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河西走廊在华夏文明的历史长河中地位显著,它是中国内地通往西域的交通要道,被称为丝绸之路的“黄金段”。它东起乌鞘岭,西至古玉门关,南北介于南山(祁连山和阿尔金山)和北山(马鬃山、合黎山和龙首山)间,长约多公里,宽数公里至近百公里,为西北—东南走向的狭长平地,形如走廊,称甘肃走廊。因位于黄河以西,又称河西走廊。
大约1亿万年左右,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伊始,青藏高原逐渐隆起。最终,原本北上的印度洋暖湿气流被青藏高原切断。自东而来的太平洋暖湿气流也被太行山及秦岭阻隔,停下西进的脚步。即便部分水汽跨过太行山,最终也被迫降落在阴山以南、贺兰山以东的河套平原。如此,便形成中国西北及蒙古高原的大片戈壁荒漠。
幸运的是,伴随着青藏高原的隆起,在其北部边缘地带,一条东西长近千公里的弧形山脉被顶推隆起,平均海拔达米以上,多数山峰积雪常年不化。它就是祁连山,如同湿岛一般嵌入西北戈壁荒漠之中,河西走廊便形成于其北侧山脚下。得益于祁连山丰沛的山区降雨及积雪融化,河西地区形成了众多的内陆河流,其中包括中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今天甘肃河西的这四座城市:武威、张掖、酒泉及敦煌。它们分别被石羊河、黑河、北大河及党河四大祁连山内陆河滋润养育。
在平息对匈奴的战事之后,汉武帝刘彻于公元前年设立酒泉郡、武威郡,公元前年设立张掖郡,公元前88年设立敦煌郡。这就是有名的河西四郡,加上敦煌以西的阳关和玉门关,史称“列四郡,据两关”。河西四郡依次排开,各自经营着自己负责的路段,祁连山如同灯塔一般,指引着西去东来的人通往各自的远方。
1
河西走廊的坦途
由于工作的原因,我先后三次走过河西走廊。今天,我再一次踏上了河西走廊这片热土。高铁改变了中国,也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早上8:52我乘坐高铁从天水南站出发,前往目的地“金张掖”,10:04到西宁,短短几分钟,D55次列车穿越了全长6.55公里、海拔米的世界海拔最高隧道----祁连山隧道,来到了民乐,高铁奔驰在河西走廊上。列车12:13到张掖西站,全程不到3个半小时。
年8月初(当时我在甘谷县公安局工作),我们根据侦查的线索,连夜前往张掖市甘州区缉拿两名吸毒人员。到兰州换车后,我们坐了早上6:30的第一班大巴车,经永登、天祝,翻越皑皑白雪的乌鞘岭(乌鞘岭隧道当时还没有打通),过古浪、武威、永昌、山丹,一路向西,下午4点左右到了张掖。
一城山水,半城塔影,连片苇溪,遍地古刹。
张国臂掖,以通西域----张掖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黑河贯穿全境,冰雪融水纵横,地下径流充沛,水库鱼塘遍布。春天碧波荡漾,水鸟栖息;夏天绿苇茵茵,翠色浓郁;秋天荻花摇曳,鱼跃雁鸣;冬天田陌纵横,牛羊成群,黑河水赋予这片沃土不竭的生机与活力。仰仗中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张掖也被称为“金张掖”。
公元前年(汉武帝建元三年),张骞受命带领使团出使西域,从长安出发,沿着渭河一路向西,渡过黄河,进入青海湟河谷地,从扁都口翻越祁连山,进入河西走廊。张骞一定知道,西去的路上必定充满艰辛和不测,但他仍义无反顾勇往直前,他出使西域13年,造就了一段开拓西域的历史传奇。
扁都口,一手牵着甘肃民乐,一手牵着青海门源,高大险峻的祁连山被东西劈开,形成了著名的扁都峡,历史上称作大斗拔谷。历史上,扁都口是南通河煌、北达甘凉的险关要隘,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因此在扁都峡便上演了一幕幕惊天动地、可歌可泣的历史画卷。
被称为中国最美公路的国道,承载着古今历史的变迁,千百年来将最美的风姿呈现给踏上这条道路的人们!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霍去病两次北击匈奴、隋炀帝杨广西征土谷浑。年9月10日,王震将军率领一野第一兵团第二军,自西宁北上,先到大通、门源,然后又连续急行军,进入终年积雪的祁连山区,穿越扁都峡谷,解放民乐,会师张掖,兵锋直指新疆。
