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事集锦新闻周周达525530

钙泊三醇软膏 http://baidianfeng.39.net/a_zhiliao/140117/4328626.html

我校举行于洪珍教授从教六十周年座谈会

暨师德师风建设会

5月30日上午,国家首届教学名师、第二届“国家杰出教学奖”获得者于洪珍教授从教六十周年座谈会暨中国矿业大学师德师风建设会在图书馆第一会议室举行。于洪珍教授,校党委书记刘波,校长宋学锋,副校长曹德欣,校党委副书记蔡世华,校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张万海出席会议,学校教师工作指导委员会各成员单位负责人、各学院负责人、于洪珍教授学生代表、青年教师代表等80余人参加会议。蔡世华副书记主持会议。

现场首先播放了于洪珍教授事迹短片,生动展现了她从教六十年来忠于党的教育事业、潜心教书育人的“大先生”风采。

▲宋学锋校长为于洪珍教授颁发纪念证书

宋学锋校长宣读于洪珍教授从教六十周年敬词并颁发纪念证书。于洪珍教授研究生代表、江苏省教学名师、河海大学朱昌平教授向恩师献花,表达诚挚敬意。会上还展示了中国工程院院士谢和平教授为于洪珍教授题写的贺词。

▲中国工程院院士谢和平教授贺词展示

▲于洪珍教授学生代表向恩师献花

六十年来,于洪珍教授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学子,悉心指导青年教师接续奋斗。河南省总工会党组成员、经审委主任谭斌凡,我校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张晓光教授,河海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徐立中教授,我校人工智能研究院马小平教授先后发言,回忆了受教于恩师的难忘经历,讲述了于老师对青年人的无私帮助,分享了对于洪珍教授崇高师德和优秀师风的深刻感受和切身体会。

▲于洪珍教授发言

于洪珍教授简要回顾了自己的从教经历。她说,自毕业从教起,她将个人命运与矿大教育事业、煤矿事业紧紧连在一起,将青春和热血奉献给了热爱的矿业高等教育事业,将爱毫无保留地倾注给了学生。她向党和学校的长期培养关心、恩师的教导和团队的支持表示感谢。她讲述了自己怀着敬畏之心认真备好每一堂课、以大爱情怀和巧妙方法帮助学习困难学生树立自信、创造条件启发学生走上科研道路、手把手教导为学生成才奠定基础的故事。回顾六十年从教经历,她勉励广大教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坚守初心、爱岗敬业,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树立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具备符合时代要求的教学思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学生想学、会学、善学,使学生成为可担时代重任的合格人才。

▲刘波书记讲话

刘波书记作总结讲话。她表示,在学校迎来建校周年校庆之际召开今天的会议,是学校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她代表学校向于洪珍教授从教六十周年表示衷心祝贺和崇高敬意。她指出,于老师在平凡的岗位上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在为学、为事、为人方面为学生做示范,是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于老师教育报国的家国情怀、始终如一的敬业精神、勇于探索的专业精神、心怀大我的崇高境界和不忘本色的高尚品格,激励和鼓舞着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不断前行。百年矿大,薪火相传,正是因为有了以于洪珍老师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知识分子,凭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忠诚,几十年如一日,艰苦奋斗,自强不息,使得学校各项事业快速健康发展;正是依靠像于洪珍老师这样一代又一代的优秀教师,支撑起了学校今天的成就,他们身上展现出来的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的职业操守,甘为人梯、无私奉献的宝贵品质值得全校师生作为榜样,积极践行。

▲会议现场

刘波书记强调,对于广大党员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来说,秉承良好的师德师风,以赤诚之心、奉献之心、仁爱之心投身教育事业,立德树人,培根铸魂就是我们的初心,就是我们对党的忠诚。全校上下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一是要切实增强做好教师思政和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始终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高度,提高思想认识,持之以恒抓好落实。二是要强化正面引领,激发教师的荣誉感使命感,注重选树师德典型,做好“传帮带”,引导广大教师争做师德楷模,努力成为学生的“大先生”。三是要进一步健全教师思政和师德师风建设的工作体制机制,发挥党组织的作用,推动《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等制度文件落实落细见效,形成教师队伍建设的良好局面。她号召,全校上下要心怀“国之大者”,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高质量发展主题,努力建设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奋力创建能源资源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矿大智慧和力量。

