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晋西南记系列正文的第3篇,讲述的是运城永济市、临猗县和万荣县的部分全国文保
按照导航的说法,我只要沿着眼前的土路一直开就能上大路,可它现在越来越窄,而且走着走着就要拐到高高的玉米杆子后面去了。我满心疑惑,生怕一会儿开错了连退都退不出去。蒲州故城的明城墙一声不吭地窝在我们右边的野地里,一脸颓废样,让人一眼都不想多看。
诗雪走到前面侦查了一下情况,回来严肃地说:“我看你还是掉头吧。”
那就掉头吧,不要掉沟里就好。
蒲州故城遗址与困惑的司机
永济市最出名的文保单位都在一条东西向的大路上,如果不是为了去看一眼蒲州故城遗址我们本不会开到小路上去。大路叫县道,西头有一个全国妇孺皆知的地标叫鹳雀楼,也就是“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里的那幢楼,东头则是《西厢记》故事发生的地点普救寺。短短一条县道汇聚了中国文学史上两件极为重要的作品的相关建筑,看得出以前永济不简单。不过这两个地方现在都重造成了景区,名字虽然还在,可模样都已大不同。
楼重造不稀奇。岳阳楼、滕王阁、黄鹤楼、鹳雀楼几大名楼都无一例外地重造了很多遍,连《岳阳楼记》里记载的都是滕子京“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这一世的鹳雀楼是本世纪初才重造完成的,楼有七十多米高,但因为空气质量的问题,就算走到楼顶也穷不到千里目。黄河的当代河道倒是能瞥见,只是距离比较远,和王之涣笔下的意境差很多。工作人员估计也知道这一点,所以楼道的标语上只是提示大家,“说好普通话,更上一层楼”。
远处是黄河
普救寺现在的样子就有点稀奇了。西厢记本来是一出虚构作品,寺庙也早毁了,原址上一度只剩下一座十三层的砖塔,可当地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把庙重新修了出来,布局清奇,庙里面不光造了名为“梨花深院”的厢房摆上西厢记人物蜡像,还在一个屋檐上刻意拿掉了一片瓦,立了张名牌说这是张生当年翻墙的地方。周围的树枝上挂满了红条幅,每张都写上了一对情侣的名字,比如“钱钟书杨绛”,比如“董永七仙女”,再比如“杰克露丝”。它自封为现在天下唯一可以言情的寺院,但实际上就是一座让人烧香拜佛的西厢记主题公园。
“这不是宗教礼拜场所,还叫人来烧香,到时候又要挨批评了。”啸哥无奈地评价道。一个路过的出家人听出啸哥专业人士的身份,急急地跑到边上给人打电话,说怀疑上头又来暗访了。
普救寺里的舍利塔是明代传下来的古建筑,但它的名字在某年某月也因为西厢记被改成了莺莺塔。可能是觉得这样还不够厉害,寺庙的解说牌又给它安了一个不知道谁编排的“世界六大奇塔”的称号,让它一下冲出国门走向世界。至于剩下的那五座塔知不知道这件事,那就不清楚也不重要了。
世博看到杰克和露丝激动得手抖
说起来这一带以前应该是挺国际化的,这从附近蒲津渡遗址里的铁人像上就能看出来。蒲津渡是古时候的一座黄河渡口,架过一条叫蒲津桥的浮桥,而桥两端用来固定桥身的就是小学语文课本上提过的黄河大铁牛。大铁牛名字里虽然有个“大”字,但大小与真牛无异,每头身边还各立了一尊铁人,衣着分别代表了回纥、吐蕃、突厥和汉人的形象。唐代的铁产量不高,在修桥的同时还要耗费这么多铁材修建各族人像,可见当时确实会有不少外邦商贾访客从蒲津桥过河。只不过元明之后蒲津渡渐废,大铁牛也沉入河中,直到几十年前才被打捞出来,而它重见天日的时候,永济已经不复当年繁华。
