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次考古发掘场景的再现,一次考古工作成果的集中展示。“十二五”期间,徐州考古发掘走过了辉煌的历程。卧牛山汉墓群、万达广场汉墓群、铁刹山汉墓群、明代徐州地下城……5年来,这些重大考古发掘你知道多少?
工作人员正在布展
本周五,在徐州博物馆一楼邓永清书画厅,一场名为“溯?源——十二五徐州考古成果展”的展览将与市民见面。近百幅考古发掘现场的照片、各类文物余件、屏幕上滚动播放的视听资料,对9处具有代表性的考古发掘项目进行了全面展示。其中不乏徐州首次发现的万达广场汉代金丝楠木木椁墓、苏宁广场地下汉代城墙地层揭取剖面、天成国际商贸城地下发现的新莽时期钱币窖藏、重约1.5吨的“货泉”钱山。
此次展览是徐州近5年考古成果的集中亮相,串联起了先秦文化、两汉文化以及明代历史文化在徐州的发展轨迹。展出将持续到明年1月31日。
10人抬起“万贯家财”
昨天上午,徐州博物馆一楼邓永清书画厅内,工作人员正在进行布展。展厅南侧,工作人员正在将一车钱币运过来。考古工作人员郑洪泉介绍,这是天成国际商贸城地下发现的新莽时期钱币窖藏,重约1.5吨的“货泉”钱山。
大同街汉代钱币窖藏“钱山”
眼前的这堆钱币,完整呈现古代财主“万贯家财”的景象。这批钱币被发现时,已经因为锈蚀完全粘连在一起形成一整块,总重量约1.5吨。“这些钱币原来都是用绳索串起来存放的,一串串码放得十分整齐。后来因为时间太长,钱币锈蚀粘连在一起,串钱的绳索虽然腐烂不见了,但钱币还维持着原来的形态。事实上,古人上街都是带着这样一串串的铜钱,我们常听到的‘万贯家财’、‘几吊钱’就是这么来的。”郑洪泉说。他说,窖藏在我国很早就开始流行了,从目前的考古发掘来看,窖藏都是有钱人家为了躲避盗抢或应付战乱等突发事件。
接下来,有趣的一幕上演了。如何将重达公斤的钱币完好无损地搬到展览的箱子上?工作人员费了不少心思。他们用绳子将钱币的底座缠绕好,然后用扁担挑起,需合十人之力,才能将搬动。在“一二三”的吆喝声中,“钱山”被摆放好。
徐州考古项目首次集中亮相
“你找到了什么并不重要,关键是你发现了什么。”徐州博物馆副馆长、此次展出的策展人原丰说,在考古发掘中找到工艺品或者建筑遗址,只是考古工作的一半内容。从这些文明的遗存中发掘出来的故事,才是最重要的。
贾汪庙台子遗址出土的陶器
“我们秉承着探索精神,在徐州博物馆中‘挖掘’了一番,寻找出了近百幅考古发掘现场照片。”原丰说。选用10余幅线图,近百幅考古发掘现场照片,遴选各类文物余件,对9处具有代表性的考古发掘项目进行了全面展示,并对万达广场西汉木椁墓、苏宁广场揭取地层剖面、皇城大厦整体搬迁的钱币窖藏进行了场景复原展示。
此次展出有几大亮点,原丰说,这是徐州考古项目首次集中亮相;展览突出考古现场感,文物多以组合形式出现;卧牛山墓群发掘成果首次对外发布;万达广场木椁墓M4、大同街汉代钱币窖藏“钱山”、苏宁广场汉代城墙文化层剖面复原展示,完美呈现徐州汉文化魅力;从明代徐州地下城遗址出土的生活用品、生产工具、建筑构建感受徐州人独有的生活方式。
填补徐州先秦文化空白
原丰介绍,“十二五”期间,徐州博物馆一方面积极参与大型基建考古项目,一方面主动开展抢救性考古工作,共完成考古工作48项,包括调查和勘探14项、发掘34项,累计发掘遗址面积近平方米,墓葬座,出土各类文物余件(组)。
卧牛山墓群出土的陶像
“此次从中选出9个考古项目展出。有贾汪庙台子西周中晚期房屋遗址、贾汪焦庄商代晚期至西周中晚期聚落居住遗址、卧牛山汉墓群、万达广场汉墓群、铁刹山汉墓群、奎山汉墓群、徐州地区汉代城址、明代徐州地下城、睢宁龙头山明代彩绘砖室墓。”原丰说,配合现场照片,通过场景复原,观众看到的实物就是考古发现时的场景。参展展品涉及先秦、两汉以及明代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新创立的统治模式、百姓的物质文化生活等诸多方面。
