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运河贾传军美丽运河我的家八十三

白癜风精细化治疗 http://pf.39.net/xwdt/171020/5777821.html

美丽运河我的家(八十三)

红色运河万古流芳

——献给中国共产党建党周年

贾传军

  大运河沿岸的红色文化资源,是大运河文化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运河水滋养了周恩来、张太雷、瞿秋白、恽代英、彭雪枫、李超时等一批无产阶级革命家,他们的光辉足迹遍布运河沿线。大运河也孕育出徐州、沛县、邳县、扬州、丹阳等地早期党的基层组织。大运河还见证了刘少奇、陈毅、粟裕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工作和战斗。大运河沿线多处还建有侵华日军暴行遇难同胞纪念碑,淮海战役纪念馆、运河支队纪念馆、彭雪枫纪念馆、周恩来纪念馆、黄花塘新四军军部纪念馆等红色纪念场馆,屹立在大运河畔。这些宝贵的红色文化资源,承载着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各个阶段在艰苦卓绝斗争的光辉历程,展示了共产党人和各族人民为国家独立、人民幸福和民族振兴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的奉献精神,蕴含着党的优良传统和伟大的民族精神,构成了江苏千年运河文脉的底色和不可磨灭的红色历史记忆。

  本篇介绍部分在运河两岸发生的故事和喝着运河水长大,为国家、为民族浴血奋战的英雄们!

  铁道游击队纪念碑坐落在微山岛镇人民政府西侧山上抗日英烈纪念园内,年所建,为帆船造型花岗岩建筑,碑高37.77米,正面“铁道游击队纪念碑”八个大字为原国务院副总理王震所题,背面有原山东省委书记记梁步庭题词。

看过《铁道游击队》的就知道一首歌曲那就是:“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微山湖上静悄悄。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唱起那动人的歌谣...”

《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作于年,是故事片铁道游击队的插曲。该故事片反映抗日战争时期,活跃在山东枣庄微山湖一带的铁道游击队的战斗生活。曲作者运用山东民歌中富有典型意义的音调创作了这首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歌,表现了游击队员在艰苦环境中的坚强革命意志和乐观主义精神。

  微山湖地区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在抗日战争时期,以微山湖为根据地的“微湖大队”、“运河支队”、“铁道游击队”等革命武装,出没在千顷芦苇荡里,活跃于津浦铁路线上,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流传至今。

  运河支队抗日纪念馆,是目前国内惟一一座全面反映苏鲁边界运河支队八年抗战史实的大型专题纪念馆,是徐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徐州市文化产业示范基地,集宣教、收藏、研究、旅游多功能于一体。本馆坐落于徐州市贾汪区境内的卧龙泉生态度假园,这里曾是运河支队与日军浴血战斗的地方。

  年8月9日,济南军区召开第一党代会,毛泽东主席接见了参加会议的全体代表。之后,又单独接见了童邱龙(左二)和陈昌奉。

年,童邱龙任运河支队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年8月,运河支队改编为山东军区警备九旅十八团,童邱龙任团政委。毛泽东接见时,童邱龙任济南军区政治部副部长,大校军衔。

陈昌奉是长征时毛主席的警卫员。

  抗日战争期间,运河支队的主要功绩之一,是历经百战,,歼灭日军近千人,歼灭伪军余人,并缴获大量武器弹药和其它军需物资。

  年12月,新四军军长陈毅赴延安参加党的“七大”,途经鲁南地区,由运河支队护送越过运河封锁线,到达津浦铁路,再由铁道游击队护送到微山湖。

陈毅在微山湖的一叶小舟上,望着湖面帆影点点,回想一路征程,不禁豪情满怀,浮想联翩,吟咏出一首浪漫的诗篇:《过微山湖》

横越江淮七百里,

微山湖色慰征途;

鲁南峰影嵯峨甚,

残月扁舟入画图。

年1月,八路军师政委罗荣桓命名,由鲁苏边之峄、滕、铜、邳地方抗日武装组编而成运河支队,初创时约余人,隶属于八路军师,在黄丘山套建立抗日根据地。黄丘山套位于鲁苏交界,东西狭长8公里,南北宽窄仅两公里,四面群山、起伏连绵、层峦叠嶂、莽莽苍苍,大小36座山头围拢18个村庄而形成一个小型盆地,故有“十八黄丘”之称。运河支队以此为依托,驰骋鲁苏边界,马踏运河两岸,与日军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被罗荣桓政委誉为“敢在鬼子头上跳舞”。

