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与台湾血缘相亲,文脉相连。
泱泱中华文化,书画艺术是东方文化的精髓,也是两岸同胞共有的文化和精神财富。
汉风墨韵
徐州美术的历史与今天暨“彭城画派”作品展
展览时间
.6.2-.6.13
展览地点
台北市孙中山先生纪念馆
展览是“彭城画派”继南京、北京、上海、西安、深圳,以及韩国、日本、奥地利等地之后,又一次重要巡展活动。对于弘扬中华文化、推动海峡两岸书画艺术交流,提升徐州文化影响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览分三个部分:石上春秋——跨越两千年的遗产馈赠、百年先驱——徐州籍大师群体崛起于中国近现代艺术史、鸿鹄高飞——“彭城画派”艺术家群体的硕果风华。
展览以古风汉韵与新时代徐州美术发展为主要叙事线索,探索研究汉美术与徐州美术发展的内在关联,呈现出徐州美术两千多年来的文化积淀。展出的幅汉画像石拓片、美术和书法作品,是“彭城画派”的集大成者,呈现出徐州美术传承创新、多元发展的繁荣局面。
听海的声音
海风习习,海水沧沧,当此仲夏良辰,“彭城画派”艺术家们携带着精心营构的书画作品,来到美丽的台北巡展。
对台北朋友而言,徐州是一座遥远的城市,又是一座古老的城市——一部徐州历史,既是刀光剑影的争雄史、大河横流的苦难史、南北文化的交融史,又是人文荟萃的创造史。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徐州,其“创造”不可胜言,其“遗存”亦不可胜言:“九州”开基,文明创始,千年一贯,山川秀丽,所经所历之春华秋实始终与中华民族之命运息息而相关。唯植根于这片沃壤之上,徐州艺术自然就有了与生俱来的厚重与刚劲。
本次展览,只能显示徐州古今艺术的一个断面。
而展览目的,又是如此之单纯——让台北的朋友们足不出城,即能欣赏到隔着海峡,复隔着岁月的“异地”艺术。
信步而浏览之,驻足而审视之,惊艳也罢,会心也罢,赞美也罢,议论也罢,都该是心有所动的自然流露。
观之者心动,作之者心喜,隔着一沟海水,我们期待彼此的心声。
当展览过滤了非艺术的杂音与乱码,这所有的声音,便乘着海潮而上涌、顺着海风而上扬;在弱化了天人相感、主客相应的虚拟设定之后,我们将这些声音定义为“海的声音”。
到台北,来听海,“彭城画派”将接受一次全新的审美洗礼。
到台北,来听海,海声不再悲凉,那该是一支海上生明月的新歌。
大美无言是徐州
世界充满喧嚣。总是那些渺小的、短暂的事物以喧嚣鸣世,进而张扬自我的价值;又总是那些巨大的、悠久的存在以静默自持,托“无为”而进乎“有为”。
以此观世,则不必惊叹高山无音、大海无语、寒蛩低吟、秋蝉高歌。
“书”与“画”的自信,即是以永恒的沉默,接受永恒的解读与评判——如果可以达于“永恒”之境的话。
其实,沉默正是书家、画家的基本修为;倘若书家、画家也开始凭借非书非画的声响来为沉默的书画伴奏,那决然不是书画的进步或书画家的进步。
借着一次书画展、一部书画集,徐州书画以“彭城画派”的集群形态,展示于台湾大众的面前。
书画无语,大美自在;书画无语,人情自在。隔着一弯海水,华夏儿女进行的是发于书画而又超越书画的艺术交流、亲情对话和历史呼应。
徐州是一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她的文化起点几乎与华夏文明的起点可以同步叠加。看一看徐州境内大墩子文化遗址、刘林文化遗址、花厅文化遗址出土的彩陶、玉器、石器与骨器,六千年前的“史前”文明似乎就在眼前;看一看徐州境内小龟山汉墓、楚王陵出土的汉画像石、汉兵马俑,两千年前的“汉代”文明即可呼之而出。
历史走向深处,今天留给我们。
展现在读者与观众面前的这些书画作品,即是徐州历史辉煌的延续。
让我们还是回归于静静的阅读。
读书法,读绘画,即是阅读书画家们的生活与审美;再作延伸,自然又是阅读徐州的今天与昨天。
