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时光的邂逅中再述繁华细数深埋徐州地下的

新闻背景

上月,彭城广场地铁施工“又现地下城”的说法在坊间流传,经向考古部门求证,此地在年地铁修建之前即已完成考古调查、勘探,近期正在对距地表4.5米至10米的明清至汉代地层进行考古发掘。

遗址考古多在跟土层中的蛛丝马迹“较劲”,

看似枯燥乏味、

没有墓葬考古有很多“吸睛”

的文物和“故事”。

其实不然。

一座夯土台、一条房基石、

土层中遗落的瓦片砖块,

都有着丰富的信息,

都是历史留给后人的重要“暗示”。

城市是区域政治、经济、文化或军事的中心,城市的出现,是人类走向成熟和文明的标志。在汉代的徐州地区曾有大小数十座城池,目前已勘探出10座古城,其中的彭城、下邳城、湖陵城、司吾城、石户城的考古工作开展得较多。

在时光中邂逅的这些古城,

展示着徐州的汉代风华,

是徐州考古工作者

经年累月栉风沐雨、与时间赛跑的耕耘成果,

亦是徐州打造世界级

汉文化传承和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基石。

徐州汉代古城址

年诸侯国历史的见证

禹划九州,九州之一的徐州在此时是一个地理区域概念。与现在的徐州市关系密切的古城是自春秋即有历史文献记载的彭城,位于徐州老城区的中心,是汉兴之地,也是徐州的别称。

秦汉之际,项羽“虽霸天下而臣诸侯,不居关中而都彭城”,号西楚霸王。楚汉相争项羽兵败,从徐州走出的刘邦创立了大汉,封其异母弟刘交为楚王,都彭城,王薛郡、东海、彭城等36县,开启了徐州两汉年的诸侯国历史。

《溯·源“十二五”徐州考古》书中有一张图表列有徐州已发现的10座汉代古城,分别是市区的彭城,铜山区的石户城、吕城、留城,新沂市的司吾城、花城,邳州的梁王城,睢宁的下邳城,沛县的沛城、湖陵城。

两汉时期徐州仅有这10座古城么?当然不是。徐州博物馆副馆长原丰介绍,随着汉中央王朝政治经济的发展变化,各地政区沿革、领域消长甚多,仅汉初楚国封域范围内的汉代城市即有数十座,包括诸侯国都城、郡城、县城及邑城等。受各方条件限制,目前的考古工作无法将其一一对应起来。

“现徐州市行政区划包括五县五区,与两千年前的汉代相比已然大变,但无论是西汉楚国还是东汉彭城国均以彭城(今徐州市区)为都城。西汉初年,徐州市及所属区县为楚国,吴楚七国之乱后,徐州市区及周围地区仍为楚国,丰县及沛县大部分属沛郡,邳州、新沂及睢宁一部分属东海郡,睢宁大部属于临淮郡。东汉时期,徐州市区及周围地区为彭城国,丰县及沛县属沛国,邳州、新沂大部属下邳国,北部一部分属东海郡,睢宁属下邳国。”

“汉承秦制,汉初实行分封诸侯与郡县并存的政治体制,武帝以后逐步回到郡县制的统治体系。县的划分原则以人口为主,并兼顾地域的大小,县的分布相对合理,也相对稳定,因此我们对汉代城址的研究工作是以县城为基本单元展开的。更具体讲,研究对象是城墙和由城墙围合的相对独立的空间。”

1

彭城:两千年里不断复制的传奇

位于黄泛区的城市因历史上的水灾,

“城下城、路下路、井下井”的现象并不鲜见,

开封的城下便埋着

清、明、金、宋、唐、魏6座古城。

素有“三叠城”之称的徐州城下,

也上下叠压着

明代崇祯年和洪武年两座城池,

位置与现在的徐州老城区的市中心基本重合。

彭城是西汉楚国、东汉彭城国的都城所在,同时也是我国最古老的城市之一。由于黄河泛滥,汉代彭城早已深埋地下,虽然从历史文献和历年考古发现中已知汉代彭城在明清徐州城范围内,但在没有发现汉代城墙之前,尚不能确定楚国(彭城国)的都城彭城的确切位置。

年及年在金地商都工地发现多处大面积的汉代夯土台阶、石板路面等,初步判断为西楚故宫的遗址。年在大同街天成国际商厦工地发现新莽时期的钱币窖藏,计有百万枚王莽时代的“货泉”钱币。直到年,考古人员终于在苏宁广场建设工地上发现了梦寐以求的汉代城墙遗迹。

徐州博物馆考古部主任耿建军回忆:“至年,为配合苏宁广场工程建设,徐州博物馆对工程范围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年5月初,在工地的西部距地表10米处发现了大范围的夯土,且土质基本都是含砂礓石的黄土,夯土呈长条形。依据土质等特征,当时基本判定这就是汉代的城墙,后来经过多位省内外专家鉴定,完全认同。”