蒲津桥复原模型
现在外国人到访永济的机会少之又少,它在国内当代文化领域的参与度也和当年云泥之别。这和中国经济重心的变迁和晋西南地区的总体变化是紧密相连的。不过国内尤其是山西本地的游客还是对永济趋之若鹜,毕竟这一楼一桥一寺都是知名度很高的景区,更何况疫情之后山西所有景区在周中都还是免费的。
我把车绕回了县道,和几辆旅游大巴擦肩而过。再往外开一点,游客就又消失不见了。在去万荣县的路上我们顺路拜访了临猗县的临晋县衙,在门口没见着一个访客,甚至连过路的人都见不到,要进大院得找附近小卖部的老乡。这儿的县衙大堂是全国仅存的元代县衙建筑,柱子与阑额相当粗壮,正中的斗拱昂头张牙舞爪地向外刺去,攻击性十足。后面的二堂三堂几乎全部不用斗拱,可以判断是清代乃至民国以后的建筑。小卖部的老乡试图给我们介绍县衙的历史,但是口音太重连雪姑娘都听不大懂,大家倒是在客气应付的同时发现了很多树上掉下来的光皮木瓜。世博捡起一个发现没法吃,于是拿去送给了隔壁文庙外那位略显孤独的孔夫子。
孤独的孔夫子
如果说永济的文保现在的知名度更高,那万荣县的文保涉及的华夏记忆就更古老。县境内最出名的几座庙宇祭祀的都是本土神话和宗教中的神祗,从西到东依次排开分别是后土庙、稷王庙和东岳庙。这是其它地方少见的阵容:后土是统管所有土地的大神,与天神合称为“皇天后土”,稷王则是后稷,主管谷物农业,也即“江山社稷”中的稷。至于东岳,祂是泰山的山神,也是道教中掌管阴间的统治神。全国范围内祭祀这些历史悠久的本土神灵的寺庙现在少之又少,主要都集中在山西,而在山西又主要集中在晋南。
我们把车停在了万荣后土庙空荡荡的停车场上,路过几个在拍鬼步舞视频的叔叔阿姨。大概是为了迎接农民丰收节,后土庙的步道、山门和殿宇内外都能见着庆祝丰收的灯笼和金绸带。运城现在很多地方都有喜迎丰收节的装饰,但要说契合主题,谁都比不过后土庙:从汉武帝时期起的一千多年里,这儿都是中国的皇帝们祀地神祈丰收的地方,在唐宋时一度大到被方志称为海内祠庙之冠。它选址选在黄河和汾河交汇的地方,因为水患被冲毁过很多次,现在这座是同治时期重建的,院子里有别处少见的两座并列的戏台,在正殿后面还有一座清朝建的秋风楼,用以纪念汉武帝亲祀后土庙途中所做的《秋风辞》,向北眺望可见汾河。正殿内供有后土娘娘、送子娘娘和送药娘娘,据说还是个求子胜地。乡亲们在庙外一束束地扎着玉米,一目都是金黄色,叫人看了就很心情舒畅。
秋风楼
向北望是汾河
万荣稷王庙在在河东四十多公里的太赵村。下午五点多恰逢村民们在主干道上摆摊,进出村的路几乎给堵了个水泄不通。啸哥轮班开车,见这架势只能无视村民们困惑的目光硬着头皮扎进人堆,慢慢把车挪到稷王庙前。大门不出意外紧锁着,好在这次对面墙上大大方方地留了三个开门电话。来开锁的大爷乐呵呵地讨了点烟钱,然后回礼送了一本村里和县里文保单位合编的书,里面尽力记载了村民所知道的关于这个庙宇的所有故事和历史沿革,主人公大都是“我爷爷的爷爷”这样的人物。寺庙的大殿是全国仅存的北宋单檐庑殿顶建筑,最初被专家断代为金构,但因为一群学生在大梁上找到北宋的年号而正名。它的木构没有雕花,总体风格简约大气,颇有晋北大寺之风。
“梁思成当年也想找这个啊,没找到。”大爷自豪地说。至少他的口音我们听懂了。
