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丨打好县域生态战近位农商行高

研究白癜风的专家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so_5452891.html

导读

4月18日至19日,由中华合作时报社、中国农金商学院主办,江苏徐州铜山农商银行承办的“中国农金商学院深度探访系列活动(徐州站)”在江苏省徐州市成功举办。

本次论坛以“全覆盖!构建农商银行区域生态圈”为主题,着眼“生态”,知行合一,以卓有成效的实践者为感召,以经受考验的先进经验为引领,为农商银行从根本上创建新形势下的新优势,给出切实有效策略。

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中华合作时报社、徐州铜山农商银行、浙江乐清农商银行、天维信息、上海惜才、北京乾元大通、德辰咨询等9位具有丰富一线实践经验的专家讲师,与来自全国17个省份的近位董事长、行长等农商银行高管,分享了宝贵的实战经验。

作者

中华合作时报记者臧洪菊

进入年,随着政策约束加强、大行下沉加速,农信社系统各行社,特别是县域行社,正面临前所未有竞争冲击。如何坚守阵地,再造优势,决战众行,成为十分紧迫的战略问题。

4月18日至19日,由中华合作时报社、中国农金商学院主办,江苏徐州铜山农商银行承办的“中国农金商学院深度探访系列活动(徐州站)”在江苏省徐州市成功举办。

本次论坛以“全覆盖!构建农商银行区域生态圈”为主题,着眼“生态”,知行合一,以卓有成效的实践者为感召,以经受考验的先进经验为引领,为农商银行从根本上创建新形势下的新优势,给出切实有效策略。

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中华合作时报社、徐州铜山农商银行、浙江乐清农商银行、天维信息、上海惜才、北京乾元大通、德辰咨询等9位具有丰富一线实践经验的专家讲师,与来自全国17个省份的近位董事长、行长等农商银行高管,分享了宝贵的实战经验。

《中华合作时报·农村金融》主编刘小萃,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区长高建民,徐州铜山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骆新超出席会议并致辞。

领导致辞

《中华合作时报·农村金融》主编刘小萃:

农商银行需要“企业家精神”的支撑与引领

↑图为《中华合作时报·农村金融》主编刘小萃。

《中华合作时报·农村金融》主编刘小萃在致辞中指出,在经济下行多重挤压、业界维艰亟待突围的当下,农商银行非常需要“企业家精神”的支撑与引领,农商银行的“企业家精神”来缘于三个方面:

来缘于流淌在血液里的情感、来缘于“为自己代言”的责任与担当、来缘于与生俱来的使命感。一种极具中国特色的薪火相传、情感交融的文化与精神,孕育了中国大地上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与此同时,也孕育出了一种内生力异常强大的“企业家精神”。她提出,农商银行应该积极培育“企业家精神”,唯有如此,才会得到那份应有的“尊重”,而这份“尊重”,比金子都更加珍贵。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区长高建民:

共同谱写服务实体经济和乡村振兴新篇章

↑图为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区长高建民。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区长高建民在致辞中介绍,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铜山区始终高度重视金融业的发展,深入实施“招金引银”,持续优化金融生态,全区金融业取得了长足发展。

他强调,铜山农商银行作为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金融主力军,坚持支农支小市场定位,持续强化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力度,加大涉农贷款和小微贷款投放。去年单笔授信万元以下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3.08亿元,同比增长20.53%;完成阳光信贷建档36万户,授信61.98亿元;推出供应商便捷贷、小微快贷等系列产品,备受群众欢迎。

他指出,中国农金商学院深度探访系列活动作为高规格、高水平的交流活动,不仅是展示农村金融创新成果的重要载体,而且是共享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新思想、新观点的优质平台。希望各参会嘉宾能够通过此次活动,深入了解铜山,寻求金融合作发展的良好契机,共同谱写服务实体经济和乡村振兴新篇章。

徐州铜山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骆新超:

构建区域金融新生态

定向和承接农商银行历史使命

↑图为徐州铜山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骆新超。

徐州铜山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骆新超在致辞中指出,农商银行已处于传统经营生态破题和转型的重大关口,其服务“三农”、践行普惠金融的历史使命,需要一个崭新的载体,更需要通过构建区域金融新生态予以定向和承接。

