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山英才民国名家倪锡英
今年中秋,是民国作家倪锡英先生逝世78周年,为此,倪锡英孙子倪红缨深情回忆祖父的生平往事——
我的祖父(我母亲的父亲)倪锡英,原名倪燮根,年农历六月初七生于江苏省无锡县东亭镇长大厦村(现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云林街道云林社区),系元代大诗画家倪瓒(倪云林)20世孙,是民国时期作家、教育家和地理学家。年农历中秋节因病不幸英年早逝,年仅31岁。那时我母亲只有6岁。
通过亲友的回忆、查找各种资料、阅读祖父遗作,我知晓了祖父的生平和业绩。
民国作家
教育家
地理学家
倪锡英
一、寒门学子
祖父年幼时不仅相貌出众,而且非常聪颖。他5岁开始读小学,年年得第一。10岁那年,以优异成绩考取江苏省立无锡第三师范学校(现无锡高等师范学校),是班里最小的学生,寄宿就读长达8年。因家境贫寒,我的曾祖母先后三次到无锡城里当奶妈,以供祖父读书。祖父深知母亲养育之恩,因而勤勉苦读,不敢稍怠。
倪锡英、徐植璧夫妇
逆境出英才。寒门学子往往会脱颖而出。祖父在《青年界》杂志第八卷第1期上刊登了“爱读才子书”一文,写他13岁那年在课余时间读了三遍《水浒传》,又在半个暑假期间读了20册绣像大字本《红楼梦》的心得。他在水浒梁山上看到将粗犷豪迈的英雄气概,在烟雨红楼中领略到脂粉堆中细腻的儿女情长。这两部名著对他以后从事抗战活动和写作,起到了很大的影响。
年,师范学校要举行一次秋季游艺会,要学生会演讲部操办,规定除每班演出一个节目外,还要全校演出一个正剧。当时,作为演讲部部长的祖父便找到一个侦探故事《唐夫人》,和另一位同学编成剧本。
专招男生的师范,虽然后来招了10多名女生,但男女合演尚无先例,所以便由祖父男扮女装扮演唐夫人。演出后,学校的女生对扮演这一角色的祖父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在背后竟以“唐夫人”称呼祖父。其中一名比他小两岁的女生、有着一双明眸的”贤”与他产生了情愫,在毕业那一年她写给他一封厚厚的情书,以后他们便每天晚上在有规律的学校生活中见面一次,互送信件。这便是他朦朦胧胧的初恋。毕业后他们又交往了一段时间,后于年夏天因故分手。
二、遗族学校
年,祖父18岁时作为无锡师范学校第13届毕业生毕业。因成绩优异作为留校生在母校任教。不久,由宋美龄女士介绍至遗族学校当教师。
遗族学校全称为“国民革命遗族学校”,于年11月在南京筹办,专门招收在北伐战争中阵亡将士的子女和自辛亥革命以来追随孙中山先生奔走革命牺牲的先烈后代,以慰英灵。当时由宋庆龄女士任校长,第二年,一切校务均由宋美龄女士负责。校舍选址在环境优美的孙中山陵园内,于年10月建成,分男女两校。
学校遵从孙中山先生“双手万能,手脑并用”的训育,实施做、学、教合一的理念,并将此作为基本的校训。
作为一种特殊教育工作的遗族教养,祖父较长时间在该校任教,积累了一些有益的经验,并于年在《抗战》杂志上发表《抗战阵亡将士遗族的教养》一文,编辑邹韬奋先生还专门为该文写了短评。
中山先生的伟大胸襟和革命先烈的高尚情操,点燃了倪锡英心灵的火花,怀着报效祖国和服务国民的抱负,他步入了社会。
倪锡英(后排右一)和父亲倪聚润(后排右二)、母亲范金兰(怀抱倪锡英儿子倪大明)(后排左二)、妻子徐植璧(怀女儿倪冰如)(后排左一)前排右起:弟弟倪锡荪、妹妹倪锡霞的合影
三、编辑生涯
年,祖父离开南京,来到上海北新书局当编辑。从此,他走上了写作的道路。在北新书局工作期间,他编辑出版了《儿童幸福丛书》,包括《自然界的秋》《自然界的冬》《幸福的娱乐》等书;编辑出版了《小学生创作选刊》第一种《春天的游踪》,收集选编了来自江苏(包括现在的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安徽、山东、河南、河北、山西等省小学生到各地风景名胜游览的作文,文字清新脱俗,感情真挚,描写贴切,融入了祖父的审美情趣及对各处名胜佳境的向往;还有《优美的作文》等,均由北新书局出版发行。