▲于洪珍教授学生代表和她指导过的教师代表发言

陈清如院士遗体告别仪式在徐举行

▲遗体告别仪式现场

5月29日上午,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矿业大学教授陈清如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徐州市举行,五百余名社会各界人士前往徐州市殡仪馆为陈清如院士送行。

陈清如院士因病医治无效,于年5月26日15时33分在徐州逝世,享年95岁。

陈清如院士逝世后,党和国家领导人以不同方式表示哀悼,并向其家属表达诚挚慰问。

国家有关部委领导、协会领导、市领导及老领导,中国矿业大学领导及老领导,兄弟高校、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广大师生校友、社会各界人士和陈清如院士生前好友等通过到家中吊唁、发送唁电或敬献花圈等方式表达沉痛哀悼和深切缅怀,并向陈清如院士家人表示慰问。发来唁电、敬献花圈的部委领导和院士有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中国工程院党组书记、院长李晓红,原煤炭工业部副部长、原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长王显政,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党委书记、会长梁嘉琨,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淀佐、钱鸣高、余永富、岑可法、汪旭光、高从堦、金涌、薛群基、周世宁、邱定蕃、黄伯云、何季麟、干勇、谢和平、张文海、孙传尧、谢克昌、陈丙珍、王一德、王国栋、袁亮、刘炯天、邱冠周、张玉卓、李元元,加拿大工程院院士祝京旭、刘清侠、徐政和。

中共中央组织部,教育部,中国工程院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科学部,江苏省委、省人大、省政府,江苏省委组织部,江苏省教育厅,杭州市委、市政府,徐州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徐州市委组织部,泉山区委、区政府,铜山区委、区政府,以及11家社会组织,33所兄弟高校,14所科研院所、企业敬献花圈或发来唁电,表达对陈清如院士逝世的哀悼和对家属的慰问。

▲遗体告别仪式现场

向陈清如院士敬献花圈的还有陈清如院士生前学习工作、合作研究的相关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及学校党政各部门、学院等。陈清如院士生前好友、同事、亲属、学生,及其子女的好友、同事等,也通过敬献花圈、发来唁电等方式,对陈清如院士的病逝表示深切哀悼,并向其家人和亲属表示慰问。

▲遗体告别仪式现场

29日上午,庄严肃穆的告别仪式开始。汉韵厅内哀乐低回,陈清如院士的遗体安放在鲜花丛中,身上覆盖着鲜红的中国共产党党旗。遗体告别仪式由中国矿业大学校长宋学锋主持,校党委书记刘波介绍了陈清如院士的生平。

徐州市委市政府、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中国煤炭学会、西南交通大学、南京钟英中学、郑州大学、西安科技大学、河南理工大学、安徽理工大学、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师范大学、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淮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徐州矿务集团有限公司、徐州市铜山区、徐州市泉山区的领导或代表,中国矿业大学领导、部分老领导,国内部分高校选矿、化工、材料等院系负责同志及专家,中国矿业大学党政各部门和学院负责同志及师生代表,陈清如院士亲人以及来自各地的弟子,陈清如院士生前工作过的单位同事、好友及其子女单位的领导、同事、好友等,向陈清如院士遗体默哀鞠躬、献上鲜花,并向亲属表示慰问。

陈清如院士,年12月3日出生于浙江省杭州市。年从唐山交通大学矿冶系毕业留校任教,同年9月全国高校院系调整,转入中国矿业学院任教。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年至年,在莫斯科矿业学院进修,年至年,先后担任煤综合利用系副主任、矿山机械系副主任、煤综合利用系主任,年晋升教授,年任选矿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年被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曾兼任中国颗粒学会名誉理事、中国煤炭学会名誉理事、选煤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等。

