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张勇,崇武张府人,明初崇武所副千户张亮的后裔,清代雍正、乾隆年间闻名八闽、台澎的水军将领。崇武老一辈的人都尊其名为“老爹公”。“老爹公”的故事,到今在崇武还广为流传。
1献武艺弃渔投军旧话说,“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但是张勇弃渔投军,却是心甘情愿的。原来张府这个家族,在明中期就衰落。直至隆庆三年,张辅京随都指挥欧阳枢在大乍海面作战,拎斩真倭一名,才立功升为小旗。明亡后这家族就都以渔为生了。张勇从小跟兄长拖网围缯放绲,熟悉海上生活的知识。他生得虎背熊腰,颇有勇务。其家族比竟是将门后裔,习武之风不断,他也曾认真学过不少功夫。
崇武张勇故居
张勇十八岁那年,清兵儿只战船到后海操练。渔船都避得远远的,张勇却常瞒着兄长,驾着小舢板去看热闹。那时这支水师刚建立不久,官兵对海上生活都还是很熟谙,可是生活待遇很好,人人都自觉了不起,耀武扬威。
一天,张勇在海滩边遇到几个士兵要拿渔民的鱼,还扬言:“老子当水兵风浪里为你们吃苦,吃你几条鱼还算多吗?”张勇听了很不服气,就说:“象你宋的水兵有啥稀罕,什么风浪里吃苦,那是在玩耍呢!”那些水兵气极了,就把张勇抓到船上去见长官。那当官的倒和善,对他说:“你有何本领敢出此大言?”张勇说:“你这些兵会的我都不输他们。”官员就叫两名水卒和张勇各驾一条舢板比赛划船。张勇说:“划船我一个可以顶你们四个。”那官员心想,这楞小子或许真有能耐,就又挑选两名水卒。
崇武张勇故居
四个身强力壮的水卒和张勇各驶一条舢板,一声令下,开始角逐。张勇摇动大橹,舢板如飞而去。四个兵勇则橹浆齐动,奋勇争先。两条舢板犹如两条大鱼,在浪中飞蹿,激起了堆堆雪浪,大船上的官兵都看呆了。初时张勇还落后一截;中途,两船几乎齐头。看看四名大汉渐渐力竭,配合又不甚契,张勇却大吼一声,使出全身力气,舢板如箭往前冲去,先半个船身到达终点表屿。霎时,掌声欢呼盖过了海浪的喧哗声。当张勇再次登上大船时,那些官员兵勇都对他刮目相待了。
歇息一会儿,那官员又叫一名军士扛过来一把大刀。张勇接过大刀,就在船上舞弄起来。只见他劈斩挑削,刀光闪闪,生风霍霍,船上又是一阵喝采。这时该是收刀时候,刀正甩到背后,不知怎的他竟趔趄了两步,幸好他还沉着,尽力把刀拖过来,做了收势亮相。原来他早上还没吃,肚子空得咕咕叫,为了逞强一时拼上去,差点出事。可是那些兵勇水卒非但没看出破绽,还说他这最后一招很有神韵,真有“吕洞宾背剑”的气势。那官员也微微点头,收留张勇在水师中当了个小头目。后来,张勇才知道这官员就是厦门水师提督张天骏。
崇武张勇故居
2谙水务显升总兵厦门水师提督张天骏是个识才的人,他见张勇憨厚老实,办事勤谨,又谙练水务,不久就呈请上峰,授张勇为金门镇千总之职。张提督每次出海巡视,必带张勇同往。
这年盛夏的一天早上,批提督见天气特别晴朗,一点风丝也没有,突然心血来潮,叫张勇随他驾小舟到海上兜兜风。张勇见气候闷热异常,恐是天气骤变的预兆,就劝说:“物极必反,天变一时,还不去为好。”提督不听,笑说:“难得这么好的天气,不出去玩玩多可惜。”张勇只得只会快艇向大担屿外划去。
快艇开离厦门岛二十多里,日近午时,张勇见海面水色变浑,远山迷茫,明明是大风雨的前兆!只指望风雨不要来得太早,却突然发现西天云山迅速凸起,东天又隐约出现一道半虹。张勇忙告诉提督:“风雨在即,不返航是不成了。”张提督游兴正浓,又见周围及外海有不少帆点不慌不忙行驶,哪里肯信。张勇见事不宜迟,也顾不得许多,喝令兵勇赶快掉转船头回港,并亲自抱起大橹,边摇边对提督说“大人,今天是听我一次,卑职冒犯了!”提督将信将疑,想张勇是讨海出身,或许说行有理,也就作罢。
