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白鹭,突然从鸭群里飞了起来。
水那么绿,衬得鸭子好白。而那只鹭鸟,仿佛是那些如雪鸭羽幻化出的精灵,从绿水上快速掠起,扶摇而上,一晃眼,就飞进了碧莹莹、光涟涟的枫杨树丛,飞进了满溪的夕阳晚照,也飞进了我无边的感动之中。
——毛芦芦《留在贺邵溪》毛芦芦在贺邵溪留影
几乎每个游子的乡愁记忆里,总少不了故乡的一条河、一湾溪、一泓清泉。于是促成了我们此次寻找河湖乡愁印记的系列旅程。在此前有幸挖掘了作家与家乡的“嫁妆树”的故事后(点击了解前文:一条河,两棵树,两代人的乡愁故事……),此次我们与毛芦芦一同来到了衢江区贺邵溪,这里有着另一个乡愁故事。01
—
白鹭
有一只白鹭,竟独立在坝底的激流中,静静仰望着从坝顶纷纷跃下的水柱,仿佛在惊叹那水的清澈,仿佛在寻找那清水的源头,也仿佛在寻思这小溪缘何有如此的吸引力,使它陶醉在水中央,忘了今夕何夕,忘了身在何处。
不,其实,这只白鹭,就在自己最心爱的故乡——贺邵溪中。
——毛芦芦《留在贺邵溪》白鹭是贺邵溪里的常客,他们或捕食或嬉戏,将这里生生变成了一片“白鹭洲”。古人常将白鹭寓意纯洁、高贵、自由,概因只有优越的生态环境才能吸引他们驻足栖息。这里显然符合了白鹭们的一应诉求,在作家的眼中,这更是生态保护得宜,让河道治理回归自然的最好诠释。“崭新的工程与亘古的溪流自然地融合在了一起,这是因为溪边的老树、老桥、老埠头都得到了很好地保留。”在毛芦芦看来,河道治理不能失去本土原生态的东西,为此,身为政协委员的她,在今年政协提案中专门提出了《还河道一片真草滩》的建议,也因此促成了我们此次的河湖之行。“那么茂密那么青翠那么朴素又华美的草木,把我的脚步勾住了,那么碧绿那么幽蓝那么清澈又鲜活的溪水,把我的心淹没了,那么灵动那么活泼那么可爱又圣洁的鹭鸟,把我的魂带飞了。”毛芦芦这样感叹。白鹭将我们带入了这条灵动的溪流,而乡愁,是我们此行追寻的目的。02
—
故居
这里是改革先锋谢高华的老家,位于衢州市衢江区横路乡。谢老的小屋,就对着一条“S”形的水坝。搭石静卧坝上,碧玉似的水从它们的指缝间潺潺漏下,在坝下跌成了一挂挂小小的瀑布。
——毛芦芦《留在贺邵溪》改革先锋谢高华故居
故居门前美丽河湖改造后的堰坝
谢高华,这位当代改革先锋,也是衢州水利人心目中的水利丰碑,由他参与和主持修建的铜山源水库、乌引工程解决了衢州一南一北两个“老大难”的吃水问题,福荫金衢两地十数万百姓。翻开他的生平,从年参加工作在铜山源水库下乡开始,似乎他的脚步一直游离在故乡之外,杜泽、龙游、义乌、金华、衢州……我们无从得知故乡在老人心中的分量,他的故乡记忆,或许就藏在抹不去的乡音里,深植于家门口的贺邵溪那清凌凌的溪水里。故乡同样没有忘怀他,为了纪念和缅怀,更为了更好地传承,在贺邵溪美丽河湖建设中,故居被更好地保护起来,并建起了传承馆,实事求是、求真务实、无私无畏、创业创新、清正爱民的谢高华精神融入到了河道建设中,最终成为文化记忆深深印刻在故乡的溪水里。03
—
贺邵溪
桥下的石板路,下游的枫杨林,蜿蜒曲折,莽莽苍苍,融入一片醉人的粉紫色烟霞深处。而它们的身边,有老人在洗澡,有小孩在溪水,有年轻人在说笑,有芦花鸭、白番鸭在游弋,当然,还有一只只白鹭在蹁跹,在飞舞,在沉思,在欢笑,在低吟,在高歌。
——毛芦芦《留在贺邵溪》眼前贺邵溪的景象让人很难想象过去破败的样子:堰坝年久失修,流域内房屋紧邻河岸、影响行洪安全,基础设施落后。贺邵溪治理前
年,贺邵溪纳入美丽河湖创建考核任务,以人为核心的设计主题贯彻始终,以水系为主轴,湿地池塘、休憩平台、亲水游步道贯穿其中,求真务实、创业创新的谢高华精神在当代水利人的诠释中,幻化成乡村振兴的新愿景。贺邵溪治理后