陈清如院士是我国著名的矿物加工专家、教育家,矿物加工学科的奠基者和开拓者之一。陈清如院士长期致力于选矿理论与技术研究,上世纪60年代初,主持建立了我国第一座重介质旋流器末煤选煤厂;指导研究设计了我国第一台筛下空气室跳汰机。70年代,他在四川三汇坝,面对艰苦条件以苦为乐,潜心研究。其间,受燃料化学工业部委托,负责引进国外综采设备,并推动该项机械国产化,为我国煤炭工业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80年代初,他创建了“粒群透筛概率”筛分理论,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煤用概率分级筛;80年代中期,又创建“空气重介质稳定流态化”的选矿理论和技术,并建立了世界第一座空气重介质流化床干法选煤示范厂,得到国际同行的高度评价。90年代以来,致力于洁净煤技术研究,率先提出中国洁净煤战略构想,向党中央、国务院提交了“关于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型煤矿坑口电站的建议”,主编了大型著作《中国洁净煤》,为中国洁净煤战略实施打下了坚实基础。

陈清如院士创建了选矿工程研究中心,先后主持完成“八五”“九五”国家重点工业性试验项目等重大科研项目50多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三等奖1项以及省、部级奖励10项。获得中国专利、美国专利21项,发表高水平论文余篇,出版论著12部。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其中博士35人、硕士15人、博士后3人。

陈清如院士年获煤炭部全国煤炭系统优秀专业技术干部称号,年被江苏省人民政府授予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被江苏省教育委员会授予江苏省优秀研究生导师称号,年被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年被授予第16届国际选煤大会国际组委会首次设立的“终身成就奖”,并被美国肯塔基州授予“肯塔基上校奖”。年被中国煤炭学会授予“煤炭科技功勋”荣誉称号。

陈清如院士的一生,是爱党爱国、不懈奋斗的一生,是开拓创新、追求卓越的一生,是教书育人、甘为人梯的一生。他治学严谨、勇于探索,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关爱同志、心系学生,为我国煤炭事业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堪为师者典范和学者楷模,深受学术界和煤炭行业的敬重,深受广大师生的爱戴。他的逝世是中国矿业大学的重大损失,也是我国乃至国际选矿界的重大损失!师生们表示,将继承陈清如院士遗志,为创建能源资源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

据悉,陈清如院士去世后,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央视新闻、中国教育报、新华日报、徐州日报等校内外媒体刊发了陈清如院士逝世的消息及纪念文章,广大师生和社会各界深切哀悼和缅怀陈清如院士。

沉痛悼念陈清如院士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矿业大学教授陈清如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年5月26日15时33分在徐州逝世,享年95岁。

陈清如院士年12月出生于浙江省杭州市,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年毕业于唐山交通大学矿冶系,年7月起先后在唐山交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任教。年晋升为教授,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年5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陈清如院士是我国矿物加工学科的奠基者和开拓者之一,他将毕生精力奉献于我国选矿理论和工程实践的研究,为我国矿物加工和洁净煤制备技术领域的科研、教育和生产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主持建立了我国第一座重介质旋流器末煤选煤厂;指导研究设计了我国第一台筛下空气室跳汰机,实现了我国跳汰选煤机的大型化;建立了“粒群透筛概率”的筛分理论,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煤用概率分级筛,较好地解决了潮湿细粒煤的筛分;成功地创建了“空气重介质稳定流态化”的选矿理论和技术,并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高效空气重介质流化床干法选煤示范厂。陈清如院士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三等奖1项等省、部级以上奖励13项,出版著作13部。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年获国际选煤大会首次设立的“终身成就奖”。

陈清如院士在教育战线上辛勤耕耘六十六年。他爱国奉献,开拓创新,治学严谨,工作勤奋,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关爱同志,心系学生,为我国选煤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堪为师者典范和学者楷模。陈清如院士的逝世是中国矿业大学的重大损失,也是我国选矿界的重大损失!沉痛悼念并深切缅怀陈清如院士!