原先由华中赴延安,经淮海区北过陇海铁路,经山东滨海鲁南等地区北上。年8月,刘少奇就由此道经鲁南抱犊崮山区,辗转微山湖再去延安。这条交通线要从盐(城)阜(宁)区乘木帆船绕过连云港到滨海区的东海岸。这条道路不仅遥远曲折,而且敌人重兵封锁,东段陇海路要经过百里敌占区,困难重重。

  八路军一一五师政委罗荣桓称赞运河支队“敢在鬼子头上跳舞”。

  台儿庄大捷,又称台儿庄战役、鲁南会战或血战台儿庄。台儿庄战役的起止时间有几种说法,一般认为从年3月16日开始至4月15日结束。战役由滕县战斗、临沂附近战斗、台儿庄战斗和日军的溃退,中国军队的追击作战等部分组成。

在历时1个月的激战中,中国军队约29万人参战,日军参战人数约5万人。中方伤亡约5万余人,毙伤日军约2万余(日军自报伤亡人)。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坚定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信心。这次战役鼓舞了全民族的士气,改变了国际视听,消灭了日本侵略者的威风,歼灭了日军大量有生力量。此次大捷是中华民族全面抗战以来,继长城战役、平型关大捷等战役后,中国人民取得的又一次胜利,是抗日战争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也是徐州会战中国民革命军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

  年,台儿庄战役中,清真寺见证了永不磨灭的中华民族抗战史,弹迹现青砖上仍清淅可见。

  沛县革命烈士纪念碑,原名为鸳楼烈士陵园,始建于年8月,是为纪念在年1月22日张堤口战斗中英勇牺牲的八路军72名指战员而建。年10月,中国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日军调整侵华战略,对国民党采取政治诱降为主的方针,在占领区加紧扶持汉奸傀儡政权,而将主要军力进攻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和新四军。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地方国民党顽固派势力配合日伪军疯狂进攻抗日根据地,民族和阶级矛盾交织,我军处在日伪顽的夹击之中,为确保连接我湖西抗日根据地与冀鲁豫军区至延安的丰北十字河重要交通线的畅通,打击丰沛国民党顽固派军队的反共气焰,收复沛县地区,年1月16日,我八路军教导四旅在兄弟部队的配合下组织了东进讨顽战役,取得了攻克围寨10余个,毙、伤、俘敌余人,缴获枪支余支的重大胜利。当此时,八路军教导四旅11团3营奉命驻扎丰县陈新庄(今欢口镇),教导四旅直属特务连驻扎沛县张堤口村(今鹿楼镇)。1月18日,陈新庄驻军遭日军袭击,1月22日清晨,丰县日伪军和驻沛县龙固的日伪军计余人,又对我张堤口驻军发起突然袭击,激战从清晨到午后,面对装备有坦克、大炮的十倍于我的敌军,我八路军特务连在连长韩少营的指挥下奋勇抗击,最后与日军展开了肉搏战,除个别战士幸免,其余72人全部壮烈牺牲。当年,乡亲们满含热泪将烈士们安葬在村南高地,收尸时战士们与敌人搏斗抓握着的手指都掰不开,有的紧抱敌同归于尽;有的弹药耗尽后用石头砸、用大刀劈、拳打口咬,有的嘴里还咬着日伪军的半个耳朵,手榴弹上沾满了脑浆……,英勇悲壮,气贯长虹,场面极为壮烈。

  丰县革命烈士陵园曾进行过二次搬迁。年10月,中共丰县县委及人民政府战略北撤后,国民党县党部及县政府进驻丰城,对留在丰县境内的共产党人和革命人士及其家属进行大屠杀,仅丰县城内被杀数千人,全部埋在城东南隅的凤鸣塔附近(今县体育场),县人俗称“万人坑”。

