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号,
唐山人田金芳千里迢迢赶到徐州铜山区柳泉镇,
怀着最沉痛的心情,
送老兵周广军最后一程。
老兵周广军究竟是谁?
唐山大地震的时候,周广军在废墟里徒手救出了11位幸存者,荣获个人二等功。
年毛主席去世的时候,周广军作为铁道兵代表为主席守灵。
转业回到地方以后,周广军一直在柳泉镇负责电影放映工作。
在家人眼中,他是一个顾家的好丈夫,一个爱护子女的好父亲。
在老朋友、老战友的眼里,周广军又是一个抗震救灾时不怕牺牲的好战士,转业后工作极其负责的好员工。
唐山人田金芳和铜山的这位老兵周广军之间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故事还要从两年前说起。
年5月10日,54岁的唐山人田金芳第一次踏上了铜山的土地。从唐山到铜山,高铁只需要三个多小时。但是这一天,对于田金芳来说,却绕道大半个中国,迟了整整39年。
年5月11日,田金芳来到周广军家里后,她把一个六层天鹅绒的包裹,慢慢打开。看得出,田金芳相当爱惜这包裹里的物件。
包裹打开,不禁让人有些意外,里面珍藏的不是什么价值连城的宝贝,而是一顶上世纪七十年代普通的制式军帽。绿色依然鲜艳,五星还是那么耀眼,只是帽子的一角有一片白色的痕迹。
抚摸着这顶军帽,田金芳几度哽咽:“这白色的当时不是白色的,是我的头都是血,当时都是红色的,是血。但是这么多年,已经都慢慢都融化了,都掉色了。真是这顶军帽,支撑了我活到现在,不然的话我真活不到现在。”
田金芳说,她有一个魂牵梦萦的心愿,要为这顶军帽找到主人。
一顶普通的军帽,在它背后,到底有着怎样的故事?
年7月28号,一个普通的日子,但却承载了无数中国人的彻骨悲痛。这一天,河北唐山发生里氏7.8级地震,顷刻间整个市区被夷为平地,二十四万二千多人失去了生命,十六万四千多人重伤。地震发生时,当时年仅15岁的田医院住院,而当她醒过来时,已被埋在了废墟瓦砾中,整个人动弹不得。坚持了两天之后,田金芳终于听到了来自外界的声音。
田金芳回忆当时的情况:就听上边说快点,用手,千万别用铁器。当扒出,露出这么一个大窟窿的时候。我慢慢抬起头。第一眼看到的,就是那个解放军,戴着帽子。
在废墟瓦砾中被埋了几十个小时后,田金芳得救了。
被扒的时候,田金芳脸上有湿润的东西,她不知道是什么,以为又下雨了。当田金芳出来的时候,她一抹一看都是血,原来在扒废墟的过程中,解放军的手指甲盖都扒掉了。
就这样,一抔土,一滴血,15岁的田金芳被前来救援的解放军战士扒了出来。滴落在脸上的鲜血,田金芳至今还能感受到那温热的气息。
田金芳永远都记得“兵哥哥”对她说的话,他说,小妹妹把帽子戴上吧,省得受风,我们再去救别人。
就这样田金芳被扒出来了,从那以后再也没有见过他。
捧着这顶兵哥哥留下来的军帽,田金芳开始了39年的寻找。
三十多年来田金芳走访上百家部队,在拥军上的费用已经达到多万,被评为河北省爱国拥军十大杰出人物。年春节,田金芳因为癌症复发再次入院治疗,这已经是她第五次因为癌症入院。躺在病床上,田金芳感到时日紧迫,她要加紧寻找的步伐了。就在这个时候,田金芳看到了一则参加唐山地震救灾的铜山老兵的报道,这让她眼前一亮。
就这样,在这份报道的指引下,田金芳捧着那顶珍贵的军帽,找到了铜山老兵周广军。
此时周广军因为脑医院住院治疗。
只看了一眼,田金芳就笃定的确认,眼前这位躺在病床上、已经说不出话的老人,就是自己苦苦寻找了39年的"兵哥哥",就是那顶珍贵的军帽的主人。
拿着那顶颜色依然鲜艳的老军帽,田金芳小心翼翼的戴在了老兵周广军的头上,大小正合适。39年了,这顶跟随田金芳走过39年拥军路的军帽,终于又回到了主人的身边。
一顶军帽的事迹感动了很多人。周广军和田金芳的故事多次登上央视等全国媒体,一次又一次地告诉我们:谁才是最可爱的人。
39年,让一个少女成长为了母亲,39年也让当年那个年轻力壮的兵哥哥变成了缠绵病榻的六旬老人,时间改变了他们的容颜、夺去了他们的青春,但却始终抹不去他们关于年的那段共同记忆。这段记忆、支撑着田金芳走过了39年的寻恩拥军路;这段记忆,也同样丰盈了和老兵周广军一样的那群老兵的峥嵘年华。
不过,生老病死是谁都不能逃避的话题,周广军因为脑淤血并发症,于10月27日上午去世了。
听说这个消息以后,田金芳也赶到了周广军在铜山区柳泉镇的家中,她带着一份特殊的礼物,要来送自己的救命恩人、兵哥哥最后一程。
田金芳说:“他自己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军人,所以为了达成他的心愿吧。他那顶帽子在我那,我要永久的保存下去。但是我从北京军区那边,给他找了一套老军装,让周广军大哥一路走好。穿着这套军装一路走好,在天堂看着我们每一个人,都在幸福的生活着。”
为了送老兵周广军最后一程,昨天上午,来自山东、河南和江苏的铁道兵们,来了七十多位老战友。他们说,其实最近几年,战友们就经常去病房看望周广军。这不光是因为战友情深,更是因为周广军的精神深深的打动着他们,他们打心底里佩服着周广军的为人。
虽然老兵走了,但是他作为一名有情有义铜山人,他的精神,会将永远传承下去。
用唐山人田金芳的话说,时间可以改变容颜,却不能抹去难忘的记忆。
一顶军帽,承载了一出感恩寻恩的佳话,更铸就了一段军与民血浓于水的永恒记忆。
愿老人一路走好!
内容参考:无限徐州
-END-
铜山最权威的资讯平台
铜山最高效的互动平台
铜山最贴心的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