症、方症相应、辩证论治”。
翻开老欧的行医笔记,密密麻麻的记录着诸多病例:樟塘老张患糖尿病服西药多年,改服中药50多天后停药,随访半年血糖保持正常;云霄陈师傅乙肝,服药2个月后肝功能检查“正常”,巩固治疗1个月,随访半年未见复发;漳大一女生患脱发症,用经方治疗20多天痊愈.......最让老欧印象深刻的是,年,医院诊断为“IgA肾病”,这种病西医目前还没有满意的治疗方案。医院住院治疗一个多月无果后,小许辗转找到老欧,老欧用经方进行治疗,服药二十天,化验结果表明肾功能正常。不久,小许怀孕并产下一健康男孩。
“在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中,我找到了中医的自信和情感。”说起用经方治病的效果,老欧很是自豪。老欧是优秀的中医师,但作为经营者恐怕不合格。他的诊所就是自家一楼的客厅,没有招牌也没有装饰,远不像别人想尽法子做广告,上门的病人除了街坊邻居多是别的患者介绍来的。老欧是铜陵个体医协的法人代表,但明显没有别的医生的富裕和风光,老欧说这是因为旧城区穷人、老人多。
采访期间笔者注意到,老欧的收费似乎也过于便宜。一位中年妇女来看病,老欧开了一剂中药收了8块钱,另一位80多年的老人家来抓2剂中药,老欧只收了4块钱。中药经方一般都很廉价,老欧又不计锱铢,所以从医50载,他一家8口人一直挤在不足70平米的筒楼里,直到去年小儿子夫妇才搬离旧城区。迫于生活的压力,老欧也曾经动摇过。几年前,医院高薪聘请老欧去坐诊,但没半个月他就辞职不干了。“放着便宜的中药不用,让我开大处方,动不动就打点滴,这种事我干不了。”老欧说。
辞职后,老欧依然蜗在自己的小诊所里看病。友人们都劝他离开旧城区,老欧总是回答:“这里人缘好,乡亲们需要我。”老欧看病用的旧木桌旁边的墙上贴着一张大红纸,上有对联一幅“良医三指续乾坤;丈夫双肩担道义。”也许这就是他坚守的理由吧。
推荐阅读◆东山超标电动车元旦起开始登记挂牌啦!
◆专访东山美女主持陈杰怡,她的另一个身份竟是...
◆60年前东山手工艺人为毛主席特制海柳烟嘴的故事
回复“手绘地图”即可购买地图,追寻左耳的足迹!信息源
张艺生
↓↓↓点击阅读原文吐槽爆料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