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外办ldquo三个学党史r

北京白癜风专家挂号 http://m.39.net/pf/a_7785830.html
3月23日起,市外办组织开展“三个”学党史系列活动,旨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营造良好的党史学习教育氛围。活动为期天,6月30日结束,通过“党史回眸天”“党史人物学”“党史故事讲”三个学习专题,带动全体党员干部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把正确党史观转化为工作动力,进一步提振精气神、锤炼好作风,为“十四五”期间我市外事工作开好局,为服务国家总体外交和推动临沂“由大到强、由美到富、由新到精”战略性转变扛起外事责任、贡献外事力量,以优异成绩庆祝党的百年华诞。

党史回眸天(七)秋收起义

年9月9日,毛泽东和中共湖南省委根据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委会的决定,领导和发动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参加起义的主力有原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团,湖南平江、浏阳的农军,湖北崇阳、通城的部分农民军和安源的工人武装等。起义部队合编为工农革命军 师,共余人。毛泽东任中共前敌委员会书记,易礼容任行动委员会书记,卢德铭任起义军总指挥。9月9日,起义从破坏粤汉铁路北段开始发动。9月11日,起义军分别从江西修水、安源、铜鼓等地出发,进入湖南境内,会合平江、浏阳地区的起义农民,准备会攻长沙。起义军先后取得老关、醴陵、浏阳、白沙东门市等战斗的胜利,占领了醴陵、浏阳县城和一些集镇。但由于强敌反扑,起义军在战斗中相继失利。毛泽东迅速命令起义部队 、三团与第二团余部,到浏阳的文家市集中。前委在文家市召开会议,决定放弃攻打长沙的计划,并于20日带领部队撤离湘东地区,沿罗霄山脉向南转移。9月29日,起义部队0人左右到达江西省永新县的三湾村进行改编。经过改编,起义军从一个师缩编为一个团;党在部队中建立了各级组织,特别是把支部建在连上,加强了党对军队的领导。10月,起义军到达井冈山,开始创建以宁冈为中心的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转自人民网《党史上的今天》)

党史人物学(七)卢德铭

卢德铭,字邦鼎,年出生于四川自贡。年,卢德铭考入成都公学。在五四运动浪潮的影响下,他开始研读《新青年》《共产主义ABC》《马克思传》等革命书刊,开始接受共产主义的思想教育。他还积极投身学生革命运动,并多次向同学与兄长表示:要想反对列强和军阀,必须诉诸军事力量,他也由此萌生了投笔从戎的想法。

年春,卢德铭远赴广州报考黄埔军校。因路途遥远,他到达时已误了考期。入学愿望强烈的他,凭借同乡、老同盟会员李筱亭的介绍信,几经周折终于见到了孙中山。孙中山欣赏这位年轻人的勇气,并当场给他出了一道考题:《当今国民革命之首要任务》。卢德铭即席应试,笔下文章激情飞扬,誓言“报效革命,义无反顾”。孙中山阅后对答卷非常满意,破格将他录入黄埔军校第二期步兵队学习。在校学习期间,卢德铭表现优异,并加入中国共产党。

年11月,卢德铭调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叶挺独立团2营4连连长。第二年5月,独立团作为北伐先锋,挺进湖南。6月初,独立团行进到正遭遇敌人袭击的湖南渌田,敌我激战中,卢德铭不仅带领4连一举消灭了敌人一部,还主动出击,直打到攸县县城河南岸。他的这一果决行动深得叶挺称赞。此后,在平江、汀泗桥、贺胜桥等战斗中,卢德铭屡立战功,并被提拔为1营营长。北伐军占领武汉后,独立团被改编为73团,卢德铭任参谋长。

“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年9月9日,秋收起义爆发,卢德铭担任起义部队总指挥。起义部队最初的行动计划是夺取长沙,但由于敌我力量悬殊,起义频频受挫。9月19日,各路起义军会师湖南文家市,召开前敌委员会议,讨论部队进军方向问题。会上,毛泽东提出了改变攻打长沙的作战计划和向罗霄山脉中段进军的正确主张,而师长余洒度则坚持“夺取浏阳直攻长沙”的错误意见。卢德铭完全拥护毛泽东,他说:“现在敌人集中兵力来打我们,这是生死存亡的重要关头,如果再攻长沙,就有全军覆没的危险。”由于卢德铭在部队中威信很高,他的意见对统一部队思想起到了重要作用。最终,会议通过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决定起义军撤离湘东地区,向南转移。

9月25日拂晓,起义军出发南进,当部队途经萍乡芦溪山口岩时,遭到敌军伏击。为了掩护部队撤退,卢德铭挺身而出,靠前指挥。激战中,他不幸中弹,英勇牺牲,年仅22岁。他的牺牲,令毛泽东痛惜不已,并悲愤疾呼:“还我卢德铭!”