此外,他还编辑了一套《民国小学终极常识丛书》,包括《照相机的话》《印刷机的话》等,由小朋友书局出版发行;以及《儿童知识文库》,包括《树的故事》《兽的故事》《人的故事》《水的故事》《虫的故事》《灯的故事》《食物的故事》《飞机故事》《鱼雷故事》《潜艇故事》《火的故事》《鱼的故事》《鸟的故事》《衣服故事》《车的故事》《家畜故事》《船的故事》《枪炮故事》《花的故事》等,由大众书局出版发行。这些科普读物以浅显明了的语言,向儿童们介绍了当时最先进的科技知识,打开了孩子们通往科学的道路。
年轻时的倪锡英
四、民众教育
年,祖父来到环境相当艰苦的江苏省徐州市,参与筹建徐州民众教育馆,他与馆长赵光涛负责筹备工作报告等工作,职员有徐毓星、郭影秋、薛暮桥等30多人。不久,祖父介绍了无锡同族亲戚、以后成为雕塑家的倪小迂先生到徐州民众教育馆工作。年徐植璧(我祖母)自江苏教育学院毕业后,进入徐州教育民众馆工作,由赵光涛馆长介绍与我祖父结婚。
时年,为纪念“九一八”事变一周年,祖父和当时受聘于徐州民众教育馆的同事、画家李可染先生一起,经过三个多月的筹备,在位于徐州快哉亭的铜山县图书馆举办“九一八”国难展览。展览共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从甲午战争以来的日本侵略中国的史实;第二部分是“九一八”事变记,用大量的图片、照片、剪贴、文字、立体模型,具体生动地反映出两大事件的来龙去脉及当时的真人真事。这是徐州首次举办如此大型的、形象生动的政治性展览,对徐州民众的抗日活动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年6月5日,徐州民众教育馆受中国教育社之托,为开辟中原及西北地区的社会教育,筹办洛阳民众教育实验区,馆长赵光涛带领我祖父和李可染、陈增善、杨法熊等5人(当时我祖父负责照相,李可染负责绘画)奔赴洛阳,当晚就在白马村召开村民座谈会。第二天,我祖父和李可染等一起,专门找穿小褂子的农民了解经济、文化、生活等状况。他还与李可染等专程考察了龙门石窟等处。
倪锡英(右)和好友
画家李可染(左)
革命家陈向平(中)
五、著书立作
祖父生前十分酷爱旅游与写作,在他短暂的一生中,正式出版的游记著作有《泰山曲阜游记》和《洛阳游记》,前者为处女作,出版时祖父只有20岁。甫一出版,便声名远播。其中“看太阳出来了”一段,细致入微地将日出前的45分钟到日出的全过程描绘得淋漓尽致。到最后5分钟时,他这样描写道:“云儿的鲜红,天空的乌黑,都搅作一团,只看见一条万丈的光芒从天边射出,像一条金蛇,在云端里游动。半分钟后又是一条,再半分钟后又是一条,慢慢地向上升,这时就好像一朵鲜红的玫瑰花开在东方”。这如诗如画的描述,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亲切感。后者为考察洛阳的游记作品。
祖父在徐州民众教育馆时,曾被中国社会教育馆委派到全国许多地方做社会调查,加上之前在南京、上海等地的工作经历,使他得以深入细致地探访了解各地的历史地理、名胜古迹和风土人情,先后著有《北平》《南京》《杭州》《济南》《青岛》《上海》《广州》《洛阳》《西京》等书,于年至年由当时最为权威的中华书局作为“都市地理小丛书”出版发行。在这套丛书中,祖父抛开了“地理”给人留下的枯燥乏味之印象,不仅用真实、详尽、生动的笔触和大量珍贵的图片记载了这些城市的历史沿革、地理形势、交通、名胜、古迹等方面,对这些城市的人事片段、生活印象也有着颇为细微、贴切的描写。
年,祖父创作了《儿童文学创作丛书》之一小说《小金龙子》,由北新书局出版发行。这是我至今见到的祖父唯一一本小说,弥足珍贵。小说描写了一位死去父亲的孩子姜友珠,在受尽了人间的疾苦和他人的欺凌后,最终获得将军女儿的爱情,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最后,他写到:
“远远的,远远的,
发出一片欢乐的歌声,
那歌声这样唱着:
月色皎皎,
星光灿灿;
欢乐的今朝,
热爱的今宵;
幸福的人儿呀!
快快同来欢笑!
欢笑!
莫把以往的一切忘掉!”
