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胜之师也有饮恨,我军历史上三大悲剧,每

儿童白癜风治疗方法 http://m.39.net/pf/a_4657304.html

我军自成立起,就以作风顽强著称,一贯以少胜多,取得了很多胜利。在建国前20多年革命战争历程中,也有过三次大的失败,令人惋惜。

一、血战湘江(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

年底第四次反围剿胜利,中央红军有三大主力军团约7万人。到年夏天,中央苏区又进行了扩编,第1军团辖第1、第2、第3师;第3军团辖第4、第5、第6师;第5军团辖第13、第15师,连同第19、20、22、34师等地方部队共约10万人。这一时期,可谓是兵强马壮。

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开始,红军力量就走了下坡路。以往红军大步后退,诱敌深入,在敌人最疲惫时运动歼敌的战术不见了。当时的领导人机械地执行阵地战、正面作战,以红军的劣势武器对抗国军飞机大炮,兵力损失严重,还没有获得武器缴获,成了纯消耗作战。

为了补充兵力,中央红军不断“扩红”,将游击队升级成主力,召集工农参军。一年后,红军兵力达到13万人,其中8万6千多人参加长征,随军还有1万多挑夫。留在根据地有3万人,多数是游击队,还有1万多伤兵。

看起来长征队伍庞大,其中有4万人是新兵,除了打前阵的1,3军团和担当后卫的5军团,其他的部队战斗力很差。中央纵队和军委纵队里有大量挑夫,携带着各种笨重物资,基本没有战斗力。这时候的近10万红军,比第四次反围剿的7万红军战斗力差了很多。

在红军后面,薛岳和周浑元率领中央军、何健率领湘军共16个师77个团,连续尾随追击了一个多月。行进的前方,有粤军陈济棠部7个师、桂军李宗仁、白崇禧5个师、黔军王家烈部,形成包围阻击阵线。

长征初期,我军凭借出色的情报,避开了敌人三道封锁线。然而这种消极避战总要最后面临决战,长征一个多月后,一场血战在湘江展开。红军长征开始后一个多月中,不少新兵和挑夫不愿意离开家乡开小差,到现在已经减员了3万人。1,3,5主力军团减员不多,其他部队已经近半减员,士气也受到很大影响。

国民党军虽来势汹汹,其实内部矛盾重重,粤军、桂军陈兵固守边界,不愿意主动出击。只有何健受蒋介石嘉奖,行动最为积极。何键名为总司令,却指挥不了战斗力较强的薛岳“追剿”部队,粤、桂两省部队更是难以调动。

随队行动的毛泽东建议:乘各路敌军正在调动之际,杀一个回马枪,寻歼敌一路或一部,以扭转战局,变被动为主动。彭德怀建议:抓住湘军开往湘西北地区、后方力量空虚的时机,红3军团迅速向湘潭、宁乡、益阳挺进,威胁长沙,迫使湘军部队回救,趁机歼敌。红军主力迅速发动群众,创造战场,建立根据地,粉碎敌军进攻。

博古、李德拒绝了毛泽东、彭德怀的建议,他们还是坚持避战逃跑路线。在这种指挥下,先锋红1,3军团顺利突破湘江,然而居中的8军团,中央纵队、军委纵队、9军团被桂军堵住。1,3军团不得不返回进行救援,后卫的5军团也拼命阻击追兵。

突袭战变成了遭遇战,少共国际师、34师、3军团18团、8军团几支部队被打垮,其他部队也损失严重。这场战役中,战斗伤亡至少有1.5万人,湘江水被染红,极其惨烈。

此战后,中央红军兵力对半缩减,仅剩的3万多兵力疲惫不堪,红军面临巨大困难。

二、红军西路军(年11月10日至年4月27日)

年10月,红二方面军即将到达甘肃,在这之前,四方面军已经于10月9日到达。三大主力红军齐聚西北,力量增强了很多,然而却要面临一个实际问题,就是吃饭。

此时红一方面军经过一年恢复,兵力已经有2万人,下辖一军团(原1,3军团合编)和15军团,还有直辖部队。红二方面军辖2军团、6军团、32军(原红九军团),有1万人出头。红四方面军尽管损失很大,尚有4万兵力。此外还有陕北红军、地方部队、后勤机关、红军大学等,人数已经近10万。

西北土地贫瘠,养活不了这么多军队。抗战时的陕甘宁根据地,兵力也只有2,3万人,加上中央机关才5,6万,尚且不能保证自给,一直靠各根据地支援。三大红军都聚集在西北,如何生存?如何发展壮大呢?

党中央打算依靠苏联支援。南昌起义时,起义军南下的目的就是占据海港,从而获得苏联的支持。目前红军在西北,希望打通与苏联的陆路交通,获得武器物资上的援助。当时计划有两条路线,一条走甘肃到新疆,新疆军阀盛世才此时亲苏,可以在新疆获得共产国际援助。另外一条派部队北上通过宁夏,在内蒙古边境接收武器物资。党中央与共产国际进行了联系,商定线路走宁夏,在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的定远营接收援助物资。

10月11日 中央在陕北保安向各路红军发电报,提出《宁夏战役计划》,集中红军主力向北发展,夺取宁夏。红一方面军组建西方军,由彭德怀统帅向西接应红四方面军。10月20日,朱德、张国焘、彭德怀会面,商定实施宁夏战役计划。10月28日,彭德怀被任命为前敌总指挥兼政委,统一指挥所有红军。