我们谢过他离开,只不过试图出村时再次陷入了摆摊的人群之中。进退两难之时大爷不知道又从哪里冒了出来给我们乐呵呵地指了一条偏道。村子终究是在太阳落山前出了,只是可惜了倒车时压坏的一根茄子。
等待开门的石狮子
到万荣县城时我们没有悬念地错过了东岳庙的开放时间。虽然浪苏拨打当地文保部门的电话要到了口头开门许可,但是看后门的奶奶一点都不信我们的话,幸好僵持不下时里面又走出来两位大叔,经过数次电话传递和接近二十分钟的磋商之后把我们放了进去。万荣东岳庙最有名的建筑是位于中轴线南端的飞云楼。它的斗拱结构多样,层次感强,在各层切面上的几何形状都很丰富,叫人想起晋北应县木塔。庙里的解说牌确实也管它俩叫“南楼北塔”,只是可惜应县那里不领情,和普救寺一样另外找了几个不搭界的外国塔给自己搞了个世界几大名塔的称谓——中国人对各种“世界几大”的执念真是一道过不去的坎。飞云楼最近被收录进了流行游戏《江南百景图》里,可见它的造型本身已极具特色,完全不需要找其它建筑来给自己抬身价。
最佳拍照处
我们不好意思再叫那两位大叔给我们打开其它几座已经上锁的殿宇,只好透过门底的缝隙看看它们地底的样子。啸哥和他们在后门聊上了天,其中一位表示像我们这样的学生来的不少,并好心地给我们推荐了两条街外的某餐厅。听说我们晚上要去稷山投宿,他随口不屑道:“他们的东西没我们的好。”夜幕降临,东岳庙对面的广场上跳起了巨型广场舞,音乐震天。我看着广场上绕着大圈跳舞的人群,心里为他们换上了史前祭祀活动时的装扮,想象这是在拜祭后土或者后稷,感觉一点都不违和。
有些事儿,其实成千上万年来就一直没怎么变过吧。
9.14夜宿稷山聚缘商务酒店
第三日:总行程约公里
探访蒲津渡与蒲州故城遗址-(鹳雀楼)-普救寺-临晋县衙-万荣后土庙-万荣稷王庙-万荣东岳庙
晋西南记·过往连载引子
运城初探
风陵夕照
过往系列随笔杂记
我的莎士比亚记忆
来回八千英里的理由
我的老师安东尼奥
波斯行记
于香港
于德黑兰
拉扬马汉
克尔曼:我是波斯人
亚兹德:千年风沙
帕萨尔加德:柏树与大帝
设拉子:夜莺已醉
波斯波利斯:换眼看世界
伊斯法罕:半天下
阿舒拉节
卡尚:追风筝的人
尾声
晋北游
引子
忻州探路
朔州野望
大同小驻
泥泞驰骋
雨行恒山
穿梭浑源
繁峙迷踪
五台众相
归途悠悠
尾声
来自东非的明信片
第一眼乌干达
又见金合欢
动物世界
迷雾森林十八年
千丘饭店
短行记
给我一块板
和阿骞去湘西
大阪一夜
傅先生的茶室
梵华书
序章
你好,自德里
饱和旧德里
去阿格拉
永恒的泪珠
来自斋浦尔
途半
自焦特布尔
大雨山行
自乌代浦尔
孟加拉湾畔
古寺烈日
你好自德里(变奏)
后记
丝路北道
一次没有辞职就进行的长途旅行预告
先导预告片
旅途开始之前的故事
一夜长安
秋分嘉峪关
口里人
入疆
错过北庭
伸向边境的河谷
霍尔果斯出关记
阿拉木图:草原驿站
遗忘在天山楚河之间
马踏深山
伏龙芝与玛纳斯
奥什:相遇之地
浩罕老城的奇幻中秋
从费尔干纳盆地去河中
饮食塔什干
驶向撒马尔罕的特快列车
金色的撒马尔罕
帖木儿的影子
斑驳布哈拉
穿越红沙漠
逍遥希瓦
花剌子模的幽灵
地狱之门
沙漠之境与白色之城
毁灭者成吉思汗
诗人与圣人
阿塔
又见德黑兰
路过,丝路北道
Kerfie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