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庆同,年生,南京人,祖籍浙江嵊县,中共党员。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任宁夏日报编辑、记者。年至年在盐池劳动、工作,后任宁夏大学新闻传播学教授。著有新闻学专著和文学作品集多部。
进步记者来过宁夏宁夏早期,几位中外进步记者来过,留下纪实史料。回首往事,不胜感慨;展望未来,心潮澎湃。史料如大地,让我们踏实、站稳;史料如火炬,启迪思考,照亮前程。观史悟理,斯言明哉。斯特朗:最早踏上宁夏土地的外国记者安娜·路易丝·斯特朗(-)美国进步女记者、作家。年7月汪蒋合流,武汉政府蜕变,斯特朗随引退回国的苏联顾问鲍罗廷一行北上,跨越中国大西北到莫斯科。车队行驶在平凉到固原的沙石公路上。这年8月20日,车队进入固原。斯特朗的文字纪录:“高大的城墙和某些建筑物前面的古代雕刻,使人感到它还保存着往昔的壮观,但近看时,贫穷和破坏就遮掩不住了。”在固原,宋哲元宴请鲍罗廷一行。“他(宋哲元)引我们到餐厅去……隔壁那间是他的卧室兼办公室,我从他桌上捡起一本列宁的《帝国主义论》中文版小册子……还有炕头上的十来口结实的木箱,每箱装了二千银元。在中国内地,只接受银元”“他告诉我……政府的主要财政收入是土地税、厘金(省属关税)和鸦片税。他解释说,后一项税收并不重要,但外国人告诉我,鸦片税是主要的财政收入”。8月22日中午,车队抵达黄河边的宁安堡。“当地指挥官邀请我们吃午饭,招待我们吃一种名叫鞑靼头的圆形麦制面包,使大家很高兴……”当天日落时分,到达同心镇:“远山的背景上,喷薄着淡淡的金色晚霞。在迷人的金黄色中……绵羊、山羊挤作一团,牧人正在赶它们回圈”“水必须从远处运来,而且气味很坏……这里买不到食品,听说店铺三天开一次门……”次日早晨已有三辆汽车到达黄河边,登上了筏子,卡车“因载重过多,车辆的后部压得筏子失去平衡,又必须卸下重新分散装载”。“离黄河十四里,到达我们此行中最好客的一个村落”:车队一出现,村里的女人立即回家洗脸,穿上盛装,戴着头饰和象牙耳环,或银手镯。她们把脸压在车窗的玻璃上,摸一摸,兴奋地谈论这些大玻璃。车队离开这个“最好客”的村落,向银川进发。在离银川六十里地方,因车辆事故,一行人不得不在一个村子的马厩里过夜。车队进入灌溉区,斯特朗看到,“巨大的水车从河中提水”,水槽“在道路上面穿过”“荒芜的土地变成了绿洲,房屋都是晒制的砖头建成的,形状整齐”“道路更宽阔更坚固了”。8月24日,车队离银川城门只有五英里,夜幕降临,路上有一汪一汪的水,人得下车推车过泥潭,“可怕的蚊阵更使人感到不舒服”。斯特朗带着被“可怕的蚊阵”咬的痕迹,每辆汽车也都弄得很糟,“于夜间进入它(银川)那高大城门时,我们用手电筒向上照,看到一层一层又一层的美丽的塔形建筑”。那么,城里呢?“宁夏(银川)是一座拥有三万居民的普通中国商业城市”“以出产中国地毯而著名,内以深蓝色最为值钱。它还是各种羊皮的集市,可以购到从五元到五十元各种质量的冬季毛皮服装。最好的一种叫西藏羊毛,是纯白色、长而卷曲,一根毛竟有十个卷曲之多”“外国来的许多消费品出现在宁夏这个落后地区:小提包、古龙香水、热水瓶、卫生用品、高档香皂……就在这些出售舶来品的商店旁边,是铁匠的炉火,正在制作原始的马具,或者为维修商队的车辆打铁”。为了维修通过高拱桥撞坏底部的汽车,他们叫人在住地的院子里掘了一个深坑,把撞坏的汽车架在上面。维修效率很低,“雇来的铁匠花了太多的时间抽鸦片”。买不到汽油,只好等待从平凉运来补给,他们在银川待了两周零两天。“戏院和澡堂就在近处,我们这伙人中的男客常在夜间去光顾。