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0年,中心城区城市人口100万建

今天(8月28日)上午,《宣城市城市总体规划(-年)》新闻发布会召开。副市长郭金友出席会议并就《规划》出台的背景和意义等情况作了介绍。

会上,市城乡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了《宣城市城市总体规划(-年)》编制审批改革及规划内容等情况。到会的省、市新闻媒体就《规划》相关情况进行提问,相关方面负责人一一作了解答。据悉,该规划明确了宣城中心城区“双百”城市规模,即到年,中心城区城市人口万、建设用地平方公里。

一、《规划》编制背景及过程

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支持宣城打造成省际交汇区域中心城市,推动芜马宣城市组群建设”,年12月,省政府专题听取我市规划汇报,明确“支持宣城加快中心城市发展,提升中心城市能级,在宣城进行全省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审批改革创新试点”,开展先行先试,形成可复制可推广成果经验。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打造安徽东向发展桥头堡,我市认真组织开展了《宣城市城市总体规划(-年)》(以下简称《规划》)编制工作。

按照“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要求,采取“开门做规划”的办法,开展规划编制,历经规模核定、方案制定、征求意见、专家评审、成果报审等过程。

(一)规模核定

年12月,省政府专题听取规划汇报,明确了宣城中心城区“双百”城市规模,即到年人口万,用地平方公里(不含宣城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15平方公里)。

(二)方案制定

为做好规划编制创新试点工作,于年12月赴国家住建部、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市规划国土局、杭州市规划局、南京市规划局学习规划编制工作经验。自年1月起,省住建厅、宣城市政府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实行月调度,每月召开一次会商会,重点研究、调度规划编制工作及规划方案。

(三)征求意见

按照“开门做规划”的要求,规划多次征求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有关部门意见。2月16日,采取报纸、网站等多形式、多渠道对规划成果草案进行了公示,3月2日,我局组织开展了“网友看宣城规划”专题活动,广泛征求社会各届意见。

(四)专家评审

3月18日-19日,规划通过省住建厅组织的高规格专家评审会(会议成立了以中国城市规划协会会长、国家住建部原总规划师唐凯为组长的专家组),会议原则通过规划并认为:宣城市开展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审批改革试点,是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的具体举措,具有重要示范效应,为全省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3月20日,市党政联席会暨市城市规划委员会年第一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该规划。3月21日,市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一次会议审议全票通过该规划。3月28日,市政府正式行文上报省政府。

(五)成果报审

4月7日省城乡规委会就规划征求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16家省规委会成员单位、专家意见。规划于7月21日通过省政府第次常务会议审议,于年8月14日正式获省政府批准。

二、《规划》主要内容

城市性质:皖苏浙省际交汇区域中心城市,长三角重要的工贸旅游基地、交通物流枢纽,历史文化和山水生态名城。

规划期限:~年,近期~年,远期~年,规划市域范围即宣城市行政辖区范围,约1.23万平方公里;规划划定的城市规划区范围包括济川、鳌峰、西林、澄江、敬亭山、双桥、飞彩、金坝、向阳(不含鲁溪村)、天湖等10个街道和古泉镇、孙埠镇的部分(建国村、西马村、正兴村、三里村)、沈村镇的部分(双塘村和太阳村)、养贤乡、五星乡等5个乡镇,总面积约平方公里。

规划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统领,坚持“生态立市、创新活市、工业强市、文化名市”四大战略,重点围绕“注重区域衔接、注重地域差异化发展、强化中心城区、强化交通网络、突出生态格局、突出文化魅力”等六个方面展开。

(一)注重区域衔接。

一是立足长三角、南京都市圈、杭州都市圈、芜马宣城市组群等区域,东向对接浙江板块、南向对接黄山板块、西向对接皖江板块、北向对接江苏板块,在区域一体化进程中加快建设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

二是以宣城中心城区为核心,加强宣州区-郎溪县-宁国市-泾县在生态、文化、产业、交通、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等领域的协同共治,共同打造宣城市融入长三角和芜马宣一体化先行区、文化旅游与休闲度假目的地,构建绿色发展指引下“网络化、多中心”的城镇密集区。