通过对堰坝改造加固,对堰坝掏空破损处进行修复,对堰形进行调整,以消除明显的安全隐患,使堰坝与周边景致更协调,打造可观,可品的幸福河湖。在河岸沿线增设亲水便民设施及慢行系统,为老百姓营造优美、舒服、便捷的生活居住环境,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沿岸休闲公园湿地
在贺邵溪的蝶变里我们看到了务实创新的不懈努力看到了以民为本的拳拳初心更看到了接续传承的改革精神愿故乡的白鹭常在款款飞入每个游子的梦里一起欣赏毛芦芦《留在贺邵溪》全文:留在贺邵溪
毛芦芦
一只白鹭,突然从鸭群里飞了起来。
水那么绿,衬得鸭子好白。而那只鹭鸟,仿佛是那些如雪鸭羽幻化出的精灵,从绿水上快速掠起,扶摇而上,一晃眼,就飞进了碧莹莹、光涟涟的枫杨树丛,飞进了满溪的夕阳晚照,也飞进了我无边的感动之中。
这里,是贺邵溪,是改革先锋谢高华的老家,位于衢州市衢江区横路乡。谢老的小屋,就对着一条“S”形的水坝。搭石静卧坝上,碧玉似的水从它们的指缝间潺潺漏下,在坝下跌成了一挂挂小小的瀑布。夕晖笼罩着那些矮矮的瀑布,白亮的水沫,四散飞溅,在暗红色的岩石溪床上生出了一片淡蓝的烟霭,与水边的细芒花一起,轻轻摇曳在清风里,就像一面面旗帜,在向游人展示着这条小溪清新脱俗的美丽。
有一只白鹭,竟独立在坝底的激流中,静静仰望着从坝顶纷纷跃下的水柱,仿佛在惊叹那水的清澈,仿佛在寻找那清水的源头,也仿佛在寻思这小溪缘何有如此的吸引力,使它陶醉在水中央,忘了今夕何夕,忘了身在何处。
不,其实,这只白鹭,就在自己最心爱的故乡——贺邵溪中。
溪边,除了飘扬着乳白色的芒花,还生长着整片整片的细叶狼尾草。那毛茸茸的狼尾花,在夕阳中,每一根绒毛,都在闪着金光。在它们的簇拥下,这条山野小溪,就更添了梦幻色彩。
水那么蓝,是连晚霞也点不燃的沉碧。也许,不仅因为有芒花有狼尾草有鸢尾阔叶等等水生花草紧紧把她环绕,还有两岸那几十年、百多年的枫杨树悉心护佑着她的缘故。那份从枫杨树枝头滴下的深绿,好似连阳光也穿不透它们。
这段溪堤,其实是前年新修的,为了修这段溪堤,衢江区水利局在横路乡政府等的全力支持下,还颇花了些心力,劝说岸边的十户农家迁走了房屋,并通过专家的力证力争,说服全村人将旧堤岸降低了。通过设计方案的一次次修改,通过全部村民的积极配合,经过半年多的奋力施工,这才有了今日的模样。这岸边的路,水边的花草,其实都是新砌、新种的。但是,如此崭新的工程,到今日,已与亘古的溪流完全自然地融合在一起,仿佛,它们从几百年前,就已经合二为一了,因为,在修筑溪堤的时候,这溪边的老树、老桥、老埠头,都得到了很好的保留。
溪边那条花岗岩的游步道,石头上那粗糙的凿痕,宛如是一辈一辈的父老乡亲用自己脚步磨出来的。
村口那条建于年的邵溪桥,桥墩上那斑驳的青苔,好像是一个个的父老乡亲用自己的手掌印上去的。
桥下的石板路,下游的枫杨林,蜿蜒曲折,莽莽苍苍,融入一片醉人的粉紫色烟霞深处。而它们的身边,有老人在洗澡,有小孩在溪水,有年轻人在说笑,有芦花鸭、白番鸭在游弋,当然,还有一只只白鹭在蹁跹,在飞舞,在沉思,在欢笑,在低吟,在高歌。
这条“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溪岸,只短短两公里。
可是,自从我一踏上它,就再也回不来了,因为那么茂密那么青翠那么朴素又华美的草木,把我的脚步勾住了,那么碧绿那么幽蓝那么清澈又鲜活的溪水,把我的心淹没了,那么灵动那么活泼那么可爱又圣洁的鹭鸟,把我的魂带飞了。
就这样,贺邵溪,成了永住我心中的一条河......
上下滑动查看
信息来源:市河湖管理中心、市水利服务保障中心、衢江区水利局
图片来源:无线衢州朱之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