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频道丨舌尖上的旅行万荣山西广播

北京中科白癜风康复明星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792/

在山西西南部,汾河与黄河的交汇处,有一座千年古城——万荣。这里有最古老的祭祀后土的祠庙——后土祠;有被誉为“中华第一木楼”的飞云楼;还有中西合璧、融汇南北的晋商李家大院。多年寻访美食的经验告诉我们,在历史文化深厚,物产资源丰富的地方,美食一定不会缺席。

古往今来,繁华的名城古镇,多会催生出许多经典的菜肴,而这些菜肴不单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更代表着一方百姓们的智慧。今天我们寻找的第一样美食就隐藏在荣河镇中,据说这种美味是一位武林高手,用一把大刀制作而成的。一路打听,我们寻到了这里。

大刀面

眼前的郭丰勤师傅,是当地为数不多,还能够使用传统技艺制作大刀面的好手。据说,大刀面起源于宋朝,借由黄河岸边商贾云集,人来人往的有利条件,一时间名声大噪。传统的制作工艺,是一套耗时耗力的全手工流程。硕大的面案上,一次要和面25斤,四样大小长短不一的擀面杖逐一使用,看着郭师傅有节奏的推、转、卷、拉,一套动作下来轻巧娴熟,犹如行云流水。以郭师傅纯熟的技法,完成一张面片,需要40分钟。擀成的面片薄如草纸。面片横向、纵向叠加数层,层层撒上扑面,这时才是大刀上场的时候!

切面的大刀,刀长二尺有余,宽约七、八寸,前窄后宽,呈流线型,背厚一寸,足有十七八斤重。切面时,右手提刀,左手按面,边提边落,案随刀响,刀随手移,推拉跳腕,面条则纷纷向一边抖落。郭师傅,切起面条动作干净利落,一气呵成,真是艺高人胆大。

宝井大刀面,不光面条有讲究,浇面的汤头也大有来头!汤底用羊骨熬炖,至少需两小时以上,必须将羊肉煮到烂熟。过水的面条,放几块羊肉,浇一勺汤头,再撒些香葱点缀,这才算是最地道的羊肉大刀面!

郭师傅辛苦却踏实的守着一把大铁刀,凭着匠人特有的精神,手艺和底气,将技艺一代代传承下来!也保留了万荣人口中的味觉记忆!

火烧

接下来我们要寻找的美食,是各路原料与内功的结合。我们要探寻的武功秘籍,就掌握在这对父子手中。郭宁,土生土长的万荣人,毕业后在外打过几年工,最终,还是决定回到村中,跟着父亲学习打火烧。到郭宁这一代,郭家打火烧已是第三代了!这看似平常的火烧中会内藏什么玄妙呢?宝井火烧在当地小有名气,早在明、清时期,曾是敬献给皇上的贡品。由于火烧的制作工艺繁复,父子二人即使一刻不停,最多也只能制作个火烧。

宝井火烧与当地的饼子不一样,和面时需要大量的油酥。擀好面片,涂抹上一层厚厚的油酥,卷成条状,分成等量的面团。用手将面团扭在一起,快速转几圈,这样的操作为是为了让烤出的火烧层次分明。擀好的火烧需先放在鏊上烙,这一步称之为立身。待火烧表皮泛黄,这时就是考验功力的时刻,郭师傅会在鏊上淋油,随后用两只手按压火烧,开始移动,这一步不能急,不能慢,火烧两面才能烙出焦红诱人的色泽。最后,将火烧放入炉中小火慢烤。整个过程,人不离炉,眼疾手快,还需要熟练掌控时间与火候。正是郭师傅三十多年深厚的内功,才让这烤出的火烧香气扑鼻,外酥里嫩。

凉粉饸饹

热气腾腾的火烧,还需有一样美味做搭档,便是这碗凉粉饸饹。万荣凉粉多用红薯粉面制成,白晶透亮,清凉爽口,与色泽青黄、软绵筋道的饸饹一起,调上农家自制的鲜红辣椒油,拌上生蒜泥、芥末、花椒等简单的调味品,一口火烧,一口凉粉饸烙,冷热交替,口感互补,越吃越有味。

每一门技艺的背后,都凝结着一代代手艺人的心血与智慧,老父亲为了守住家业,每天辛勤不辍,儿子为了传承家业,回归乡村生活。在乡间,有多少民间高手,用自己的独门功夫,守护着老祖宗传下来的烹饪技艺。每个小家代代相袭的传承之道,正是生生不息的传世之道。

万荣苹果

万荣,是山西有名的苹果产地之一。李王娟,有着25年的果树种植经验,经由她手打理的果园足有50亩之多。万荣南张乡的苹果,用当地果农的话说是看着好,闻着香,吃着甜!五月时节,这里苹果花才刚刚凋谢,收获要等到十一月前后。热情好客的李阿姨,邀请我们到离果园不远的合作社,那里还有自留的苹果,可以让我们少些遗憾。

在山西,万荣是有名的笑话之乡。几乎每个人言谈中都透着幽默风趣,让厚重的黄土地,多了几分轻灵。那笑声,洋溢着万荣百姓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也展现着万荣人的智慧。聪明的万荣人将一颗小小的苹果发挥出无限的可能,仅仅在农家的厨房中,便可以衍生出多样的吃法。

苹果汁儿

蒸苹果

菜卷卷拌菜

在万荣人的记忆中,还有一样最具农家特色的神秘美食,在当地农家里占据不能缺少的地位!宝井村的一个农家小院中,正在忙碌的阿姨叫张自义,今天,远在县城的儿女要回家团聚,她早早便开始准备起来。阿姨要做得,是万荣拌菜。据说,原来每到过年时,当地人因蔬菜稀缺,会做许多拌菜,储存在阴凉的地方,可以吃好几天!现如今,虽然生活好了,可还是舍不下那个味道。

拌菜

的主料可以根据季节随意搭配,豆角、芹菜、白菜、生菜、韭菜都可以入菜。韭菜切碎,面粉均匀撒在韭菜上,拌匀。拌面时讲究适量,面少菜容易散,面多菜易结块,本味也会被盖住。锅中下入肥瘦相间的五花肉块,酱料调味后,加入粉条翻炒,待肉块与粉条完美融合,铺在拌好的菜与面上,这时,只需生起柴火,架起锅,将满满一盘拌菜置入锅中蒸制。

菜卷卷

手巧的张阿姨,将多出的韭菜同豆腐干拌在一起,加上炒香的猪肉末儿和细粉条,立即开始了第二道农家美食的烹调,万荣菜卷!张阿姨灵巧地擀出一张圆薄的面饼,几乎铺满整个案板,恣意的把拌好馅料铺在面饼上,随即从面饼的中心挖开,小心地向四周卷起面饼。卷好后,用刀均匀切段,放置篦子上,继续蒸制。吃前必少不了蒜末,辣椒面特制的红油蒜辣子。

拌菜中五花肉流出的猪油被蔬菜吸收,菜中有肉香,肉也少了油腻,借由红油蒜辣子的加持,吃起来香而不腻。一桌家宴,虽没有什么山珍海味,飘散出的却是传统自然的生活味道。

民以食为天,在千百年的时光中,吃从单纯地满足生存,慢慢地成为一种生活乐趣。每一种味道的延续都堪称千万双手的时空接力,在万荣这座拥有悠久历史的古城里,晋南人就这样以特有的近乎执拗的态度,坚守着味道的传统。这是再普通不过的味道,确也是无法替代的味道。




转载请注明:http://www.wanrongzx.com/wrxms/15756.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