值得一提的是,徐州以汉文化著称,无论是楚王陵还是龟山汉墓,展现的都是两汉文化的辉煌,先秦文化的面貌一直不清晰。此次“十二五”考古发掘期间发掘的贾汪庙台子遗址和贾汪焦庄遗址都处于先秦时期,对填补徐州先秦文化的空白起到了关键作用。
一天看遍徐州10座汉城
徐州地区分布着不少汉代城址,但由于黄河淤积的原因,多处城址被湮没于地下。依据文献和已掌握的考古资料,徐州地区的汉代城址共有10座。
万达广场汉墓群出土的木椁墓
彭城位于今徐州市区,是西汉楚国、东汉彭城国的都城所在,同时也是我国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年,在金地商都二期施工中,发现了面积超过平方米的大型汉代夯土台基,推断可能为西楚故宫及楚王(彭城王)宫殿所在。年苏宁广场施工中,在距地表9.7米处发现了西汉楚国都城彭城的东城墙,东城墙位于今彭城路沿线,由夹杂大量料姜石颗粒的浅黄色土层夯筑而成,清理长度米,城墙底部宽约30米,东城墙向东紧邻古泗水河道。
石户城(位置:铜山区柳泉镇):石户城是徐州地区地表保存最好的一座城址。城址结构独特,其南依城山,北、东、西三面筑城墙。平面形状为不规则长方形,北城墙长米,东城墙长米,西城墙长米,面积约31万平方米。除东城墙外,大部分城墙保存较好,高出周围地表2-3米,城墙宽4-10米。城墙外有宽40米左右的城壕。勘探和试掘资料表明,石户城修筑于战国时期,一直沿用至西汉晚期。
司吾城(位置:新沂市王庄镇):司吾是新沂古称。多年前,著名的花厅古文化就在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上发祥,这里是北方大汶口文化和南方良渚文化交流融汇的重要区域。东周时期,这里是钟吾子爵封地,名为“钟吾国”,秦时建司吾、建陵两县,东汉时复为司吾县,南北朝时废司吾县地入宿豫县。
湖陵城(位置:沛县龙固镇):湖陵古城历史悠久,曾为周朝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承载着把周礼传遍四方的重任,也是儒文化的龙兴之地。但金戈铁马和黄河泛滥,消磨了湖陵文化的辉煌,让湖陵古城变为瓦砾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梁王城(位置:邳州市戴庄镇):梁王城遗址位于邳州市北部约37公里处,京杭大运河傍依而过。年,南京博物院考古调查发现了该遗址,经过多次考古发掘,表明该处遗址文化层堆积有四五米深,地层堆积从早到晚依次为大汶口文化层、龙山文化层、商周文化层、春秋战国文化层、北朝—隋文化层以及宋元文化层等,历史延续约年。经过钻探确定了梁王城城址的始建年代为时期,遗址面积共有多万平方米,这里很有可能是春秋战国时期当地的繁华闹市区域或政治经济中心。
吕城(位置:铜山区伊庄镇):伊庄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富,自然风光兼有北方的豁然大气和南方的钟灵秀丽,历代才俊为古镇留下了亲书笔传。春秋时代的吕城遗址就在此,孔子行教图碑、孔子晒书山、岳飞、文征明墨宝石刻等名胜古迹亦座落于此。
留城(位置:铜山区柳新镇):史载该城本为古留国质所,留国在殷末灭亡。秦始皇置县,至唐而废。留城在历史上作为国、县治所,先后存在约2多年,后于明清时期没入微山湖,永远沉眠于烟波浩渺的湖水之中。
