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学习“散散步”
――有感于《教师的五重境界》
九月开学季,因学校迎接区教学研训处业务检查,外加小孩子感冒没能参加第八次研修。翻看工作室发来的课件及伙伴们分享的图片,收获多多,更添几多遗憾!
令我感受最深的是孙玉洁老师“好书推荐”中的这样一段话:“《不做赶尸人》,假如说学生稀里糊涂不动脑子的被我们推着走,教师一松手就停,那这和‘赶尸’又有什么区别?当然我并非让老师们完全放弃,不管他们,在一定阶段适当的推一推,还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在推的同时,我们一定要寻找新的出路,一定要想办法让他们不困难或者不用那么费力推,自己能走。”
直面现在的教育,越到高年级课堂越发沉寂,一边是教师的苦口婆心,一边是学生的冷淡沉默,不变的是对成绩高分的狂热追求。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的教育开始“心浮气躁,急功近利”。小到妈妈带着肚子里的宝宝,追逐各种胎教课程;大到各个学段的各种兴趣补习,几乎孩子一生下来就被圈进不想输在起跑线的“高速路”上,不停的奔驰追逐……
反观现在的孩子,“近视眼,厌学症,抑郁”等等,许多我们以前闻所未闻的名词和现象,在不同年龄不同阶段的孩子们身上开始显现。甚至还有部分名校大势宣扬高分段的孩子,标榜自己的成就在推波助澜。
每年的中考、高考已经成为全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