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徐玉诺诗歌国际学术研讨会北大下午场

首届徐玉诺诗歌国际学术研讨会

(北大下午场)

.7.26

时间:年7月26日下午

地点:北京大学朗润园采薇阁

年7月26日,首届徐玉诺诗歌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朗润园采薇阁成功举行,参会诗人、诗评人有西渡、树才、周瓒、姜涛、张桃洲、西思翎、田海燕、卢文悦、罗羽、陈家坪、孙磊、秦晓宇、张杰、史大观、高岭、成婴、张光昕、王东东、杨碧薇、苏丰雷、王心、张何之、北渡、南桥琴、徐帅领等。诗人徐玉诺女儿、91岁高龄的徐西兰老人由其子徐双成陪同,从武汉赶来参会。研讨会由徐玉诺学会与北京青年诗会主办,北京大学新诗研究所、诗生活网、次山书院、文殊书院、河南省鲁山县第一高级中学协办。北大研讨会上午场由诗人、诗评人姜涛主持;研讨会下午场主要由诗人张杰主持。

姜涛:

听了西思翎的发言后,我感到西思翎提供了一个新的国际视野,他对年进行了很多的研究和      一

什么是梦;什么是实事?/不过是人类记忆界的间隔;/在这里,必须离开那里。

     二

什么是生;什么是死?/不过是人生知觉上的限制;/在这里,不能知道那里。

     三

我们所知道的而且能想像的尽是梦;/真实是我们所没想及,不知道的。”(《小诗》)

这首高度浓缩着哲蕴的小诗将对人生之虚幻的认识推向顶点:人类的整个世界就是一场“大梦”,梦与醒的分界、生与死的区隔因此就显得没那么重要了,既然它们都在这场“大梦”之中。最根本的区分不再是梦与醒、生与死的区分,而是这场“大梦”与不可触及的真实之分。这一思辩到达了形而上的高度,堪称与尼采的《真理和谎言之非道德论》异曲同工。

那么,人们所能做的,大概就是满足于“虚幻的平安”了。杜涯敏锐地指出,徐玉诺很喜欢“平安”这个词,平安代表了他心里的热望。然而他的“平安”常与虚幻相伴,而非平面的、单纯的平安,他还隐隐感到了平安背后深层的不安:《泪膜》中一层泪膜覆盖了眼睛,才出现“平安气象满罩在那里了”这幅和美博爱的画面,他渴望将这幻梦颠倒为真实,想让自己相信“原来真实世界早已这样了”。《春天》一诗里徐玉诺已发觉平安之虚幻:“失望的哲学家走过,/逗留着无目的的寻求;/搂一搂乱发,/慈祥的端详着小鸟,小草,小孩子……/彷佛这……告诉他说虚幻的平安”。《永在的真实》更是直接点出“世界上一切平安、宁静都是幻影;/惟有恐怖是真实、普遍、永在的。”从这些诗中可以看出,徐玉诺始终对认识“真实”有所执着,可贵的是,他既没有像普通人那样投入于短视的生活,毫不在意真理,也没有像一些哲学家那样,彻底冷静地投入对残酷真相的探究,忘却感性与本能的诉求,而是将对真实的认识保持在一种张力中,这是对诗人使命的一种自觉。

对于人生的无意义,徐玉诺像尼采一样深知幻梦是最好的安慰:“人生最好不过做梦,/一个连一个的/摺盖了生命的斑点。”(《小诗》)“鞋匠,鞋匠,你喜甚?/——我已造下梦中鞋。//张哥,来!李哥,来!/一齐穿上梦中鞋!”(《问鞋匠》)他让自己投入诗歌,书写自然,在灵感的微风中忘却生之疲惫。幻梦与艺术的功能原是相近的,可使人从得失的思虑中暂时解脱,遮盖痛苦的斑点。尼采强调“非真理”对于人类生存的必要作用,高度评价做梦、“说谎”的能力,认为它是生命热情之所在,是活泼而敏感的心灵的必然趋向:“我不相信冷却的心灵。不能说谎的人,也不知道什么是真理。”10这种真理并非“冷酷的干瘪的眼睛”就能捕获,而是维持在张力之中,既要求超越性的认识,也不可失却生命本有的冲动。

以幻梦抚慰疲惫的传统古已有之,但徐玉诺的趣味并非用这一传统就能简单概括,相反,他的诗中有着更复杂的异质的端倪,延伸向尼采所要处理的问题之错综。虽然强调幻梦,徐玉诺诗中流露的态度绝非单纯的逃避,它异于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和放弃主义,亦非瓦格纳和德国浪漫主义的“艺术家的形而上学”(即“只是作为审美现象,人世的生存才有充足理由”11)。这几种观念之间有着不可忽略的分异,在我看来,徐玉诺的态度还是更接近于尼采。

  

二、

尼采的思想兼有怀疑与肯定的维度,徐玉诺的诗思同样不乏肯定的面向。他之所寻并非一时权宜、逃避,他的认识也不止步于怀疑与虚无,怀疑是他的路径,而更重要的是试图建立新的生活观,迎接新的肯定。

尼采完成了价值重估,他揭穿基督教所宣扬的诸种美德并非天然正确,而是贫弱者经过“奴隶起义”,将原有的价值颠倒的结果,背后终归是权力意志的作用;还举出哲学、科学、现代文化等同样都是软弱、退化的造物。他呵斥的是形而上学、精神、重负、知识、“文明”、平庸,他肯定的是大地、生命、轻盈、舞蹈、本能、创造。

尼采说“‘本能’是最有才智的”12。在徐玉诺的诗中,我们也能感受到对本能、自然的热爱与崇尚。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自然之子,向往着浑然质朴的原始状态,“我们不知道:/什么是国界,所有权……/什么是法律,道德……”(《小孩子》)甚至连语言也不必有:“久闭不开的门阶上,/坐着两个三岁左右的小孩子;/他们彼此没有许多话说,/慢慢把一只小草叶拿起,/举到头上;/又慢慢的放了下来。/他们吚……吚……吚……的歌唱;/他的歌曲是没有字意的。”(《小孩子》)“没有字意”,却是自然本身的语言,比人们后来制造出的各种复杂意义更加高贵。这并非单纯的返乡情节,它在现代被赋予了更复杂的结构,是一种“深刻的肤浅”(尼采语),经历了“从绝望的智慧到有意的盲目”13。与自然事物亲切的连接也常让他感到诗歌乃至整个语言的有限,可见这种连接所具有的“先天性”:“我无心的穿过密密的树林,经过一个小小的村庄的前面,小鸟和人类格外的亲密着。/我的诗是不写了!——因为荡漾在额上的微笑是无限的;歌是不唱了!——因为/无声的音乐是永久的。”(《我的诗歌》)