世界辽远,家国在望;历史深邃,时下清浅;人生短暂,江河长流;艺术轻松,思虑沉重……以书画关照历史,历史越发渺茫;以书画书写人生,人生才见美丽。
徐州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
王雪春
石上春秋跨越两千年的遗产馈赠
汉画在美术史上的地位之重要是毋庸置疑的,李可染和彭城画派的产生与徐州厚重的历史文化有着渊源关系。徐州汉画也和中国其他地方汉画一样,由简到繁,由写实到抽象,由直观到多点透视,她既是绘画作品,也是雕塑作品。她是徐州美术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艺术是没有国界的,欣赏会给人们美的享受。汉画像石是历史的遗存,是文物,是美术作品也是人类共同的财富。她是徐州美术史、中国美术史、乃至世界美术史上辉煌的一页。她的美术价值是无限的,我们要利用她画面的资讯去发掘,去研究,去探索她的更大秘密,发挥她的更大价值。
徐州市汉画像石研究会会长
苑建中
孔子拜谒图
纵46cm,横cm,厚18cm东汉
徐州市汉画像石研究会藏
画面表现历史故事孔子拜见老子。《庄子》载,老子晚年隐居于沛,前来拜访者众,其中就有孔子。画面右为老子,中为项橐,左为孔子,后有孔子的十弟子,代表贤、孝、德、才、学、礼、义、仁、智、信,后有二桃杀三士故事。
昆仑仙境
纵cm,横cm,厚20cm东汉晚期凹面阴线刻
徐州民间收藏
画面是昆仑仙境的和谐画面,记录了汉代先民的信仰和思想意识。
天马图
纵69cm,横73cm,厚15cm东汉晚期浅浮雕
徐州市汉画像石研究会藏
在汉代从皇帝到平民都爱马、养马、用马,马成为汉代社会最重要的军事、生产、生活用具。该马大口尖耳,高头长颈,四腿修长,马尾束整,肌肉健壮,无鞍无辔,自由自在,活现出西域汉血宝马的神韵。表现出天马行空、独来独往的气势。
凤凰涅槃图
纵cm,横86cm,厚16cm东汉
徐州民间收藏
凤凰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神鸟,雄为凤,雌性为凰。古籍《山海经》载:丹穴之山有鸟焉,其壮如鸡,五彩而文,名曰凤凰。凤凰是中国古老的文化符号之一,它与龙文化一样是中华民族古老图腾标志。
百年先驱徐州籍大师群体崛起于中国近现代艺术史
之前历届“彭城画派”巡展,都是以张伯英、王子云、王青芳、刘开渠、李可染、王肇民、朱丹、朱德群等八位艺术前辈为核心。为完整展现近现代以来徐州美术发展的历程和“彭城画派”的发展脉络,此次展览认真梳理了“彭城画派”百年艺术传承的线索,并进一步作背景拓展和精神解析,突破了“彭城画派”八大家的格局,增加了桂中行、吴源溆、李兰、王学渊、钱食芝、王琴舫、萧龙士、王仲博、钱书樵、王明泉、王寄舟等一批“彭城画派”的代表人物,形成了以“彭城画派”百年大家为核心的徐州近现代美术家群体。他们的艺术不仅对徐州的近现代美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也体现出徐州这一方热土对中国近现代美术的贡献。
桂中行(—)
字履真,江西临川人,先世贾贵州,遂占籍镇远。为诸生。咸、同间,积军功,为知县安徽,署合肥、蒙城、阜阳。曾国籓率师征捻,檄中行察勘蒙城圩寨。蒙城故捻薮也,中行单骑历诸圩,晓以利害,择良干者为圩长。坚壁清野,寇无所掠。礼接耆老贤士,从询方略。得通捻奸民簿记之,诛其魁桀数十人,豪猾敛迹。岁余,威化大行。民陷贼及远徙者,相率还归。以功晋知府。调江苏,筦扬州正阳厘榷。光绪元年,署徐州,以祖母忧去官。
三年,宣城、建平民教閧,焚毁教堂。总督沈葆桢强起中行往治,中行谓:“民倡乱当治如律,然民所以乱,由教堂侵其地。今当令民偿教堂财,而教堂还民地。”持数月,卒如中行议。内艰归,服阕,檄治皖南垦务。皖南兵燹后,客民占垦不输赋,至是清丈田亩,无问主客。客民噪,捕斩其魁,乃听命。三岁事竣,增赋鉅万。
