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山愚公30年石头缝里种出森林如今

愚公移山,有多难?

地球人都知道

因为那个时候

没有钢铁侠、没有炸药、没有推土机……

但那山,确是硬让愚公给移了

凭的就是他那股“子子孙孙无穷尽也”的意志

在铜山,也有这样一位倔强的老人

都说石头硬,最终也没有硬过他的双手

用生命创造出“石头缝里绣出森林”的奇迹

30年前,伊庄镇吕梁村61岁的农民刘开田按下红手印,签下承包荒山徐山年的合同。因为承诺,刘开田和儿子刘继忠便有了一生的责任。

30年间,父子俩在山上挖了10多万个鱼鳞坑,栽下10多万棵松柏,将当年那座亩光秃秃、白花花的石头荒山,变为如今郁郁葱葱的绿山,实现了当初绿化家园、造福后代的诺言。

30年后,年过九旬的刘开田老人,望着满山翠绿、四季常青的山林,与世长辞。年的合同,才干了30年。儿子刘继忠牢记父亲临终前的嘱托,继续践行这一百年的承诺。

造林“愚公”刘开田

61岁立下“百年承诺”

吕梁村有一地处偏僻、贫瘠荒凉的石头山——徐山。以前,每逢雨季到来,山洪暴发,石沙俱下,水土尽失;干旱时节,大风一吹,飞沙走石,一片迷茫。20世纪50年代以来,村里曾多次组织人们上山植树造林,结果都未能如愿。

愚公刘开田

为了改变自然生态和群众生活环境,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乡政府和村干部多次动员群众承包荒山,自栽自管。竞标会开了一次又一次,全村几百户人家无人愿意承包。人们都在心里盘算:石头上栽树,能行吗?年12月的一天,村里又一次召开群众大会,号召大家承包荒山,绿化家园,造福后代。

就在这次会上,刘开田老人挺身而出,在合同上签下自己的名字,而且一签就是年。那一年,老人61岁。家人知道后很不理解,老伴骂老头子疯了,赌气说:“你也不算算年是多长时间?你要坚持到底,咱就一刀两断,你就永远别进这个家门!”

刘开田在种树

家人的反对没有打击老人的信心,第二天一大早,他一个人背起半袋子玉米面,手提一口小铁锅,拎起铁镐就上了山,从此往后的30多年,他就没有下过山。

一人栽树十万棵

冬天的石头山寒气逼人,刘开田老人上山后,找一处避风的山坡,用石块垒起一间1.5平方米的小窝棚,三块石头支起锅。“家”安好了,便开始凿石挖坑,他把一块块乱石从坑里拣出来,然后从石缝里刮土,从山脚下背上来,再将一个个鱼鳞坑填满,以便来年开春好栽树。就这样,刘开田老人从早干到晚,每天挖坑不止。

刘开田在护林

老人承包的徐山,离村子七八里远,山上缺水、无电,路是羊肠山道,常年无人光顾。一个人吃住在荒山野岭,孤单不怕,苦累不怕,最大难题就是吃水要到好几里外去挑,一个来回就要个把小时,既费时间又耽误干活。为了节省时间节约用水,老人几天都不洗一次脸,刷锅水也舍不得倒掉,放在盆里澄清后再用。吃的是玉米饭,住的是小窝棚,干的是力气活,仅仅一个多月,老人就整整瘦了一圈,手上和脚上都裂开了一道道口子,蓬头垢面,像个野人。

  绿化林没有收入,每年养十几只羊是他的生活来源

冬去春来,他在一个不到两平方米的小石屋里,经常是渴了喝沟里的山泉水,饿了啃干馒头,夏天虫子叮,冬天风刺骨,按照刘开田老人自己的话说,“天当房,地当床,风霜雨水当衣裳,挖块白芋当干粮,艰苦奋斗人不让。白天干,黑夜干,白天黑夜连轴转”。这个“轴”一转就转了6年。6年时间,老人凿石挖坑用坏了铁锹、铁镐、铁锤50多把,鞋子磨透了80多双,在亩石头山上挖了10万个鱼鳞坑,栽下10万棵松树苗,把整个荒山绿了个遍。