下邳城(位置:睢宁县古邳镇):下邳是以古邳城为中心所管辖周围大部分地区,古时辖区主要包括今天的睢宁县、邳州市、宿豫区以及周围的部分地区,治所原在睢宁县境内。公元年7月12日黄河决口,使一座千年古城湮没于洪水、沉睡于地下。治所北迁到今天的邳州市境内。下邳一直是中原东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沛城(位置:沛县城区):沛城镇是沛县人民政府驻地镇,汉高祖刘邦故里,明太祖朱元璋祖籍地,素有“千古龙飞地,帝王将相乡”之美誉,作为汉文化的发源地,沛城镇文化遗产丰富,名胜古迹众多,泗水亭、歌风台、高祖原庙、射戟台,还有最有名的三座楼村等历史景点驰名中外。
花城(位置:新沂合沟镇):位于新沂的合沟镇境内。合沟历史源远流长,人才荟萃,文化艺术璀璨夺目,被誉为“文化艺术之乡”。境内郇楼汉墓,年曾挖掘出玉器等文物。
首次公开披露卧牛山墓群
尘封已久的卧牛山墓群,楚王、王后墓为近年来的一次重大发现,卧牛山东距徐州市中心约7公里,因形似卧牛而得名,到目前为止,卧牛山上共发现墓葬4座,均位于山北麓。此次展出为首次公开披露,发掘情况和出土文物也是首次展示。
卧牛山墓群发掘成果首次对外发布
卧牛山上先后共发现4座汉代大型横穴岩洞墓,都位于卧牛山北坡。年,考古专家在卧牛山东段发现了一座由斜坡墓道、甬道、前室、后室和侧室组成的大型汉墓。当时,据墓中出土钱币推测为新莽时期,墓主人推测可能为第十二代楚王刘纡;年,在距离首次发现的汉墓约米的卧牛山西段,考古专家发现两座规模更大的墓葬,后确定为卧牛山汉墓群的主墓,为夫妻同茔异穴合葬墓。墓葬南北全长82.2米,其中甬道长50多米。除墓道外,墓室总面积.8平方米,容积为立方米。墓葬虽遭多次盗扰,仍出土陶器、瓷器、铜器、铁器、玉器、漆器等各类器物近千件;年,在主墓东测约米左右,又发现一座横穴式岩洞墓。这座墓由一条20米长的墓道和一个开凿较为粗糙的长方形洞室组成,规模较小,出土随葬品均为明器性质的车马器和兵器,可能为主墓的陪葬墓。
木椁墓M4内文物
由于这四座汉墓都是高等级的横穴岩洞墓,且同在一个陵园区范围内,考古专家推测墓主可能为第五代楚安王刘道及其夫人墓。最早发现的那座墓葬,墓主人为第十二代楚王刘纡的可能性也被否定。卧牛山楚王墓发现的四座墓葬,应该分别属于楚王和三位王后。
古城墙遗址、汉代木椁墓再现汉代考古发掘
年4月7日晚,云龙区和平大道万达广场工地发现一处古代墓葬。闻讯赶来的徐州博物馆考古专家发现,这是一座汉代土坑木椁墓,年前的汉代木质棺椁并没有腐化,但已被挖掘机取土时破坏掉了。考古人员惋惜地表示,完整未腐化的汉代木质棺椁在徐州是第一次发现。
贾汪庙台子遗址西周晚期房址全景
由此展开的考古发掘共发掘墓葬七座,时代为西汉晚期至东汉。M4为其中保存最为完整的木椁墓之一。墓主人所用木棺为金丝楠木,东侧墓主为女性、西侧为男性。此次木棺将被完好地搬到博物馆,供市民观赏。
年5月,徐州苏宁广场地下10米发现汉代东城墙遗址,一时间,考古界为之振奋。市中心苏宁广场工地发现徐州古城墙遗址,在城墙中发现一城门遗迹,城门宽3.2米。经文物保护专家组确认,此城墙遗址为西汉楚国及后继东汉彭城国之都城彭城的东城墙。以国家文物局考古专家组成员、江苏省考古研究所所长林留根为首的专家们一致认为:此城墙遗址为西汉楚国及后继东汉彭城国之都城彭城的东城墙。
“汉代徐州城终于露出了它冰山的一角。”林留根说,“此前徐州汉代文化遗存的发掘多是汉墓。汉代徐州城市的历史发掘还停留在零星的‘点’上,徐州汉代古城墙的发现填补了这一空白,其意义远超过发掘几座汉墓、几件文物,具有里程碑意义。让徐州汉代遗存发掘由‘点’变成了‘线’和‘面’,对今后徐州考古具有坐标作用,必将为研究汉代徐州生活状况、生产方式等方面提供非常重要的资料。”