徐玉诺的诗还有一个关键词——“无心”:“这连一点思想也不费,到一个地方也好,什么地方都不能到也好,/这就是行路的本身了。”(《小诗》)“什么也不是,什么也没有了!/小鸟总是那样的唱着,/细风总是那样的吹着,/我总是一步一步的走着。”(《一步曲》)“我无心的走出门去”(《无题》)“我跳在小草上,我的步伐是无心而安静”(《墓地之花》)“偶然拾起一片枯叶,/便无心的衔在嘴里;”(《枯叶》)他参透了“无心”乃妙境之门,免去了有意的行动、计划、操作,排除了各种想法、思虑,将自己沉没在自然宽广的旋律里,感受当下之充盈,处在这种对生命的投入之中,便不会被人生的虚无所困扰。

与“无心”相关的,是对记忆的排斥:“愚笨的,没有尝过记忆的味道的海鸥呵!/你是宇宙间最自由不过的了。”(《海鸥》)“假如我没有记忆,/现在我已是自由的了。/人类用记忆把自己缠在笨重的木桩上”(《杂诗三首》)值得注意的是,徐玉诺为何对记忆如此愤恨?并非由于记忆中的痛苦,而是因为记忆里沉淀着先前的知识、价值、思维方式,愤慨于记忆,便是控诉祖先、传统对今人的束缚,这亦与力图打碎旧法版、写下新法版的尼采不谋而合:

听呵,人类!/你们是你们祖先的笼中鸟;你的天天哭笑在你们祖先留给你们的幻想里?

你们没有一个能够,并且肯在百忙的虚幻的工作中,把你们小脸露出笼外,瞧一瞧/这无限大的自由世界;/因为你们的祖先告你们说:/在这里!/人生永远在这里!……/这里以外,更没有什么关于人类的东西了。

孝顺祖先是应该的——一生在这虚幻的笼中,何尝不好呵,——为虚而哭,为幻而/笑,……或者你们的心,力,一切都被祖先型定;/你们将永远不能,并且不肯,露出你们头来。/虚幻将永远收容了你们的一切了。(《小诗》)

对记忆的痛斥指向对新世界的呼唤:“我们将否认世界上的一切——记忆!/一切的将来都在我们心里;/我们将把我们的脑袋,同布一样在水中洗净,/更造个新鲜的自由的世界。”(《宣言》)个人的同一性、文化的连贯性都由记忆承载,现存的安稳的生活空间由记忆构成并守护,但记忆也会使人倾向于保守。把脑袋在水中洗净,便是洗去记忆与旧有认知方式、价值方式的缠绊。这种态度较为理想化,但是,在尼采的视阈下我们不会将之称为“浪漫主义”。它切中了诗人的一个使命:诗的创造性不仅在于打开被日常语言磨平的、封闭的词,恢复它们的隐喻功能,使其重新新鲜立体,同时更要打开视角,打开失去活性的固化的价值和思维,把小脸露出笼外,“瞧一瞧这无限大的自由世界”。徐玉诺与尼采从两种不同路径为这一追求做出了努力。不难发现,徐玉诺所说的新世界并非某种具体的新国度、新制度、新法规,而是更为抽象的“新鲜的自由的世界”,它和尼采的新世界一样难以从正面进行规定,令人费解,但其可贵之处也恰恰在于难以刻画,保持敞开,不急于拥抱某一主义、传统,而是拥有“超善恶”的品质。

五四新文化运动批判封建道德、孔家文化,崇尚民主、科学,想要实现的是从一种道德到另一种道德,一种价值到另一种价值的转变。徐玉诺则更接近于一位超善恶的诗人,而非任何主义的信奉者,他更深地体察到了生命本质性的虚无,这是进步青年的努力无从救赎的。这种视野使得他更多地是一位“无为”的诗人14。他超然,但不冷漠。超善恶绝非摒弃善,而是一种向原初的回溯,回到自然的天真,回到对生命的热爱,重新开掘善的源泉,带来更高的启迪。

三、 

拥有超然气质的思想传统并不在少数,我们从道家、禅宗那里也可以听到类似的声音。那么徐玉诺超善恶的诗学究竟有何独特之处?其中最重要的是,它植根于“求真”的品质之中。

徐玉诺强烈的怀疑精神,似乎应和了现代社会日益高涨的对“诚实”、“真诚”的追求。现代社会的一个典型特征表现为反思无处不在,以及高度的自我意识15。波德莱尔以来的现代文学致力于破除迷雾与神话,极力保持真诚,探寻真相。“真”成为了居于核心地位的价值,“从未有如此多的人希望过上开明的生活,希望看穿社会所强加的幻想”16。通过与这一传统的中流砥柱——尼采——的对照,我们可以体会徐玉诺的诗为何对当代读者颇具感染力,当时显得过于“超前”的他何以在今天重新收获了许多知音。

徐玉诺对智性诚实本身,以及智性诚实作为一种良知,有着深切的意识,这体现在但不限于对人生虚无的透彻揭示上。我们再来看徐玉诺诗中引人注目的对生死、鬼、墓地等阴暗事物的书写。这种充满悖谬修辞,散发着幽深哲学意味的书写已然形成了他的一个特色,秋吉收认为这影响了鲁迅《野草》的写作17。徐玉诺多次表示对死亡、墓地、黑暗的倾心,如《墓地之花》和年4月14日的《小诗》。那不是真的说死亡更好,更不是说他仇视生命,而是借助对死的热忱,道出生命深透的无聊——面对无聊的世间,一颗正直、真挚的心应当更向往死,而非虚无地活,执迷于诸种弱小的价值,如《名誉》:“让你的可怜的苍白的青年们拿去吧;/我要到人类的末路去”。这不是悲观,不是阴冷,而是恰恰凝聚着最浓厚的深情与良知,饱含对人类的热爱。这种修辞方式和尼采相仿,其中,“墓下的死者呵!/你们来在何时何代?/你们的床榻何等温柔,你们的枕头何等安适!”(《墓地之花》)这样的诗句堪称警句,几欲比肩尼采。