卢德铭的遗体被附近村民找到,用杉木皮包裹后,安葬在附近山上。“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一代英才卢德铭就这样长眠于青山碧水之间。

毛泽东曾这样评价卢德铭:“德铭同志为革命保留了火种,他是一名出色的军事指挥员,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卢德铭一生虽短,却浩气长存,他的杰出贡献将永远铭刻在人民心中,他的不朽精神也必将不断激励后人奋勇前进。

(转自共产党员网)

党史故事讲(七)开国少将肖永正:规定面前人人平等

怎样认识和对待权力,怎样真正为民掌权用权,是我们治国理政的首先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三严三实"把"严以用权"放在关键位置,就是告诉各级干部,权由民所赋,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按法律、规则、制度来行使权力,任何时候不搞特权,不搞以权谋私。在这方面开国少将肖永正为我们作出了表率。

肖永正是一名出色的后勤将军,徐向前元帅曾称他是"正派的粮草官"。他的乳名叫"蛮伢",麻城味十足。从红军时期起就长期做后勤工作,为我军的给养、装备等工作献计献策,竭心竭力,作出过重要贡献。

年,红四方面军长征途中,一天,红四方军总指军徐向前在雪山上来回巡视正在爬雪山的部队。突然发现一位红军战士背着一只大锅,一步一喘,艰难地行进着。这位战士没有穿棉衣,身上只披条草袋。他立即发话:"快去把连长找来!"不一会儿,九连连长跑步来到徐总指挥跟前。徐向前严厉批评道:"这个同志还披着草袋子,冻成这样儿啦?你们是怎么搞的,去把司务长找来!"连长胆怯地报告道:"徐总指挥,他就是司务长,叫肖永正,他的棉衣临出发时脱给房东老乡穿了。""什么,他就是肖永正!"徐总指挥走到这位叫肖永正的红军战士面前,从他背上接过锅,把自己的大衣脱下来,给肖永正裹在身上……

部队下山后,徐总指挥在方面军全体干部会上,提起肖永正仍然是激动不已:"有个连队司务长,棉衣发下去了,战士们都穿上了,他却把自己的棉衣送给没有衣裳穿的房东,自己披个草袋子过雪山,背上还背着一口锅!他就是三十九团九连的司务长,叫肖永正!""肖永正是个正派的粮草官。我们有这样的粮草官,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

中,肖永正担任第二十兵团后勤部副部长,负责从后方运来的物资分发工作。工作中,有些参战的老战友,老部下,都想凭他的关系,多搞点生活物资给自已的战士。但肖永正铁板一块,严肃地对他们说:"规定面前人人平等,谁也不能特殊。"他对具体管物资的同志说:"干我们这行的人, 要自己不贪,第二要讲原则不讲情面,第三敢于把厚脸皮的熟人、上司挡回去,有了这3条,才能当好后勤干部,才能维护规章制度的严肃性。"在满屋子的烟酒糖茶和食品罐头等慰问品面前,他经常是一口开水就一把炒面,吃得十分香甜。

从朝鲜回国后,年肖永正调任华北军区后勤财务部当部长。这年夏日的一天,老家麻城的一个大哥来找他了。这位大哥是曾经赠他路费,支持他参加红军的有恩之人。大哥找他是想凭昔日的旧情给自已安排一个工作。肖永正招待他几天后,拿出他的外甥求他调动的信给大哥看,说:"共产党不能像国民党那样,搞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否则,老百姓会骂我们打倒皇帝做皇帝,那就违背党为人民大众服务的宗旨。" ,肖永正塞给大哥万元钱(当时为旧币,合新人民币元),要他拿这钱回去买头牛,置辆马车,带领乡亲们走致富路。

大哥回到家,逢人就说:"共产党部队真锻炼人,有蛮仔这样的人掌握国家大权, 错不了。"

(材料来源:荆楚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wanrongzx.com/wrxfc/103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