六、移居重庆
年,祖母在邹韬奋创办的生活书店工作,担任邹韬奋先生的秘书。年抗战爆发后,生活书店迁至重庆,祖父原就职机构因战乱解散,便随祖母一同移居重庆,参加了生活书店的外围活动。他经常在报刊上发表作品,整理出版作品。期间,他除了再版一些过去的作品外,陆续编辑出版了一些教辅读物,包括《算术复习指导》《全国初中入学试题精解》《初中国文复习指导》等书籍。他于年《旅行杂志》第五十卷第二号“我所爱游的名湖”栏目中发表了“大明湖雪中游”,时隔多年后描写年隆冬时节游历大明湖的雪景,依然是栩栩如生,历历在目。
由于多年来奔波,以及常年伏案写作,使祖父染上了肺疾。限于当时的医疗条件无法医治,加上重庆恶劣的气候环境,祖父于年农历中秋节不幸英年早逝,年仅31岁。
祖父生前对大明湖情有独钟,我伯伯(母亲的哥哥)就出生在大明湖畔,并取名为倪大明。可惜因一场意外事故夺去了他年幼的生命,那时祖父刚刚去世才两个月。
刊登在《无锡倪氏》第二期上的纪念文章
七、魂归故里
年抗战胜利后,祖母徐植璧用自己的全部积蓄将祖父的灵柩托运回无锡,当时江苏省只运回了灵柩口。未料在运回途中发生了意外,灵柩落入长江之中,在祖父生前好友的资助下才将灵柩安全运回无锡家乡长大厦,由母亲去领祖父回家。祖父终于魂归故里,入土为安。那时母亲只有10岁。
此后,祖母返回家乡迁居上海市嘉定区南翔镇,担任南翔翔公小学教师、校长,后担任苏民中学(后更名为南翔中学)教师,是嘉定区政协委员。年仙逝,时年99岁。
年冬至,母亲率领我和两位姐姐、亲戚将祖父倪锡英和他的双亲、我的曾祖父倪聚润先生和曾祖母范金兰女士一同移葬于无锡市锡山区东亭公墓,和他的父母一起长眠在生他养他的故土。
八、重见天日
由于年代久远,又历经战争和动乱岁月,祖父的诸多作品留存不多了,主要收藏在北京、上海、南京、重庆等各大图书馆,有的失散在民间。近年来我悉心收集了祖父的一些作品,拜读之间,为之折服。
所幸,本世纪以来,尘封七十多年的祖父的作品,被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发现,重新整理出版,使之重见天日,为世人所喜闻乐见,再次体现出其文学历史价值。
年,大象出版社隆重推出宏篇巨作《民国史料丛刊》,为影印民国版书籍类基础资料的大型丛书,包括政治、经济、社会、史地、文教5类30目,共册。其中,就有祖父的《曲阜泰山游记》。无独有偶,年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在编辑出版《中国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历史文献丛书》共四十册时,在第十一册至第十三册《文化遗产曲阜孔庙、孔府、孔林》中,也收录了祖父的《曲阜泰山游记》。
尤其令人欣慰的是,年至年间,在祖父诞生周年和逝世70周年之际,南京出版社以影印方式,重新出版了《民国史料工程都市地理小丛书》全套《杭州》《南京》《北平》《广州》《上海》《西京》《洛阳》《济南》《青岛》共九册,在神州大地广为流传,全国各大媒体网站均发表了纪念祖父及其作品再版的文章消息。
中华书局出版、南京出版社再次出版的《都市地理小丛书》共9本
年,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了《20世纪人文地理纪实》,其中一册为祖父的《洛阳游记》;年,洛阳市地方史志办公室收集整理了从古代至民国描写洛阳的“记”为题材的洛阳文献典籍,以影印方式出版了《洛阳十二记》,其中包括祖父的《洛阳游记》。
一些报纸和出版社以节选的方式出版发行了祖父作品中的篇章,如:济南出版社出版的《明湖风月丛书大明湖历代文萃》,收录了上起北魏、下迄当代的描写济南大明湖及其名胜景物的作品53篇,其中包括祖父的作品《济南》中的篇章《大明湖》;20篇现代人作者中,有黄炎培、倪锡英、张恨水、老舍、沈从文、季羡林等名家,编者在介绍倪锡英所著《大明湖》一文时写到:“文中对当时大明湖景色、胜迹的描写是民国时期文人们所作的描写大明湖的文章中最为详尽的,而且文笔流畅、条理清晰,同时具有较高的文学性和资料价值,可以说极为难得。”中国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主编、新星出版社出版的《知识产权文摘》,也收录了祖父在《上海》一书中的节选《30年代上海的市井文化》。
值得吿慰祖父祖母的是,祖父的作品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湮灭,反而越来越显示其魅力和价值,祖父生前热爱的祖国大地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祖父的后代兴旺,他的写作基因也遗传给他的后人,使他们用自己的笔触书写各自精彩的人生。
精彩回眸
1.有朋自黄浦江畔来
2.启蒙人工智能学院乐咚心田强强联手AI教师培训班开学啦
3.英雄攀枝花“携”近千亩优质土地来沪上推介
4.公益温暖这座城长宁区11年“伙伴日”铸就品牌
5.到梧桐深处的花园洋房里跟高老师创作油画
6.他们的武夷情怀写满了感动
7.有一种远行是不再回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