年教育部高校基建培训班在我校举办

▲开班典礼现场

5月25-28日,由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主办,中教能源研究院(北京)有限公司承办,我校协办的年第一期高校基建培训班在我校举办。全国各类高校基本建设、发展规划等部门管理人员和专家近人参加会议。

▲赵建岭副校长致欢迎辞

26日上午,培训班举行开班典礼。我校副校长赵建岭致欢迎辞。他代表学校向参会领导、专家及同仁表示欢迎,向培训班的顺利举办表示祝贺。他指出,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也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校园规划建设作为高校教学、科研活动不可或缺的基础工程,关系到高等教育能否高质量发展。他表示,高校基建培训既进一步发挥了教育部规建中心把握全局、顶层设计的作用,又对促进高校校园规划建设水平不断提升、有力保障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学校将全力办好本期培训班。

▲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投资与建设处处长王真龙致辞

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投资与建设处处长王真龙致辞。他对我校参与筹办本次培训班表示衷心感谢,并结合“五个打造”介绍了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成立七年以来开展的工作情况,阐述了中心“服务国家战略、服务教育行业、服务学校发展”的工作方针和“绿色、智慧、面向未来”的培训主题。

▲现场教学

培训期间,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副总建筑师刘玉龙,北京竞业达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张广艳,中建科技集团绿色建筑生态城研究院规划总监陈志瑞,华中科技大学基建处处长李国成,北京大学图书馆原副馆长陈凌,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咨询管理中心主任张军英,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副教授蔡凌豪,我校基建与修缮处处长钱红军分别以“面向学科发展的校园规划——以康复大学校园规划为例”“高校智慧校园规划建设与实践”“既有校园规划建设技术导则探索”“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基建工程”“我国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智慧图书馆建设思考”“全过程工程基于高质量发展的建设管理模式创新与变革”“诗意与理性——校园公共空间营造策略”“中国矿业大学南湖校区规划建设探索与实践”为题作了专题讲座。专家讲座环节由我校基建与修缮处副处长张见超主持。

28日上午,全体学员赴我校中国煤炭科技博物馆、力行楼明德礼堂和南湖校区南门参加了现场教学。

江苏省教育厅“创平安迎七一”全省高校

安全大检查工作组来校开展现场检查

根据江苏省教育厅“创平安迎七一”全省高校安全大检查工作部署,5月26日下午,以南京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王春春为组长,南京农业大学保卫处处长崔春红、南京艺术学院保卫处处长丁怡、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保卫处原处长陈相勤为组员的全省高校安全大检查工作组一行4人来校开展现场检查。

学校在行健楼B会议室召开集中会议。校长宋学锋、副校长赵建岭出席会议。会议由赵建岭副校长主持。

▲宋学锋校长致辞

宋学锋校长致辞。他表示,长期以来,学校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工作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坚持统筹发展与安全,从制度完善、“三防”建设、督查检查等方面精准筑牢安全防线,不断推进平安校园建设。他强调,校内各单位要以此次检查为契机,以查促改,以查促建,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全力做好学校安全工作,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

▲王春春组长介绍工作安排和检查内容

王春春组长介绍了本次安全大检查的工作安排和检查内容。学校保卫处处长宋冰汇报了学校安全工作总体情况。

▲实地检查

▲实地检查

集中会议后,检查组先后来到环境与测绘学院实验室、危化品存放库、气瓶房、水污染治理与控制实训中心、安防中心、消防控制室、桃苑餐厅、松一学生公寓、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图书馆等部位进行实地检查,并查阅学校安全工作台账。

▲集中会议现场

在检查情况反馈会上,检查组对学校安全工作给予充分肯定,认为学校高度重视安全工作,安全管理体系健全、措施到位、成效显著,有许多值得推广的经验和做法。同时检查组也对安全经费保障、文昌校区家属区安全管理、日常工作台账留存等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

