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岁铁心入党,是什么让他如此执着15

世纪忠诚——苏鸿熙教授先进事迹报告会实况

跨越世纪的忠诚

——苏鸿熙教授事迹

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迎来建党92周年生日。医院金沟河干休所,一位99岁高龄的老人,面对党旗庄严宣誓。

为了这一天,他整整奋斗争取等待了几十年;

为了这一天,他已默默追随追求了一生。

这位老人,就是我国心脏外科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著名胸心外科专家——苏鸿熙。

这一刻,苏鸿熙教授已经泪流满面,他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我一生的心愿,此生无憾!”

这一刻,在场的人都热泪盈眶。大家见证了一名新党员一生追随、爱党报国的坚定信念!

苏鸿熙出生于年,江苏铜山人。年日军攻陷南京前,22岁的他,刚刚考入南京中央大学医学院。这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给苏鸿熙留下了终生都无法忘却的记忆。国破家亡,落后就要挨打,这悲惨的现实深深烙在他的内心深处。苏鸿熙在日军飞机经常来轰炸的战争年代完成了学业。抗战胜利后,他回到医院担任住院医师。

年4月,南京解放。8月,苏鸿熙先前提出赴美留学的申请获得了美方的批准。此时南京刚刚解放,正需要各方面的人才,共产党能批准他到美国去留学吗?34岁的苏鸿熙带着疑问来到了南京军管会。新任南京市长刘伯承同意了他的申请并赠给他一枚党徽,鼓励他去美国好好学习,学好了早日归来、报效国家。

刘伯承的鼓励,给了苏鸿熙极大的鼓舞。这一枚党徽,他一直珍藏着:这上面,闪耀着民族迎来解放独立的光明曙光和欣喜自豪,凝聚着新政府对报效国家英才的厚望和期盼!在赴美留学的客轮上,他就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南大六年学医路,毕业踏上抗战途;

赴美留学梦成真,幸得市长相帮扶;

客轮载我赤子情,祖国恩情心中驻;

籍此小诗明鸿志,学成归来酬故土。

在美国留学期间,苏鸿熙刻苦学习先进的医学技术,成长为一名崭露头角的医学新秀。

国外优越的科研生活条件,以及结婚成家的现实,都没有动摇回国的信念。但是,在他留学7年要返回祖国的时候,却被美国当局列入限制返回中国的50位科学家名单。美国移民局的官员找他谈话:你已经娶了个美国妻子,你就留在美国吧。有两个州随即给他送来移民申请表,告诉他,你只要签个字,就是美国公民了。但苏鸿熙拒绝了。

信仰是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它指引着奋斗的方向,决定着人生的价值抉择。在苏鸿熙内心深处,他已经把跟着共产党、报效新中国,作为一种坚定的信仰。

他深知,新中国和祖国人民更需要他这样掌握了先进技术的医生,他不能忘了当初紧握那枚党徽时的内心承诺:祖国,我会回来的!

苏鸿熙想回国的愿望有多么强烈,只有他的美国妻子杰妮知道。年,美国开展了第一例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苏鸿熙已经掌握了这项技术,迫切地希望把它带回新中国。这段时间,苏鸿熙买来英文版的《中国画报》《中国建设》和《人民中国》,一页一页地翻给妻子杰妮看。杰妮知道他心里在想什么,问他:“你是更爱我,还是更爱你的祖国?”他说:“都爱!”

杰妮说:“你给我改个中国名吧!”苏鸿熙说:“什么意思?”杰妮说:“我跟你去中国。”《中国画报》里有苏鸿熙的家乡江苏,有江苏美丽的苏绣。杰妮说:“给我取个和苏绣有关的名字吧!”从此,“苏锦”这个名字就伴着她了。年2月23日,跟随苏鸿熙终于来到中国的杰妮,姓名就叫苏锦。为什么使用了“终于”这两个字?因为他们回国的过程太难、太曲折了。

由于苏鸿熙是被美国当局限制返回中国的专家,他们夫妻一直是在秘密中做着回国的各种准备。他们设法购买了两台人工心肺机,还买了很多医学书籍。如果两个人一起走,目标太大,肯定不行。尤其是人工心肺机这样先进的医学设备,更不允许被带往中国。但是,美国、英国、加拿大的公民往来,互相不需要签证。他们决定,杰妮先到加拿大去,然后去伦敦;苏鸿熙把心肺机交由货运公司运往伦敦,收货人是已经抵达伦敦的美国公民杰妮。苏鸿熙自己再坐轮船到英国。就这样,躲过监视和盘查,夫妻俩在伦敦汇合。带上心肺机,他们又绕道法国、捷克斯洛伐克和苏联,历时52天,辗转6个国家,行程近10万里,苏鸿熙和他的美国妻子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回国后,国家有关部门热情接待了他们并表示:回国路费可以报销,心肺机可折合人民币给他。苏鸿熙谢绝了组织的好意,他说:“我回来就是想报效祖国,不是做买卖的。”有关部门对他说:“你可医院工作。”苏鸿熙选择了在西安的第四军医大学,原因是他大学时的母校跟第四军医大学合并了。