九年,补徐州。值水灾,兴工赈,修堤垫二百余里。又浚邳州艾山河,筑宿迁六塘垫,水患除,民以不饥。治徐十二年,课农劝士,盗贼衰息。擢岳常澧道,数月,迁广西按察使,复调湖南。二十年,卒。中行所至有声,官江南最久,民尤爱戴之。附祀徐州曾国籓祠。
吴源溆(—)
字浦春,号鹤汀,徐州大吴镇权台村人,生于清咸丰八年三月(年4月)。他天资聪颖,勤奋好学,为岳半叔先生器重,劝以研究理学。17岁为廪生,入庠食饩(领取补助),28岁为光绪乙酉科拔贡生。庚子年(年)因八国联军入侵末能开考,壬寅年(年)恩正两科合在一起考,称壬寅补行庚子辛丑恩正并科。时年45岁的吴源溆和三堡镇榆庄张从仁、张伯英叔侄赴南京考试,同科中举,成为清朝、也是科举史上最末一期文举。吴源溆还获得了诰封奉直大夫、候选教谕同知衔拣选知县的官衔。光绪年间,徐州知府桂中行邀请江南名士冯煦和邓嘉缉主讲云龙书院,倡导师生互动的教育新风。吴源溆与王嘉诜、祁世悼、王学渊、杨牟升、韩志正、张伯英等就读于云龙书院。他们同学同游,相互砥砺,革故鼎新,后来成为20世纪初徐州文艺界的中坚。
李兰(—)
字芳谷,晚清知名画家。因一耳重听,故自署名“聋道人”。幼年酷爱绘画,拜萧县道士刘云巢为师,苦学不辍。中年时所做《金碧山水》八尺中堂一幅,曾参加“巴拿马赛会”荣获银牌奖,名声大噪于国内外。清廷知后,每年召其进京,为王公贵胄作画。李不堪其扰,乃离家云游四方。此后,即闭门不出,别居“庆肇草堂”或“七峰山楼”画室专心作画,不问外事。在绘画创作上推陈出新,独辟蹊径,不落前人窠臼。抗战前夕,南京博物馆征展、收藏书画,曾派专人来徐索取李兰遗作,将其家藏《金碧山水》一幅取去展出。事后,地方曾准备于“快哉亭”为李兰立碑记事,碑文已就,旋“七七”事变起,未果。
王学渊(—)
字惺三,一字雷溪,徐州铜山人。光绪癸巳举人。年受聘于沛县歌风书院,担任主讲。性耽金石、碑帖,尤善书法、考证。始嗜欧阳,后工汉、魏、晋、唐各家,无不精道。特喜右军书法,时人评其书法端庄朴茂。与当代名流祁世倬、张伯英友善。病逝后,祁世倬为其撰写墓志铭,张伯英挥毫书之。
张伯英(—)
年,出生于徐州铜山县。自幼承庭训、继家学。年,赴金陵秋试,中举。而后在徐州、南京、萧县等地开馆授业。张伯英书法造诣精深,民国初年,与赵声伯并称南北二家,与书法大家王书衡、傅增湘、华世奎、郑孝胥齐名。
张伯英在晚年可谓著述等身,内容涉及地方志、碑刻考证、诗词编选等方面。所编纂的《黑龙江志稿》门类齐备,体例严谨,为地方史志研究之范本。张伯英在人生最后的10多年里,深居简出,慎与人交,唯与北平书画界、收藏界的旧好尚有诗文酬酢。他稽考《泉帖》源流,多次校勘《宝晋斋帖》,签题自藏《泉阁三帖》。张伯英一生好研究、迷收藏、嗜书法。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也是他在学术上最丰硕的阶段。他延续着清干嘉学派遗风的同时,也使他成就了纵观古今的书学评论大家的地位。
钱食芝(—)
字松龄,擅画山水,亦善写梅。其山水画师法清代画家王石谷,书法追摹汉魏碑刻,兼学清代书法家刘石庵,诗学陶渊明。钱食芝早年曾与苗聚五、杨荩侯、阎咏佰等人,创办了我市著名的“集益书画社”。年他发起成立并负责“东方书画社”,主要成员有李兰、章亚古、张伯英、张从仁、苗聚五等。他着有《怀微草堂诗书画合册》。其传世绘画作品有山水长卷《秋山行旅图》等。钱食芝先生也是著名画家李可染的第一位绘画启蒙老师。
王琴舫(—9)
徐州市人,花鸟画家。早年从事教育工作,擅长花鸟画创作。年为研究、宣传欧亚美术,曾与王继述(负责人)及阎咏佰、萧龙士、王子云、王寿仁、张金石、何晓林、刘峰清、司香谷、李兰阶、南村、周鸿业、汪东迁、陈兰圃、郭振东等成立欧亚艺术研究会。5年当选为徐州市政协委员,江苏文联委员。7年6月被聘为江苏省国画院画师。
萧龙士(—)