徐玉诺也曾透露过对“真”的崇尚:“近七八年来,新诗坛上——读者与作者——都对于空疏清浅的作品感觉不满而有求丰富的趣向……要知道所谓丰富不在有典故而在真;真了没有不丰富的。”18这里的真,是诚实面对自己内心的感受,抓住真实的经验,而非舶来、窃取、虚构经验,或是受制于某些文学的、政治的神话。

徐玉诺对真的强调,并非只是处在求真的哲学思潮中,还是从诗人视角发出的呼唤,道出了一些诗歌本体性的要求。这种真不只是智性的诚实,更是诗性之真,经验之真。于赓虞称之为“生活之充实,情感之热烈刚毅,和与外界关系之密切”,“在自己充实生活的宇宙里,决不能不有其特出的个性”19。徐玉诺诗的深度、力度与丰富,皆扎根于“真”。真实便是充实、鲜活、自然。进入真实中,丰富性自然便会打开。相反,若是人云亦云,便只能依随几个贫乏的定式,内心封闭而缺乏敏感,新意也就无从产生。真维系着写作的独立性与稳定性——它不是任何外在价值所强加的,不是跟风造作,而是内在的直觉,独立地发乎内心深处。这种真并非仅仅停留于观念,它的实现与诗歌语言、诗艺的成熟不可分割。在白话诗的幼年时期,一些诗人只在表层上模仿西方情诗的调调,当他们尚停留在爱情的幻想中,徐玉诺已牢牢抓住了现实经验,甚至向超现实书写迈进(超现实有别于单纯幻想之处,在于它以把握现实为前提,超现实的隐喻须是现实的某种投射),这是文学人格成熟的一种表现。

民国初年的浪漫主义诗人沉浸在相对感性的幻梦之中,对他们来说,浪漫的梦幻与残酷的现实之间的冲突似乎形成了非此即彼的二项对立。相较之下,徐玉诺的深刻之处在于,他一方面有投入梦幻、暂忘生之疲惫的浪漫冲动,一方面又秉持着智性良知,维系着两者的张力。这两者之间并不是没有联系,投入幻梦不能简单等同于智性欺骗。这可以借助尼采对艺术的一则看法来阐释:沉浸在艺术作品中的那一刻,固然暂时地被骗了,但这种受骗是自愿的、自主的、必然的。换言之,艺术是一种“诚实的说谎”,是“把幻想当作幻想”20,它并非不理智。徐玉诺对幻梦的投入不是无意识的、不可自拔的,其前提是真诚地看待了幻梦对人生的必要性,从而主动地投入。因此,“做梦”也是基于“求真”。这种真与梦的思辩关系,在徐玉诺的诗中得到了锤炼,他似乎比当时的其他诗人更早地意识到了谎言之中“真”之维度的凸显。徐玉诺的诗中包含了对诗本身的呼唤,他在写诗的同时也在书写为何写诗、诗对于人生有何意义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可以说,他在进行着“元诗”的探索,这亦是其深刻性与超前性的一则体现。

徐玉诺与尼采的差异也是不可忽视的,他的诗固然不具备尼采哲学同样的严格性,事实上,睿智与率性在他身上相处得十分融洽,令我们想起西方诸位才华横溢的“少年先知”诗人(如兰波、科索维尔),随机抛撒着智慧,无暇进行深入的哲学构造,这使得作品中包含了更驳杂的、未充分加工的异质的材料。与哲人尖锐辛辣的批判不同,徐玉诺虽爱怀疑,却仍用丰沛质朴的深情包纳一切,像孩子一样率真烂漫,正如叶绍钧所言,“他一方诅咒,一方饶恕被诅咒的,同时还十分加以怜悯”21。这有别于单纯为真理服务,“为真理服务是最艰辛的服务……意味着:一个人必须严格地抗拒自己的心,必须蔑视‘美的情感’”22。徐玉诺身上带有的质朴的前现代色彩,与高度敏锐的“现代性”嗅觉的奇异组合,也是我们在谈论他的诗歌时不得不考虑的,但是,至少,这种前现代色彩不能被简单指认为他的现代性之不彻底的证据。徐玉诺的诗尽管融进了诸多哲学思考,却“全没有观念的抽象的毛病”23,若试图将徐玉诺诗中的思想重构为一个融贯的系统,那将有悖诗的本性。他的描写总能触碰到事物的灵光,“实由他有特别灵警的感觉”24,他的思是诗思,由诗带动,而不限于哲人沉思。他亲密地谛听自然的声音,满怀热情地与之融为一体,深刻领悟带给他的馈赠——去伪存真——仍不脱离诗的本体与抒情的音质。

在这里,我们谈论的不是一位哲学家和一位诗人,我更愿称他们为兼具哲人天赋与诗人气质的两位作者。徐玉诺的诗在不经意间回应了尼采为诗人的使命所作出的注解。通过上述几个方面——虚无的面向、积极的面向以及求真的精神,徐玉诺诗歌中丰富的张力得以显现。他的写作意识也将历久弥新,对当代人的写作构成呼应与指引。

注释:

1参见海因:《徐玉诺诗歌的当代性》,出自《徐玉诺诗歌精选》,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年。

2杜涯:《永恒的诗歌之光——读徐玉诺的诗歌》,引自《徐玉诺将来之花园》(徐玉诺研究丛书),史大观、徐西兰编纂,徐玉诺学会印制,年。

3单纯的哲学化释诗存在一些不足,正如张定浩所言:“从一些核心词汇与意象出发,借助不停的转喻和联想,与各种坊间流行西哲攀上亲戚”。见张定浩:《取瑟而歌:如何理解新诗》,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年,第5页。

