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新乡贤金融助力乡村振兴

借助新乡贤公益互助社,万荣县裴庄乡集贤村新建了蔬菜大棚。图为承包大棚的村民正在搬运刚刚送来的西红柿苗。本报记者刘业飞摄

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土地、资金等各种要素,运城市借力新乡贤的力量,以“新乡贤+金融”模式打造的乡村互助合作社,解决了村民们的资金难题,将农村外出人才引回到家乡,把农村的土地激活,把村里的产业搞活,又为贫困户和年老体弱的村民创造了就业机会和福利待遇……新乡贤带来新改变,一系列切实有效的举措使河东大地广大新农村充满了生机。

家里有事着急用钱、想投资蔬菜大棚没有本钱、返乡创业找不到好项目……这些在农村处处受困扰的难题,运城市的一些农村却借力“新乡贤+金融”这个新思路一一破解,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逐渐摸索出一条适合各乡各村的发展路径。日前,记者在运城市走访时发现,这里都是投资不出村、借钱不出村,产业进了村,老百姓沾了光……

“不去外地打工了,我们要在村里种大棚”

“在哪儿干活儿都累,但是回到村里干活累归累,心里却是甜的。”前不久,记者在万荣县裴庄乡集贤村采访时,正在大棚地里忙碌的卫红这样说。据他介绍,村里今年借助新乡贤捐助的资金修建了大棚地,他不用再到外地打工了。

今年40岁的卫红有一手电焊手艺,前几年一直在河津的工厂打工,妻子在村里照看两个孩子和老人,河津离万荣虽然不远,但卫红忙起来也是几个月回不了一次家。他说,这几年看着别的村里的农民靠种地能赚钱,自己就一直琢磨着回村里干点农业项目。

去年冬天,卫红听说村里要修建大棚,就赶紧回来找到村委会了解情况,村里告诉他,出人出力好好干就行,其余的都不用管,赚了钱与村里对半分就行。

还有这好事?卫红赶紧与和自己一同长大还在北京做装修的薛国勤联系,两人在


转载请注明:http://www.wanrongzx.com/wrxdl/14820.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