(二)注重地域差异化发展。

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指导,在市域构建构建“三区两廊(宣城市中心城区(宣州)综合功能提升区、宁郎广产业发展优先区、泾旌绩生态保育重点区、宣郎广宁智创走廊、宣泾旌绩文旅走廊)”的市域空间格局,突出各县(市区)的错位发展、做好分类指导。

(三)强化中心城区。

一是突出城市“拥山(敬亭山)、夹江(水阳江)、滨湖(南漪湖)”格局,构建中心城区“双城双片、双源双廊”空间结构。双城双片:中部主城和西部新城为内核、东部片区和北部片区为外圈。双源双廊:以敬亭山风景名胜区、夏渡森林公园(扬子鳄国家自然保护区)作为生态绿源,以水阳江和西部开放空间作为生态绿廊,形成山、水、林、城相融的生态格局。

二是划定城市开发边界。以城市远景发展格局为依托,在保护重要生态核心和廊道的基础上,强化城市组团状结构格局,总面积平方公里。

三是突出园区(宛陵科创基地,市开发园区,宣城高新区、市现代服务业园区,市文教创意产业园区,敬亭山旅游度假区)等城市发展载体建设,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文化旅游等产业,着重提升中心城市集聚力、辐射力。

四是补短板,提升城市能级。在保障城市安全的前提下,进一步推进市级、片区级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完善基础设施网络,着力提升城市功能。

(四)强化交通网络。

一是构建集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机场、港口于一体的现代化对外交通网络,完善综合运输体系,提升综合交通体系的服务水平。打造“市县一小时”、“县乡半小时”交通圈。

二是构建快捷高效的中心城区交通体系,规划建设水阳江大道快速路,完善道路级配,形成“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的城市道路等级结构。加快推进城区停车场等设施建设,构建快速公交系统(BRT),提高公交分担率,不断提升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水平。

(五)突出生态格局。

一是在市域层面划定重点生态功能区,在宣州区范围内划定了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和城镇空间三类空间,明确各类空间管控措施;

二是在规划区范围划定敬亭山风景名胜区、夏渡森林公园等生态红线,提出实施城市生态修复工程,注重一山(敬亭山)、一湖(宛陵湖)、一江(水阳江)、六河(宛溪河、道叉河、解放河、泥河、梅溪河、清溪河)及周边地区规划管控,强化山水城市格局,打造城区组团式布局、山水园林城市格局。

(六)突出文化魅力。

一是全面保护和利用历史文化遗产,把宣城市建设成为面向国内外的著名文化研究和旅游胜地、地域文化特色鲜明的文化名城。以文化旅游产业提升工程建设为抓手,完成府衙地区等节点改造,建设敬亭山至宛陵湖至夏渡森林公园的宛溪河历史文化景观长廊,塑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名城。

二是加强城市设计,明确城市绿廊、山脊线、河湖岸线、城市天际线的管控要求,突出“十里诗山笔入城、半月宛水六弦形”城市形象定位,塑造“山、水、城”融为一体的特色景观风貌。

三、《规划》编制主要特色

一是创新规划编制体系。探索建立“编制空间规划,打造‘多规合一’管理平台→开展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创新事权划分及总规编审方法→开展实施评估,编制城市近期规划、年度行动计划,建立动态维护机制”的规划体系,编制完成了《宣城市城市总体规划(-年)》《宣城市空间规划(-年)》《宣城市城市总体规划(-年)实施评估报告》《宣城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年)》《宣城市中心城区年度行动计划》。

二是创新规划实施机制。强化城市建设空间动态管控,在遵循城市空间结构、满足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边界线、城市开发边界线等控制要求的基础上,根据省市事权划分,建立刚弹结合的动态维护机制。开展规划实施年度评估,在对上一年度规划实施计划的实施情况进行分析评估的基础上,提出本年度行动计划,保障项目建设空间落地。