4徐玉诺:《徐玉诺诗歌精选》,海因、史大观选编,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年。本文引用徐玉诺诗句皆出自此书。

5、6、9、10[德]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钱春绮译,北京:三联书店,年,第-页,第页,第页,第页。

7、8、20参见[德]尼采:《真理和谎言之非道德论》,出自《哲学与真理》,田立年译,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年,第、页,第页,第页。

11[德]尼采:《自我批判的尝试》,出自《悲剧的诞生》,周国平译,北京:三联书店,年,第页。

12[德]尼采著,赵千帆译:《善恶的彼岸》,北京:商务印书馆,年,第页。

13[法]加缪:《弗朗茨·卡夫卡作品中的希望与荒谬》,出自《加缪文集I》,郭宏安译,译林出版社,年,第页。

14这里的“无为”是诗中渗透出的一种精神气质,而不是说实际作为上的袖手旁观。实际上徐玉诺热情参与了五四运动,并被推举为学联理事,这些行动与他的诗并不冲突。

15参见[英]伯纳德·威廉斯:《伦理学与哲学的限度》,陈嘉映译,北京:商务印书馆,年,第7页。

16范昀:《特里林的现代文学课》,《书城》,年第3期。

17[日]秋吉收:《鲁迅与徐玉诺——围绕散文诗集〈野草〉》,《汉语言文学研究》,年第1期。

18徐玉诺:《〈霓裳续谱〉一脔》,出自《徐玉诺诗文辑存》,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年,第页。

19于赓虞:《读徐玉诺〈将来之花园〉》,出自《于赓虞诗文辑存》,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年,第页。

21叶绍钧:《徐玉诺的诗》,出自《徐玉诺诗歌精选》,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年,第21页。

22[德]尼采:《敌基督者》,吴增定、李猛译,出自吴增定《敌基督者讲稿》,北京:三联书店,年,第页。

23茅盾:《〈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一集〉导言》,《茅盾文艺杂论集》,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年,第页。

24叶绍钧:《徐玉诺的诗》,出自《徐玉诺诗歌精选》,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年,第19页。

张杰:

袁恬这片文章思想力还是很有力量感的,她注意到了徐玉诺诗中的哲思,包括无为,她看到很多诗中不免折射出来的东西,她是从河南走出的,有她的视角,她对积贫积弱的河南肯定也有感触,超善恶,可以变成徐玉诺诗歌研究的新的关键切入点,关键词。徐玉诺是我们河南的新诗代表,徐玉诺诗中有许多反映了弱势人群的心声,因为他本身也是弱势群体一员。

张光昕:

我对徐玉诺作品的阅读都是零散的,没有系统研究过。记得我最早听到徐玉诺的名字,得知他是一位颇有建树的现代诗人,是我在读博士的时候。有一次我替导师取快递,包装已经破了,露出两册书,我很好奇就拆开来看,那是河南大学出版社寄给他的《徐玉诺诗文辑存》上下册。现在这套书还在我的书架上。

张杰:

秦方奇编的。

张光昕:

对,秦方奇编的。那是我对徐玉诺的最初印象,但是后来那个印象就一带而过,没有停留太久。直到有一次去河南参加诗会,我获赠了一本海因老师、史大观兄编的《徐玉诺诗歌精选》,这才把徐玉诺的作品大体浏览了一遍,今天我来参加这个徐玉诺研讨会,也在回顾自己阅读的同时零零星星地想到一些相关问题。我想,为什么我们今天有种自发的走近徐玉诺的冲动?在众多五花八门的文学大观园中,去   北京青年诗会

  北京大学新诗研究所

  年7月

字幕版|影评:《他是怎么样的一个诗人》

一个人所占有的空间是需要时间来构建的,

反过来说,

时间在完成一个人的空间时也完成了他所占有的空间质量。

  

《他是怎么样的一个诗人》

  (字幕版)

  片头:

  徐玉诺

  (年-年)

  片名:他是怎么样的一个诗人

  导演:陈家坪

  第一幕:徐玉诺诗朗诵

  徐玉诺诗集:《将来之花园》

  诗人徐玉诺在鲁迅所代表的抗争文学和沈从文所代表的

  现实回避之间,他为我们提供了另外一种负重与隐忍的文学

  形象。正如卡夫夫所描述的,如果你在前进,那么你所面对

  的敌人则来自一个方向;如果坚守不动,你的敌人则来自四

  面八方。诗人徐玉诺以一种健全的个人心智面对四面八方的

  敌人,他坚持倡导“信爱和平”。

  

  我坐在轻松松的草原里

  慢慢的把破布一般摺叠着的梦开展

  这就是我的工作呵

  我细细心心的把我心中更美丽

  更新鲜

  更适合于我们的花纹织在上边

  预备着……后来……

  这就是小孩子们的花园

  第二幕:徐玉诺的女儿

  徐玉诺的女儿徐西兰(93岁)

  作者没有真人生,那有真文学。

  --徐玉诺

  真正的诗人,预先吹出:朦胧的火星中的明朗的知识。

  --徐玉诺

  

  我回去看过一回我父亲

  那时候呢都不能吃饭

  我的哥哥呢就是“右派”

  挨斗

  这从精神上对他蛮大的打击

  

  反正是我父亲走的…蛮多群众心里脑子里都说他对大家好

  你懂了吧

  他都是对贫下中农谁家有困难的事他都帮忙

  所以大家呢都思念他

  人类的智慧

  徐玉诺

  宇宙本是自由的;人类出来了,在自然的面目上划界了许多圈儿。并

  且人人必须满足这些圈子。宇宙从此涌现苦恼的泉。

  上帝的爱本是普遍而且广博的;人类在里边打起许多界墙--分了亲

  疏厚薄--渐渐有了敌人。

  人类明智的愚笨啊!为什么要自找苦恼呢?