▲赵建岭副校长主持会议

赵建岭副校长代表学校作表态发言,他表示,学校将认真梳理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明确整改任务、责任和期限,切实整改到位,不断提升学校安全管理水平。

学校党政办公室、党委宣传部、教务部、研究生院、学生工作处、国有资产与合同管理处、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总务部、基建与修缮处、保卫处、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处、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等单位负责人参加集中会议和反馈会。

我校与江苏省消防救援总队联合共建

江苏省火灾科学实验中心(徐州)、

江苏省火灾调查技术人才实训基地(徐州)

▲揭牌仪式现场

5月27日,我校与江苏省消防救援总队联合共建的江苏省火灾科学实验中心(徐州)、江苏省火灾调查技术人才实训基地(徐州)揭牌仪式在安全工程学院举行。校党委书记刘波与江苏省消防救援总队总工程师曹勇兵共同为江苏省火灾科学实验中心(徐州)揭牌,安全工程学院院长王恩元与徐州市消防救援支队政委姚鹏勇共同为江苏省火灾调查技术人才实训基地(徐州)揭牌。

▲刘波书记致辞

刘波书记在致辞中介绍了我校办学历史、发展现状以及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相关情况。她表示,江苏省火灾科学实验中心(徐州)和江苏省火灾调查技术人才实训基地(徐州)的成立,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的具体举措,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希望通过与江苏省消防救援总队开展共建,进一步加大学校与江苏消防救援领域合作的力度、深度和广度,提高学校消防救援相关学科的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为国家消防事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曹勇兵总工程师讲话

曹勇兵总工程师代表江苏省消防救援总队对我校长期以来对江苏消防救援事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表示感谢。他指出,与中国矿业大学联合成立江苏省火灾科学实验中心(徐州)和江苏省火灾调查技术人才实训基地(徐州),是进一步加强火灾调查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推动全省火灾调查工作长远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希望通过共建进一步加大与中国矿业大学的交流协作力度,开启双方战略合作新局面,共同促进全省乃至全国火灾调查工作跨越式发展。

▲江苏省火灾科学实验中心(徐州)揭牌

▲江苏省火灾调查技术人才实训基地(徐州)揭牌

江苏省消防救援总队火调技术处副处长张冬东,徐州市消防救援支队支队长王栋、副支队长程大震,江苏省火灾调查第三协作片区盐城支队、连云港支队、宿迁支队的分管领导、火调工作负责人和火灾调查人员,我校保卫处、安全工程学院、现代分析与计算中心负责人以及安全工程学院师生代表参加了揭牌仪式。

▲参观考察

揭牌仪式结束后,曹勇兵总工程师一行参观考察了我校现代分析与计算中心。

我校与阿根廷萨尔塔天主教大学在线举行

合作协议签字仪式

5月26日晚,我校与阿根廷萨尔塔天主教大学在线举行共建“中国矿业大学-萨尔塔天主教大学微生物采矿与土壤生态修复联合研究中心”协议签字仪式暨土壤生态修复及绿色采矿研讨会。我校校长宋学锋与萨尔塔天主教大学校长RodolfoGalloCornejo出席仪式并在协议上签字。

▲宋学锋校长签署合作协议

宋学锋校长对两校联合研究中心协议的签署表示祝贺。他系统回顾了两校的合作历程,表示自年签署校际合作备忘录以来,双方开展了密切的人员往来和互动交流活动,两校的友谊和合作关系不断巩固和深入。他指出,两校合作共建联合研究中心既是对双方现有合作项目的重要拓展,也是对两校合作模式的一次创新。希望联合研究中心建设能够积极践行绿色可持续发展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造福中阿两国生态建设和社会发展,助力两国“一带一路”合作,并为年中阿建交50周年献礼。

RodolfoGalloCornejo校长感谢我校对共建联合研究中心给予的大力支持。他表示,中阿两国在环境保护方面有着共同的愿景和目标。两校的深入互动与交流为共建联合研究中心奠定了坚实的合作基础,期待双方的合作为中阿两国生态环境保护、社会与自然和谐发展贡献力量。