扁都口的美,就在盛夏七月。当地流传这样一句俗语:“走扁都,忆古关。看尽金色,回望雪。金花醉,雪峰尖。梦回扁都,天堑歌。”每年的七月,扁都口两边的门源、民乐一带油菜花竞相怒放,花景与当地的蓝天白云、高山流水、林海草原和独有的民居、蜂农等交相辉映,变幻出一道道独具特色的迷人风光,令无数游客迷醉其间,也被人们称为:“中国最美的油菜花海”。
2
敦煌莫高窟的坚守
她,系出名门,江南闺秀;
她,知识渊博,著述等身;
她,坚韧顽强,宁静甜美;
她,一生坚守敦煌,专注莫高窟事业。
“此生命定,我就是个莫高窟的守护人”。她是浙江杭州人,年出生于北京,在上海长大,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江南闺秀。受父亲的影响,喜欢到博物馆看文物展览,许多文物是考古挖掘的,从那时起,她就对考古专业充满遐想,想要探究竟。年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年,大学毕业分配就到了敦煌。自此,就在敦煌留下,做了敦煌的守护人。
“相识未名湖,相爱珞珈山,相守莫高窟”。她和爱人是大学同班同学,相识于未名湖畔;大学毕业后,她去了敦煌,她爱人去了武汉大学任教;两地分居19年后,她爱人
做出让步和牺牲,放弃亲手创建的武汉大学考古专业,远赴西北大漠,两人相守莫高窟,一起守护莫高窟。
“一个人能拥有的只有现在,任何一个人,过的只是他现在的生命”。一个人做一件事不难,难的是无论对人还是对事一辈子都始终如一,这是最令人佩服和动容的地方。在莫高窟,她坚守事业,为了莫高窟科学数字化防护和考古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整理完成敦煌石窟考古报告《敦煌石窟全集》。“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一个人能够做到宠辱不惊、安之若素、得之淡然、失之泰然,非有至高的精神境界所不能。她正是以这种崇高的精神境界,勇于坚守西北大漠,用自己的青春和毕生才力,守护敦煌莫高窟。
她,就是“敦煌的女儿”----樊锦诗!
年8月19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敦煌莫高窟,实地考察文物保护和研究、弘扬优秀历史文化等情况。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向习近平总书记汇报了敦煌莫高窟文物保护和传承弘扬优秀历史文化的情况。在随后的座谈会上,总书记指出,敦煌文物保护和敦煌学研究博大精深,需要毕生精力才能见成效、出成果。择一事、终一生。希望大家把研究保护工作当作终身事业和无悔追求。
3
夹边沟“右派”的人性
年3月2日,我们一行6人去新疆乌鲁木齐执行案件返回途中夜宿嘉峪关(这是我第二次走过河西走廊),好友从酒泉赶过来为我们接风洗尘----嘉峪关烤肉、手抓羊肉、羊肉垫卷子、锅贴饺子、大盘鸡……杏皮茶、啤酒、白酒……最后一人一碗结结实实的炮仗面。一路劳顿,不胜酒力,可惜还没有回到宾馆,美酒佳肴统统呕吐在了路边的垃圾桶里了。也许是酒精的作用吧,思前想后,辗转反侧,翻来覆去,彻夜失眠了……
打开宾馆房间的窗户,一阵阵的冷气扑面而来,巍巍祁连山就在眼前,天下第一雄关今天刚刚经过,讨赖河水在静静地流淌。我知道,今夜和好友共叙友情,有美酒佳肴盛情款待;而我的思绪却经此向东北方向70公里,飞到60年前,一个叫“夹边沟”的地方----那里发生了一幕幕扭曲人性,惨绝人寰的人间地狱般的故事……
有一位作家,他叫杨显惠;他写了一本书,叫《夹边沟记事》。这本书描写的是年到年年底被当时打倒的“右派们”在甘肃省酒泉市的某一个劳改犯农场的苦难史,关于饥饿和死亡的。这本书我大约看了三分之一吧,每看一页,心都像刀子戳一样的痛。实在看不下去了,心一横,把书丢在垃圾桶里了!但心情平静了,又悄悄地把书捡起来,用餐巾纸擦去封面上的污垢,把它又放在书架上了。这一放,就是四年多;也许我以后再也不会翻开它了……
《夹农》里的女“右派”豆维柯为了“靠拢组织”早点摘掉“右派”这顶帽子,表现积极,写思想汇报,巴结管教干部,向管教干部献殷勤,甚至出卖自己的肉体。
《在列车上》里的魏长海“敢把死人挖出来,心肝肺煮着吃”。一个个惊心动魄的故事,让我们看到的是一代知识分子的精神和肉体的彻底崩溃,因为饥饿,因为死亡,他们人格沦丧,人性丧失!