  鬼

  徐玉诺

  什么东西不变成鬼呢?--

  但是人的鬼比

  臭蒜的鬼,狗的鬼,狼的鬼更可怕;

  因为我们料定

  他会演出人类的丑来。

  他能戴着礼帽……同人一样,

  并且做着人的事情。

  小诗

  徐玉诺

  谁来给我说句话?--不须怎好,只要是平安心肠。

  谁来给我一个笑?--不必含着什么爱,

  只要是内心如此,不含着什么阴险思想。

  第三幕:徐玉诺资料收集者

  这个是《将来之花园》比较早的这个版本

  你买成多少

  一般都买一千五

  怎么搞这么贵

  那可能现在就这个价了

  这本是《将来之花园》

  这应该是年的

  你看这是图书馆流出来的

  年

  第四幕:寻访徐玉诺

  徐玉诺故居

  (年3月16日)

  徐玉诺的名字我很熟……现在久不见他的作品,不知道哪里去了?

  --鲁迅(年10月9日)

  徐玉诺总之是中国新诗人里第一个高唱他自己的挽歌的人。

  --郑振铎(年5月30日)

  

  《将来之花园》他幻想未来

  幻想一个世界

  除于他那样的一种生命状态里面他幻想的一个世界

  那么这个世界实际上是他创造出来的一个世界

  所以《将来之花园》是他创造出来的一个世界

  所以在那个时期他创造出来这样一个精神世界

  当然这个精神世界投射在我们现实里面

  他产生一个巨大的碰撞

  巨大的一个错失

  从现在来看的话他整个命运其实都背负了这样一种结果

  我们以鲁迅这种所谓的左冀文学左冀革命文学

  然后建立一个所谓新的政权

  然后重新强调一种集体主义精神

  这整个思潮整个一个巨大的社会运动社会变革

  一个巨大的思潮整个就把徐玉诺这种

  以个体微弱的生命感受到一种天地

  或者所谓的天地人神包括他就像他写的那个

  信爱和平

  

  如果有可能的话公开出版

  那么这是一个出版上的一个事情

  还有一个是积极的组织学术研究

  北京大学新诗研究所

  (年7月26日)

  文学研究会的徐玉诺出了一本《未来的花园》,见过否?实秋不喜

  他,我却说他颇有些佳点。徐君是个有个性的作家,我说他是文学研究

  会里的第一个诗人。

  --闻一多(年3月25日)

  

  一百年过后

  一个新的一个写诗歌的人

  看到那样一个以前的写作者

  并且他就是一种默默无闻的状态

  然后同时他那个纪念馆哪

  其实也是在相对一个民间的方式大家来纪念他

  来保持那样一种对他的一种敬重

  对文化的敬重

  我们对于国家所塑造的意象

  跟徐玉诺先生他们五四时期所提供出来的想象

  国家的想象

  人在一种就像荷尔德林所说“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那么这诗意他们想象的是花园

  生活在花园里面是最美好的

  但是现在我们对花园已经麻木了

  我们没有那种花园的感觉

  

  家坪的意思是说

  怎么把徐玉诺变成我们的同时代人

  这是家坪他们青年诗会一直关心的问题

  他其实也是一种资源

  怎么把这个资源激活来回应我们当代的问题

  当代精神处境写作处境

  这是一个特别好的讨论角度

  

  史大观向北京大学新诗研究所

  北京青年诗会

  赠送徐玉诺六套相关资料

  徐玉诺墓地

  (年3月16日)

  

  我和家坪一起去徐玉诺先生的故居

  去看望

  然后我当时又得到大观先生赠送的资料

  

  首届徐玉诺诗歌奖评论奖王东东

  

  王东东是一个优秀诗人与年轻学者的完美合体

  他的民间视角对民间优秀诗人的推举和评论   显示了他独到的审美发现

  

  把这个奖颁给我可能是希望我能够继续

  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之下能够举办第二届徐玉诺先生的……

  中间一定不会掉链子的

  第五幕:徐玉诺诗朗诵

  

  一个个小虫都张开他的面孔来

  一个个小虫都张开他的眼睛来

  音乐是杂乱的美妙

  第六幕:徐玉诺诗歌研讨

  

  首届徐玉诺诗歌国际研讨会

  我特别的激动特别的感动

  

  他这是翻译《未来之花园》徐玉诺

  徐先生为有名文学家,写小说,写白话诗,办教育,提倡布,考古,学

  医,尝药,同青年男女很有兴趣的作抗战宣传,可谓一奇人。

  --冯玉祥(年6月28日)

  徐玉诺是一个有才能的作者,然而他在年~年顷,创作力颇旺。

  --茅盾(年)

  他虽然有时陶醉在自然里,但“记忆”像锥子一般在背后刺他,他不能不醒。

  --叶圣陶(年5月22日)

  徐玉诺是于悲哀深有阅历的,这一回他的村寨被土匪攻破,只有他的父亲

  在外边,此外的人都还没有消息。他说,他现在没有泪了。

  --周作人(年7月30日)

  

  他父亲帮工以出他的学费

  去开封的时候他比同学都大好几岁

  新文学那些书期刊都寄到开封来

  他看到这些东西我想象一下

  那就是如同关在一个黑屋子里的人

  忽然看见了光亮

  

  五四精神提供了更加宝贵珍贵的一点

  就是一种平民的意识的一种写作

  

  我理解的这种平民性呢实际上

  我是觉得徐玉诺从他的生平

  从他的一生所经历的各种各样的文学事件

  其实都是跟我们所熟知的一个

  新诗史的这样一个运作

  实际上是若即若离的

  有的时候突然冒出来了

  很长一段时间其实是隐蔽的

  或者说隐匿的一个状态

  像一个土拨鼠一样

  所以我觉得他是一个

  我认为是一个在今天意义上

  比较彻底的一个个体性的言说的一个代表

  

  这个人还是在真实地表达自己

  

  他北边跑到这个吉林

  南边跑到厦门教书

  然后跑到山东教书

  然后在河南跑信阳跑南阳跑商丘跑淮阳

  在这些地方都教书

  最后他这个人都变成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到四十年代他的穿着打扮完全就是一个河南农民

  他的女儿有一个女儿都是饿死的

  所以他的诗里头有很多苦难

  有很多绝望

  

  徐玉诺先生短暂的爆发式的写作

  他实际上是体现了一种天才的特质

  

  他表达的都是一种直接的感受

  和直接的体验

  

