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乡村游火了
好风景变成好“产品”
“来村里旅游的人越来越多,生意越来越好,去年我家游船收入20多万元,现在的日子,比城里人也不差!”说这话的是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柳泉镇北村的农民刘畅。
走进北村,只见三面青山,一片碧湖,白墙青瓦,宛若江南。“以前的北村可不是这样。”北村党委书记刘广铎说,“我们村过去是个采石村,大车来回运石头,村里没有一条像样的路。多亏了人居环境整治工程帮我们‘整’出了一条富路。”如今的北村有1/4村民吃上了“旅游饭”,高峰时日游客量接近1万人,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村”。
在铜山区,被乡村旅游带旺的村庄还不只是北村。三堡街道潘楼村处于江苏、安徽两省交界地带,这个曾经贫穷的村庄,如今清水蜿蜒,佳木曲桥,美不胜收。“去年开始,我们结合公共空间治理,进一步提升村容村貌,实施道路硬化,弱电网线全部入地,对河塘进行清淤,死水变成活水,村民们都赞不绝口。”村党总支书记张衍刚说。
在铜山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吴云看来,这些村庄的改变都得益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他介绍,“从前年起,铜山区开展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百村示范、千村整治、万户集中居住的‘百千万工程’,加大农村民生工程投入,完善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以及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补齐乡村发展短板。通过治理,一个个美丽村庄聚点成片、连点成线,盆景变风景。”
截至去年12月,铜山区共清理农村各类垃圾89.66万立方米,整治村内河塘沟渠、排水沟公里,新改农村公共厕所座,村内入户道路实现硬化的农户数达22.29万户。
在环境整治基础上,铜山区保持村庄原有自然风貌、历史文化,科学规划,突出特色,让好风景变成村民致富的“金饭碗”。铜山区委书记王维峰说,“农村生态环境好了,就可以在美丽经济上大做文章。结合铜山地理优势,我们大力发展都市农业,吸引更多的城市居民到乡村观光旅游、体验农事、欣赏田园风光,做活一二三产融合这篇文章,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据了解,铜山区多个发展基础较好的村,由规划专家、乡土专家、群众代表共同参与设计,按照“城郊旅游型”“文化保护型”“水乡风情型”“山村风貌型”等不同类型分类打造,形成了一村一幅画、一镇一风光。
《人民日报》打CALL的美丽乡村
您去过吗?
走,咱们到村里转一转~
柳泉镇北村村这里是北村村,青山环绕,风景宜人,每逢盛夏荷花盛开之时,荷叶轻摆,空气中弥漫着自然而新鲜的荷花清香,沁人心脾。站在观荷亭四下眺望,三面青山,一面碧湖,粉墙黛瓦的古老村落沿着山势错落而上,白鹭、大雁煽动着翅膀从头顶悠然飞过……
坐上木筏,真切体验一回莲农的生活,感受不一样的湖上风光。
走进村内,依山而建的石头院落古朴、厚重,一道道蜿蜒的石阶述说着历史的沧桑。古朴的石头房,干净整洁的石头小路,淳朴的民风,来这里呼吸不一样的空气。
三堡街道潘楼村一踏进三堡街道潘楼村,就被这里的景色深深吸引,清水蜿蜒,家家枕河,游鱼可见,屋树倒映……这里三季有花、秋季有果、四季常青,呈现出水清、岸绿、花红、人乐的新景象,清清河塘美化着人们的生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也改写着乡村的记忆。
潘楼村在徐州市率先开展“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在村委会对面修建长50米“文明墙”,对文明户进行分类展示;每年开展好青年、好媳妇、好婆婆等评选;组建村志愿者服务队,对弱势群体进行“一对一”帮扶;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吸引群众参与,把倡导绿色生活、崇尚文明民风等思想融入其中。
编辑:张煊枫
-END-
铜山最权威的资讯平台
铜山最高效的互动平台
铜山最贴心的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