原名品一,字翰云,出生于徐州府萧县萧场村。自幼聪敏,喜好书画,初入萧县师范讲习所,20岁毕业回籍在刘套筹办小学,25岁考入徐州江苏省立第七师范学校,年(35岁)入上海美术专门学校就读,毕业回徐州参加欧亚艺术研究会,开徐州西洋画风,后回萧县师范任教,年在徐州艺术专科学校任教,抗战期间又回到萧县任教。0年(62岁)正式拜国画大师齐白石为师。5年从教育战线退休后即任安徽省书画院副院长、安徽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王子云(—)
徐州府萧县人,著名雕塑家,美术教育家,美术史论家和考古学家。生前任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陕西省文联顾问、陕西省美协名誉主席、陕西国画院和陕西雕塑艺术院顾问、西安美术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二十年代初,王子云创导并参加了我国新美术运动。在北京成立“阿波罗美术学会”及“红叶画会”,是我国现代美术运动的先驱。他一生热爱并从事美术教育事业,三十年代后期与著名画家林风眠等筹建了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现中国美术大学前身),著名雕塑家刘开渠、油画家吴冠中、国画家李可染、诗人艾青、美学专家王朝开、水彩画大师李剑晨、王肇民等都受教与他。王子云除在国内外美术刊物上发表了大量学术论文和讲义外,还编写了《中国古代石刻绘画》、《唐代陶俑选集》、《秦汉瓦当图录》、《陕西石雕刻》、《中国古代雕塑刻百图》等著作。特别是他晚年以惊人的毅力,在九十二岁高龄时完成付梓的《中国雕塑艺术史》巨册,是我国第一部雕塑史专著,填补了我国雕塑史研究的空白。
王仲博(—)
生于徐州府沛县,毕业于南京艺专,受业于谢公展、王东培、萧俊贤、刘海粟等现代名家。在七十多年的艺术生涯中,他致力于书画的研究和探索,在山水、花鸟、书法上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他上追宋元,精攻明清,尤在石涛、石溪诸家艺术上得益颇多,形成了自己纵横恣肆、淳朴厚重的山水画风。花鸟则潜心于陈白阳、赵之谦、任伯年等人,既有婀娜之姿,又含刚健之骨。书法取法薛稷,赵佶等,形成了自己的个性,为世人所称道。
王青芳(—6)
徐州府萧县人。早年受堂兄王青照、王子云影响,开始习画。年考入南京师范学校,年转入北京美术学校中国画系学习。受陈师曾、王梦白、萧谦中、金拱北等影响。年由王子云推荐到北京孔德学校任美术教师,在此认识了齐白石并向其学习花鸟画及篆刻,后在篆刻基础上加以发展兼木刻版画,自号“万版楼主”。年经齐白石推荐,受聘北京美专国画系,与王森然、赵望云、蒋兆合、李苦禅为画友。年蒋兆合在他画的“后流民图”中,把王青芳和邱石冥两位画家作为模特画在图中。年后,王青芳在国画和篆刻方面声誉日高,享誉北京美术界。去世时中央美术学院为其治丧,齐白石以及徐悲鸿的夫人廖静文送了花圈。著名画家张汀、张鹤云、张放为其得意门生。
刘开渠(—)
生于徐州府萧县坡里乡刘窑村。年高小毕业后,在王子云的帮助下,就读于北京美术中专。毕业后受聘南京大学,后任教国立西湖艺术院。年经蔡元培推荐赴法留学,考入巴黎高等美术学校雕塑专业。学习期间兼任导师朴舍工作室助手。年归国,任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教授兼雕塑系主任。年迁居上海,与画家陈秋草、张乐平等组织上海美术家协会。历任国立艺专校长、中央美院华东分院院长、杭州市副市长。2年借调北京,参加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筹建,任设计处处长、雕塑组组长,并完成多幅大型浮雕创作。9年至年,任中央美院副院长,为两届雕塑研究生班导师。年任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出版有《刘开渠作品集》、《刘开渠美术论文集》等。
钱书樵(—)