  他的诗歌的语言上

  非常自由非常自然

  他当然也写出一些奇崛的句子

  用词也非常特别

  但是呢他用得也很自然

  不是那个非常受古代诗歌古典文学影响下的东西

  

  徐玉诺的诗的心性其实是很古典的

  因为它有种很稳定的频率在

  哪怕他在说世界无聊黑暗很多很多的时候

  他的心率是平的

  

  徐玉诺当时呢天然就具有这种

  这种存在主义的这种因子

  

  就是说他有不同的(写作)面向

  他在这么集中的时间段里

  把他对生命生活经验的感受的

  那种不同面向表达出来了

  

  在你们的发言当中所说的那个当代性

  和指的他的那个前瞻性

  其实是同样的一个概念

  也就是说他的写作在那个时期所没有激起来的火花

  在现代这个时代得到了遥远的回应

  

  因为做诗歌史

  我想徐玉诺肯定是绕不开的

  

  我们如何用一种问题式的

  这种理念来发掘

  或者来认识徐玉诺诗歌的价值

  

  徐玉诺的诗歌

  在我们这个语境里面

  让他有一个新的在场

  新的显现

  他的诗歌的语言上

  非常自由非常自然

  他当然也写出一些奇崛的句子

  用词也非常特别

  但是呢他用得也很自然

  不是那个非常受古代诗歌古典文学影响下的东西

  

  徐玉诺的诗的心性其实是很古典的

  因为它有种很稳定的频率在

  哪怕他在说世界无聊黑暗很多很多的时候

  他的心率是平的

  

  徐玉诺当时呢天然就具有这种

  这种存在主义的这种因子

  

  就是说他有不同的(写作)面向

  他在这么集中的时间段里

  把他对生命生活经验的感受的

  那种不同面向表达出来了

  

  在你们的发言当中所说的那个当代性

  和指的他的那个前瞻性

  其实是同样的一个概念

  也就是说他的写作在那个时期所没有激起来的火花

  在现代这个时代得到了遥远的回应

  

  因为做诗歌史

  我想徐玉诺肯定是绕不开的

  

  我们如何用一种问题式的

  这种理念来发掘

  或者来认识徐玉诺诗歌的价值

  

  徐玉诺的诗歌

  在我们这个语境里面

  让他有一个新的在场

  新的显现

  结尾:

  墓下的死者呵!

  你们来自何时何代?

  --徐玉诺

  我告诉你

  徐玉诺

  朋友,我告诉你;当我死了之后,你听着不相识人的传说或邮使的消息的时候,你不要哭泣!

  我告诉你,你千万不要哭泣!

  你只默默的,或者带着微笑,掩盖了我的尸体;因为我这是离却苦恼的开始,是可贺可喜的。

  朋友,我告诉你;当我死之后,你千万不要哭泣!

  你若哭泣,更引我在天国的不安;会教活泼喜笑的面孔,变成悲怆哀凄。

  鸣谢:

  西渡

  树才

  周瓒

  姜涛

  张桃洲

  西思翎

  田海燕

  卢文悦

  罗羽

  孙磊

  秦晓宇

  张杰

  史大观

  高岭

  成婴

  张光昕

  王东东

  杨碧薇

  苏丰雷

  王心

  张何之

  北渡

  欧阳关雪

  南桥琴

  徐帅领

  徐玉诺学会

  北京青年诗会

  北京大学新诗研究所

  年7月

  作者简介:

  卢文悦,五十年代生人,现居北京。写诗,写剧,写艺术评论,画画。已出版多部诗集和戏剧集。

  始于挖掘,止于发现

  --对《他是怎么样的一个诗人》的再思考

  卢文悦

  在电影艺术里有一个专用术语--长镜头,百度如下:1、保持空间的完整性,同时构建时间和空间再现原生态。2、创造运动造型的连贯。3、保持情绪的一致性。

  一个人所占有的空间是需要时间来构建的,反过来说,时间在完成一个人的空间时也完成了他所占有的空间质量。

  作为视觉文本,电影的媒介在于翻译文字所提供的形象资料,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的镜头语言。它不仅提供了一个正在进行时的时间,还生成了一个可供对话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言说以直接的镜头语言和它带给观者的“留白”来强调拍摄者的意愿,即在一个相对时间的长度里,所有的空间以拼接方式不断扩展着每一个镜头讯息的内涵,使之溢出主观的特定时空。

  作为一位曾经活跃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有着天才特征诗人的徐玉诺先生,似乎对他的再发现有着诗歌史以外的价值。这也许是时代运用了蒙太奇(法语:Montage)的手法,这一剪辑恰恰成为一种埋没以后被重新引入时代之问的契机。

  陈家坪是以问题意识介入诗歌、艺术评论和影视的。他刚刚参与发起了《毒立电影-五行系列》,就投入到《他是怎么样的一个诗人》的制作。在短短十分钟里,钩沉了徐玉诺先生以及关于徐玉诺先生研究的林林总总,这一纪录本身就是一个长镜头,始于挖掘,止于发现。

  在徐玉诺先生身上有着许多扑朔迷离的历史符号,也正是这些扑朔迷离,留下了更为广阔的时间两极进行对话的可能。也正是这种可能,有关徐玉诺先生是否作为多个领域的问题延伸着诗人和他的生平。

  更为关键的,《他是怎么样的一个诗人》,并没有停留在对埋没的泛泛书写,它的意义在于:在现代或所谓后现代的今天,通过电影影纪录的历史引入无疑是对正在行进着的诗歌的启示。这一启示,又作为一个有待深入的问题,留给了多元的对话空间。导演陈家坪与其在问徐玉诺是怎么样的一个诗人,不如说是在问我们的当代诗人,你们在今天可以做一个什么样的诗人?