  年11月丰县城解放,中共丰县县委和县政府为了悼念在革命斗争中牺牲的烈士,确定以凤鸣塔旧址为革命烈士陵园公墓。年因城市发展和建设需要(建县体育场),县政府决定将革命烈士陵园公墓迁到县城东南子午河畔(现中阳大道东端)。年因修环城公路,将烈士陵园迁至现在位置。

  年4月21日,奉命阻击南下日军掩护徐州数十万国军撤退的60军来到台儿庄运河东,与日军展开激战。师一个团在禹王山与数倍于己的日军激战,伤亡惨重,日军一度抢先占禹王山。4月23日凌晨,第师师长张冲奉军长卢汉命令,趁日军立足未稳组织反攻,夺回了禹王山。与此同时,师、师迅速抢占禹王山下10几个村庄,在山的东、南、北三个方向构成两道防线。4月27日起,形成了以禹王山为中心,西有台儿庄、东有黄石山两个据点为依托,中间有10几个村组成两道防线的阵地阻击带。阻击战先后在禹王山北面、东面的陈瓦房、五圣堂、南邢楼、蒲旺、垛庄、小庄子、辛庄等10几个村庄与日军犬牙交错中进行,最后移至禹王山。

4月28日夜,日军一个大队配以坦克、骑兵禹王山进犯,来势凶猛。据年《云南日报》报导:“28日晨,师在禹王山上与日军发生猛烈激战,肉搏20余次,歼敌千余。”在禹王山阻击战中,滇军将士表现得极为勇敢机智,个个视死如归。29日凌晨,日军集中兵力再次猛攻禹王山,训练有素的滇军重炮营、野炮营给予敌炮兵阵地以准确还击,将日军炮兵打得七零八落;战炮连在禹王山阵地前直击日军坦克,致其多辆坦克瘫痪;疯狂的日军冒死前进,滇军先以机枪、手榴弹还击,最后与日军展开白刃战,把大部日军消灭在阵地前。日军仍不罢休,整天激战、持续进攻,滇军没有一个后退的。在禹王山阻击战中,日军遭受了在鲁南战役中最惨重的损失。

  27天阻击战 歼敌1.2万。

在27天的禹王山一线阻击战中,其中最惨烈的激战有十几天,整个禹王山一线阻击战,滇军做出了巨大牺牲,阵亡将士人、受伤0多人,平均每天阵亡0多人,其中有少将旅长陈钟书,团长严家训、董文英、莫肇衡、龙云阶、陈洁如、副团长黄云龙。共歼灭日军多人。

  淮海战役,国民党称“徐蚌会战”,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连云港),西至商丘,北起临城(今枣庄市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对国民党军队进行的战略性进攻战役。

  邳州土山关公庙内日本大屠杀遗址

  邳县抗日救国青年团义勇队诞生地

  年7月栗培元等邳县救国团在土山关帝庙召开邳县抗日义勇队成立大会。义勇队收集来洋枪、土炮、机关枪摆放在会场中央,七八十名武装队员列队肃穆,英姿飒爽;各界人士及广大的老百姓热烈欢迎。邳县救国团主任栗培元宣布:“邳县青年抗日救国团义勇队正式成立。”顿时,鞭炮齐鸣,掌声阵阵,义勇队队旗迎风飘扬。人民有了主心骨,盼来了自己的抗日武装。邳县第一支抗日武装的建立,标志着邳县人民进入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的新阶段。

  淮海战役于年11月6日开始,年1月10日结束,徐州剿匪总司令部刘峙指挥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五个兵团、22个军、56个师及一个绥靖区共55.5万人被消灭及改编,解放军总共伤亡13.4万人。