不仅如此,它还将指引考古发掘的方向,汉代西城墙、北城墙、南城墙还有待发掘。铁刹山汉墓群的发掘,在墓葬数量和文物出土数量上居多。位于徐州市云龙区铜山路以北铁刹山上,因房地产开发,徐州博物馆分别于、—、、年四次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到目前为止共发掘墓葬74座,出土文物0余件。
位于徐州市泉山区解放南路奎山公园东侧的奎山墓群,徐州博物馆年4—7月进行发掘,共清理墓葬53座,基本都是西汉土坑墓。徐州地区西汉中小型墓葬主要是石坑竖穴墓,土坑墓发掘较少。奎山墓群土坑墓的分布较为密集,明显成片分布,每一片墓葬应为同一个家族。墓葬规模较小,墓主身份不高。
明代徐州地下城、睢宁龙头山明墓
悠悠千载诉说明代生活气质
不仅是先秦、两汉,在“十二五”期间,明代徐州城内的考古也收获颇丰。布展现场,记者见到了一批锈迹斑斑的铁器:明代的秤砣、中药碾子、烙馍的铁鏊子,还有百姓人家的青花瓷盘子、碗。“那是明代人烙烙馍、煎饼用的鏊子,还有盘子、碗,这些不会说话的文物,向观众讲述的就是明代百姓的真实生活。”原丰表示,除了汉代城址、墓葬的考古发现,明代徐州城的发现也是这次展出的重点。
铁刹山墓群出土的文物
考古专家介绍说,徐州城身处黄泛区,历史上屡次被淹,又多次重建,所以地下的徐州城形成了举世罕见的叠城奇观。十二五期间,徐州博物馆配合城市建设,对徐州明代城墙进行了多次勘探与发掘,先后清理了老东门东城墙、回龙窝南城墙、移动公司西城门等,从考古资料上明确了明代徐州城的范围及崇祯城与洪武城的叠压关系。为防黄河水患,徐州城外还加筑护城石堤。在解放北路徐州供电公司、民主南路时代广场、苏堤路天山绿洲等工程施工中均发现了规模宏大的护城石堤遗迹。此次展出中,就有清代乾隆年间使用的带有“钦工”字样的铁质细腰。
年中心时尚大道遗址发现明代统一北街及两侧商铺建筑;年大同街皇城大厦发现明代徐州卫遗址;年彭城壹号发现明代州署遗址;年中央国际广场发现成组的明清时期建筑;年苏宁广场发现了明代鼓楼基址以及大量的房屋、水井等生活设施。这些都为还原明代徐州城原貌提供了依据。
苏宁广场遗址是近年来徐州市区较大的考古发掘项目,共清理灰坑45座、房址7座、水井7座、鼓楼基址1处,出土大量青花瓷器、青瓷器、白瓷器、铜铁器、金银器、礌石、丝麻织品,以及明代徐州宣圣庙(即文庙)碑、五代时期的王宴德政碑等各类文物余件。这次展出,观众将看到明代老百姓的生活。
值得一提的是,睢宁龙头山明墓,它位于睢宁县官山镇西南约10公里,为一座仿木结构的砖室墓葬。墓葬由墓道、门楼、甬道、前室、后室组成。墓主人为金先夫妇,葬于明万历年间,为虔诚的佛教信徒。该墓葬仿木构的门楼、庭院式的前后室结构、精美的砖雕、华丽的彩绘以及明确的题记在徐州已发掘的明代墓葬中绝无仅有。
“这个展览也是让文物‘活’起来,让文化‘动’起来的一次尝试。”徐州博物馆副馆长孟强说,“通过展览,可以领略到徐州悠久的历史文化,可以看到考古工作者的执着和艰辛。”
工作人员正在布展
原丰介绍说,徐州博物馆承担着本地区考古发掘工作,汉代考古及相关研究为其工作重点,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已经发现或发掘西汉楚王陵墓8处,清理了包括列侯及刘氏宗室墓葬在内的各类墓葬千余座,调查和发掘了一批汉代城址及各类遗址,出土各类文物万余件。发表报告、论文数百篇。近年来,在注重汉代考古的同时,研究领域向新石器及商周方向拓展。
徐州博物馆建立了一支老中青结合、技术过硬的考古专业队伍。有研究员3人,副研究员3人,馆员4人,其中4人有考古发掘领队资质。年徐州博物馆获得考古发掘资质。年1月,徐州博物馆获批增挂“徐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牌子。
徐州发布荣誉出品
徐州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