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山镇发展之我见

"

以铜文化为魂,以生态和谐为根,打造人文特色小镇

——铜山镇发展之我见

"01历史沿革与现状

铜山镇,因铜得名,藏于深山,其采铜冶铜历史最早可追溯至春秋之际,清代,铜山镇更属舞鸾上乡,是传说中神鸟飞天的地方。上世纪五十年代伊始,因其地下丰富的矿产资源,铜官山矿务局在此筹建铜山铜矿,五湖四海的人们便随工作于此定居劳作,“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土地质朴,滋养繁育一代又一代的人们。时至今日,依然可随主干道两侧高大参天的香樟、尾砂坝下数以万吨的尾矿砂窥得曾经小镇的繁荣。往事越千年,年铜山铜矿正式关破,大批职工下岗后搬迁至铜陵、池州、安庆等地。传统产业动力不足、职工劳力急剧流失、区域经济增速放缓、大山闭塞安于现状,一个个迫在眉睫的难题让人们反思,新形势下的铜山镇发展何去何从?

铜山镇南泉村自然风光

02发展困境01居民迁出消费下降

随着矿区产能的日益减少,镇上原先职工居民逐年迁出,缺乏外界经济注入的铜山镇消费能力逐年减弱,特别在年大批职工搬迁进入有色承建的池州三江明珠小区,早晚有班车直接往返接送池州至铜山厂区,消费人群、消费能力进一步衰退,导致商店、餐饮等个体户经营状况惨淡、营业收入下降、经营信心减弱、闭市销户增多。

02缺乏特色难以吸聚

铜山镇现有登记注册内资企业10户、农业合作社11户、私营企业户、个体经营户户,多集中在批发零售、住宿餐饮、服装加工、农副产品加工等传统行业,缺乏技术密集型新产业,无法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规模经济,难以吸纳外地资金、人才、技术涌入铜山镇,经济水平难以高质量发展。

03定位模糊信心不足

特色小镇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主导和牵引,但这并不意味着特色小镇的发展只是政府行为,政府更多的是一种搭建平台的作用,市场才是主体。作为典型的资源枯竭型小镇,铜山镇似乎在城镇化发展进程中缺乏自身明确定位,各类经营户商业意识较为淡薄,面对未来,大多数经营者信心消极,缺乏将自我经营优势转变为商业价值的意识。

03发展建议1

弘扬红色铜文化打造文旅新小镇

历史不应该被遗忘,历史更具可开发的价值。铜山镇现今残留的矿冶遗址为汉唐时期的铜矿开采与冶炼遗址,遗址位于铜山镇铜陵有色铜山矿业公司作业区,主要分布在姥山、南泉村和杨村一带,可当你问及于此,甚至是当地居民都鲜有人知晓,文化传承缺失可见一斑。随着“资源+土地”的资源型向“投资+情怀”的产业型文旅小镇的兴起,铜山镇可以趁着城镇化进程新的风口,整合历史开采遗迹、铁骨拓荒故事、红色奋斗英雄,以建设铜文化纪念馆、红色旧址、历史博物馆的形式,将波澜壮阔的奋斗岁月重新呈现在世人面前,打造自身独具特色的“爱国、奉献、锐意进取、敢为人先”的“铜山精神”。唤醒已经远离矿山人们的乡土情怀,掀起重走父辈红色开采冶炼之路的热潮,成为小镇经济新的增长点。

铜山镇工人俱乐部旧址

2

孕育铜文化产业塑造铜工艺品牌

巧夺天工的开化根雕、流光溢彩的周村绸缎、别致典雅的宜兴紫砂壶、诗情画意的安吉工艺扇,这些极具地域特色的民间工艺品,赋以当地独有的文化内涵,价格却往往能翻好几倍。而生产加工此类民间工艺品,对场地、技术、资金等要素并无太大要求,铜山镇现居民多为中老年人,镇上已有的个体户、企业也多为家庭作坊式,十分适合发展铜文化工艺品。我国青铜文化历史悠久、璀璨无比,文物瑰宝诸如青铜礼器、乐器、酒器等更是数不胜数,倘若能引进培育相关文化产业,产品中植入铜山品牌,借助每年举办的青铜文化博览会,与红色铜文化相得益彰,势必能走出一条文化变现为产业的新路子。

3

彰显区位优势盘活绿色经济

“要致富,先砍树;要致富,就挖山”,曾几何时,这样的顺口溜是改革开放初期余村发展经济的真实写照,当年兴盛的石灰岩矿、水泥厂产业让余村成为了安吉县的“首富村”,但随之而来的是常年笼罩烟尘、水土流失严重、癌症矽肺高发。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来到余村调研考察,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从此,“两山”论飞向全国,成为很多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的理论支撑。

铜山镇三面环山,承接九华山-黄山山脉,林地资源极其丰富,生态环境基础良好,周边皖南风景名胜诸如大王洞景区、升金湖度假区等星罗棋布。应充分挖掘境内南泉古禅寺、南泉传统村落、排山佛教香火等景点文化内涵,与美丽乡村建设、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结合起来,融入传统农家乐、特色民宿、主题客栈等现代产业元素,进一步推进万亩笋竹、生态茶厂等山林绿色工程,打造“望山看水、记得住乡愁”的绿色铜山。

4

深挖人文内涵增添品质特色

几十年的栉风沐雨,当今中国硕果仅存的几处“飞地”,一路走来,铜山镇形成了自身独具特色的人文内涵,它不仅是中国工业崛起的典型代表,见证几代人激情燃烧的青春,更是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珍贵影像,记录下从农村到城市的历史变迁。铜山人民质朴朴实,铜山民风团结友爱,三十年如一日照顾患病妻女周永平、身残志坚热心帮助居民修理家电吴家旺,还有一家三代人奉献矿山、大学生嫁回农村好儿媳等,这些都沉淀为铜山精神,塑造成新时代发展铜山的重要文化名片,应该凝练成为村规、民约的形式记录下来,将文化基因植入到特色小镇的规划建设和形象塑造中,实现独特的自然风光之美、多元的功能融合之美、多彩的历史人文之美的有机统一。

铜山镇生态茶厂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建设有魂有根有人文特色的新时代铜山镇,需要我们众志成城、同心协力,才能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作者:陈仕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wanrongzx.com/wrxms/8583.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