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夏云
中国最早记载开矿冶铜铸币的文字,见诸于年前春秋战国时期成书的《管子·山权数》中。恒公向管仲讨教通权达变的理财方法,管仲提及:“汤以庄山之金铸币,而赎民之无(米亶)卖子者。”庄山在何处,在商务印书馆年出版的《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中有明确记载“庄山:即严道铜山。盐铁论作严山。汉书蜀严道有铜山。后汉避讳,改庄为严。成汤发庄山之金以铸币。”古书所言之“金”不是“黄金”,而是铜的合金“黄铜”和“青铜”。从这些权威典藉记载来看,年前建立殷商王朝的成汤就已在庄山开矿冶铜铸币了,荥经何其幸运,成为中华文明史上铜文化的发源地。这一辉煌的历史,却鲜为荥经人所知,值得我们将其作为一重要课题,加以深入研究,以增强文化自信,本文仅作一抛砖引玉。
据上面记述可考,荥经铜山文化至少从殷商开始,有年以上的历史,且时间应更长。我们可以合理猜想,荥经作为中国古代历史最为悠久的铜山之一,为古蜀国乃至中原文明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铜矿原料。有学者曾指出,在神秘的三星堆和金沙遗址里出现的那些巧夺天工的青铜器的原料或许就来自有历史记载距这些遗址最近的铜山荥经。荥经采铜历史一直延续几千年,到了汉代,这里或许仍是全国最出名的铜山。因为汉文帝将这里赐给了他最宠爱的幸臣邓通,允许他自铸钱。《史记》载:“汉文帝赐邓通蜀严道铜山,得自铸钱。邓氏钱,布天下。”邓通是汉文帝的宠臣,看相人说邓通“当贫饿死”,汉文帝却坚决要改变邓通的命运,说“能富通者,我也。”于是赐邓通荥经铜山,让他开造币厂铸钱。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铸币的国家,在几千年的铸币史中,铸钱之地甚多,但要说最著名者,恐怕就唯有邓通城而找不出其二了。为什么这么说呢,且看距文帝赐邓通铸钱年后,《水浒传》中仍把邓通写为天下第一富豪。王婆为西门庆总结的泡妞五字秘笈“潘、驴、邓、小、闲”,邓者,即富比邓通是也。邓通也一直是中国古代钱的别称之一。“多少金钱满天下,不知更有邓通城”等诗句流传千年。
荥经县出土的青铜器
从邓通铸钱的历史,更可以考据现在荥经人的主体来源。《华阳国志》蜀志载:“汉文帝时,以铁铜赐侍郎邓通,通假民卓王孙,岁取千匹;故王孙赀累巨万,邓通钱亦尽天下。”卓王孙就是中国古代四大才女卓文君的父亲,临邛(邛崃)冶铁大王。从《华阳国志》记载可以看出,拥有严道铜山的邓通,当时借助冶炼专家卓王孙的技术,双方合作,共同开发了当时的严道铜山。邓通虽最终因得罪汉景帝一文不名,寄死人家,但他们共同打造的邓通钱城却将卓王孙变成超级大富豪。因为这项合作,从邛崃迁移了大量的工人到荥经落户,荥经也有不少人迁移到邛崃定居。现今荥经人和邛崃人的口音几乎一致,已经不可辩驳地证明了这段真实存在的历史。
荥经县天凤乡矿洞遗址
荥经铜山文化承载着荥经的前世今生,让荥经在中华文明开矿铸币史上占据了重要地位。《管子·山权数》中说商汤用荥经的金属铸币,来赎救人民无食而出卖儿女的。创造财富的初心体现在荥经铜山文化中,值得我们继承与坚守。
严道铜山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