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万荣县黄河岸边的农村流传着一种美食叫做“羊肉饸饹”,据当地老人们讲最少都有多年历史了,这个美食小吃老少咸宜,一年四季大家都在吃,特别是久别故乡的游子,每次回到家乡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先吃上一碗“羊肉饸饹”。万荣县宝井村的羊肉饸饹最有名气,图片上这位人称“猴胖子”的人就是其中一位擅长做羊肉饸饹的典型代表。
我们遇到他的时候是在4月21日万荣县后土祠的庙会上,候胖子在自家的热锅子摊位上忙的顾不上说话,图片上左侧的两位同村村民正在帮忙,候胖子的摊位上生意火爆,坐满了当地食客。
这位是候胖子的妻子,她一边抓着饸饹一边简单的回答了我们的问题,她说和丈夫卖羊肉饸饹已经20多年了,整天在万荣县和临猗县这一代黄河沿线的农村赶集上会,走街串巷,当地农村大部分人都认识他们,都很喜欢吃她家的羊肉饸饹。
候胖子的妻子说,羊肉饸饹的面是一种叫做荞麦面粉,用它和小麦面粉按照一定的比例和面,然后压成饸饹,可以凉拌也可以做成羊肉饸饹热饭。图为候胖子的摊位上坐满了食客。
候胖子做出的美食,饸饹劲道,羊肉鲜美,味道独特,深受当地人的喜欢,20多年来有着很大的食客群体,制作的时候夫妻二人配合默契,候胖子舀热锅子,妻子分装饸饹。
图为候胖子做好的一碗羊肉饸饹。
忙过了中午饭点时间,夫妻二人又在忙着压制荞麦面饸饹,候胖子师傅给摄影师说出了他家羊肉饸饹好吃的3点秘诀:第一就是荞麦面和白面比例一定要合适,饸饹现场压制最好;第二羊肉也要新鲜,像这样的大庙会要提前宰杀一只羊;第三调料要讲究,当然还要有秘制配方。
候胖子说当地的羊肉饸饹制作的时候,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先把饸饹放进大碗里,然后用滚烫的羊汤进行浇热,一般都要6次左右,冬天或者给老年人制作甚至要反复浇上10次左右,经过反复浇灌,饸饹就会软热却不会发烂,嚼着依然很劲道,当然浇汤的速度也有讲究。
图为一名当地农民大姐,她说自己吃候胖子的羊肉饸饹10多年了,一直是“撵着吃”,无论在哪里赶集上会都是寻着候胖子家的饸饹吃。
图为候胖子刚刚压好的荞麦面饸饹。
图为候胖子的妻子在给客人端羊肉饸饹。
这红红的一盆调料叫做“羊油辣椒”,这个是当地人吃羊肉饸饹和羊肉泡离不开的一种独特调料。
图片上对面坐的农民大叔吃的是满身冒汗,他的额头上已经渗出了汗珠子,他说吃羊肉饸饹要的就是全身冒汗,这才是正宗的宝井羊肉饸饹的劲头,特别是夏天我们当地人讲究的三伏天吃羊肉饸饹,天气越热吃着越来劲。
下午4点多钟候胖子已经卖了多元钱,他说一碗15元,老食客和老人是12元,下午还有一个吃饭高峰,象今天的生意估计要卖上多元钱,算下来要多碗。今天太累了就不回去了,直接在车上睡一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