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制廉政文化地图,这无疑是国内首创。
轻轻打开正对开、丝绸版《山西省廉政文化地图》,13位不同时期的山西籍直臣廉吏浮现在“辽阔”的地域,狄仁杰、司马光、于成龙、陈廷敬、祁寯藻、姚天福、刘东星……他们散布在山西从北到南、从西到东的各个地区,作为山西正能量的历史来源,他们似乎正守护着山西的每一个区域。
这13位山西历史上的清官均经过精心挑选:都必须是正史史料记载过、在廉政从政方面有典型事迹的山西籍官员。
沁水县刘东星就是其中之一:
◎刘东星(明)
刘东星(年-年),字子明,号晋川,今山西沁水人。明嘉靖四十年(年)中举人,隆庆二年(年)登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历官给事中、知县、主事、按察司佥事、提学副使、左布政使、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吏部侍郎、工部尚书。赐喻祭藏,赠太子少保,谥“庄靖”。
其他12位如下:
◎栗毓美(清)
栗毓美(年-年),山西省浑源县人,清嘉庆七年以拔贡考授河南知县。后历任知州、知府、布政使、护理巡抚等职。道光十五年任河南山东河道总督,主持豫鲁两省河务。为官38年,办事实心,不计得失,不仅是一名廉吏,更是一名能臣。
◎孙嘉淦(清)
孙嘉淦(年-年),字锡公,又字懿斋,号静轩,赐谥文定,山西兴县人,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历任学政、盐务、河工等要差,官至工、刑二部尚书,是康乾之际敢言直谏的名臣。
◎狄仁杰(唐)
狄仁杰(年-年),字怀英,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唐代著名政治家。历任汴州判佐、并州都督府法曹、大理丞、侍御史、度支郎中、宁州刺史、冬官侍郎、文昌右丞、豫州刺史等,清正廉洁、刚直不阿、不畏权贵、为民做主。
◎于成龙(清)
于成龙(年-年),字北溟,号于山,清代山西永宁州(今山西吕梁方山)人。清朝顺治十八年(年)从知县做起,官至两江总督,二十余年间,三次被举“卓异”。于成龙无论是在偏僻艰苦的地方任职,还是在繁华富庶的地方为官,都穿的是粗布袍褂,吃的是青菜稀粥,其高尚品格、清廉精神令世人敬仰,被誉为臣之标准、吏者之师及“天下廉吏第一”。
◎祁寯藻(清)
祁寯藻(年-年),字叔颖,号春圃。山西寿阳人。清嘉庆十九年(年)进士,历任体仁阁大学士、太子太保。嘉庆二十四年步入仕途。道光皇帝死后,咸丰继位,他被授为体仁阁大学士,旋而兼首席军机大臣,是清代著名贤相。道光年间,为道光帝讲习经书;咸丰年间,为咸丰帝讲治国方略,授用人之道;同治年间,他在弘德殿为同治帝授课,因此被称为“三代帝师”。
◎梁中靖(清)
梁中靖(年-年),山西灵石县厦门村人,嘉庆六年考中进士,成为清代灵石县第五位文进士。嘉庆十九年任吏部验封司员外郎。之后曾任浙江道、山东道、京畿道监察御史(老百姓称三台御史)。是清代道光年间一位名动京晋、青史留名的反腐典范、倡廉楷模。
◎吴琠(清)
吴琠(年-年),山西沁州(今长治沁县)人,清朝顺治、康熙年间一代良相。至今在山西上党北部的沁县,还有一句流传了多年的民谣:“沁县三件宝,鸡蛋、瓜子、吴阁老”。这位吴阁老,就是吴琠。
◎兰第锡(清)
兰第锡(年-年),字庞章,号素亭。山西吉州(今吉县)人。从乾隆四十三年(年)就任永定河道以后,一直到去世为止一直担任着专司治水的官职。先后主持和参与了大大小小的一系列水利修防工程,为乾、嘉两朝时期黄河相对安澜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薛瑄(明)
薛瑄(年-年),龙门(今山西运城万荣)人,明代思想家,著名的理学大师,河东学派创始人,字德温,号敬轩。世人尊称他薛夫子。从宣德三年到天顺元年,陆续居官24年,大多执掌法纪,如监察御史、大理寺少卿、大理寺卿等。其间严于律己,勤廉从政,刚直不阿,执法如山,被誉为“光明俊伟”的清官。
◎陈廷敬(清)
陈廷敬(年-年),字子端,晚号午亭,清代泽州(今山西晋城阳城)人。他一生共28次升迁,历任日讲起居注官、经筵讲官,入住南书房,任翰林院掌院学士,先后担任吏、户、刑、工四部尚书等朝廷重要职务。康熙四十二年,官拜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成为地位显赫的一代名相。陈廷敬以清廉正直闻名,而且非常重视发现和重用有识之士,经常向康熙皇帝推荐人才。
◎姚天福(元)
姚天福(年-年),字君祥,绛州(今山西运城稷山)人,元初名臣。幼读《春秋》,深通大义,长及青年时,以过人才识被怀仁县推为县吏,不久被征召为县丞。至元十一年(年),姚天福升任监察御史,刚毅正直,不畏强悍,多次奏揭权臣,颇为元世祖欣赏。
◎司马光(北宋)
司马光(年-年),字君实,号迂叟。北宋陕州夏县(今山西运城夏县)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写出了流芳千古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其中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治国理政的廉政思想,本人也行知合一,一生清廉。
(来源:山西日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