自幼随父钱食芝学习山水画,后拜山水画家阎咏佰为师,艺术上曾受李兰点拨。其画始学清代“四王”,继而上追宋元诸大家。其作品法度谨严,出神入化,笔墨恣纵,挥洒自如。著名画家李可染称其作品“笔墨清润,无烟火气,展现令人神怡”。曾任徐州市文联委员、江苏省美协会员、江苏省国画院画师等。
李可染(—)
徐州人,生前曾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画研究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第五、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
李可染13岁从乡贤钱食芝学中国画。年考入西湖国立艺术院研究生班。师从林凤眠、克罗多专攻西画。年以后李可染以满腔热忱投入爱国救亡运动。他于年加入由郭沫若领导的军事委员会政治部三厅,先后在武汉、长沙、重庆等地绘制了大量的抗日救亡宣传画。
年起,李可染本着“用最大功力打进去,用最大勇气打出来得宏愿,致力于中国画的改革和复兴。抗战胜利后,李可染到北平国立艺专任教,并师从齐白石、黄宾虹,由此而深入中国书画艺术之堂奥。
20世纪50年代李可染以“可贵者胆”“所要者魂”的精神,万里写生,为中国画发展开辟出一条充满生机的新路,将中国画艺术提升到一个全新的境界。成为中国美术史上划时代的事件。
李可染的艺术创作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进入了高峰。作品气象沉雄博大,韵至幽深,在题材、构图、笔墨、意境等方面均取得了创造性的突破。他的艺术理念、艺术成就,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享有崇高的声誉。李可染不愧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大师、中国美术史继往开来的重要里程碑。
王肇民(—)
中国现代著名水彩画艺术大师。美术教育家、诗人。
年,王肇民出生于徐州府萧县。年,入杭州艺专学习,并参加左联领导的进步艺术团体“一八艺社”。年转到国立北平大学艺术学院西画系,并组织北平木刻研究会。年,任私立北京艺专教授及艺术科职业学校训育主任。
在抗日战争中,曾任萧县实验中学教员、萧宿永边区萧县人民政府民运科及教育科科员。
年以后,先后任职于南京市文工团、中原大学中南文艺学院、中南美专。8年后一直任教于广州美术学院,期间多次举办画展,出版多种画集、诗集和艺术著作。年出版的《画语拾零》在美术理论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王肇民的水彩画是多年来西方写实主义绘画进入中国后达到成熟的真正标志之一。他不但在水彩画领域里有很高的造诣。在素描、速写以及绘画理论、诗词方面同样成就斐然,影响深远。王肇民一生将艺术创作和教学紧密结合。以极其认真,诚实和独特的风范教书育人,为新中国的艺术教育事业和水彩画艺术的提升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王明泉(—)
徐州邳县人。年毕业于上海美专艺术教育系。是我国已故艺术大师刘海粟的得意门生。王明泉在美术教育领域辛勤耕耘60余载。先后执教于国立师范、泰兴师范、运河师范、徐州师范学校、可谓桃李四海。他的学生现在有的成了著名教授,有的成了知名画家,活跃在美术领域。他师法八大山人,又不断探异求新,其花鸟、蔓藤尤显特色,名重与时,报刊所载均获美誉。其精品佳作国内外流传甚广。其为人铮铮铁骨、一身正气。年,在邳县举办的“赈灾义展”至今仍为乡亲们称颂不已,传为佳话。年他又将自己一生所作、所藏字画50余件精品无偿捐给邳州。
王寄舟(—)