三是建设统一的管理审批平台。统一空间坐标体系,建立空间规划数据库,搭建“多规合一”联合审批信息管理平台,建立各类建设项目并联审批核准制,提高行政审批效能。

四是完善规划管理制度体系。探索地方城乡规划立法,每年向市人大常委会汇报城市总体规划实施年度评估、规划实施年度行动计划,强化规划实施监督,建立“可实施、可监督”的规划管理体系。

省住建厅在总结我市经验做法的基础上,制定了《安徽省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审批办法》及《安徽省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技术导则》《安徽省城市近期建设规划编制技术导则》《安徽省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技术导则》《安徽省市县空间规划编制标准》,为全省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宣城经验”。

副市长郭金友在发布会上的讲话全文——

在《宣城市城市总体规划(-年)》

新闻发布会上的讲话

(年8月)

各位新闻媒体的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欢迎大家出席《宣城市城市总体规划(-年)》新闻发布会。首先,我谨代表市委市政府,对参加本次新闻发布会的记者朋友和各位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也借此机会,对一直以来关心、支持、参与我市城市建设与城乡规划事业的各位领导、社会团体、各界人士和各位媒体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市规划在城市发展中起着重要引领作用。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市委、市政府深知,一个城市的发展是从规划开始的,城市总体规划是建设城市和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据,是城市发展的蓝图,规划的水平直接决定着城市的水平。为此,我们始终高度重视规划工作。

近几年来,按照“做规划、拉框架、补功能、提品味”的总体要求,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设计、高效能管理”,我们累计投入经费万元,编制各类规划余项,构建成了“以战略规划为导向、总体规划为纲领、专项规划为支撑、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依据、重要地段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为重点”的规划体系。

去年以来,我市按照国家和省赋予宣城城市发展的新定位,落实创新试点工作要求,在住建部、省住建厅和众多专家的精心指导下,认真组织规划编制单位开展《宣城市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我们规划部门和规划编制单位认真梳理、研究、吸纳、落实,对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了精雕细作、提升完善,使目前我们的总体规划更加符合中央关于城乡建设的最新精神,更加符合新型城镇化发展理念,更加符合省委省政府对宣城发展的崭新定位,更加符合宣城未来的发展需要,真正成为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科学规划、精品规划。

如今,我们“双百”(万人、平方公里)的城市总体规划已获得省政府正式批复!

首先,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双百”规划的重要意义。《规划》对城市规模、功能定位、发展方向、产业布局进行了通盘考虑和统筹安排,站位高、定位准、思路开阔、切合市情,凝聚了全市上下的智慧,为建设“双百”中心城市、打造“四个特色之城”起到了科学引领作用,也为我市实施城乡规划管理工作提供了法定保障。《规划》的实施对于充分发挥我市皖苏浙三省交汇区位优势,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实现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其次,我们要大力做好“双百”规划的全民参与。我们会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和社会参与度,进一步树立“规划即法”意识。在全市各级机关和县区、园区中要宣贯好《规划》,解读《规划》的主要内容、实施措施,增强各级领导干部对城市空间布局的认识,在实际工作中自觉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最后,我们更会认真贯彻落实好“双百”规划。贯彻落实《规划》批复要求,在平方公里城市规划区内实行城乡统一规划管理,落实空间管制要求,城市规划区内的一切建设活动都必须符合规划要求,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改变。要不断完善各类专项规划,统筹安排好重大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布局;要落实生态保护要求,做好南漪湖、水阳江、青弋江、敬亭山和夏渡森林公园以及九连山—敬亭山—铜山铁山—彩金湖等重要生态源和廊道的保护。做好全国城市设计试点工作,加强对城市天际线、景观视廊、城市色彩的规划管控,扎实推进城市特色风貌保护、城市修补、生态修复、提升建筑水平等。围绕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分解重点任务,落实各级各部门的责任,形成合力,更好地推进城市规划各项工作。

我们会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强化规划管理,提升管理服务水平,为群众和企业提供更优质更高效的服务。最后,相信在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定会把宣城规划好、建设好、管理好,将宣城早日建设成为皖苏浙省际交汇区域中心城市,不负省委、省政府的关心和宣城人民的期盼。

炎炎夏日,晨刊







































白癜风早期治疗好吗
什么原因导致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wanrongzx.com/wrxms/7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