  淮海战役是三大战役中的第二个战役,也是解放军牺牲最重,歼敌数量最多,政治影响最大、战争样式最复杂的战役。

  淮海战役胜利时场景

  十人桥纪念碑

淮海战役中10位勇士用肩膀扛着木梯保证部队渡河的那一幕,已被永远凝固下来——江苏省新沂县堰头镇,一座石头桥立在河中,桥下挺拔结实的石柱如十名勇士,桥上刻着醒目的三个大字——“十人桥”。年11月,淮海战役打响后,国民党黄百韬兵团逃跑,解放军各部队奉命分头追击。9纵27师79团追击敌人到沂河时,被拦住了道路。战士们迅速下河将两条梯子挂好,当作浮桥。但,浮桥没有桥腿,无法让部队通过。而对岸,敌人已经开始逃跑。这时,副排长范学福一个箭步跳进河里:“同志们下来扛着!”2连3班的战士们在班长马选云的带领下,纷纷跳进激流里,两人一组,用身体做桥桩,架起了浮桥。10名战士在冰冷的河中用肩膀托起木板,架起了浮桥。部队飞快上桥,十七八个全副武装的战士同时在桥上奔跑。桥身突然一歪,四、五个战士掉下河。这时,有人一声大喊:“拉开距离过桥!”部队分散通过,桥又稳了起来。过了一会儿,脚步声突然停了下来,原来是机枪连的战友们过来了。他们觉得机枪太沉,怕桥下的同志们顶不住,有人说:“走,趟水过河。”桥头的孙书贤顿时急了:“快过吧,同志,打仗还心软什么!我们扛得一个又一个连队从人桥上通过。堰头镇后面枪炮声越来越响,部队已和敌人接上火了。冻得嘴唇发乌的架桥勇士们仍然紧咬着嘴唇支撑着。部队顺利渡河,全歼了敌人两个团。这个事迹被称为“十人桥”,后来曾被写进新中国的小学教科书。

  十人桥所在部队今天成了维护一方平安稳定的武警部队某部,部队政委孙建平说,“泡在11月的河水里,还要用肩膀扛着桥,我始终难以想像他们当时所面对的巨大挑战。”当年的9纵司令员聂凤智将军在回忆文章中,高度评价了这一壮举,“其政治意义,大大超过这一行动的军事价值。”这次战斗,2连3班英勇架设人桥,被授予“河上勇士”的光荣称号。

  “十人桥”的英雄事迹也在人民群众中流传开来,并随着新华社记者黎明的通讯《十人桥》而蜚声全国。当年的英雄之师,今天依然保留着十人一班的编制,并一直沿用“十人桥班”的班名。

  粟裕碾庄圩战斗前沿指挥所

  年9月25日,中央军委决定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止商丘,北至临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区域内,打一场大决战——淮海战役,并作出“第一个作战目标,应以歼灭黄(百韬)兵团于新安、运河之线为目标”的作战方案,因此运河天堑,在作战前期的地位举足轻重。

  年11月6日至22日,淮海战役碾庄战斗打响,粟裕将军在距碾庄仅20多公里的土山关帝庙一隅,设置了前沿指挥所,一举歼灭国民党黄百韬兵团十四个半师。

在淮海战役第一阶段,粟裕将军原本把前沿指挥所设在战场前沿的果满山前,毛泽东同志专门发电指示说指挥所选址太靠前,而且植被稀少,不利于隐蔽,要求粟裕将指挥所后撤,后来两次搬迁,最终指挥所设在了邳县关帝庙,取得了淮海战役第一阶段的胜利。

  碾庄战役是淮海战役的第一阶段,此役黄百韬率领的国民党第七兵团一个兵团部、五个军部、十个整师近十万人被全歼,国民党军队此次战役伤亡约六万人,可见其激烈程度。华东野战军也付出了很大代价,此次战役共伤亡六万人。

  年9月24日,济南战役尚未结束,粟裕便向中央军委提出了举行淮海战役的建议。他的战役计划分为两步:先夺取淮安、淮阴,而后进占海州、连云港。第二天,中央军委就批准了他的建议,但提出修正意见,要求“第一个作战目标,应以歼灭黄(百韬)兵团于新安、运河之线为目标。”然后再去攻占淮安、淮阴、海州、连云港等地区,这就是淮海战役最初的构想。

  根据中央军委的意见,华东野战军于10月5日至24日在山东曲阜召开了师以上干部参加的军事会议,研究制定了淮海战役的作战方案。在这个方案和11月4日下达的《淮海战役攻击命令》中所确定的攻击目标中是找不到碾庄字样的。华野的锋芒所指只有一个,那就是新安镇一带的黄百韬兵团。

  淮海战役开始之前,解放军一直在营造要攻打徐州的假象,以掩蔽真正的作战目的。这让国民党方面确实感到了紧张。11月5日,蒋介石委派参谋总长顾祝同到徐州召开军事会议,部署各部队立即向徐州及徐蚌线上收缩,以防解放军攻打徐州及南下。