这段城墙呈南北向,残存高1.5米,

墙基宽30米,暴露长度近米。

在揭露城墙南部外侧时还发现有护城河。

东城墙的发现,

明确了两汉时期都城彭城的位置,

为寻找其他三面城墙提供了线索。

这是徐州汉代考古工作中

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发现。

2

下邳城:春秋至明清的繁华见证

年10月,经国务院核定并公布了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睢宁县下邳故城遗址榜上有名。

下邳城位于古邳镇北侧。

古代以北为上,南为下,

薛城在北,古称上邳,

邳城在南,古称下邳。

下邳历史上经历了

楚汉相争、三国角逐、宋金交兵的风云激荡,

于清代郯城大地震时沉于水。

年7月,睢宁县古邳镇农民在开挖鱼塘淤泥中发现大量古时军用韩瓶,揭开了消失年的下邳城的神秘一角。此后数年间,经南京博物院、徐州博物馆、睢宁博物馆考古勘探,在下邳城址上发现了东汉、西晋、唐、明清时期的堆积层。至今,考古工作仍在进行当中。

汉代砖砌排水沟航拍

历史上的下邳是重要的区域性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期为“水陆之要冲、南北之襟喉”。东汉时期下邳下辖17城,所辖疆域盛极一时。考古发现的下邳城平面呈长方形,城址东西长米、南北宽米,总面积近万平方米。

年,考古人员在此发现了冶铁遗迹,包括两座南北并列的窑,火门、风口、窑壁、窑膛齐全,连同耐火砖、铁锭等遗存,为研究汉代冶铁技术和下邳铁官提供了重要实证。以下邳城为中心的50平方公里范围内,还分布有双孤堆、刘楼,邳州新河墓地等多处高等级墓葬。

对于下邳城的考古发现意义,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西安研究室主任刘振东认为,下邳城有文献记载我国秦汉至三国时期发生的许多历史事件,曾作为汉初韩信楚国、东汉下邳国、西晋下邳国都城,并曾作为州、郡、县治,像这样从春秋到明清延续使用的古城不多,且位于黄河泛滥区作都城的古城更少见。

3

湖陵城:在民间地名记忆中复活

于年12月试开放的沛县博物馆新馆专柜展示了沛县龙固镇吕高群父子捐赠的湖陵城遗址上收集的城墙砖、瓦当、栏板砖等30余件物品。年,记者曾就湖陵城历史采访过吕高群,没想到民间人士在荒滩田地上有心收集的小物件,在地方博物馆展陈中也派上了大用场。

湖陵城位于沛县东北微山湖岸,春秋战国时期为宋国的湖陵邑,秦时置湖陵县,汉代时湖陵县属山阳郡。年4月,大沙河工地施工中,在此发现一段转角的夯土墙,夯土墙上有大量的汉代瓦片。年冬,徐州博物馆对此进行全面勘探,基本探明了城址的大致情况。

经勘探,湖陵城由南北两城组成,中间以泗水相隔。北城位于泗水古道北岸,面积约73万平方米,四周皆有城壕。南城位于泗水古道南岸,经勘探确认,城址平面近方形,面积约万平方米。

徐州博物馆考古部副主任刘超透露,除南北两城,鸡鸣台也是一处重要的遗迹,现称之为“湖陵寺”,南距泗水河道米。鸡鸣台高出周围地表1-2米,在该区域内曾发现多座西汉晚期的画像石墓,说明鸡鸣台或在西汉晚期就已被废弃。

湖陵城的历史在《汉书·地理志》《后汉书·郡国志》《三国疆域志》及地方志中虽有提及,但对湖陵城的筑城时代、形制结构、具体方位没有详细记载。现湖陵城周围村庄的名称包含很多信息,比如“前程(城)”“后程(城)”“城角王庄”“鸡鸣台”等,这些流传在民间的地名与调查勘探结果大体吻合,成为揭开湖陵城神秘面纱的参照。

8年前到沛县采访吕高群,他在湖陵城旧址上捡了片绳纹瓦给我。我眼前的荒滩野地,在他眼里是街巷、是城门,是沛人的骄傲。

0

4

司吾城:风霜中孑立的顽强存在

司吾城位于新沂市马陵山镇沭河西岸,这一带至今还有个叫司吾的小村,因明清时期司吾驿而得名。司吾城源自东周时期的钟吾国,为子爵封地,依附楚国,公元前年吴王出兵灭了钟吾国,秦时置司吾县,汉初司吾属楚国东海郡,削藩后属临淮郡。

据当地老人介绍,20世纪60年代,司吾城东城墙尚明显高出地表,其上有一条乡村土路,南城墙所在原亦有数段高出地表的土垄,后被推平消失。村民在开挖水渠和打井的过程中,经常会碰到绳纹砖瓦等建筑材料,民房、猪圈等的围墙上也可见到汉砖、石块等遗物。

经考古勘探,司吾城址呈长方形,面积约9.4万平方米,城墙顶部距地表约0.3-0.5米,除西北角被黑马河的河道破坏外,其余保存尚好。四周城墙保存有-米、宽10余米的城墙残存。在城墙底部有基槽,基槽深1-2米。城壕环绕于城墙外围,与城墙之间有两米的空间,形成外圈防御体系。