《饱食一顿》看完后,我的精神世界彻底崩塌了,这是怎样的时代怎样的社会逼得“一个文质彬彬的上了年纪令人尊敬的老工程师,竟然吃起别人的呕吐物和排泄物?”人的尊严何在?活得跟牲畜有什么区别?
《医生的回忆》里的王鹤鸣何尝不是一个?“三个月了,我每天夜里在这房子后边藏着,等喂料的战士从招待所走过来,进了院子,从小仓库把马料用桶提上,走进马厩,上完了料又出来;我就很快地跑进马厩去,把牲畜没来得及吃掉的马料一把一把抓进这个袖口里。一定要快,迟了,马料和麦草就混到了一起。”王鹤鸣就靠着和马抢食才活到了回家的日子,非人般的生活让这些知识分子完全失去了自我。
词穷。
语尽。
泪崩。
瘫坐。
4
法院执行干警的信仰
不忘初心,风霜雨雪万里奔波为执行;
牢记使命,酸甜苦辣一心为民有大爱。
年2月24日(正月初九)----3月4日(正月十七),甘谷法院执行局6名干警过黄河、翻乌鞘、沿祁连、出雄关、踏戈壁、越大漠、穿天山,一路驰骋,奔波万里,战严寒、冒雨雪、顶风沙,历时9天,行程1余里,奔赴乌木鲁齐、酒泉、兰州等地,临控3人,执行案款30余万元、查封价值万元房产一处、查实到期债权50余万元,结案4件,顺利返回甘谷。
狂风大作,黄沙漫天,沿着玄奘西天取经的脚步,听着丝绸古道驼铃之声,2月25日(正月初十)中午2时,经过一天一夜的奔波,甘谷法院执行局6名干警来到此次执行的目的地----酒泉市瓜州县公安局柳园公安检查站。
柳园公安检查站的一间办公室里,墙角的铁椅子上坐着一个头发凌乱、满眼血丝、嘴唇干裂、瑟瑟发抖的年轻人。对,就是他!移送公安机关进行网上临控的被执行人雒XX。“先给他找一件棉衣穿上,别让他感冒了!”,执行局杨虎局长安排法警小王从车上拿来了一件羽绒服。核对当事人身份,制作询问笔录,被执行人签名捺印,宣读拘留决定书,办理临控移交手续......一切都很顺利,执行干警带着胜利的喜悦准备返回甘谷。
下午4点,沉浸在春节氛围中的柳园小镇显得格外宁静,路上行人稀少,店铺大门紧闭,偶尔驶过的几辆运矿车卷起漫天尘土......一个大盘鸡、八碗白皮面,不到十分钟,桌上剩下一堆骨头和七八个大碗。“雒XX,你吃饱了吗?”执行局杨虎局长问道。满脸疲惫的雒XX狼吞虎咽一连吃了三碗白皮面。一碗面汤、一支烟,你一言、我一语,讲法律、讲政策、临控、“老赖”、拒执罪......经过一个多小时的交谈,执行法官得知被执行人雒XX的案件不是一起简简单单的民间借贷纠纷案件,而是一起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并且雒XX在新疆乌鲁木齐有数百万工程款还未结算。早在年,四川籍农民工母XX等几人在雒XX在青海格尔木承包的工程项目上打工。由于资金链断裂,工程不能按期完工,雒XX如同人间蒸发一般,消失数年。
鉴于案件的特殊性,执行团队立即开会研究,请示院党组。党组书记、院长王建军立即指示:“宁肯我们的执行干警多跑些路,多吃些苦,想方设法也要让我们的老百姓过一个安稳年!”