妇女是不准到澡堂去的。如要到戏院去,则必须坐在专为妇女保留的地方……我们的司机们在一些名声不太好的娱乐场所花了不少时间和金钱。”这就是九十四年前银川城里的状况:三万人,地毯,戏院,澡堂,毛皮服装,古龙香水,高档香皂,铁匠炉火,原始马具,买不到汽油,抽大烟的铁匠,“名声不太好的娱乐场所”,一根毛有十个卷曲的羊毛,还有斯特朗用较多篇幅写的几位外国传教士……范长江:较早到宁夏采访的中国新闻工作者年7月,二十六岁的爱国青年范长江(北京大学哲学系学生),为了研究红军北上后中国的动向,了解即将成为抗战大后方的中国西北地区的历史和现状,以《大公报》特约通讯员的身份旅行考察西北地区,历时十个月。他的旅行通讯在《大公报》陆续发表,引起国人注意。旅行通讯结集出版为《中国的西北角》,连印七次,以满足读者需求。年4月24日,范长江从兰州乘牛皮筏赴宁夏,其中,4月26日过黑山峡,并停筏于黑山峡之绝壁下过夜,与筏水手们谈得甚欢。4月28日牛皮筏靠岸于离中卫二十里的煤窑湾:“有煤窑工人三五十家”“煤工之家,污浊黑暗,人亦似终年不曾沐浴者”“每一小羊皮筏煤炭由此运往中卫等地,须上税大洋三角”“他们几乎全为鸦片政策下的牺牲者,加以工作之不合卫生,营养之不充足,故其身体与面貌,皆苍白羸弱”。进了中卫县城,范长江看到城里正在翻修下水道,改造城楼庙宇,“各种苦力……均以士兵为之……而士兵之衣服,表现为千缝百补之穷象”“中卫县党部民众书报阅览室中,仅有厚厚的灰尘蒙盖下的几本旧书,除宁夏、甘肃两省党部办的民国日报各有一份外,只有一年以前的天津大公报两张!”中卫到银川通长途汽车,范长江舍筏登车赴银川。途中“朔风怒吼,挟浓厚之沙土,飞扬空中,沙石击人头面,对面不能见人,眼耳口鼻尽为沙土所填积”。斯特朗带着被“可怕的蚊阵”咬的痕迹进银川;九年后,范长江带着“为沙土所填积”的眼耳口鼻进银川——那时的蚊子、沙土真厉害啊。5月2日,范长江到银川后用心研究并记叙《西夏给我们留下的历史教训》《宁夏民生的痛苦》《宁夏的纸币、鸦片与宗教》等问题。范长江写道:“这葫芦形的宁夏地面上(阿拉善蒙古除外),现共约生活着八十万的人口。”他描述“农民的逃亡”“高利贷之横行”“粮食投机的普遍”“重税制的厉行”,并以沉重的心情讲述鸦片祸及百姓,“妇女之有鸦片嗜好者,更是随地有之;常有此嗜好而受孕之妇女,其胎儿在腹中即中烟毒,脱离母体之婴儿,往往必须用烟气喷面之后,始知啼哭”“如此再放任下去,将来一般民众过半皆成骷髅,则一切问题,将至无从说起”。从5月11日起,范长江骑马出银川南门到各地考察。他看到南门外“两旁的土地中,一片片的鸦片烟苗,已盖在土上,发出青青的颜色。有许多的妇女和小孩,正在土中耘除鸦片地上的杂草”。范长江骑马到王元桥、阳和堡、叶升堡、小坝,在大坝看到“有烟癖的农夫,在田间监视水道之际,受阳光蒸晒,身体疲不能支,往往倒地酣卧田中,任水自溢,状至可怜!”范长江从青铜峡北口唐徕渠拦水坝附近乘船渡过黄河,当夜,宿于青铜峡黄河边的一个羊圈。次日,乘羊皮筏顺流而下,飘到离金积七八里的秦坝关上岸,然后骑马到金积县:“境内的道路水渠,没有不是井然有序的,农地中阡陌整齐,荒废之地决难发现。对于农事之耕耘除草,亦能工夫实到”“金积附近之烟苗最多,回民之家庭全体在田中工作。”5月13日,范长江骑马到吴忠堡:“乡村间充满一种殷实气象,树林村落皆甚稠密。现为全省首富之区。吴忠堡虽属一小小集镇,但其商业之盛,甲于全省,回人刻苦善经商……回汉间感情亦非常融洽……”5月14日,范长江骑马到灵武城,他看到“灵武城内街市,寂寞如乡村。东门外数里,即紧接沙山,寸草不生”“出灵武北门,有几里的小沙窝……由此向西北行三十里,所过皆为肥沃的荒地……现存村舍,若晨星之寥落,本来所谓的‘塞北江南’‘鱼米之乡’之宁夏,因变乱与征敛的结果,人民逃散,若干地方已渐即荒芜了!”