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史文化家族历史文献泗洲铜埠胡氏家

宏山祠堂记

胡炳文

宏山有庵,庵有祠。铜川胡氏有初也。歙婺源考水胡为著姓,唐明经为之初,明经十一世而下有居鄱阳德兴者,铜川府君为之初,府君讳伯龙、字仲虞,绍兴庚午生考水,淳熙壬寅迁铜川,至庆元庚申而终。孺人汪氏生绍兴辛未,以绍定庚寅庆恩封孺人。子本初、本中、本固、本恭。

壬戌冬,奉公丧葬宏山嗣坞。坞之名嗣,山之名宏,若开铜川后嗣宏远之祥者,创庵遂名宏山。初命僧智圆居之。庵田二十亩,初中益为三十,岁得米六十石,六之五饭僧,一赋于官。山川雄秀,松楸蒙密,每寒食拜墓下,子子孙孙森如也。抑尝遡其初求之乎?自唐天佑今四百五十余年,世代凡几。更宋淳熙以后亦将二百载,吾宗独幸繁衍如许,书香道味复深远如许,上而明经公近而铜川府君,不有以敷遗我后人得至是哉?是故,谱有初,心亦有初。继自今子子孙孙皆能不失祖宗初心,葆固本根益深,以宏他日枝叶之峻茂,又岂不益宏且远哉?然则,宏山之庵之祠有初也,盖不惟谱之初而已也。山若地及墓前田,元隶本初子孙,后逊于本固子举逊,本中孙文炜,皆不已私,以归于庵如初。皇庆癸丑,尝撤是庵而新之,宏敞视初有加。举逊之子文楧,屡度僧,能继其初。智圆不忝,重建祠增田。本固曾孙徳常特来求记,以垂永久,皆可书。田凡隶婺源、徳兴者,悉以闻于有司、具于碑阴,兹不书。文炜子士元,从事郎、苏州判官;孙五薜,彻兆卿、从事郎,今为古田县丞。

某年月日炳文记并书。

选自《云峰集》

胡炳文(-),字仲虎,号云峰,元代教育家、文学家。婺源考川人。一生致力于研究、弘扬朱子理学,在易学研究上也颇有造诣。在家乡创建明经书院。代表著作有《云峰集》、《四书通》、《周易本义通释》和为儿童编写的《纯正蒙求》等。

泗洲铜埠胡氏家族的由来

铜川,在今泗洲镇铜埠村。

本文交待了铜埠胡氏的家族历史:铜埠胡姓始祖为婺源县考水的胡昌翼(又称明经公)。胡昌翼,字宏远,号眉轩。唐昭宗乾宁四年(公元年)8月,宣武节度使朱全忠的部下韩建尽将诸王斩尽杀绝于十六宅。不久,已有身孕的淑妃何氏被昭宗李晔立为皇后。朱全忠借故岐兵威逼京畿,第二年正月,唐昭宗在朱全忠的胁持之下,无奈起驾迁往洛阳。二月迁都人马来到陕州,因为东都洛阳宫殿尚未完工,于是滞留于陕州。三月朔日,何后产下一男婴。四月,宫阙建造完毕,朱全忠请求发车起驾。皇帝就将皇子托付与徽州人士胡三公。胡三公临危受命,不顾个人的安危,将皇子带回婺源考川(今婺源考水)。昭宗来到洛阳之后,不久就被朱全忠杀害。唐哀宗天祜元年(公元年),德王裕等九位皇子也惨遭杀害。李唐宗室仅存哀帝。何后之子与胡三公来到考川之后,认胡三公为义父。因为婺源有"十胡九汪"之说,改姓为胡,融于众胡之中,可以掩人耳目。取名为昌翼,也是为了感谢胡三公的覆翼、养育之恩。胡昌翼避乱于考川之后,闭门少出,不愿招人耳目。几年之后,年少的胡昌翼就以天资聪慧闻名遐迩,引起乡人的注目和惊奇。弱冠后的胡昌翼登后唐庄宗同光三年(公元年)明经科进士,所以后人尊称他为“明经公”。胡昌翼长大后,胡三公将他的真实身世坦言相告,并且出示当初从宫中带出的御衣和宝玩。胡昌翼无意仕途,隐居于乡中,开设书院,传道授业解惑。

胡昌翼这一支胡氏定居婺源考水从此开枝散叶,这一支胡姓也称“明经胡”、“假胡”或“李改胡”。

胡昌翼像

据《宏山庵祠堂记》所述:胡昌翼第十一世孙胡伯龙于南宋淳熙壬寅年()从婺源考水迁居德兴铜埠,与妻汪氏育有胡本初、胡本中、胡本固、胡本恭四子。胡伯龙成为德兴泗洲铜埠胡氏的始迁祖。

据《婺源县志》记载:宏山庵,在三十一都,宋绍兴庚午僧弥寿、邑人胡十三建,元皇庆癸丑年()铜川胡文楧建墓祠,胡云峰记。元至正壬辰年()兵毁,明洪武年间(—)僧法真重建。

《宏山庵祠堂记》书影

来源:上饶档案

赞赏

长按







































北京中科皮肤病医院
白癜风早期如何治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wanrongzx.com/wrxtc/17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