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卫视全新融媒体节目——《翼洋看世界》,带您用不平凡的角度看世界!
《天歌地唱》
这是一个热闹的节日
万物竞发,歌声不息
这是一本特别的书籍
专写山歌,深情满满
浩浩广西山歌,渺渺天地余音
以世界文化视野
深度解读广西山歌
尽在《天歌地唱——广西当代山歌笔记》
恰逢广西特有的节日——壮族三月三
《遇见好书》特别策划
山歌唱响三月三
《天歌地唱》
“三月三”在壮族传说中,是壮族始祖布洛陀诞辰日。在广西,农历三月三,不仅是壮族传统踏青歌节,也是壮族祭祖、祭拜盘古、布洛陀始祖的重要日子。每到三月三时节,青年男女聚集街头欢歌、汇聚江边饮宴。1
-关于本书-
《天歌地唱——广西当代山歌笔记》由广西出版传媒集团旗下的漓江出版社出版,是作者写给广西山歌的情书。书籍以山歌为载体,展现流光溢彩的广西人文风貌。用有声的文字,带我们叩响一扇深入广西的大门。书里,山歌被分成六类:敬神祭祀山歌、人生仪礼山歌、谈情说爱山歌、孽贱戏谑山歌、宣教训导山歌、故事长篇山歌。从这个分类里,得以看出,山歌并不高高在上,它与村村寨寨中的山乡生活息息相关,它渗透日常的每个当下。2
-关于作者-
△宋安群
宋安群,漓江出版社原总编辑,出版有作品单行本13部,创作的《天籁地声——广西情歌之旅》,获得广西文艺创作最高奖——“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铜鼓奖”,《天歌地唱——广西当代山歌笔记》是其姊妹篇。宋安群出生于刘三姐的故乡河池宜州,本科毕业于俄语专业,之后做过农村中学英语、体育教师,任过县文艺宣传队、地区文工团专职作曲、编剧,90年代后一直以文艺出版社编辑为职业。
△《天歌地唱》作者宋安群
山歌对我来说它的确是一个宝,如果山歌是一条大龙、巨龙的话,我只是见了它几块鳞片,我都感到非常惊奇,非常珍贵了。文化很崇高,守护者也是很崇高的,所以我觉得守护应该是这样,一定要使人们珍爱这个东西。
△《天歌地唱》责编何伟
我之前是不了解,宋老师为什么会对山歌如此痴迷?但是我了解以后,我看了这本书,我理解了,如果你置身在田间地头听他们唱山歌,听他们用山歌来传达他们对生活的理解的时候,你能理解山歌对他们的意义。△《天歌地唱》书籍装帧陈凌
我们印象当中,民间文学都是比较灰头土脸或者是比较朴实的。但是大家可以看到《天歌地唱》从书口到整体,用红色做底色,还用了烫金的元素,我觉得这就是一个突破。我希望给《天歌地唱》穿上一件盛重的礼服,让它扬眉吐气地登上文学的殿堂。△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刘三姐歌谣”传承人谢庆良
每一天工作劳累,我们就唱山歌把疲劳化解。我们这种文化,它就是一代代传下来的。3
-阅读分享-
《天歌地唱》,除了洋洋洒洒的漂亮文字,更拥有听觉和视觉的多重场景,读起来酣畅淋漓,身临其境。△漓江出版社副总编辑梁志
广西山歌就在田间地头,就在劳动的场面。所以我们当时就有了这样一个选题,要做一本能够鉴赏广西山歌的通俗的作品。△广西歌圩协会执行会长、广西楹联学会名誉会长蒙智扉
这么一本书,在广西来说,是填补了山歌研究门类艺术理论的空白。既雅俗共赏,又有学术的深度。△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广西文联副主席韦苏文《天歌地唱》以人类文化学的视野,对山歌在历史上,在现当代生活中进行研判,并且对未来山歌走势做出一个基本的判断。△广西桂林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苏韶芬
《天歌地唱》这本书,它的价值在于它是活态的山歌,它是在民歌场域来展现的,所以我们才能够更亲切地感受到山歌的魅力。△《天歌地唱》读者谭红
《天歌地唱》抒写了广西这片土地上的民族文化,我觉得山歌也是国际的。△《天歌地唱》读者安妮
我其实很想“吐槽”这本书,为什么一本作为山歌的书,做得像个礼品一样。说山歌就说山歌,还说什么西方文学,还说什么诗歌,结果还一点都不违和。天歌地唱
山歌
不是那些堆砌起来的资料
1
山歌
不是渐渐远去无人记得的曲调
2
山歌
是尘世里掠过的一抹红
3
山歌
曾经闪耀过
就再也忘不了
4
数阕山歌经久不息
它们吟唱生活
关照日常
慰藉心灵
我们游历半生
最终
我们会遇见我们自己
……
美好春日,需要一点好物种草来唤醒~
来自广西大明山
4年野外自然生长
十颗煮出青草香
无农药无激素无化肥
不熏硫磺
赶走春日困乏唤醒身心
养生调理
滋补之选
送礼悦己
体面之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