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万荣老家也出歌了,点下方地名↓↓↓听听
让万荣文化世代绵延
发展导报记者郑娜
纵览中国历史,也许没有一个县域像万荣那般具有象征意义:这里的孤峰山早在远古时期就矗立于此,自古就是皇家贵胄和百姓的朝拜之所。这里多年前曾迎来轩辕黄帝在汾阴藌上“扫地为坛”,汉武帝留下了千古绝唱《秋风辞》。这里汇聚先贤——纵横家张仪、王勃、王通和王绩、唐代“河东三凤”薛收、薛德音和薛元敬、大孝之子董永以及一代廉吏薛蠧……
特殊的地理格局和渊源深厚的文化,让万荣独一无二,赋予了万荣丰富的文化标签——笑话文化、后土文化、慈善文化、德孝文化、名贤文化、楹联文化、古建文化、休闲文化等等。
本期,我们走进万荣文化,讲述万荣文化的前世今生,感受万荣文化的厚重,领略万荣文化的魅力。
编者按
12月10日,原创现代戏《万荣女人》唱响龙城太原。几天内,“万荣”一度成为热词。
这里的孤峰山早在远古时期就矗立于此,自古就是皇家贵胄和百姓的朝拜之所;这里多年前曾迎来轩辕黄帝在汾阴藌上“扫地为坛”,汉武帝留下了千古绝唱《秋风辞》;这里汇聚明贤——纵横家张仪、王勃、王通和王绩、唐代“河东三凤”薛收、薛德音和薛元敬、大孝之子董永以及一代廉吏薛蠧……特殊的地理格局和底蕴深厚的文化,让万荣独一无二。
而今,万荣立足于历史、立足于文化、立足于现实,对万荣文化转换或升华,由文化资源向文化资本进行转变,意欲将“万荣文化”变成“文化万荣”。
后土祠、秋风楼、飞云楼;张仪、“三王”、“三薛”;荆村遗址、北辛舍利塔……每一栋建筑、每一个人名背后都镌刻有一段不凡的历史,都凝结着光阴的故事,都有着一个意味深远的象征。
这就是万荣,一座文化之城。
历史是根,文化是魂“万荣,位处孤山台地之上,整个地形地貌就像一个大陀螺似的,从孤山主峰以放射状向四外延伸,每下一个崖坝就低一个层次,向西直抵黄河滩涂,才算到头。”这是万荣籍评论家艾斐在《万荣三王的历史坐标》中对万荣地理格局的描述。
通过这样的描述,我们可以意识到——坡是万荣最常见的一种道路形态。“上了坡就到万荣了”是万荣人快到“家”的预告。而不知从何时起,在每一条通往万荣的大坡口上都修起了一道颇具时代气息的彩门牌楼。每一道彩门牌楼上都高悬一幅笑掉门牙的人物肖像画和四个格外醒目的赫然大字——中华笑城。
多是缘于“中华笑城”,更多的人们慕名而来。可来到这里后,他们才会发现,在他们的眼中,这里精彩无处不在——祭后土、爬孤山、逛大院、游西滩、登两楼、拜先贤……万荣的文化魅力,令人目不暇接。
“作为一个县级城市,这样深厚的文化底蕴真实难得,万荣文化,独一无二。”很多游客会感慨地说。
事实上亦是如此,万荣目前有后土祠、飞云楼、李家大院等10处国家级保护文物;有荆村遗址、北辛舍利塔等3处省级保护文物;有万荣笑话、董永传说、南景花鼓、西村抬阁、软槌锣鼓等5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后土文化、锣鼓杂戏、琉璃工艺制作等12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笑话文化、后土文化、慈善文化、德孝文化、名贤文化、楹联文化、古建文化和休闲文化在这里相融共生、共存。“历史是根,文化是魂。深挖历史文化才能提升城市的影响力、软实力和竞争力。”万荣县常委、宣传部长李鹏凯说,“近年来,万荣县主打‘中华笑城·欢乐万荣’这一品牌,以建设‘黄河金三角地区新兴旅游城市’为目标,先后投资5亿元,开发建设了李家大院、笑博园、后土祠、孤峰山、飞云楼、西滩六大景区,如今已初步叫响了‘中华笑城·欢乐万荣’品牌。”
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今年5月13日,万荣县与山西晋旅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就发展旅游产业达成合作协议。这仅是万荣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中一个缩影,“未来的万荣,类似这样的合作会越来越多。”采访中,一些相关人士在谈及万荣文化旅游产业今后发展时这样说道。
近年来,万荣县充分发挥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等优势,紧紧围绕“山、水、楼、祠、院”地域资源条件,采取各种融资模式,建设了李家大院、万荣笑话博览园、后土祠、东岳庙、孤峰山及西滩湿地六大旅游文化景区,使旅游文化产业的大格局初步形成。同时为了打造旅游文化品牌,万荣县采取了一系列旅游促销策略,印发了“旅游护照”,出版了旅游宣传册,组织了旅行社业务联系活动,拍摄了有关电影电视等,使万荣的旅游品牌越来越响,人气越来越旺。万荣正成为晋南地区最具影响力的旅游县市之一。“旅游文化产业是万荣县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可忽视的一项朝阳产业、黄金产业。”李鹏凯说道。
如何进一步带动旅游产业向纵深发展?