黄百韬是粟裕的老对手,他的兵团下辖第二十五、六十三、六十四和一百军,分驻在新安镇、阿湖、瓦窑与高流一带。他最早向“剿总”提出向徐州收缩要求。徐州会议的部署当然正合他的心思。会议结束的当天,他即赶回新安镇部署西撤。可就在这时,事情开始发生了转折。

根据中共中央军委关于淮海战役第一阶段的重心是集中兵力歼灭位于徐州以东新安镇地区的国民党军第7兵团即黄百韬兵团的指示,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代政治委员粟裕决心集中10个纵队的兵力,对黄百韬兵团,实施主要突击,以山东兵团3个纵队向贾汪、曹八集方向实施辅助突击,割裂黄百韬兵团与徐州的联系,并准备抗击由徐州东援的国民党军。

  淮海战役碾庄圩战斗,1图黄百韬碾庄圩居住地,2图黄百韬指挥室,3图碑文介绍黄百韬毙命,4图黄百韬毙命处。

  运河岸边第一个苏北农民党支部,年,该地属邳县县委管辖,属窑湾镇闫溜村辖区。是年10月,共产党员王书楼、李觉民、王守宽等人根据邳县特支的指示,在王守宽的家中开会,宣布党支部的成立。10月底,王书楼、李觉民召集支部委员和党小组长在闫溜村王守宽家开会,宣布邳东区委成立,王书楼为区委书记,陆华安为组织委员,刘俊莪为宣传委员。闫溜党支部和邳东区委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组织在新沂地区的正式建立。

  李超时(—年),原名李振华,年2月生于江苏省邳县一户普通农民家庭。读书期间,受爱国、救国思潮的影响和鼓舞,逐渐产生了反对军阀统治、向往革命的思想。年10月,北阀军攻克武昌后,武汉成为当时的革命中心,吸引着全国各地的进步青年。李超时亦不顾家人的挽留,毅然奔赴武汉,考入国共合作的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由于他思想进步,革命意志坚强,不久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和军校其他学员一起参加了叶挺指挥的讨伐夏斗寅叛军的战斗。

  大革命失败后,李超时受党的派遣,回到家乡,先后担任中共邳县特别支部书记、中共东海特支书记、东海中心县委书记等职,领导当地的工农群众,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坚决的斗争。

  年11月,中共江苏省委决定在江北南通、海门、如皋、泰兴地区建立红14军,并任命李超时为该军政治委员。李超时随即根据指示,于年4月中旬,红14军正式成立。不久,军长何坤牺牲,李超时兼任军长,担负起军政双重领导任务。红14军是战斗在距南京、上海近在咫尺的红军部队,任务极其艰巨。李超时到任后,随即着手调整布署,整顿纪律,加强军政训练,使部队战斗力得到提高。5月,率部主动出击,连续取得了攻打南通圩角镇、骑岸镇、余车街、汤家苴等战斗的胜利,扩大了党和红军的影响,巩固了根据地。6月14日,敌黄桥“剿共总指挥部”调集国民党军及地方民团数千人,对红14军第1师的中心区如皋西乡发动所谓八路“围剿”。李超时指挥部队,采取集中优势兵力攻敌一点的战术,利用弥漫大雾,在六甲桥西头打了一个漂亮的伏击战,将敌先头部队1个连大部歼灭,其它各路敌军见状慌忙撤退。这次胜利,创造了红14军在平原地区以劣胜优的范例。9月,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损失很大,被迫化整为零,进行分散艰苦的游击战争。

  年,李超时任中共江苏省委巡视员。翌年6月,前往徐(州)海(州)蚌(埠)地区巡视工作。途经镇江时,与妻子同时被捕。在敌人严刑审讯中,他坚强不屈,怒斥敌人的残暴,并鼓励怀孕在身的妻子“要坚强”。敌人见硬的不行,便以高官厚禄、或以夫妻父子之情进行劝降,同样遭到李超时的严词拒绝。后因叛徒出卖,暴露了他的真实身份,使党的营救工作未能实现。年9月19日,李超时在镇江北固山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临刑前,他向难友告别说:“共产党一定胜利,活着的一定要斗争!”然后,从容地走向刑场,沿途高呼:“共产党万岁!”“打倒国民党!”“为死难烈士报仇!”等口号,英勇就义。牺牲时年仅25岁。