近年来,徐州铜山农商银行以“互联网+普惠金融”,让数据变成“活资产”,以“e行无忧”为载体,“线上聚客、线下运营”,初步构建了“金融、经济、民生、市场”四位一体的普惠金融生态圈模式,引领和带动转型发展,取得较好成效。平台注册用户、入驻商家企业、生活服务面、金融交易量屡创新高,初步打造了基于普惠金融生态圈的农商行转型发展新模式。

截至年底,徐州铜山农商银行所辖网点86家,员工余人,资产总额亿元、存款余额.47亿元,贷款余额.9亿元,通过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体系,根植和嵌入徐州城乡百姓的生产生活,充分发挥了地方金融机构的应有作用。

战略解读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原所长张承惠:

产业链金融是农商行突围的重要途径

↑图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原所长张承惠。

结合农商银行的发展现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原所长张承惠指出,发展产业链金融,是当前农商银行突围的重要途径。

结合黑龙江大兴安岭农商银行的产业链金融发展模式,张承惠分析指出,产业链金融的核心,是充分利用地缘优势和现代科技,进行资源重组、优化、协同。其要点,在于全方位掌控客户数据,给客户画像,真正了解客户需求,有针对性地提供服务,实现利益共享式的双赢。其前提,是以客户为中心,和客户共成长。发展产业链金融具有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提升效率,以及强化客户忠诚度(粘性)等作用。

她强调,发展产业链金融,离不开金融科技的支撑。鉴于金融科技发展的高投入、高端人才需求等因素,她建议,农商银行发展金融科技,应该考虑“合作开发为主”的模式,即,与科技公司合作研发平台、几家农商银行联合开发平台、依托省级联社的研发平台进行开发等。在增加金融科技投入的同时,也要制定有关战略,推动发展。

中华合作时报首席研究员张永乐:

决战县域,打的是生态战、系统战

↑图为中华合作时报首席研究员张永乐。

中华合作时报首席研究员张永乐,讲授了《决战生态:农信社系统的命脉》。

在讲授过程中,结合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农信社系统先行者针对生态圈建设的探索,反思业界关于生态圈建设的传统认识,张永乐务实地提出了三个生态建设:“内生态”“外生态”“远生态”,并给出了实用方法和工具。他认为,当前,众行下沉、竞争加剧,农信社系统各行社,正面临着“城市包围农村”与“农村包围城市”的战局,生态建设已经十分紧迫。

对于农信系统的“生态建设”,张永乐强调指出,应注重内外部和谐共荣、短长期统筹兼顾,并强调了以下三个重点:

其一,生态,是“土生土长”的农信社系统的命脉。

其二,当前农信社系统转型发展,关键是加快解决回归本源的“真”问题,与时俱进,确保行社内部与外部持续和谐共荣,高质量发展。

其三,决战县域,打的是生态战、系统战。今后的区域竞争,“生态”高于“扎根”、“系统”高于“条线”。换言之,必须有意识地加快线上线下融合,推进更高层面的生态建设;未来竞争中打拼的,不是技术、不是产品、不是条线,而是生态(内外部和谐共荣)、系统(行社作为一个产生合力的总体并与外部协同,构成一个和谐的总体)。

徐州铜山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骆新超:

依托平台实现战略转型

↑图为徐州铜山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骆新超。

徐州铜山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骆新超在《依托平台推进引领模式再造全面构造新时期农商行战略转型之路》的主题分享中强调,农商银行的转型,一定要结合各行社的实际,因地制宜地展开。结合该行的转型实践,骆新超总结分享了以下几点经验:

创新变革是破解经济周期影响的利器。徐州铜山农商银行的转型实现了三大创新和突破:其一是服务理念的转变,即,从“赚取客户利润”转向“帮客户盈利”,并在产品服务、流程机制等方面做到即刻反应和快速跟进;其二是营销模式的创新,“线上聚客、线下运营”,开辟了新的渠道;其三是资源聚集的突破,“e行无忧”平台最大程度地实现了客户资源、业务资源的有效聚集,尤其是大量民生类、政策类资源的进驻,形成了“护城河”产品体系,并成为不可复制的发展优势。