42岁的苏鸿熙,回国后不到一个月,就在四医大建起了心外科实验室。当年5月,在国内首次应用人工心肺机进行了体外循环动物实验。年6月26日,苏鸿熙主刀,成功地为一名心脏室间隔缺损的6岁患儿进行了中国首例体外循环手术。

手术轰动了全国。这是我国心脏外科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次手术,标志着中国心脏外科技术迈进世界先进行列。体外循环临床应用成功后,全国几十家媒体相继报道,许多国内外同行发来贺电贺信。苏鸿熙荣立了一等功,体外循环研究组荣立集体二等功。上世纪50年代,我国西医总体水平比较落后,但在体外循环技术领域超过了苏联、日本、印度、加拿大和东欧。从那次手术成功至今,全国已有医院开展同类手术,年手术量多达数十万台。

继心脏体外循环技术后,年,苏鸿熙又在国内首次成功应用人造血管进行了主动脉-颈动脉搭桥术。目前这一技术也医院,每年为众多患者解除病痛。

苏鸿熙教授作为中国心脏外科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他的功绩彪炳史册。目前,体外循环技术的应用范围已经扩展到神经外科、胸外科、普外科、脏器移植和急诊抢救等,成为救死扶伤的重要手段之一,每年救治的患者达几十万人。

年,苏医院,担任心外科主任。他的敬业精神以及对医术的精益求精,医院医生护士都留下了深刻印象。

有一位患者术后病情危重,观察尿量对于判断循环功能至关重要。储尿瓶在床底下,查房时,苏教授熟练而又自然地跪伏在地上,眼睛平视液面凹线。看着年近六旬、身高1米8的苏教授,这么跪伏着读取刻度,大家都感到惊讶。苏鸿熙站起来看到大家惊奇的目光,认真地说:“这样计量液体,才是最准确的呀!”

情系患者,救死扶伤,展现的是医者仁心,折射的是对事业的忠诚。

凡是危重病人手术后,他都要亲自守护48个小时,有时一连几天。

半夜来了病人,苏鸿熙接到电话后都是跑步从家里赶到病房。一次有急救病号,他迅速从家里楼上跑下来,一只鞋子跑丢了,也顾不上回头捡,一口气跑到病房。进手术室更衣时,别人发现他光着一只脚。由于抢救及时,病人得救了。术后,同事们开玩笑地说:“您今天可是当上一个‘赤脚医生’了。”苏老说:“不对,是半个赤脚医生。有一只脚还穿着鞋嘛。”

苏鸿熙从青年时代起,不仅胸怀报国之志,对共产党也心存敬仰。南京解放后,他看到解放军官兵纪律严明,不仅秋毫无犯,还帮助老百姓排忧解难。当时他参加了一些财产登记工作,在收缴的旧政府物资上贴上标签,写上“人民财产”。他感觉,这样的党、这样的军队真是好啊!有这样的党,是民族之幸、人民之福,祖国大有希望!

多年后,苏老回忆说:“年,我想尽办法回到祖国时,我感到,我的思想就入了党!”归国不久,苏鸿熙向党组织提交了入党申请。由于他妻子的美籍身份,他始终未能如愿。

但是,几十年来,苏鸿熙独自学习党章,就像学习医学经典那样认真,他一直用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对共产党的信仰如同黄山巨石上的一颗岩松,已在他心里扎下了根。即使他本人和他的美国妻子曾遭遇过被怀疑的委屈和挫折,苏鸿熙对共产党的理想信念也从没动摇过。

苏鸿熙曾经问妻子:“你跟我来中国会后悔吗?”妻子说:“我知道你是个有信仰的人,我跟着你,从来没后悔过。”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主席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升,苏鸿熙倍受鼓舞。年底,他已经98岁了,再一次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并找到干休所领导说:“我还是想入党,没有实现这个愿望,我会终生遗憾!”

干休所向上级党组织作了汇报,大家都受到震撼!这是苏鸿熙老教授一生的追求,这是一个信仰共产主义的老军医心底真正的誓言。

经党组织批准,年7月1日,干休所举行庄严的入党仪式。99岁的苏鸿熙,因为脑溢血行走不便,坐着轮椅来到会场,他用左手托起右臂,举起右拳,面对党旗庄严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这个时刻,在他的身后,列队站着干休所名老党员,与他共同宣誓。

医院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入党宣誓,苏老也成为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入党时年龄最高的预备党员。宣誓完毕,会场上响起了长时间的热烈掌声。

一位哲人曾经说过:世上有两种东西亘古不变,一个是我们头顶的日月星辰,一个是每个人心底的高贵信仰。苏鸿熙一生追随,百折不回,用一个世纪的忠诚,谱写了铁心向党的信仰之歌。

上集回顾:《世纪忠诚之牟善初教授》(点击观看)

下集预告:《世纪忠诚之周继林教授》

赞赏

长按







































北京最好的白癜风医院在那
白癫风北京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wanrongzx.com/wrxms/14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