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不少城市放大招,
为了留住人才,都拿出了很多优惠政策
最近铜山区出台的高层次产业人才政策,
被誉为“苏北最强”,
昨天新华日报,头版推荐铜山
让人才放下行囊实现梦想
用32条新政把人才留下来
一起去看看!
▲12月10日,新华日报头版推荐
▲12月10日,新华日报2版要闻
高层次引才强力度扶持全方位服务
铜山:32条新政把人才留下来
徐州市铜山区人才办出台的高层次产业人才政策,被誉为“苏北最强”:对于诺奖得主等顶尖人才,最高给予万元项目资助;对于国家“千人计划”专家等领军人才,给予万元至万元创业项目启动资金;企业全职引进创新领军人才的,给予万元至万元的项目资金支持;对于本科生、硕士、博士等产业人才,分别一次性补贴元、00元、00元……32条人才新政,全方位为人才落地保驾护航。
新政出台的背后,是铜山汇聚“最强大脑”、实现创新突围的决心。上月,徐州高新区举行可见光通信国际研讨会,协办单位包括中船重工研究所、核工业第五研究设计院、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现代装备与产业创新研究所。他们合作的对象,正是区里的格利尔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光学工程研发中心首席技术官、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大学教授Kling很骄傲,企业在会上不仅为省院士工作站揭牌,还与国际无线光频传输技术联合实验室签约,将加大力度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高端人才,加快科技创新步伐。
这样的成果,近来在铜山接连不断。对接中科院吴孟超院士团队,就“细胞冻存”“质子刀治疗”项目达成合作意向;微普生物应急安全院士工作站揭牌成立;与俄罗斯沃罗涅日大学和滑铁卢大学共建国际技术转移中心。今年以来,铜山已引进院士3人、国家“千人计划”专家等领军人才15人,集聚海内外高层次人才50余人。俄罗斯科学院院士瓦西里·扎克耶维奇盛赞:“铜山的产业基础强,创新氛围浓。”
苏北地区引才,向来难度较大,铜山何以异军突起?除了政策吸引,徐州还提出高标准打造科技创新核心区——“一城一院一谷一区”,其中的徐州产业技术研究院和徐州创新谷,都位于徐州高新区,集聚效应明显。目前,这里建设的产业创新研究院所已有14个,包括世界著名材料学家井上明久领衔的徐州非晶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国家安监总局首席青年科学家王三明教授领办的徐州安全产业技术研究院等。
“人才+产业+平台”的联动机制,激发了高层次人才创业创新活力,推动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安全科技等主导产业向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高端延展。此外,铜山通过完善大学生产业园、留学生创业园、人力资源产业园、安全科技产业园等平台建设,形成了“一院一谷五园五区”的空间格局,综合承载功能不断增强。今年8月,南京安元科技有限公司依托铜山的安全产业基础,在安科园建立子公司,云集一批安全领域的高级人才。
“我们让人才来到铜山,工作有平台、创业有舞台、生活有空间,可以放下行囊实现梦想。”铜山区委书记王维峰还有更远大的目标,用5年时间,把铜山打造为人才优先发展的示范区、人才机制创新的先行区、人才区域竞争的优势区、人才宜业宜居的生态区,在徐州率先建成高层次人才集聚、高新技术产业和研发集群、高效资源要素融合、高精尖科技成果涌现、高品质环境宜居的区域性人才高地。
人才引进来,更要留得住、用得好。根据新政,铜山区财政、徐州高新区财政分别安排人才专项预算1亿元人民币,用于人才资助奖励和人才服务保障工作;设立规模不少于1亿元的人才信保基金,推行“人才贷”业务;支持科技孵化器探索“天使投资引导+投贷联动+精准服务”的模式,形成集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和创业培训活动于一体的服务模式;今后5年,通过新建、购买、租赁等方式,分层分类向人才提供共计万平方米的人才公寓。
一个城市有没有发展潜力,关键是人才,
一座能汇聚起越来越多人才的城市,
未来的发展会更有希望、更有潜力。
铜山区用32条新政把人才留下来,
促进产业的快速发展!
铜山未来可期,你还不心动吗?
快加入我们吧!
-END-
铜山最权威的资讯平台
铜山最高效的互动平台
铜山最贴心的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