然而,张国焘却另有想法,他认为夺取宁夏北上,如果计划成功了对他不利。他打算让红四方面军部队渡黄河西进,夺取河西走廊。这样由四方面军接收援助武器,独创一片天地,实现自己的独立地位。

为宁夏战役做准备,中央要求四方面军派一个军兵力过黄河,控制黄河两岸要地。10月24日,红30军强渡黄河成功。张国焘以红军总部(长征中,中央北上,红军总部被留在四方面军)名义下令,要求9军、5军及四方面军指挥部相继渡河。张国焘还想调31军过河,彭德怀发现后找他“讲理”,该军到了黄河渡口,又被调回。

因张国焘擅自调动军队,宁夏战役被迫中断。鉴于已经有三个军西进,年11月10日,中央电令渡过黄河的红军组成“西路军”,战斗序列如下:

总指挥徐向前,政委陈昌浩,副总指挥王树声,参谋长李特。

5军军长董振堂,政委黄超,余人,枪余支,平均每枪子弹5发;

9军军长孙玉清,政委陈海松,余人,枪余支,平均每枪子弹15发;

30军军长程世才,政委李先念,余人,枪余支,平均每枪子弹25发;

另有骑兵师,多人枪,平均每枪子弹25发。

全军计人,其中机关、医院、伤病员及勤杂人员占40%左右。

西路军任务是替代没有实施的宁夏战役,向西打通河西走廊,最终与苏联取得联络。然而这支部队历经六个月的战斗,到年4月27日,仅有李卓然、李先念率领多人进抵甘新交界地星星峡,其余部队全部溃灭。这次失败,有几条原因:

1、没有群众支持。长征路上,红军在云贵、藏区没有停留,原因是地广人稀,当地难以开展群众工作。同样,在西北地区西路军无法招收新兵,粮食和武器也很难补充,只能拼消耗。

2、走走停停,延误了时机。一个多月后发生西安事变,西路军接到命令中途停下来配合。年初,西路军又接到命令东返,此时指挥部在西进和东返中犹豫,丧失了最后机会。

3、低估了马家军的实力。当时马步芳的新编第二军只有1万多人,但是他组建了多个保安团,有15万团丁,5万多支枪械。这些杂牌部队战斗力很差,武器落后,但是骑兵多,适应西北荒漠作战。

4、红军刚经过长征,非常羸弱。张国焘想在这里建立根据地,将不能战斗的后勤,医生,机关人员都派遣过河,还有一个妇女团(最初是妇女师)。部队武器匮乏,缺少子弹,最终弹尽粮绝。

5、地理上,河西走廊气候恶劣,徐向前回忆:我们当时喝的水是咸的,越喝越渴。李卓然的警卫员回忆:打到最后没有食物,我们只能把棉袄上的羊皮扒下来烤了吃。

三、皖南事变(年1月6日至1月13日)

这要从新四军的独特背景说起。红军长征后,中央苏区留下了近两万装备差战斗力也差的地方部队,和红24师,还有上万名伤员。历经三年游击战,幸存的近20支红军游击队组建成军。

新四军成立时,蒋介石想控制这支部队,或者至少让这支部队保持中立,因而从军长到军部干部,安排了许多各界人士。和八路军独立作战,自己搞根据地不同,新四军军部一直背靠国军,这样看起来很安全。此外,国民党给新四军的军饷也较多,日子比八路军过得好很多。

到年,陈毅率领先头部队发展得红红火火,在苏北打出了一片天地。张云逸领导大别山部队,李先念发展豫皖苏边区,彭雪枫发展豫鄂边区,部队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陈毅多次致电,希望军部向东或者向北转移,和主力部队会合。

俗话说温水煮青蛙,舒适的环境让人忘记危险。项英迟迟不愿意行动,他长期从事游击战争,害怕东进、北上深入敌后,无山地依托,难以生存发展,一直下不了决心带部队转移。叶挺拥护中央决定,但是他的意见起不了根本作用。项英一再拖延,使得军部转移变得越来越困难,周边聚集的国民党军队越来越多。

年9月,黄桥战役中韩德勤遭受重大打击,这一次战役是他挑衅在前,国民党找不到理由指责。年11月29日始,新四军和南下八路军发动曹甸战役。这一战颇具争议,是我军主动攻击韩部。战前不少人反对,最终该战役未能攻克曹甸。

曹甸之战未能取胜,却暴露了华中我军力量,也给了国民党攻击的理由。蒋介石害怕新四军做大,下决心动手。而新四军的直接领导,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更是恨不得将新四军彻底消灭,韩德勤是他的保定军校同学,实际上是他的嫡系,代替他主政江苏,消灭韩德勤就是消灭他的部队。

年底,经过一而再、再而三拖延,项英终于下决心转移军部,然而已经错失最佳时机。在蒋介石指令下,顾祝同调集第三战区战斗力最强的部队对付新四军,装备精良、配有德造卜福式山炮的第四十师打头阵,第三战区副总司令上官云相亲自指挥。年12月31日前,“进剿”新四军的各部已经秘密进驻到南陵、泾县、茂林、铜山、小河山、水东翟、乔木湾、钱家桥、丁山镇一线各预定袋形阵地。

新四军转移时,项英军事指挥不行,却独断专行,行军过程中又麻痹大意。年1月6日,我军突然遭到国军伏击。遭遇战开始后,他在指挥中犹豫不决,使部队多次失去突围有利时机。到后来,不得不让叶挺全权指挥部队,然而此时部队已经精疲力尽,被困数日,濒临绝境。最终部队被打散,仅有0人分散突围。

天地史话




转载请注明:http://www.wanrongzx.com/lswh/10221.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