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子化,年出生于江苏省邳县郭宋庄一个农民家庭。少年时代的他勤奋学习、热爱祖国。“五四”运动爆发后,时在徐州省立第七师范求学的郭子化积极参加流行示威和争国格、烧日货活动。
实业救国走不通,投身共产社会变革。年春,受北大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的影响,他与徐州陈亚峰等十余人秘密成立了徐州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小组,创办《赤潮旬刊》,宣传马克思主义。年毕业后,他响应黄炎培、张季直等倡导的“实业救国”的号召,与同窗好友王子愚、花广艾等创办了“峄黄植树公司”,植树造林,以资支持乡村教育,解决穷人子弟上学困难。但遭到当地封建保守势力和团董宋席珍等人的竭力反对和破坏。这使他不得不认识到只有投身革命,彻底变革社会制度,才能实现救国救民的抱负。于是他投笔从戎参加了叶挺独立团,参加北伐战争。期间,在北伐军24师政治部宣传科长中共党员吴亚鲁、马汝良二人的引导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走上革命的道路。
参加白区党的工作,创建苏鲁边区特委。大革命失败后,根据党的指示,他到白区参加党的活动。先后任江苏泗县县委委员兼马厂区委书记、河南永城县委组织部长、鲁南枣庄矿区工委书记,并于年2月在枣庄创建成立了中共苏鲁边区临时特委。年底,根据党组织的不断扩大和斗争需要,苏鲁边区特委改组为中共苏鲁豫皖边区临时特委,郭子化为书记。党员发展到人,被刘少奇称为“白区斗争的一面旗帜”。年初,郭子化接上级指示去延安汇报工作,参加了苏区党的代表会议和白区工作会议。年7月下旬,郭子化由延安返回鲁南,在高桥镇召开特委和党的骨干分子会议,传达延安会议精神,讨论并研究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组织民众抗日,创建中共武装。在开展统战工作中,郭子化与国民党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会面,双方达成了建立徐州地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各项协议,即聘任郭子化为第五战区民众抗日总动员委员会委员,同时特委机关迁到徐州市内办公。公开办公地点设在统一街牙税局,秘密机关设在徐州坝子街民众教育馆。有了李宗仁这层关系,郭子化便着手把党的骨干和进步分子相继安排到各级动委会工作。如安排中共铜山工委书记郭影秋担任总动委会组织部干事,安排丰县的陈筹、沛县的苗宗藩、萧县的李砥平、砀山的尹夷僧、邳县的栗培元、宿迁的于化琪、睢宁的郭子豪等共产党员都到各县动委会担任指导员。这样就使各级别动委会实际上成了我党领导下的抗日统战机构。特委还利用共产党员郭影秋、刘文起草的并以总动委名义颁布的各级动委会组织条例,组织民众抗日团体,先后成立了“徐州职工抗日联合会”、“农民救国会”、“妇女救国会”、“儿童救国团”等各种抗日团体个、民众约36万人,担负政治宣传、袭击敌人、修筑工事、前送粮弹、后送伤员,有力地保障了台儿庄战役的胜利。第31师师长池峰城感慨地说:“要不是徐州抗日民众自动的救护伤兵,那么多的伤兵,根本是抬不下来了。”
年3月,郭子化与第五战区游击总指挥李明扬交涉,批准成立“第五战区人民抗日义勇队”番号,得到支老式步枪、1万发子弹和0元钱。特委利用这一番号先后创立了“鲁南人民抗日义勇队第一总队”、“湖西人民抗日义勇队第二总队”,两支武装都发展到一千多人,为鲁南、湖西抗日根据地的开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此中共在徐州地区有了自己的武装力量。
担任济南市长,组织民众支前。郭子化为党的统战工作付出了大量心血。年8月,苏鲁豫皖特委划归苏鲁豫皖边区省委领导后,郭子化调任省委统战部长;同年12月,边区省委改为中共中央山东分局,郭子化任分局统战部长。年4月,郭子化参加了在延安召开的中共第七次代表大会。年4月,郭子化从延安回到山东临沂,当选为山东省政府委员兼省政府秘书长。翌年1月,华东局决定成立山东省支前委员会,郭子化任主任。从此,已过半百的郭子化组织民众支援莱芜、泰蒙、孟良崮、南麻、临朐、潍坊和济南战役。年9月,全国第一个省会城市济南解放,成立特别市政府,郭子化任市长,紧接着他组织全市民众全力以赴支援准海战役。年2月,他先后任山东分局委员兼统战部长,山东省人民政府副主席、代理主席。参与领导山东各解放区恢复发展生产,支持华东人民解放战争。
发展中医事业,著书《中医简介》。年,郭子化调中央卫生部,后任副部长,负责分管中医工作。“文革”中,他被无端批判为“复古主义”者,被送到江西“五七”干校劳动。在干校,他虽然白天要割猪草,晚上要巡夜打更,但他念念不忘探求祖国医药理论,写出了2万多字的《中医简介》,提出了中医病毒学说。年12月逝世,终年79岁。
作者:泉山区民宗局二级调研员丁开明、泉山区翟山街道人大工委主任李伟
刊登《中国统一战线》年第12期“述说历史”栏目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