船近厦门港,风浪大作。幸得张勇驾船技术老练,又有大船接应,总算脱险。提督拨了一身浪,吓了一身汗,这才相信张勇无戏言。
第二天风浪平息,传来消息许多不及收帆的船只倾覆,两只大官船罹难。张提督庆幸之余,问起张勇的行船之道。张勇说:“渔民老经验,半帆虹,起风浪。”接着他以数年积累之看山看海看云识天气的经验娓娓道出。张提督喜不自胜,嘱咐张勇好好把这些经验记下来,供水师使用。
崇武张勇故居
张勇预知风浪的事,一传十,十传百,越传越神奇。这事不知怎么也传到乾隆帝的耳中,不久,驾召张勇上京,听取面陈海洋气候情形。张勇又献上航海人整理的导航书《针簿》。这《针簿》详细记载了船只通航浙江闽各港口的航行针字,有关山形地势礁石及潮汐时刻。乾隆龙颜大喜,遂降旨授张勇为江南江北总兵官。乾隆下江南时,张勇随班跪接,入崇武后海时,是他亲自掌舵牵缭。乾隆还在张府过了一夜。
现在崇武和台湾一些船老代手头的《针簿》,据说是张勇传下来的。《针簿》中有关、台中、基隆等一些台湾港口的地理水文情况,是张勇任台湾水师副将时补充进去的。
崇武张勇故居
3废验证体恤台胞张勇是穷苦人出身,知道百姓的轻重,当官后,能体恤民情,做了许多有益于老百姓的事。他跟台湾同胞尤有深厚感情。
这一年,他由铜山烽火门参将调到厦门任提标中营参将。不久,他的舅爷也到厦门找事干。他想舅舅是个讨海人,或许到港谋事适合些,就介绍舅爷到厦港签证处当差打杂。过了几天,张勇去探望舅爷。签证处的官员见是新来的长官,忙陪他到港口察看。他看到港中停泊着不少台湾商船,就上船去找那些船人闲聊。可是那些走船人个个愁眉苦脸,一再追问也不说什么。张勇的舅爷急了,说:“我这外甥虽当大官但跟你们一样是走船人,有啥话尽管直说。”这时船上一位书生站了出来,把他们心中的苦衷全告诉张勇。
崇武张勇故居
原来当年规定,台湾船来到大陆来,只准停泊厦门港,由这里的签证机关验照后方能上岸,台湾的书生要渡海来参加乡试,也不例外。那些海关人员掌握这个权力,就乘机敲诈勒索,台湾人敢怒不敢言。最近,提标中营来了新的参将,签证处官员更加肆无忌惮。台湾人不堪敲诈,就和签证处官员争执,结果船被扣留已经三三,连搭船赶乡试的书生也不让上岸。
张勇听了这一情况很生气,训斥有关官员,给台湾商船解了围,向商人和书生赔礼。而后,张勇又请示上峰,宣布解除验证旧例,台湾人可以自由往来于海峡两岸,对赴考书生还特别多给方便。台湾人万分感激张勇,专门为此编了歌仔调,称颂张勇功德。听说扣押的几船极搁了几天,销不出去,张勇正想在崇武盖房厝,就照市价买下,让舅爷押运回家。现在的张府,就是当时建的,那些杉木,都是真正的台湾货。
崇武张勇故居
附记张勇,字企大,号浩亭,崇武镇城区人。明世袭千户亮裔孙。少时操舟捕鱼,长大后当兵,由行伍拔授金门镇标千总。
雍正七年()被挑选到天津教习旗营水师。
乾隆二年()授南澳守备。
不久调澎湖任厦门前营守备,又摧升闽安左营游击、铜山烽火门参将督标水师营参将、厦门提标中营参将,南澳总兵官、台湾水师副将。
乾隆十九年(),皇帝特旨召见,授任江南江北狼山总兵官。后以母老无人照顾为理由,力请回乡。年六十九岁时病逝在家。
文:李松柏惠安新闻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