▲合作协议签字仪式现场

阿根廷驻上海总领事PabloObregón表示,中阿两国都将科学技术摆在社会政治议程的重要位置,开展联合研究中心合作不仅有利于双方充分利用科技的手段改善人们的生活,确保在合理开发资源的同时促进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将进一步丰富徐州-萨尔塔友好城市合作关系的内涵。

▲研讨会现场

签字仪式后,两校共同举办了土壤生态修复及绿色采矿研讨会。我校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与萨尔塔天主教大学工学院有关专家学者围绕土壤生态修复关键技术等研究课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阿根廷矿业部秘书长CarolinaSánchez,萨尔塔天主教大学副校长FedericoColomboSperoni、DarioArias、AlejandroPatrónCostas及师生代表,萨尔塔市政府官员和工商界代表以及我校科学技术研究院、国际合作交流处、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等有关单位负责人参加了上述活动。

校党委书记刘波讲授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党课

5月26日下午,校党委书记刘波在图书馆报告厅以“赓续百年精神谱系传承理想信仰力量”为题,为全校余名教职工党支部书记讲授专题党课,全面解读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生动展示共产党人坚如磐石的信仰力量,引导大家进一步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干实事、解难事、谋大事、创新事、长本事,以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迎接建党周年。

▲刘波书记讲授党课

刘波书记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提到的12种革命精神,从“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历史坐标”“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源泉力量”“传承和弘扬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三个方面,与大家分享了学习心得体会。她指出,在一百年的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历经磨难而初心依旧、饱尝艰辛而使命愈坚、千锤百炼而力量更劲,由小变大,由弱变强,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培育形成了反映时代诉求、彰显政党特质、融合传统文化的独特精神。这些精神的共性体现为理想信念、求真务实、宗旨意识、艰苦奋斗和牺牲奉献五大特质,而其核心密码则是共产党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

▲党课现场

刘波书记强调,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传承和弘扬伟大精神,关键是从中汲取砥砺奋进的智慧与力量。当前,建设能源资源特色世界一流大学,需要每一名党员带头传承和弘扬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当先锋、作表率,践行初心使命、勇于担当作为,推进学校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她希望,全体教职工党支部书记在思想政治上带头做理想信念的模范“践行者”,在师德师风上带头做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在业务能力上带头做推动教学科研工作的“领头雁”。她要求,全体教职工党支部书记自觉认清并担负起“带头人”和“班长”应有的政治责任,做支部工作的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团结带领党员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把党组织的作用贯穿于立德树人全过程,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坚强保证。

▲党课现场

党史学习教育党课历时两个小时,与会代表纷纷表示,刘波书记的党课脉络清晰、内涵深刻、内容详实、事例生动,令大家深受教育和启发。环境与测绘学院机关党支部书记韩福顺说,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是我们永不过时的宝贵财富,青年人应该永远学习、继承和发扬,投身新时代伟大征程,勇于攀登,不懈奋斗,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矿大人的力量。公共管理学院(应急管理学院)应急管理系党支部书记施炜说,这堂党课展示了党的百年精神谱系,令人感动、自豪、振奋。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作为一名基层党务工作者,唯有守住初心、秉承公心、坚守恒心、提振信心,才能不忘历史、无愧时代、不负人民。

香港特区政府驻上海经济贸易办事处代表团

来校考察交流

5月25日上午,香港特区政府驻上海经济贸易办事处主任蔡亮一行在徐州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毕于瑞陪同下来校考察交流。

▲考察现场

校党委书记刘波陪同考察。她向来宾简要介绍了我校的办学历史和发展情况。她表示,学校作为教育部直属重点高校,办学历史悠久,学科特色鲜明,为国家、行业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当前,学校正立足新时代新要求,奋力创建能源资源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她指出,学校和香港高校已有诸多合作交流,并于年启动对港招生,希望香港特区政府驻沪经济贸易办事处对学校给予更多


转载请注明:http://www.wanrongzx.com/wrxfc/113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