  一个历史性的引入,在这里有错过,错失的补偿之意。那么,是我们在当下错过了那个时代,还是那个时代错失了一位诗人?陈家坪通过这一组长长的镜头,不是想要表达什么,而是忠实地纪录这历史性的一刻。

  .8.4

     作者简介:

  胡小海,年出生,来自庄子故里――河南商丘。在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打工十五年。在车间在机台旁在公车上发牢骚五百余篇。现为皮村文学小组成员。

  先驱诗人徐玉诺

  --《他是怎么样的一个诗人》观后感

小海

  诗人徐玉诺像一颗被当代人彻底忘记了的民国遗珠。但是,在今天,他的诗歌突然被现代人提起来,意味颇为深长。我们可以把一个人的生活环境、生存处境、生命境况作为佐证,去聆听时代风云与个人命运的交织,倾听最为真实的灵魂之音。这样的情怀对于陈家坪导演来讲,恐怕不只是在缅怀故人,从深层次上,更是一种对当下的   徐玉诺的诗歌作品传达出一个时代最为真切的语言,道出世道人心,道出时代之魂。那些散落在林间的醉语,谶语,警言,在光阴的枝丫上婆娑着。一个世纪的狂风之后,或许会吹成暴雨、闪电,甚至刀剑。这便是诗,永远存活在生活的边缘,却又能切中人心的五脏六腑。

  徐玉诺这样的先驱诗人,会让我们想到海子,想到许立志,甚至想到梵高。那些真实地活着却又仿佛不存在的诗人艺术家,难道他们真的就不存在吗?绝然不是,只是他们被时代的轰鸣给碾压了。当战争、饥荒、每时每刻都穿梭在生死场,这种命运和当下庞大的工人群体的遭遇何其相似。没有什么比   我们终将会明白,与星星为伴的人,比围在太阳下的人群更理解光明。诗人徐玉诺就是这样一颗闪光的星星。我觉得,在认识他是一个诗人之前,我们要知道他是这样的一个人:他想要所有人都能够正常地活着。

  .8.5

  作者简介:

  张杰,诗人,批评人。年生于河南平顶山。毕业于平顶山学院。年代开始写作。曾居北京、吉隆坡。作品散见国内一些文学刊物,兼及文学评论。1年创办《爆炸》诗刊。参加第21届青春诗会。年与友人创编《静电》诗刊,现居平顶山市。出版有诗集《琴房》(世界知识出版社,年)。著有中篇小说《G城人》等。

  足以裹住一座纪念碑

  --纪录短片《他是怎么样的一个诗人》观后

张杰

  《他是怎么样的一个诗人》是一部短小的人文纪录短片,时长10分22秒。影片由三条线索穿插:寻访诗人徐玉诺、诗歌作品与研讨、评价诗人徐玉诺及生平照片。具体地说,影片的影像素材主要取自年3月17日在河南平顶山市鲁山徐玉诺故居举行的“百年徐玉诺与中国当代诗歌”小型研讨、拜谒诗人徐玉诺墓地、参观史大观主持的诗人徐玉诺档案馆,以及新近在北京大学朗润园采薇阁召开的“首届徐玉诺诗歌国际学术研讨会”。

  诗人米沃什在《我现在应该》一诗中有这样一句诗:足以裹住一座纪念碑。我在观看陈家坪的这部纪录短片《他是怎么样的一个诗人》时,突然就想到了这句诗。中国新诗坎坷多艰,走过了百年路程,犹如“一座纪念碑”,而诗人徐玉诺作为中国新诗的开创者之一,其诗文背后筚路蓝缕的艰辛与苦难,“足以裹住一座纪念碑”。

  年7月中旬,徐玉诺的儿子徐奎被打成右派迫害致死,徐玉诺满心悲痛,他写信给叶圣陶倾述,满纸泪滴,字迹模糊。这番历史在纪录片《他是怎么样的一个诗人》中,徐玉诺年已93岁高龄的女儿徐西在片头就有简要讲述。

  从河南平顶山市区出发,途经新城区,沿平鲁大道前行约6公里路北侧,便是徐营村,徐玉诺故居指示牌立在路旁。徐玉诺故居是一个用红砖院墙围起来的小院,院子坐西朝东,东面和西面各有3间瓦屋。小院门前,立着“徐玉诺故居”石碑,碑面题写了徐玉诺的生平简介。年3月17日,诗人、导演陈家坪和诗人王东东分别从北京和新乡南下,到达河南平顶山市鲁山,在河南鲁山放映陈家坪导演的纪录片《孤儿》之前,陈家坪、王东东、南桥琴、欧阳关雪、北渡、史大观、徐帅领,我们一行人驱车参观了徐玉诺故居,拜谒了徐营村旁边的徐玉诺墓地。我们临时采摘了一些油菜花作为祭奠的花束。在过去一个世纪的历史语境里,蝗灾、旱灾、水灾、军阀、土匪、趟将、衙役、小贩、更夫等等人与事,如今都化为黄灿灿的油菜花,麦苗编织成绿毯,超越时代的幽灵似乎在中原田野上凝望。

  在徐玉诺故居,我们开始“百年徐玉诺与中国当代诗歌”研讨,这一场小型研讨持续了3个小时左右,讨论气氛非常热烈。研讨结束,天色变暗,众人驱车前往鲁山县城。我们到了徐玉诺先生创办的鲁山一高新校区,参观了史大观主持的徐玉诺档案馆。徐玉诺档案馆经史大观多年费心搜集、整理,如今已初具规模,众人皆赞叹其资料的完备与收集的不易。

  年至年,部分研究徐玉诺诗歌的评论文章已被徐玉诺学会编选收入《徐玉诺将来之花园》(第一册),此书属于徐玉诺研究丛书,是徐玉诺学会于年5月印制,一套八册。

  诗人徐玉诺年11月5日出生,名言信,字玉诺,笔名红蠖、红蠖女士、兰烂生等,号冰蚕老人、玉诺老人等,河南平顶山市鲁山县人。他是五四时期的著名诗人、作家,中国新诗奠基人和开创人之一。