徐州人,擅长版画及花鸟画。幼年受教于萧龙士、王琴舫。年在徐州艺专就读时,师从李可染,后从王肇民学习木刻。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先后在第五战区文化工作委员会、艺术协会工作,曾主编《战地画刊》。同年在上海《文学》连续发表木刻《上工》、《雪地行军》等。年在武汉《七月》刊物上发表《卖报童子》,在香港《文艺阵地》发表《瞄准敌人》。其木刻作品《女战士》,后被选送苏联莫斯科参展。同年在武汉参加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年在湖北老河口主编《战地画刊》。年在重庆参加中国木刻研究会。年春,曾在老河口与朋友创办《正报》三日刊。年7月列席第一次全国文代会,1年当选徐州市文联委员。自年起,即从事徐州美术教学工作,直到离休。生前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江苏省版画家协会顾问、徐州版画研究会会长、徐州市老年书画协会会长。
朱丹(—)
中国现代著名文艺理论家、美术家、书法家。曾担任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等职务。
年朱丹出生于徐州,书香世家,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
年朱丹考入南开大学。在校期间,参加学生运动,建立“中华民族先锋队”,组织“铁流文艺社”和“天津漫画协会”。抗日战争开始,朱丹到山西前线从事文艺工作。
抗日战争胜利后,朱丹奉命筹建东北画报社。任社长。
年后,朱丹被任命为人民美术出版社总编辑、《人民画报》总编辑。后在新闻摄影局、中央文化部艺术局、美术研究所、中央美术学院担任领导。筹备建立中国画研究院(现为国家画院)、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书法家协会。出版著作《朱丹诗文选》《朱丹书法集》等。
朱德群(—)
享有国际盛誉的华裔艺术家,法兰西艺术学院终身院士中的第一位中国人,法国画坛公认的世界级艺术大师。
年朱德群出生于徐州萧县。,年毕业于杭州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年任南京中央大学工学院建筑系讲师。1,年在台湾师范大学艺术系任教授。5,年赴法国深造。于年荣膺法兰西学院艺术院院士。朱德群是一位忠实于他自己、忠实于他的民族、忠实于它所属的最古老传统国家的艺术家。这里的“忠实”表现为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并将他所理解的中国文化精神贯穿于个性化的创作之中,使之演化为一种国际语言而发扬光大。
朱德群以70多年的艺术探索。开创了一条独特的艺术道路,用透明手法将浓重块面与斑驳色彩,融入捉摸不定的幽远深谷。“透明之深谷”成了朱德群的绘画符号。朱德群抒情而充满诗意的抽象绘画,融育者着中国书法、诗词、乐舞的意境,被法国现代绘画史家称为把东方艺术的细腻与西方绘画的浓烈融汇得最成功的画家。
鸿鹄高飞“彭城画派”艺术家群体的硕果风华
展出“彭城画派”艺术家群体书画作品幅,全面整体展现徐州当下美术创作的多元格局和“彭城画派”经典传神的美术思想、遒劲苍茫的绘画风格、包孕汉风的开放构成。
喻继高新春雅韵
cm×70cm//国画
张立辰花世界叶未来
cm×69cm/国画
朱振庚吻
cm×34m//国画
江文湛日迟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cm×67m//国画
赵绪成飞天
cm×69m//国画
李小可正月的雪
cm×69m//国画
程大利吞吐云烟见大荒
cm×70m//国画
周京新苍鹭
cm×70m//国画
马世晓行书中堂
cm×68m//书法
尉天池草书中堂
cm×68m//书法
高洪啸春
cm×64m//国画
马亚草书中堂
cm×68m//书法
徐州市美术家协会,专注美术事业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