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音乐风行的时代,
传统曲艺几成文化绝响。
然而,
在铜山区这所中心中学里,
徐州琴书《颠倒话》
已成为师生们嘴边的流行歌曲,
校园里随处可听到浓浓的徐州乡音哼出来的幽默诙谐的唱词。
知识点:徐州琴书具有三百余年悠久历史的徐州琴书与苏州评弹、扬州评话并列江苏省三大曲种,其名称系从“唱唱儿”、“唱曲儿”、“拉丝弦”、“唱洋琴”等衍变而来。
年6月7日,江苏省徐州市申报的“徐州琴书”,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是的,徐州琴书就是这么厉害!
为响应国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倡导,铜山区茅村中心中学因地制宜,邀请当地徐州琴书民间艺人开展徐州琴书进校园活动。
这项工作自年9月开始,业已在师生中产生了积极的反响,学校也因此收获了诸多的荣誉,不但在各级文艺演出中崭露头角,而且让学生从琴书的乡音古韵中增进对家乡的热爱、对传统文化的感情。
从乡土文化中寻找乡土教育切口徐州琴书流传于徐州,具有三百余年悠久历史,起初是徐州地区农闲时的自娱活动,人们在村头场院吹敲碟子,围坐演唱并演奏。徐州琴书韵味独特,与苏州评弹、扬州评话并列为江苏省三大曲种。它的唱词皆源于百姓日常生活,所以唱琴书又叫“唱针线筐”,唱词中富有许多家长里短的趣味和哲理。
起源并根植于徐州民间的徐州琴书在时代的发展中渐至没落,喜爱听琴书和会唱琴书的市民寥寥无几。年,徐州琴书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挽救这一传统曲艺的工程逐渐为社会重视。
铜山茅村中心中学地处乡间,与地方民间艺人接触广泛,学校考虑到徐州琴书是以徐州方言为基础形成的唱腔特点,所表现的内容大都是老百姓的生活,接地气,学生易于学习,于是聘请了从事民间文化工作30年的铜山区民间艺人王来平和国家级非遗继承人,毕业于南艺的徐州歌舞团演员刘凤舞来校教学。
徐州琴书走进课堂,乡土文艺扮靓校园
茅村中心中学首先在学校成立了徐州琴书兴趣小组,从学生中的音乐骨干抓起,利用课外活动时间集中训练,再由这些同学在各自班级中形成影响,使学生逐渐接受这一艺术形式。同时在个别班级开设专门的徐州琴书音乐课,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浓厚。
为了让徐州琴书在学校更好地开展,张坤校长和曹丽荣、郑洁老师多次到琴书艺人王来平老师家中商量琴书教学的方案和细节。王老师深受感动,冒着酷暑寒风,两年里无偿为学校的琴书兴趣小组进行艺术指导,将几十年的表演经验倾囊以授,使学生们感受到徐州琴书的艺术魅力,学生热情高涨,在打板、与乐器的配合等诸方面进步飞快,短短几个月时间就已经掌握了部分经典演唱曲目。
如今,徐州琴书已然成为茅村中心中学的一张文化名片:年学校参加了江苏省“戏曲类非遗进校园”调研活动,同年参加“我爱家乡戏”暨铜山区中小学地方音乐文化教学实践活动,学校的徐州琴书社团在第二届书香徐州传统曲艺大赛中荣获优秀组织奖,由茅村中心中学表演的徐州琴书《颠倒话》和《水漫金山》在铜山区少儿春晚上精彩亮相,受到观众喜爱。
慧教育徐州在线(wbxjz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