范长江于5月22日骑马离开银川北上,记载了沿途所经的地方和那里的概况:“四十里至李刚堡,道路修理甚好。唯路旁良田十之四五为荒地……李刚堡之市面颇为热闹,离堡北行又是荒地……二十里至姚伏堡,同伴皆下马痛饮……”“半午到黄渠桥,计行三十里。天忽大风雨,气候突寒,非棉皮衣不暖”“黄渠桥为宁夏北部第一大镇,街市宽敞,商业繁盛,镇上及四乡过半为回民。他们住的家屋和种的田地,都是整整齐齐……”“黄渠桥至石嘴子,计程六十里”“石嘴子因为已经在旧日长城之外,所以叫口外……荒凉袭人”“此地主要的机关是各种各样的税卡。此外,最占重要位置的是客店,再其次,最多的是妓女……午后三四时左右,只要骆驼的铜铃,或者大车的轮子,或者小小马队的铁蹄,发出声音,局卡里收税员、旅店主人、穿红挂绿的妓女,都到各人的门外,预备欢迎他们各自的主顾。”这次范长江在宁夏旅行考察的时间是年4月28日至5月24日,共计二十七天,其中去阿拉善三天。西安事变爆发后,范长江为赶赴西安,于年1月20日从包头飞抵银川。这是他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第二次到银川。他说:“这次进入宁夏(银川),有一种特别的感觉……每个人的面上似乎都在愁苦的紧张,大家的面前,似乎没有可靠的光明。我已经很熟悉的银川饭店,更是冷落凄凉……经理部的服务人员和茶役都一再裁减,普通的顾客,万难碰到一个。”“宁夏的土地,半种鸦片,粮食无多,而大户屯聚之风素盛……粮价飞涨至二三倍以上……民间情形,破产加多。”数日后搭乘飞机到兰州,再乘汽车翻越六盘山。因路上哨兵误会,他在隆德短暂停留。2月2日,范长江到达西安。范长江到西安后,北上访问延安,见到毛泽东、朱德等领导人。他回到上海后,连夜撰写报道西安事变真相和中国共产党抗日主张的新闻通讯。毛主席于3月9日致信说“你的文章,我们都看过了,深致谢意”。斯诺:较早到宁夏深入采访的外国记者美国进步作家、记者埃德加·斯诺在中共地下党的帮助下,于年6月3日乘火车离开北平到西安,7月6日在西安换乘汽车,于7月7日到达东北军占领的延安。次日,斯诺雇了骡子,跟着骡夫,步行通过红白交界地带,于9日下午进入陕北苏区的门户安塞。7月12日骑马到达当时党中央所在地保安。7月下旬从保安骑马、步行两周多,于8月15日到达预旺堡,采访了红一方面军司令员、西征红军总指挥彭德怀。8月26日,从预旺堡出发,骑马五小时到达西征红军红十五军团驻地下马关,采访了军团长徐海东。8月29日,又深入到红十五军团七十三师前线阵地红城子。9月1日,斯诺随彭德怀离开预旺堡向西行军,9月7日在预旺堡西南的碉堡子村告别西征红军,9月22日回到保安,10月间离保安。毛泽东在保安先后同斯诺作了三次谈话。10月底斯诺回到北平,迅速发表内容丰富的纪实报告《红星照耀中国》,产生巨大影响。年2月,中译本《西行漫记》在上海出版,全世界人第一次读到关于中国共产党、红军、苏区和他们的领导人的真实报道。从以上斯诺的行程可以看出,斯诺在今宁夏地域活动的时间是年8月15日至9月上旬,地域是预旺堡、下马关、红城子一带。《西行漫记》字里行间描述这些地方的地貌、建筑、风土人情等。预旺堡,“那是宁夏南部一个很大的有城墙的市镇”“在预旺堡的高高结实的城墙上,红军的一队号兵在练习吹军号。在这个堡垒一样的城中,有一角落飘着一面猩红的大旗,上面的黄色锤子和镰刀在微风中时隐时现……我们从一边望下去,可以看到一个清洁的院子,回族妇女在舂米做饭,另一边晒着衣服。远处一个空地里,红军战士在练爬墙,跳远,掷手榴弹”“我在回预旺堡时,他(徐海东)借给我一匹宁夏好马……到达终点时飞跑过预旺堡大街”。