  民国年,徐玉诺考入河南开封省立第一师范就读,求学期间,受“五四”新文化影响,他的民主思想也逐步形成,开始进行文学创作。他早期小说代表作《一只破鞋》被收入《新文学大系·小说一集》。民国年到民国年是徐玉诺文学创作的爆发期,兴之所至,他可一日数章,甚至十几天写成一本诗集。五年间,他写了多篇作品,陆续登载于《小说月刊》、《晨报》副刊、《文学周报》、《诗》等报刊,尤其民国年,编辑出版了他的诗集《将来之花园》和《雪朝》等优秀作品。其作品揭露社会黑暗,引起较大反响,受到鲁迅、茅盾等著名作家称赞。叶圣陶为其写了万言长篇评论《玉诺的诗》,称《玉诺的诗》有“奇妙的表现力、微妙的思想、绘画般的技术和吸引人的格调”。此外,郑振铎、朱自清、闻一多等人,都对他的诗表示赞赏。鲁迅曾三番五次嘱咐《晨报》副刊编辑孙伏园收集徐玉诺的小说出版,并表示“自愿作序”,却被徐玉诺婉言谢绝。在当时,徐玉诺被誉为“替社会鸣不平,为平民叫苦的人”。五四时期人们倡导“为人生而文学”,一部分人主张“爱与美”,一部分人主张“血与泪”,而徐玉诺是主张“血与泪”的代表人物。

  徐玉诺曾言:作者没有真人生,哪有真文学,这成为他一生的写照。

  年6月1日,叶圣陶先生在《时事新报·文学旬刊》第三十九期写万言,评论《玉诺的诗》。在文中,他盛赞徐玉诺诗作“都有非常动人的魔力”,“必有充实的生活才成真的诗”。

  徐玉诺的诗不仅有存在主义思想,同时在语言上,他的诗可以说是一种被语言处理过的诗。年,徐玉诺出版了诗集《将来之花园》的早期诗作,这是一个天才诗人百年前的成熟心智和成熟语言。徐玉诺平的诗写出了天真与沧桑,沉思与灵动,古雅与创新。他诗里的灵动,我认为属于灵猫上树,带着上世纪民国的历史尘烟与绝响。闻一多称徐玉诺是“文学研究会里第一个诗人”。

  五四时期有文学研究会,在当代诗歌的发展中有北京青年诗会。北京青年诗会的发起是对五四青年精神的一个强有力的回应,所以,他们对徐玉诺诗歌研究活动的支持,实质上是对他们曾提出“成为同时代人”的诗学理念在诗学意义上的一种文化实践和社会实践。北京青年诗会的发起人之一张光昕认为,徐玉诺是一个在今天意义上,比较彻底的一个个体性言说的代表。另一个诗会发起人苏丰雷认为,徐玉诺的写作有不同的面向,他在集中的时间段里把他对生命,对生活经验的感受,用不同的面向表达了出来。

  年,洪子诚,程光炜主编《中国新诗百年大典》,其中收有徐玉诺诗歌16首。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诗人姜涛在课堂上,也在讲解徐玉诺的诗。这些迹象表明,百年尘烟弥漫过去,徐玉诺的诗歌魅力依然在放射光芒。在纪录片中,诗人姜涛说:“怎么把徐玉诺变成我们的同时代人?……怎么把这个资源激活来回应我们当代的问题,当代精神处境、写作处境”?诗人树才期望在我们当下语境里,徐玉诺能有一个新的在场,新的显现。评论家张桃洲做诗歌史研究,他认为研究中国百年新诗徐玉诺肯定是绕不开的。诗人孙磊提出,如何用一种问题式的理念来发掘、认识徐玉诺诗歌的价值。诗人秦晓宇认为通过对徐玉诺诗歌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五四精神提供的最为宝贵珍贵平民意识写作。周瓒认为徐玉诺的诗歌语言非常自由非常自然,他写出了一些奇崛的句子,用词也非常特别,不是受古代诗歌古典文学影响下写出来的东西。但诗人成婴认为徐玉诺的诗歌,其心性是很古典的,因为它有种很稳定的平律在,他在说世界无聊黑暗的时候,他的心里是平的;诗人卢文悦肯定徐玉诺的诗歌写作体现了一种天才的特质。诗人王心认为徐玉诺在诗中表达的,都是一种直接的感受和直接的体验。

  因徐玉诺爱积德行善,乡人都称其为徐圣人。他主张睁开心灵的眼睛,用自己的存在主义思想,用自己的儒释道精神,用他主观验证的神秘主义,来获得更高的精神或心灵力量,以对抗或消解人生外在的离乱与漂泊。他诗中的悲悯、玄想、唯灵,魔杖般探进东方文明的苦难,所以,在他诗的内核里,其隐秘的思想力,历经百年风尘,仍在缓缓释放能量。他并不受现象世界的干扰,而是在心灵如佛静观,达到介入的真理。百年前的徐玉诺,畅想一个“将来之花园”,毋庸置疑,五四时期的德先生和赛先生启蒙过他,他用当时的幻想介入到一个未来中国的花园。百年之后,我们绕了一个大圈,仍未摆脱一个集权式的图景。虽然现在没有军阀割据争霸的混乱和强权,但依然有一个强权的魔影和阴魂。所以,徐玉诺的存在,不仅指向过去的问题,也指向当代的问题。他对现实的痛感,越过时空,我们现在读其诗文,仍然感同身受。

  徐玉诺诗歌写作的形式极其自然的,能看出诗人极其率性一面。但从徐玉诺的内在意志上来讲,他的作品呈现了一种审美意志的强悍,这符合他的农家身世,性格坚韧、强悍,却因灵秀与悲悯,而归于深沉和内敛。徐玉诺诗歌似乎要营造出那种远离了泡沫与浮漂的真挚精神,归于深海海底的心灵低语与沉寂,这源自他的赤子之心。时空蒙尘,经由他的诗歌闪光般呈现出来。他写白发苍苍的母亲,写一些童年回忆和家乡,写行旅的哀愁等等。鲁迅曾言,他的东西不太适合青少年看,必须要有一定阅历的人才能看。从某种意义上讲,徐玉诺是站在中国自晚清以来的荒原上,以个体生命的闪光经历了一个世纪的新生、绝望与幻灭。

  历史就是一个瞬间,在这个瞬间的意义上,《他是怎么样的一个诗人》却仿佛纪录了诗人徐玉诺的全部,这全部最后归结为一个有独立品格的人。

  .8.3平顶山

看清这个世界,然后爱它

徐玉诺学会

徐玉诺档案馆

qq.


转载请注明:http://www.wanrongzx.com/wrxfc/125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