回眸边塞几多情,
秋去春来万木荣。
黄沙漫漫征人去,
岁月悠悠侠客行。
重整旗鼓,再接再厉,无怨无悔,一路向西,目的地----新疆乌鲁木齐……
年是甘肃法院实现“基本解决执行难”目标的决胜之年,甘谷法院执行干警强化工作责任、转变工作作风、以锲而不舍的精神、敢死拼命的勇气,坚决打赢了基本解决执行难“百日会战”这场决胜战。“百日会战”期间,共出警余人次,依法拉黑人,限高人,拘传人,拘留88人,搜查20人,罚款8人4.7万元,移送公安临控人,协查到位41人。查封扣押车辆25台,查封房产11处,价值万元。“百日会战”绩效考核积分位居全省法院第2名,受到省高院和市中院的表彰嘉奖。
甘谷法院执行局全局22名干警,平均年龄32.7岁,他们青春洋溢,充满活力,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因为“百日会战”,他们错过了父母的生日,错过了孩子的“六一节”;有的同志为保护群众以致胳膊骨裂受伤,有的同志长年累月出差以致腰间盘突出,有的同志因为婚房不能装修而推迟了婚期……
光荣属于劳动者,幸福属于劳动者。
致敬,甘谷法院执行局全体干警!
5
工农红军西路军的惨烈
英雄战死错路上,
今日独怀董振堂。
悬眼城楼惊世换,
高台为你著荣光!
年11月,叶剑英元帅视察河西走廊,特意来到高台县,凭吊董振堂将军及红5军牺牲的将士,并赋诗一首。
这是一段惨烈的历史。
年11月,红三十军、红九军、红五军团共余人组成西路军,徐向前为总指挥,陈昌浩为总政委,执行中央军委赋予的“以在河西创立根据地、直接打通远方的命令”。经过4个月的连番激战,年3月中旬,西路军撤进祁连山,这是解放军军史上少有的几次大失败之一。西路军组建出征时多人,到此时战亡者余人(其中团以上干部人,军师级指挥员20多名),被俘后遭杀害者余人,被营救返回延安者约人,失散流落在途者人左右。
据相关资料记载,从年11月至年3月,西路军在河西走廊同马家军进行了4个多月的艰苦奋战,终因寡不敌众而归于失败。西路军余人押往西宁,绝大多数被杀害活埋,或被折磨致死。马家军在张掖杀害西路军俘虏人,其中:活埋人,枪杀人,烧死56人,其他手段残杀27人。活埋的主要地点有4个:老飞机场、东校场、王母宫、孟家墩。
仅血战高台一役中,红5军军长董振堂率部余人与六倍之敌激战八天九夜,终因弹尽粮绝而陷入困境。董振堂将军和余红军战士全部壮烈牺牲,多伤病员或遭活埋、或遭屠杀。
西路军的失败是中国工农红军历史上最为悲壮的一页,西路军将士的英勇斗争和光辉业绩永垂史册!历史轮回,12年后。年8月12日,西北野战军兵临兰州城下,解放西北重镇兰州的战役一触即发。此时,中央军委、毛主席给西北野战军和彭德怀司令员发来电令:“务必全歼马家军,不得接受投诚、投降!”