  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位于徐州铜山新区汉王镇北望村,该址由三座古民居组成,又称“郝家大院”。总占地面积九百多平方米,共有清代建筑一百余间,房屋现存60多间,旧址主体建筑保存完好,被古建筑学家确认为徐州地区乡间现存面积最大的古建筑群。

  年2、3月间,陈毅、粟裕、谭震林、曾山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运筹帷幄,研究和制定渡江战役方案,并留下珍贵的合影照片。北望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是徐州市重要的红色教育基地。

  渡江战役总前委全景

  “小萝卜头”宋振中是共和国最年轻的革命烈士。为了让故乡人民永远怀念他,江苏省邳州市八路镇投资多万元,在风景秀丽的岠山脚下兴建“小萝卜头”纪念馆。

年底,8个月大的宋振中随母被捕入狱,先后被关押在西安大雁塔胡宗南司令部、重庆白公馆监狱、贵州息烽县的阳朗坝监狱。由于严重缺乏营养、发育不良,头大身小,难友们都称之为“小萝卜头”。因年龄小,行动相对自由,成为狱中为难友们传递消息的“小交通员”。

  年9月6日,宋振中被国民党特务杀害于重庆歌乐山下的松林坡,年仅8岁。

  重庆解放后,宋振中被追认为革命烈士,是全国年龄最小的烈士,英名被后人铭记。

  红梅广场占地1平方米,生态砖铺设,宽阔平坦。中间是小萝卜头宋振中烈士塑像,两边是红梅园。梅花盛开时节,争奇斗艳,满山遍野春光烂漫,人们在此集会凭吊先烈,寄托哀思。

  王杰(~年),山东金乡人。年应征入伍。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曾任副班长,荣获模范共青团员称号。年7月14日,在江苏邳县张楼公社帮助民兵训练时,炸药发生意外爆炸,为掩护在场的12名民兵和人武干部的生命安全,王杰奋不顾身扑到炸药包上,英勇牺牲。王杰所在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国防部命名他生前所在班为“王杰班”。

  王杰纪念馆,馆内烈士遗物79件、党和国家领导人题词3件以及事迹画面86幅。年1月经省政府批准为第一批省级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

  彭雪枫将军是中国工农红军和新四军杰出的指挥员,是我国现代革命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历史人物。他投身革命20年,出生入死,南征北战,智勇双全,战功卓著,被毛泽东、朱德誉为“共产党人的好榜样”。是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大会上讲话时明确的八名抗日民族英雄之一,也是中共中央确定的我党36位军事家之一。

  彭雪枫将军在苏北大地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他牺牲后安葬在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

  周恩来(年3月5日-年1月8日),字翔宇,曾用名飞飞、伍豪、少山、冠生等,原籍浙江绍兴,年3月5日生于江苏淮安。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

  年1月8日在北京逝世。他的逝世受到极广泛的悼念。由于他一贯勤奋工作,严于律己,关心群众,被称为“人民的好总理”。他的主要著作收入《周恩来选集》。

  黄花塘新四军军部纪念馆,位于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黄花塘镇黄花塘村,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占地平方米,其间有主体纪念馆0平方米。整个建筑造型别致,气势雄伟。除主体纪念馆外,还有军部礼堂旧址和陈毅、饶漱石、曾山旧居等建筑。

  第一展馆:第一展馆主要介绍新四军诞生的背景、前期的发展以及重建军部的过程。

第二展馆第二展馆展出的是军部为什么迁到黄花塘。其中主要介绍当时的历史背景、战争形式和战略转移的经过。

第三展馆第三展馆展出的是新四军在进行激烈的反扫荡、反清乡、反蚕食、反磨擦斗争中,一面武装保卫抗日民主根据地,一面加强根据地的民主政权建设以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工作。

第四展馆第四展馆展出的是新四军军部进驻黄花塘期间,开展了整风、大生产、整训三大运动,并从各方面加强根据地建设,在军事上,各部取得了反扫荡、反清乡和对日伪局部反攻的胜利,这些都为大反攻,彻底打败日寇奠定了基础。

