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东大地历史悠长,水利工程由来已久
河东运城市蓄水工程由来已久,早在宋大中祥符年间(年)河津清润村福圣寺已有供人饮用的工程。距今已近千年。明代嘉清六年(年)万泉县大部分村庄或大或小都挖池蓄水,用于家庭用水和畜牧灌溉。到民国36年(年)全县挖地多个蓄水池。从古至今水资源一直是我们人类必不可缺的资源,所有的文化发展进步都是伴随着大江大河身边。
新中国成立后,运城地区才开始建蓄水工程,年4月盐湖区姚暹渠上第一座水库,小吕村水库开工,专属水利工程队张承镇工程师设计施工,大坝修筑材料为夯土,水库高17米,是抗洪水库,坝下有泄水深洞。水库于年竣工,年被大水冲坏,年修复,因水库过洪,已于年淤泥越积越多,现已成为河道。
20世纪50年代又先后在涑水河、姚暹渠上修建了闻喜县吕庄水库、夏县中留水库、运城市上马水库和苦池水库,这4座中型水库均为防汛缓洪水库。在年人民公社化后到20世纪70年代的“农业学大寨”浪潮中,运城盐湖去兴建了一批小型蓄水灌溉工程,较为有名的是年11月绛县紫家峪水库,它是运城地区第一座砌石坝、坝高36.8米,库容万立方米,设计水利灌溉面积1.6万亩,年划归陈村灌区管理。年10月绛县里册峪水库动工,设计为砌石拱坝、用定向爆破法筑坝,被定为山西省水利科研项目。该工程由原地区水利局高级工程师,后任运城行署副专员、现已退休的梁汝涛和王克勇同志设计,坝高57米,于年元月23日爆破筑坝,装炸药吨,上坝片石28万立方米,平均堆石高36米,上坝率达78.2%,堆坝获得成功。大坝迎水面护坡为沥青混凝土防渗斜墙。
本区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修建的蓄水工程,由于当时时间要求紧,有的工程未搞勘探设计和审批,就发动群众一拥而上,因此工程质量差,经不住灾害的考验。年万荣县在东埝底村西修建孤山被流赛水工程一跃进泉该工程挖宽50米,坑周边坡:当挖到12米时尚无水可出,后又改打井5眼,结果均无水,有1眼水井出水量极少,该工程投工25万个,动土石8万立方米,耗资21万元(不计群众集资)是典型劳民伤财工程。现在的小型蓄水工程是经过多年的改造配套存留”下来的。
像稷山县的晋家峪水库,在于西社镇,水库存量万方米,兴利库容万方米。属于小(一型大席绿过多年工调整水价,实行节约用水等措施,至今效益发挥较好,工程维护管理及库区面貌大有改观。水库受益区的小麦市产都在公斤以上,棉花都在75公斤以上,各种经济作物和果园平均收入户均达0元之多,6个受益村粮棉产量及经济收入都排在西社镇的最前列。
芮城县的东升水库,位于西陌镇,经过维修改造工程设施,节约用水,挖掘水源等措施,降低了消耗,增强了经济效益。在年5月份旱情比较严重的情况下,水库的供水量虽然有限,但受益村的人均年收入还达到元。运城地区的蓄水工程截止年底,共建成中小型水库座,其中中型水库4座,小型一类水库36座(灌区内10座,灌区外26座):小型二类水库75座(灌区内13座,灌区外62座),总库容.25万立方米,总投资.65万元,,效益42.万亩。
中型水库4座,主要是防汛缓洪水库,库容.36万立方米,投资.56万元,另外累计维修费.6万元。但实际仅有吕庄水库年灌溉2.03万亩。小型一类水库36座,库容.07万立方米,投资.73万元(其中国补.16万元),年灌溉面积31.万亩。小型二类水库75座,库容.82万立方米,投资.76万元(其中国补.55万元),年灌溉面积8.万亩。这些中小型水库主要分布在运城、芮城、万荣、平陆、夏县、新绛、稷山、绛县、闻喜、垣曲等10县(市)。此外,全区还有塘坝处,除临猗县外,分布于全区12个县(市),蓄水量为.86万立方米,灌溉面积1.59万亩。
这些水库为百姓带来了无数的便利,促进了当地的农业经济发展和百姓的生活质量。在一代代前辈的努力下才有了我们现在幸福美满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