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本第一次汇总之一抗日战争时

全文字,欢迎下载保存,备查和复制注:   总有一些时刻,让人们永远铭记。年9月2日在密苏里号上举行日本投降仪式。   回忆这一天,很多中国人仍然泪光闪闪。结束战争的日子,值得我们永远铭记。然而纪念,绝不仅仅是为了再一次温习胜利的喜悦和欢欣。我们相信牢记历史、发展自己、珍爱和平———这,才是今天对于那场战争的最好纪念。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凌以安(-)98岁时在《湖州日报》(年6月24日第7版统战专版)刊文《炮火声中弦歌不辍——记抗战时期安吉上舍两所学校》,该文章是浙江省珍贵的抗日史料。我现另外又参阅了湖州市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年至年编写的部分《湖州文史》、凌以安著《西塞烟云》一书,同时结合《湖州市教育志》《安吉县教育志》等史料,揭开浙江省安吉县上舍村浙西抗日时期尘封的历史。我县昆铜乡万顷翠竹,群山连绵,山脉大略成“川”形走向,把昆铜乡分成两片,西南片为铜山片,东北片为昆山片。昆山片最里面的山村为上舍村。该村群山环抱,竹林茂密,溪水四季清澈长流,景色宜人。此村抗日时期是吴兴县(现湖州市)、德清县、武康县(现德清县)、安吉县、长兴县5县交易处,南为德清和武康、东邻吴兴、北近长兴。上舍村是抗日战争时期浙江西面的重要抗日根据地。吴兴县政府曾设上舍村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在日军向湖州步步进逼的形势下,11月16日起,吴兴县政府从湖州城内开始撤退,11月24日湖州沦陷的前夕留职人员已不多,由县长王崇熙率领向安吉县梅溪、递铺、孝丰一带撤退,不久即解散,一切县政工作停顿。年4月,浙江省政府主席黄绍竑提出“政治进攻”、“收复杭嘉湖”等口号,在浙西沦陷区重建政权。该月“吴兴县行动委员会”奉令成立,行使县政府职权,会址设在安吉县昆铜乡上舍村。以师游击司令杨哲夫为主任委员,国民党吴兴县党部书记温兰馨为副主任委员,委员有郎玉麟、温延龄、潘炯时、赵仲时(前政府秘书,不久病死)、顾本(前县党支部负责人,未到职)共5人。杨哲夫是安吉县梅溪人,原孝丰护林队队长,抗战开始后任国民党部队师安孝游击司令。年7月起,省令正式恢复“吴兴县政府”,原有行动委员会撤销,新设县长一人,仍由杨哲夫转任。设总务、政治、军事三组(不久改科),总务组组长先后有章庆善、唐继文等。秘书兼政治组组长凌以安,军事组组长兼吴兴县抗日自卫中队(后改编为大队)队长郎玉麟(常驻妙西区)。县政府设妙西办事处,作为派出机构,主任先后有徐润章、陈学明等。县政治工作队队长先后有温延龄(温永之)、姜兆瑞等。县政府仍设在上舍村。年1月,吴兴县政府为了使于开展工作和正值日寇窜扰的原因,挺进迁至上舍村东仅一高岭之隔的吴兴县梅峰乡上方村。“吴安联中”曾设在上舍村   抗日战争开始后,湖州沦陷区青年不愿受奴化教育,纷纷向山区流亡。年春,吴兴县政府在埭溪区梅峰乡理云山“竹林禅寺”内创办县立英士初级中学。校长凌汝霖(雨苍)。年英士中学因叠遭日军骚扰停办。年夏,省政工队地下党虞路文(即王子达)等在菱湖镇设立吴兴县初中学生补习学校,不久即因日军流窜停办。年夏,补习学校为了安全,决定迁至安吉县上舍村。早在年秋,英士中学校长凌雨苍来上舍村筹建中学,安吉县政府提出两县联办,经天目山浙江省政府浙西行署批准,除将原英士中学学生转入外,并招收安吉籍学生,改名为“吴兴、安吉二县联立初中学生补习学校”,简称“吴安联中”,校长丁篪荪,原浙西行署视察、省政工队地下党人。年,由浙西行署视察张国桢继任校长,张为南浔人。该校于民国29年春招生开学,共有春一、秋一、秋二、秋三4个班级,学生余人。民国32年(年)9月,日军扫荡进占安吉县梅溪镇,学校常受窜扰,被迫停办。后吴兴县政府于年另在县境南路乡(现德清县)郎家村无相寺内设立“吴兴县立初级中学”(开始时称“战时初中学校补习学校”)。年,浙江省教育厅浙西游击教育督导员办事处设在上舍村,时任督导员的凌以安为吴安联中写了校歌:“上舍村里,山高林密水又清,我们是浙西最前线的学生。在炮火中学习,在苦难中长成;哥哥妹妹年纪轻,读书不忘打日本。上舍村里,山高林密水又清,我们要做大时代的好国民。”   抗日战争期间,广大师生,激于受国热忱,虽然学习条件差、吃食艰苦,但他们渴望文化,在苦难中勤奋学习。   安吉县地处山区,“吴安联中”等五所中学迁办安吉,对促进安吉教育的发展影响很大。抗日战争(-)开始前安吉县(含孝丰县、孝丰县年并入安吉县)没有中学,少数富家子弟只能赴沪、杭、湖等地应考就读。外县中学迁境安吉办学,使安吉莘莘学子始得就地求学机会(注:孝丰县独立建置中学是在民国30年即年创办,校名私立中正中学)。“吴安联中”是安吉县历史上首所固定中学。《吴兴日报》曾设上舍村年陈果夫倡议家乡创办《湖报》,报社社址设湖州公园韵海楼。年5月18日创刊,是当时规模较大的一张日报。年11月24日湖州沦陷后,湖报报社一切设备全被日军所毁,报纸停刊。年国民党吴兴县政府在上舍村恢复成立。年4月,吴兴县抗日自卫委员会开会决定,在双林恢复战前的《湖报》,成立后不到一年,报社遭日军破坏,印刷所也被焚毁。年春,吴兴县政府创办《吴兴日报》,社址安吉上舍村,县政府抽调人员,拔出经费,购办机件,由县政府无线电台收录抗战消息。社长葛绍亮,江苏沭阳人,原县府秘书,编辑有周一泓等三四人。四开报纸,用土纸印刷,因山区交通困难,日销约份,年9月,日军进占安吉梅溪,上舍村受到威胁,该报即停办。抗日战争胜利后,《湖报》于年10月10日复刊。社址设湖州钦古巷。   上舍村独特的山区地理环境,成为抗日时期浙江省浙西最重要的根据地。参考资料:年至年编写的《湖州文史》第三辑“抗日战争史料专辑”第44-46页、第四辑第-页、第五辑的“教育医卫史料专辑”第64-65页和第85-86页、年4月浙江省文史研究馆文史丛书之七凌以安著《西塞烟云》第5页、第20-21页、第67页、第81页,浙江教育出版社《湖州市教育志》第80页、第页、第-页。年4月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浙江省安吉县教育志》第17页等史料。(作者通讯


转载请注明:http://www.wanrongzx.com/wrxfc/101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