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呆了翻了300多倍铜山老爷子晒出从

每月收入多少、支出多少

相信很多人都有记账的习惯

不过这可是一件简单而又困难的事

说到困难是因为记账这件事很难坚持下去

大多数人都容易半途而废

更有很多人根本懒得开始

但是在咱马坡镇支庄村

就有一位细心的老人

他记录了自己从年至今的工资收入情况

这份跨越半个多世纪的工资帐单长啥样?

快跟大铜一起来瞧一瞧~

???

每个月工资账单

前些日子,马坡镇支庄村89岁老人支大义家2月份的工资又到账了,是元。老人颤巍巍地拿起笔,往墙上《个人工资历年增长情况》表里添上了一行字,“年1—2月份:元”。

最开始支大义制作这张表格时,并没想到自己能年年往上加内容,然而从年开始一直年的工资记录,时光跨越了68个春秋。如今,这张半人高、褪色泛黄的纸快被写满了。

老人记录工资

工资账

从29元—元,小账单见证时代大变迁

支大义生于年,毕业于铜山师范,年开始在村小里做老师。那时候,一到四年级的孩子混编进一个班,就他一名老师,语文数学都要教。当了半年的义务教师后,年3月,支大义终于能拿到报酬了——每月60斤小米30斤木柴。年,配给制改为工资制,支大义第一个月的工资29元。后来,学校有了五六年级,成了完小;再后来支大义当上了副校长、校长,他的工资也跟着调整,但每次幅度都不大。

年轻时的支大义

年,55岁、正科级的支大义提前办理了退休手续。之所以提前退休,一方面是为了大儿子能接班进校办工厂,另一方面是因为工资低,他觉得干得没心劲。

退休前,支大义月工资66.5元,家中5位子女上学,还有老母亲要供养,每个月都过得紧巴巴的。自家房子和邻居家的相比太寒碜,他退休后干的第一件事就是翻新老屋。当时花了元,全是借的。

年轻时的支大义

“晚上躺在床上,想的最多的就是六十多块钱的工资怎样才够花。逢年过节,同事乡邻聚在一起改善伙食,每次叫到我,我都说吃过了。为啥?怕没钱回请人家呗。”那时的窘迫,支大义记忆犹新。

日子在不知不觉中越过越好。年一年之内,支大义的工资调整了3次,1月还是.5元,到了12月就涨到了元。支大义一高兴,在堂屋最显眼的地方贴了张红纸,专门记录工资增长情况。其后,不仅工资数额每年都有增加,内容也在慢慢丰富,到了年2月,89岁的支大义每月都有不少钱进账。

开支账

自己花费能省则省,对待别人很大方

除了墙上的工资表外,支大义有一个小账本,专门记录家庭开支。大到家庭间的人情往来,小到买顿豆芽的钱,都记录得明明白白。

不仅有分项,老人每年还会算一下总开支。老人用在自己吃穿上的花费能省则省,衣服鞋子没有超出百元的,对待子孙辈却出手大方。孙子外孙们上大学结婚,他会每人赞助一万元。前段时间,外孙女生孩子,他也包了个万元的大红包。

支大义老人

老人说,记账其实还有个“小心机”。现如今自己收入高了,怕儿女孙辈心生“啃老”的念头,不努力工作,也怕5个子女间因为钱心生猜忌,于是记下自己每一笔钱的去向,每年除夕向子孙们公开账目,谁有疑问也可以随时找他查询。

支大义这个方法不错。他的5个子女相处融洽,对父母也是孝敬有加。现如今,老两口年岁大了,大儿子特意向单位说明情况,换个岗位,每天抽出一上午时间来家里照顾父母。

借款账

大伙都有钱了,不需要借钱过日子了

每月的工资表就贴在堂屋最显眼的地方,难道不担心总有人上门借钱?面对记者这样的疑问,老人翻出了另一个账本,上面记录着年至今他出借的全部43笔款项。“以前没钱的时候,我没少麻烦别人。现在只要有人来借钱,我从不让别人空跑。”

借款名目显示,支大义借钱给别人多集中在年之前。那时候,常有人因为没钱盖屋、娶儿媳妇、生病住院,来找支大义借钱。年之后,来借款的明显少了,只有3人次。

老人与儿子一起查看账单

“现如今大伙的日子都好过了,没钱的也知道去外面打工挣钱了,又都有了医保,谁还要借钱过日子?”账本记录显示,老人最后一次借钱给别人是在年7月13日。

生活过得咋样,老百姓心里都有本细账!

还记得你领的第一份工资是多少吗?

还记得你都花在哪儿了吗?

岁月的流淌,如白驹过隙

密密麻麻的数字背后,是时代的缩影

折射的是半个多世纪中

铜山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面貌的变迁

在富民的道路上

相信对于每一个身处时代潮流中的铜山人来说

都能从这账本中找到一段难忘的记忆

-END-

铜山最权威的资讯平台

铜山最高效的互动平台

铜山最贴心的服务平台









































白癜风最好治疗偏方
云南儿童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wanrongzx.com/wrxms/11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