年8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张掖市高台县,参观了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一件件实物、一张张图片,再现了当年西路军英勇奋战、血决祁连的那段悲壮历程。习近平仔细端详,深情回顾西路军的英雄事迹。他强调,我心里一直牵挂西路军历史和牺牲的将士,他们作出的重大的不可替代、不可磨灭的贡献,永载史册。他们展现了我们党的革命精神、奋斗精神,体现了红军精神、长征精神,我们要讲好党的故事、红军的故事、西路军的故事,把红色基因一代代传承下去。
后记
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曾说过:“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再没有第五个;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河西走廊敦煌和新疆地区,再没有第二个了。”
11月下旬,我接到省高院研究室刘吉旭科长的通知,邀请我到张掖参加省高院年度司法研究课题评审工作。12月3日,我第三次到了张掖,下榻在祁连明珠酒店。酒店临水而建,湖光山色;旁边就是著名的学府河西学院。四次走过河西走廊,三次入住张掖,总想写点什么。思前想后,我根据自己的工作生活经历,以及对河西走廊历史地理人文的理解,确定了五个主题:河西走廊的坦途,敦煌莫高窟的坚守,夹边沟“右派”的人性,法院执行干警的信仰,工农红军西路军的惨烈。
河西走廊----多少王侯将相、文人侠客、商贾巨富、贩夫走卒从这里走过……在这个星球上除了海洋以外,几乎所有的地形地貌都在这条走廊上呈现,沙漠、戈壁、河流、湖泊、雪山、草地。然而,真正吸引我们来到河西走廊的是其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以及随处可见的古代遗存。
也许是因为喜欢历史的缘故吧,自己多年来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到一个地方,总要看一看这个地方的博物馆、逛一逛著名的古街古镇、尝一尝当地的特色美食、转一转寺观古刹、买一本介绍当地历史地理和风土人情的书籍。
“不望祁连山上雪,错把甘州当江南。”张掖大佛寺、七彩丹霞、康乐草原、民乐油菜花、平山湖大峡谷、肃南祁连雪……如果可以,愿来生在张掖,把风沙和故事刻进血骨,在诸天佛像前为她落一次泪。然后跨过黑河,踏过荒漠,绕过戈壁,仰望祁连,身披日月星河,仗剑走天涯,继续把这里的传奇叙说。
“金张掖、银武威、铜山丹、铁高台。”这是儿时爷爷经常说起的一句俗语,说明河西走廊一带自古以来就是富庶之地。河西走廊一带农业种植、畜牧养殖历史悠久,是甘肃省重要农业区之一,是我国西北内陆著名的灌溉农业区。它是西北地区最主要的商品粮基地和经济作物集中产区。它提供了全省2/3以上的商品粮、几乎全部的棉花、9/10的甜菜、2/5以上的油料、啤酒大麦和瓜果蔬菜。河西畜牧业发达,如山丹马营滩自古即为著名军马场。
11月28日,周六,我去老家里看望父母亲。我给爸爸说,下周要去河西的张掖出差。爸爸的第一反应就是----那是我和你奶奶要过饭的地方。
还记得小时候爷爷奶奶给我们讲过的故事。上世纪七十年代“文革后期”,甘肃定西、天水一带连年天灾,农业减产,吃不饱饭、饿肚子是常有之事。“高粱馍馍洋芋蛋,一天半碗酸菜面”是农民真实的生活写照。
为了生存,为了吃饱肚子,为了养活一家人,年的腊月里奶奶带着爸爸冒着蹲大狱、上学习班的危险,偷偷地爬上运煤车,走河西去讨饭。河西走廊金昌市永昌县有一个叫河西堡的火车站,当地盛产粮食。窑儿沟、转弯沟、大板沟、红羊圈、青羊圈……这都是奶奶最为熟悉的几个村子,寒冬腊月,大雪纷飞,走村串户,要一口汤、要一把面、要一口馍馍……那是腊月二十三,河西堡一户赵姓人家给奶奶半个玉米面的窝窝头,热热的!甜丝丝的!她吃了一口,剩下的半个装在了口袋里,说要给她的“心”带回去……(心是姐姐的乳名,当时妈妈刚刚生完姐姐正在坐月子,没吃没喝的,没有奶水)为了躲避车站保卫人员的盘查(准确地说,就是害怕车站保卫人员没收馍馍和面),她们天黑后就趴在车站底下的沟渠里,等到后半夜三四点了再爬上向东去的运煤车。不吃不喝,一动不动,就在运煤车上爬两天两夜才能到家……
法国著名的作家莫泊桑说过:“生活不可能像你想象得那么好,但也不会像你想象得那么糟。我觉得人的脆弱和坚强都超乎自己的想象。有时,我可能脆弱得一句话就泪流满面;有时,也发现自己咬着牙走了很长的路。”真的是这样的,现在已经是凌晨的2:50了,写完这段话,《河西走廊随想录》一文就算是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明年3月,就是奶奶逝世十周年的祭日----谨以此文献给我逝世十周年的奶奶!愿天堂没有饥饿、没有病痛……
年12月5日于张掖祁连明珠酒店作者:张天祥天水市甘谷县人民法院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