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铜陵文化创意产业势在必行
沈惠勇
此前,在铜陵镇历史文化名镇复兴行动中,曾有不少文化人士深感历史文化的挖掘与弘扬,同日益发展的市场经济还缺乏一个有效的切合点。文化人对文化产业的运作比较生疏,有部分文化人士注重写文章,搞创作,而对于这些成果如何得到社会的认可,如何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总觉得理解不深。有的人介入市场的意愿不强;有的人想介入而又苦于入道无门;少数人在市场运作中大搞炒作,甚至造假,在文化生活中出现了一些乱象。
另一方面,在商业活动中,由于缺乏文化元素的植入,总体还是产业比较粗放、停留于简单的买卖行为,有的业态经营者与文化相距甚远,没有创意,未能将自己的产业有机地融入美丽铜陵建设和历史文化复兴行动中,某些企业的民众认可度不高,因而企业发展前景也就受到很大限制。
最近,我们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护历史文物,“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等一系列讲话、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及李克强总理在今年“两会”上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讲话精神后,做了一些调查,外出到台湾、泉州、曾厝垵等地进行了一些交流。我们深深感到,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正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
什么是文化?文化是人类在生产生活中所创造、积累的一切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就我们铜陵来讲,文化宝库里的积淀可以说极其丰富、包罗万象。东山的文化遗产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哲学、伦理、语言、文章、诗词、书画、石刻、音乐戏曲、教育、科技、医学、工艺、民居民俗、地方小吃、风情,乃至寺庙文化、宗族姓氏文化等等,都蕴含饱满、持久而深刻,并得到民众的认可与呼应,完全可以同其他地区的优秀文化相媲美。我们进一步深入挖掘,还有围绕海洋文化的织网补网、民间女红手艺、娱乐形式、市井活动、家庭手工、传统食品菜肴、祭拜供品、方言歌谣谜语、婚庆风俗、节日风情……一块卵石、一丝苎麻、都足以勾起我们的浓浓乡愁,重温乡亲们旧时的记忆。
只要我们把这些多如瀚海的文化遗产充分挖掘出来,我们的文化复兴行动才算有成效。而文化遗产的挖掘,过去我们的思路大都偏重于编书、整理资料,这是必要的,也是今后不可忽视的。然而,如何让文化遗产的影响进入民众的生产生活,最有效的形式就是在编纂历史文化资料和开展文化活动的同时,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把文化发展的重任让民众来参与。
借助文创产业这个平台,策划人员、经营人员、文化人士都可以在此大显身手。
文创产业有利于提升产业品位,扩大文化的受众,创造经营者与消费者同心而不是对立的市场环境,从而提高民众的文化素养。
在发展本镇主要产业——渔业、旅游业的同时,发展文创产业有助于全方位促进经济发展,让百姓受惠。
因此,发展文创产业,是继美丽铜陵建设、文化复兴行动之后,铜陵镇发展的有一条新途径。
铜陵镇发展文创产业的条件是得天独厚的。文化积淀的丰厚,旅游资源的丰富,铜陵人优越的灵性,都使我们充满信心。特别是近一两年我们铜陵基础设施建设的有力推进,为文创产业提供了良好的硬件。镇政府已经酝酿了初步的规划,大体的思路是:点、线、面相结合:点:在已经形成规模的“朝圣楼——兆丰商城”片区、渔人码头片区、文公祠、九仙山、南门湾等主要景点以及部分名人故居打造文化创意园区。线:在团结路、顶街路、下街、南门海堤以及石鼓街、澳路街、打铁街、前后街等,发动有识之士创办显示铜陵特色的传统文化产业,形成文创街区。面:在全镇范围内,鼓励民间兴办民宿、咖啡厅、特色小吃、娱乐等行业。点、线、面的推进,努力打造形成整个铜山古城的大文创产业园。以上点、线、面的规划正在制定分步实施计划。
文创产业的繁荣,既是铜陵经济的再次腾飞的主要步骤,也是铜陵文化的复兴、普及、提高的必由之路。
文创产业与民心向背息息相关,是民生的重要内容。发展文创产业,最终正是为了促进经济发展,增加人民群众的福祉。希望全镇广大人民群众和各级、各界有志之士积极行动起来,热情参与,将奇思妙想、创新创意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创业行动,在全镇积极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氛围,着力打造铜陵全新的经济、文化发展新引擎。
沈惠勇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