吃住山林三十年

树栽好了,要管理养护,石头山上栽树难,管理更难。刚栽好的那几年,松柏苗子小,不易成活,若是被羊吃了树头,这棵树苗就算是报废了,因此老人天天在山上转,还割了酸枣枝条盖上,并在松树的地块周边栽上花椒树,用石头垒起了高1米、长米的防火墙。树苗缺水时,老人就到三四里外的山下沟里挑水,挑一次水来回要一个小时,一趟挑两桶水只够浇10余棵树,老人一天跑上四五趟,也只能浇四五十棵树,那时老人的工作就是每天不停地担水、浇树,有时候饭都会忘记吃,直至雨季来临。

年,镇政府在山脚下给老人盖了两间瓦房,全家人都上山了,老人在院里种了菜,喂了鸡,养了羊,生活可以自给了,也更加方便看护树林,刘开田老人更是不愿离开那片心爱的树林了。

与老伴贺氏一起补种树苗

他的事迹得到了社会的尊敬和百姓的赞扬,但是他却说:“不为名,不为利,只是对得起自己当初的那个红手印。”正是这种老实而又实在的想法和做法,吕梁人亲切称刘开田为“老愚公”。在老人带动下,村里又有几户人家把另外几座荒山给承包下来,植树造林连成一片,石头山区从此披上了绿色的盛装。

年,刘开田被江苏省政府授予“劳动模范”称号,被国家林业局授予“全国优秀乡村护林员”称号;年4月被评为“中国好人”,其塑像入驻徐州云龙湖“好人园”;年12月,被评为最美生态公益人物。

“好人园”中刘开田的塑像

子承父托,两代人坚守青山

遗憾的是,去年底,年过九旬的刘开田老人离开了我们。这离当初签下承包荒山年的合同才刚过去30年。临终前,刘开田老人叮嘱儿子刘继忠:“等我死后,一定要遵守当初的承诺,替我继续把这片荒山看管好”。刘继忠牢记父亲临终前的教诲,继续实现老人当初的承诺。

刘继忠时常走到父亲的遗像前,向父亲诉说护林的不易

父亲去世后,为了看管山林方便,刘继忠就搬到了山脚下父亲曾经居住的小屋居住。每天早晨他把十几只羊赶到山上吃草后,拿上工具便开始了他的看山护林路。

刘继忠

承包荒山、绿化荒山、看管山林年,说着容易做着难,山上栽的是松柏,成材慢,看管山林没有经济收入。刘继忠和父亲一样,养了十几只山羊和几十只土鸡,这就是他的主要经济来源。

刘继忠在护林

据刘继忠介绍,现在的许多树木已有30年树龄,大的有碗口粗了,有时会遭到一些人的破坏,去制止时还会受到人身威胁。虽然平时靠养鸡羊收入不高,但是刘继忠却说:“不管看管山林有多艰苦,我都要看下去,保护好绿化的青山不受损害是父亲的愿望,也是我的职责。”

刘继忠的手布满裂纹

如今,这里山上山下绿意盎然,一棵棵松柏树郁郁葱葱,十万棵松柏在这里扎根、生长,从山脚一直铺排到山顶。

父亲走了,给刘继忠留下的除了这满山的绿意之外,还有那一份不忘初心的责任,他的护林之路才刚刚开始,毅然地背负起这份沉甸甸的担当,他将用余生默默地守护着这一方山林,践行着“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诺言。

当我们抱怨工作太累、计较报酬太少时

却有这样的人,用实际行动

证明了“有一种责任叫不忘初心”

而能够把这份责任世代坚守,更是一种超越!

用坚实的脚步丈量巍巍青山

他们那坚强的双腿,就是那坚强的树干

那不知疲倦的双脚,是那伸遍满山的树根

有树根的地方,就有他们的脚印

-END-

铜山最权威的资讯平台

铜山最高效的互动平台

铜山最贴心的服务平台









































北京白癜风治疗用什么方法
北京专业权威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wanrongzx.com/ftrq/1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