  在建筑风格上,除主体纪念馆为造型别致的现代建筑外,其余全为当年民居式样的院落和茅草房。建筑之间翠竹掩映、绿树环抱;建筑之外红花绿草,整个建筑群融入在一片秀美的园林中。

  黄花塘纪念馆,虽地处山村,但素雅清幽、风光旖丽,风格独特、气势恢宏;虽建设时间不长,但历史辉煌、影响巨大,名声远播,浩气长存。

  黄花塘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村庄,但它在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辉煌的篇章。从年1月初到年2月底,在全国抗日战争由相持阶段转入反攻的关键阶段,新四军军部移驻黄花塘。在此期间,军部在艰苦卓绝的条件下,运筹帷幄,指挥抗日,粉碎了日伪军的"扫荡"、"清乡"和国民党顽固派的磨擦、进攻,在苏、皖、浙、鄂、豫五省开辟了八个敌后抗日根据地,在日军统治的心脏地区插上了一把尖刀,使华中地区成为对敌斗争的主战场。新四军和八路军一起,为夺取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也付出了重大牺牲。

  步入宽敞明亮、绿草如茵的纪念馆广场,展现在游客眼前的是一气势巍峨,造型酷似"枪刺"的"纪念碑"。在银灰色调的纪念碑下连接纪念馆大厅的影壁墙上镶嵌着由原国防部长张爱萍将军题写的"黄花塘新四军军部纪念馆"十一个纵横飘逸、金光闪闪的大字,馆牌旁为巨幅蓝字的"N4A"新四军标志牌。

  纪念馆的展馆是一个前圆后方的建筑。

  大厅前,圆形的亭式建筑是进入展馆大厅的甬道,也是纪念馆的迎宾之所。厅顶由60根直径10公分的绿竹环衬,寓意新四军军部在黄花塘60周年之际兴建的纪念馆将继承优良传统,永葆革命青春。

  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都是江苏常州共产党员,故被称为“常州三杰”。

  瞿秋白(-),我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中国革命文学事业重要奠基者之一。

  张太雷(-),我党早期重要领导人之一,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创始人之一和青年运动卓越领导人,广州起义主要领导人。

恽代英(-),我党早期著名的政治活动家、理论家和革命青年的领袖,中共创建时期的重要领导人之一。

  常州“三杰”纪念地坐落于常州市中心南隅,占地面积6.42万平方米,包括常州“三杰”纪念馆、瞿秋白故居、张太雷故居、恽代英纪念广场,是第三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年4月26日凌晨,人民解放军三野十兵团二十九军从无锡出发,沿沪宁线和京杭运河苏州进军。下午2时到达浒墅关后,以八十五师的3个团为主攻,展开对苏州的攻击。各团在傍时分到达苏州城西的运河一线,做好攻击准备。27日佛晓发起总攻,经短促激烈的战斗,击溃盘踞在枫桥、铁铃关、高板桥一线及虎丘山附近的国民党守敌。八十五师各部分别向苏州城内追击前进,从平门、阊门、金门、娄门入城。27日6时40分,苏州宣告解放。

  4月27日,常熟解放。4月29日,吴江解放。5月12日,太仓解放。5月13日,昆山解放。至此,苏州全境解放,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

  大运河是红色的运河,我们沿着红色足迹去唤醒红色的记忆,感受到了运河儿女艰苦奋斗、气壮山河的英勇气概,感受到了如运河水一样绵长厚重的爱国情怀。

  部分文字来自网络

让出界了解运河

让运河走向世界

作者简介:贾传军江苏邳州市人,中共党员,现为中国摄影家著作权会会员、中国民俗摄影家协会会士、扬州大学中国大运河研究院特约摄影师、江苏省徐州市摄影家协会会员、徐州市文旅摄影协会会员,邳州市摄影家协会会员,多幅大运河题材摄影作品在中宣部学习强国平台推送,年9月《京杭大运河-中运河》入展中国平遥第十八届国际摄影大展个展,《运河上的灯塔(组)》入展庆祝建国70周年“千年大运河美好新家园”在杭州、北京等展出,受到中外观者的高度


转载请注明:http://www.wanrongzx.com/wrxfc/9999.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