传导和融合是保障平台价值实现的关键。“e行无忧”平台之所以能在徐州铜山农商银行二次战略转型方面发挥巨大作用,究其根本,在于机制建设的创新(包括自上而下的战略主线,和融合互动的转型之路),赋予了其旺盛的生命力。“e行无忧”已不只是一款简单的APP产品,而是一边连接市场与客户,一边驱动经营管理同频共振、深度融合的枢纽和管道。

储备和保障是决定战略转型成效的基础。“e行无忧”战略转型的成功运行,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历经多年的管理储备、机制储备、人才储备,甚至是行政资源储备之后的“水到渠成”。

实战对策

徐州铜山农商银行副行长杨洪颖:

构建良性互动的普惠型金融生态服务圈

↑图为徐州铜山农商银行副行长杨洪颖。

在题为《普惠金融绽放民生——“e行无忧”普惠金融生活服务平台介绍》的经验分享中,徐州铜山农商银行副行长杨洪颖介绍说,“e行无忧”平台是徐州铜山农商银行立足于战略转型升级,聚焦普惠金融,以“e行无忧”互联网项目(APP)为核心,线上线下联合互动,聚集全市经济、民生资源和主体要素,实施全方位金融服务对接,进而打造出的“产业、金融、市场、民生”四位一体良性互动的普惠型金融生态服务圈的互联网项目。

该平台锁定零售业务、企业资源、政府服务三大市场进行深度探索。平台上“爱生活、汇生活、贷生活”三大主体业务板块,可实现三大功能:通过广泛的生活服务发展客户;通过丰富的百货商品、优惠活动,转化客户;通过便捷的金融服务培养客户。

自年上线运行至今,“e行无忧”平台先后升级余次,不断升级迭代服务功能及客户体验,截至目前,已上线近百种服务功能,拥有近80万注册用户,25万实名用户、18万绑定该行银行卡用户,平台沉淀资金11.95亿、贷款授信9.92亿、贷款用信7.62亿元,贷款收益万元,线上处理金融类业务1万多笔,平台实现FTP利润余万元。

浙江乐清农商银行业务管理部总经理周杨:

坚持就是最好的创新!

↑图为浙江乐清农商银行业务管理部总经理周杨。

在题为《“小而美”差异化经营之路》的主题演讲中,浙江乐清农商银行业务管理部总经理周杨指出,因为坚持走“小而美”的差异化经营之路,该行各项业务实现逆势增长,存贷规模跃居温州农信系统、乐清银行业首位。

他介绍,“小而美”中的“小”,是指机构小(区域性小法人机构);规模小(总资产亿元);客户小(贷款户均25万;万以上只有0.77%;万以上只有5户)。“美”是指该行所实现的发展速度快、市场份额高、盈利能力强、资产质量优、品牌影响力广。

在乐清农商银行,“小而美”已形成一套完整的发展战略体系,即,“一大战略、两条底线、三个阶段、四项转型、五种文化、六大银行”。具体来看:

“一大战略”是导向,即坚守主阵地、谋篇外商圈,依托大数据、建设全渠道,创新大零售、构建新生态;“两条底线”是支撑,即客户、风险、效益的发展底线和信用、合作、担当的生态底线;“三个阶段”是路径,即扩面、提质、增效;“四项转型”是引擎,即发展方式、风控体系、管理方式、队伍建设转型;“五种文化”是精髓,即“三农”文化、战略文化、赛马文化、队伍文化、风险文化;“六大银行”是愿景,即普惠银行、品质银行、智慧银行、生态银行、幸福银行和百年银行。

天维信息副总经理刘聪斌:

绩效管理呈现七大新趋势

↑图为天维信息副总经理刘聪斌。

天维信息副总经理刘聪斌在题为《江苏区域农商银行绩效管理实践探讨》的经验分享中指出,绩效考核既是农商银行精细化管理的核心,也是农商银行转型战略落地的一大重要工具。但是当前,大部分农商银行还处于粗放式管理阶段,只有部分实现了精细化考核。

结合天维信息多年来对江苏区域绩效管理的调查结果,刘聪斌分析指出,年-年,农商银行绩效管理展现出7大新趋势:承接战略、推动银行差异化定位;向以客户为中心的考核导向转变;从规模导向转向高质量发展导向;更加


转载请注明:http://www.wanrongzx.com/wrxfc/90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