近年来,该县围绕李家大院、后土祠等核心景区,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招商引资和景区建设活动。该县近年来先后投资万余元,修建了后土祠景区停车场、祭道、回廊、接待厅等设施;投资万元的孤峰山古寺庙建筑群、农家乐窑洞、龙渊别墅区、森林氧吧、生态园饭庄、大型国际滑雪场、娱乐城等休闲度假区,使孤峰山成为集观光、健身、避暑、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风景区;今年将投资万元,对西滩景区至后土祠旅游公路进行升级改造;投资万元,修复景区秋风楼、张仪古道、祠西庄园等周边设施。届时,后土祠景区面积将由目前的40亩增加至余亩。
据了解,年,万荣县共接待游客万人次,门票直接收入万元,旅游综合收入突破万元。
营造文化氛围,打造精品文化
12月10日—12日,由万荣县政府精心打造的《万荣女人》唱响龙城,一炮打响,售票上演了“洛阳纸贵”的一幕。
其实,在《万荣女人》之前,万荣县政府就曾打造过以万荣笑话为主题元素的电视连续剧《快乐的万家村》、以“善文化”为主题的电视连续剧《李家大院》、蒲剧戏剧《董永新传》等精品文化作品。这些作品充分展示了万荣县深厚的文化底蕴、浓厚的文化氛围、独特的文化气质、丰硕的文化成果,也让更多的人了解万荣、来到万荣。
除了打造精品文化节目,近年来,万荣县大力培育扶持群众文化社团和群众文化队伍。目前,全县共有10多家群众文化社团,比如诗词楹联学会、万荣笑话协会、摄影家协会、书法家协会、诗词朗诵协会、薛氏族情研究会、后土文化研究会、“三王”文化研究会、万荣戏迷协会等等,创办有《万荣诗联》《后土文化》《薛氏族情》等多种文化刊物,尤其是诗词楹联学会,全县会员达到了余名,这十多家文化社团构成了万荣群众社团文化工作的基本格局。
此外,全县各村都有群众健身秧歌队,建设有农村书屋、文体广场等,尤其是每年春节期间许多村都有村民唱大戏,甚至是排家戏的习俗,农民群众自编自排自演,自娱自乐,成为农民群众春节文化活动的主要内容。
基于此,万荣县还为民间工艺文化产业提供最有利的发展“温床”。该县麦杆画和面塑一年产值都达到了近百万元,拥有十多个工人进行流水线作业;里望琉璃工艺厂目前已发展成为远近闻名的一家中型工艺美术企业,年产值达余万元,产品远销河南三门峡、陕西韩城、合阳等一带,极富盛名;年成立的亲蛋蛋民俗文化产品公司,整合了众多的民间手工艺者,频频亮相各种展览会,订单多多。
这就是万荣人与万荣文化,万荣人创造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而这样的文化也造就了万荣人。
来源:发展导报
编辑:万荣圈圈(quan)
夏县人点下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