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联播》“壮阔东方潮奋进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40年”,特别报道聚焦苏州工业园区,时长达3分36秒!
新闻联播点赞园区,不仅回顾了园区24年的发展历程,更详细地展现了,园区近年来转型创新,走高质量发展之路的历程。
开发建设24年来,苏州工业园区凭借“勇于争第一、敢于创唯一”的精神,从蛙声阵阵的农田变身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从“世界工厂”加速迈向“东方慧湖”,成为中国发展速度最快,最具国际竞争力的开发区之一。
站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新起点上,园区向改革要动力,向开放要潜力,向创新要活力,全力打造中国开发区“升级版”。
当时全国已有了包括深圳在内的5个经济特区,和他们相比,苏州工业园区无论是地理位置,还是政策上都没有明显优势,如何赢得发展?
园区向新加坡取经,学来“亲商”理念,用好的营商环境吸引企业,为此提出一个口号“不特有特,比特更特”。
园区原党工委副书记潘云官
大家都知道这个中新合作的区域是当时处于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我们在这里摸索,我们在这里创新,我们在这里就是要跟国际上接轨,所以我们要给其它地方做出样子。不特有特的话就是说不叫特区但是有特区的政策,我们有一些政策可能会比特区更加厉害。
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迈入由大向强转变的新阶段,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摆在园区面前。但调研中发现,园区落户企业虽然多,但大多以加工、装配为主,产业低端,土地利用率低。
为此苏州工业园区在江苏,率先推出一套产业转型监管平台,对企业的产出能耗算出亩均效益,然后打分排座
园区管委会经济发展委员会副主任朱云磊
(打分排座)前50%的,应该今后是鼓励或者支持,后50%的要区别对待,后40%的排名企业应该是作为今后要改造或者是要帮助他提升的,最后面10%不到的,那这一块的土地资源,就要把它尽快地腾退出来。
近年来,苏州工业园区加快“高端高新”转型步伐,以实招、硬招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开辟出“1+N”制造业向中高端升级的新路径,即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品牌化发展方向,推动制造业向“制造+研发+营销+服务”转型、制造工厂向企业总部转型、成本中心向利润中心转型。
为此,园区出台了《鼓励总部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等,从“顶层设计”上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描绘清晰路线。同时,建立了产业转型升级监管平台,大力发展智能制造,深化工业化、信息化两化融合试点,从政府层面对产业转型给予引导。
坚持引进和培育并举,园区近年来大力发展高端高新产业,形成了“2+3”特色产业体系:“2”即电子信息、机械制造等两大主导产业;“3”即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纳米技术应用等三大特色新兴产业。
年以来,辖区新增国家“两化融合”示范企业1家、省示范企业32家;新增省级以上跨国公司总部及功能性机构5家,经认定的省级总部机构36家、占江苏省20%。
目前,园区拥有7个智能工厂(车间),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累计达65家,各类外资研发机构家。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71%。
RD投入占GDP比重达3.48%。
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件。
目前,园区人均GDP约4万美元,工业用地亩均税收42.6万元,其中,中新合作区亩均税收72.8万元,万元GDP能耗为0.吨标煤。
作为在苏州生活的我们,看完,忍不住要为苏州工业园区点zan!
本文授权自:苏州工业园区发布
合作、投稿,徐掌柜
法律顾问:江苏卓华律师事务所孙宏阳律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