下马关,“这是一个古老的回民城市,居民约有四五百户,城墙用砖石砌成,颇为雄伟”“我记得有天早晨,在路上向一个回民老乡买瓜。他种了一山坡的瓜……满面笑容,态度随和,还有一个长得实在美丽的女儿……买了三个瓜。我问他,马鸿逵手下做官的是不是真的像共产党所说的那么坏,他滑稽地举起双手表示气愤,一边嘴里吐着西瓜子。‘哎呀!哎呀!哎呀!’他叫道,‘马鸿逵,马鸿逵!征的税叫我们活不了,还抢我们的儿子,又烧又杀,妈的马鸿逵!’”红城子,“一个风光幽美的小镇,以盛产梨、苹果、葡萄的美丽果园著称。这些果园都是用灌溉渠里的晶莹泉水灌溉的。七十三师一部分驻扎在这里……与敌人对垒……”斯诺在预旺堡、下马关、红城子一带采访了半个月左右,《西行漫记》的记录文字里,多次提到西瓜。如:“我注意到,他们弄到美味食品甚至大家平分——在我和军队在一起时,这主要表现在西瓜和李子上”“一天早上,我到彭德怀的司令部去……他们请我进去,开了一只西瓜,我们围桌而坐,淘气地在炕上吐起瓜子来”“回到预旺堡以后,我发现部队在吃西瓜庆祝甘肃南部传来的无线电消息,马鸿逵的国军有一整师向朱德的四方面军投诚”“农民在路上卖水果和西瓜,红军买东西都付钱。一个年轻战士同一个农民讨价还价了半天,最后把一只心爱的兔子换了三个西瓜”“彭德怀开了只大西瓜,庆祝今天的好消息。这里的西瓜又便宜又好吃”“一军团的指挥员们全在彭德怀的司令部吃西瓜。战士们休息,自己打球吃西瓜”。这些史料,其实不是单纯在说西瓜。从中可以看出红军的军民关系、官兵关系。《西行漫记》里还有一则关于今宁夏盐池县的资料。年8月,斯诺从保安骑马、步行西行途中,曾在吴起镇停留三天。他说,吴起镇是“陕西苏区的一个‘工业中心’”。他详细记录了吴起镇工业生产的情况,其中谈到盐池县(盐池县年6月为西征红军韩先楚部解放)的工业情况:“苏区国营企业中最大最重要的是宁夏边境长城上的盐池的制盐工业和永平、延长的油井……盐池的盐是中国最好的,所产的盐色白如晶,产量很大。因此苏区的盐比国民党中国又便宜又多”。斯诺在宁夏境内访问了彭德怀、徐海东,广泛接触红军战士。他读战士们的识字本、日记本,参观连队的“列宁室”,和战士们打乒乓球、下棋,参加篮球比赛和游戏,输了跟战士们唱“狗娃子咬,狗娃子叫,当红军的哥哥你回来了”,洋腔怪调逗得大家哈哈大笑。他深深地为红军的战斗精神和欢乐气氛所感染。在预旺附近的南峁军民联欢会上,发表热情的讲话,并高呼“中国革命万岁”“红军胜利万岁”(那次斯诺讲话的全文,在当地一间房子的石灰墙上保存下来〈毛笔写〉,年宁夏博物馆发现此墙并拍了照片,后来此墙被毁)。斯诺离开保安:“我最后一次走过保安的大街,越是走近城门,越是感到恋恋不舍……我觉得我不是在回家,而是在离家。”斯诺的正义感、忠于事实的精神,以及他的坦诚、热情、深厚的人文素养,使他西行(包括宁夏之行)的成果《西行漫记》获得广泛赞誉,也为中国革命和社会进步作出重大贡献。参考文献:1.《斯特朗文集·第二卷》,郭鸿、沈然、严格译,新华出版社,年3月。2.范长江:《中国的西北角》,新华出版社年4月。3.范长江:《塞上行》,宁夏人民出版社,年8月。4.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原名红星照耀中国》,董乐山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年12月。5.张文琳:《国际友人西北行》,陕西人民出版社,年4月。责任编辑火会亮原载《朔方》年第7期编辑|蜗牛
审核
望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