考古人员从城址发现的战国时期的夹砂陶器、汉代建筑砖瓦以及采集的“货泉”钱币等推断,司吾城可能建造于东周时期,西汉时期继续使用,后来逐渐被废弃。

5

石户城:彭城北门外的神秘城堡

石户城位于铜山区柳泉镇石户城村,城址位于城山北麓,依山而建,地表发现有大量汉代的瓦片。年秋天,徐州博物馆对此地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勘探,基本厘清了城址的结构布局和文化面貌。

根据勘探,石户城址平面呈不规则长方形,面积约31万平方米,城墙高出周围地表二三米,最高处近4米,城墙底部宽约20米,残存城垣顶部宽约四五米。城山顶上有厚约0.5米的红褐色黏土,地表散落有大量汉代的绳纹板瓦、筒瓦残片,说明山顶上原应有建筑。从卫星图上可以大致看出石户城城墙、护城河的相关情况。

石户城在文献和已知的考古材料中都没有记录。为了解城址内文化层堆积情况,考古人员对局部进行了试掘,从城墙特征及地表散落遗物获知,石户城从战国时期沿用,至汉代不断加筑,在山顶及城内均发现有西汉晚期的“货泉”“大泉五十”等铜钱和一些铜镞,表明西汉晚期石户城仍在使用。

原丰分析,考察徐州铜山区和贾汪区的北部地形,这一带有大小数百座山头,从东北向西南形成一道天然屏障矗立在古彭城北部,石户城处在缺口地带,正好扼守彭城的北大门,据此推断石户城的修筑或是出于军事上的战略意义。

6-10

梁王城(武原城)、

沛城、留城、吕城、花城……

待解的汉城之谜

梁王城遗址位于邳州市戴庄镇,中运河东岸,四面城墙基本上清晰可见,因城内相传有南北朝时期梁武庙而得名,多万平方米的区域里有着五千年的文化堆积。梁王城除了在春秋时期有过辉煌的历史,其城址上的汉代遗存也很丰富。有专家认为,梁王城亦曾为汉魏时期的武原县城,隋朝时县被废。

沛城在秦代即为县,城在现老县城北,尚未进行勘探,但在城北修桥时曾发现堆积很厚的汉代遗存。沛县与刘邦有着密切的关系,刘邦不仅在秦末农民起义时称沛公,汉初的王侯将相也多是沛县人。平定淮南王英布叛乱后,刘邦曾到沛县看望父老乡亲,并给沛县免税的待遇。丰县为汉初设置,秦时为沛县丰邑,这也是后来刘邦籍贯是丰还是沛争议的原因所在。

留城在沛县、铜山县、微山县交界处,是汉初三杰之一张良的封地。从唐代诗人刘长卿在《归沛县道中晚泊留侯城》诗中可知唐代的留城已十分荒凉,宋元以后黄河屡次泛滥聚积为微山湖,留城在明朝一次洪水中被彻底淹没。(图为沛县五段镇三碑亭公园内的留城故址碑。)

吕城在现在的铜山区吕梁,相传春秋时为吕国,后为宋国所灭,汉代为吕县。吕城后被黄河淹没,具体位置不详,大致在今吕梁附近的黄河北岸。位于吕梁的吕梁洪为古泗水上三处激流险滩之一,吕梁洪的石头是古代制作乐器“磬”的好材料,《禹贡》中记载“泗滨浮磬”为进贡周王的贡品。

花城位于新沂市合沟镇。花城在历史上没有记载,花城之名出于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中的记录。据该次文物普查结果记载,此处城址建于汉代,四周有城墙,后被毁坏,东部和南部有护城河,地表可采集到绳纹陶片等遗物,遗址上留有石柱若干,当地群众传为拴马桩。花城在全国文物复查中与上一次基本吻合,现有高出周围地表的方形台地,文博部门根据现存护城河等痕迹,重新推算花城占地为10万平方米。

“两汉文化看徐州,当前徐州市委市政府正在着力打造世界级汉文化传承和旅游目的地建设。作为汉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汉代城址蕴含和保留着大量的历史信息。徐州地区汉代城址资源丰富,且由于黄河泛滥被深埋地下,古城保存状况可能会更好一些。”

负责“苏北汉代城址资源调查”徐州片区项目的原丰表示:“随着城市基本建设的快速推进和文化遗产保护的大力投入,徐州地区汉代城址的研究和保护利用将会进一步走向深入。”

本文参考:《汉代陵墓考古与汉文化》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徐州博物馆编;《溯·源‘十二五’徐州考古》徐州市文物局徐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编;《徐州考古资料集成-》,徐州博物馆编;原丰李永乐《徐州地区汉代城址的发现与研究》;李银德《汉代楚国(彭城国)都城彭城考》;耿建军《徐州古代城址》。部分图片由徐州博物馆提供。

探求中华文化起源保护民族传统基因




转载请注明:http://www.wanrongzx.com/wrxdl/8388.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