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老徐州人都没见过的明信片,辗转70年,

“潮宝萌娃”台历宝宝大赛

点击下方图片链接投票

↓↓↓

年,德国的一名画家在一张硬纸上画了一幅画,并写了几句问候的话,打算寄给他的朋友,但是他却没有找到这么大的信封来装这幅画。邮局职员建议他把收信人的地址与姓名写在画的背面寄出去。据说这是明信片的由来。年10月1日,奥地利发行了世界上第一枚明信片。

中国从晚清时期开始发行明信片。年清政府发行了中国第一枚明信片,即"大清国一版蟠龙直式片",面值1分。

清末官员审案明信片

但是我们现在能看到的解放前反映中国社会的明信片,基本上都是外国发行的。

日本发行的清朝大员图,里面有张之洞、摄政醇亲王、庆亲王、袁世凯等

外国人拍摄的年清政府斩杀罪犯的照片,竟也被制成了明信片公开发行。

日本人对明信片情有独钟,在二战时期,他们在海外疯狂发行明信片,记录他们的侵略足迹。上世纪30到40年代,日本人把重镇徐州印在了明信片上。

云龙山上的贞节牌坊群

旧时云龙山上的石牌坊是骑着山道由下往上建筑的,座座都是石墩、石柱、石梁、雕空石刻插花翘角牌顶,共有20多座,每座均在5~6米高。绝大多数是为贞妇烈女树立的节孝牌坊。

云龙山北大门

年,我市著名作家董尧先生云龙山留影,那时的牌坊还完好着。后来,这些石牌坊大都被当做“四旧”被砸烂,或用于铺路,或用于盖房。

云龙山入口

鼓楼北的一段街道曾经叫府署前街。年后叫中山街北市,日伪时期称为公明街。现在是彭城路北段。

公明街(彭城路)

徐州民俗专家李世明先生对“徐州历史中轴线”有过多年的研究,他认为,在古城徐州,最核心的一条中轴线,应该就是“沿彭城路一线历史廊道”。

正面那幢高高的门楼,便是“鼓楼”。鼓楼在西楚故宫(彭城一号)南门外,是古代官方建筑的一种。所谓“晨钟暮鼓”,晚上打的鼓就在这鼓楼之上。现在鼓楼地面建筑已经没有了,不过给咱徐州留下一个“鼓楼区”,是个纪念。

徐州城南门(鼓楼)

据徐州民俗专家李世明先生考证,徐州鼓楼南面前脸为一座精美的牌坊,上覆琉璃瓦。牌坊上有覆檐,覆檐下是匾额,题“江北第一楼”五个大字。其下是雕花石梁,再下是宽敞的拱券楼门洞,拱券是四层砖一层石,可谓精致。从偌大阴影可以看出楼门洞很深。透过门洞望去,可以清楚地看到府衙里霸王楼高耸的楼脊。鼓楼的砖柱两侧各有门楼,楼有屋檐。牌坊后是三开间的鼓楼正楼,东西各有角楼,前有回廊可以行走。

看看后来的被眼药广告冠名的“江北第一楼”。

彭城路从西楚故宫(彭城一号)开始一路向南,有众多老徐州地标:西楚故宫、徐州文庙(奎星楼在此)明代鼓楼、汉代城墙、一文亭、城墙南门、户部山、范增墓。

(李世明绘制的老徐州鼓楼街概况)

奎楼,徐州五大名楼之一。年《徐州游览指南》记载,“奎楼在月波街东南,高三层,内祭奎星,亦名奎星楼”。徐州城城墙拆除前,出东城门,东去南拐,即可看到奎楼。而这座拐角楼建筑20世纪50年代仍在。

苏姑墓也是当时彭城路的一个地标。相传东坡知徐州府时,黄河水患,即将淹没全城,苏东坡年仅13岁的幼女,投河而死,之后水退城安。徐州百姓感念苏姑义举,建了此墓。

沦陷时期的宝兴面粉厂

年资本家杨树成在镇平街(今朝阳市场对面)创建了宝兴面粉厂,是解放前徐州的工业符号。“著名的台儿庄战役,参战的4.6万中国军队部队军粮中的面粉均由宝兴面粉厂无偿提供。”徐州沦陷后,徐州宝兴面粉厂落入敌手,被纳入日本“东亚制粉株式会社”。

年日本人在徐州建立华幸汽水厂,生产牡丹牌汽水,工厂设在三官庙。

快哉亭公园位于解放路原徐州人民政府对面,面积72亩,原名人民公园,因园内有座快哉亭,年改名为快哉亭公园。

40年代的徐州公园莲池四角亭

当时能有这风景的应该就是快哉亭公园。年北伐军进驻徐州后,将快哉亭及荷花池辟为公园,建有九曲桥、凉亭、石桥和水阁。

80年代的快哉亭公园

奎山塔,坐落在古徐州城东南奎山主峰上。年,徐州人万崇德所建。塔身七层,高约60米,顶树相轮式塔刹。建筑平面正八边形。塔刹因遭雷击,毁于清末民初。20世纪五六十年代塔体基本完好,只是砖砌的台基零落坍塌,塔体的四周多有开裂,塔身正直,无倾斜。奎山塔后遭拆除。

“奎山塔影”为古“徐州八景”之一。

在徐州北关庆云桥东的黄河故道南边,耸立着一座巍峨壮观的牌楼。牌楼正中横匾北面书“大河前横”,南面书“五省通衢”。京杭大运河开通以后,徐州地处东西南北水运要冲,就成了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五省的咽喉,所以被称为“五省通衢”。

徐州沦陷时期,日本人在故黄河上修的济众桥,现在原址重建,沿用明朝时的名字弘济桥

在大马路上的故黄河迎春桥是另一个热点,很多照片上都有迎春桥的影子。

迎春桥旁的洗衣女

手绘版的迎春桥

徐州故黄河清流

驻地在徐州的汉奸组织“新民会苏北总会事务局”

新民会起源于抗日战争时期,是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建立的反动政治组织。以亲日反共为职责,集拢了一大批汉奸骨干,组织极其广泛,不仅城市有,而且散布于乡村小镇,并建有各种形式的附属团体组织,其活动涉及思想文化、政治、经济及军事各方面。

徐州大观

徐州全景

徐州郊外喇嘛塔(这是哪座塔?)

徐州北站,原名孟家沟站、铜山站,建于年,有着光荣的革命斗争历史。年5月,日寇渐迫徐州,徐州机务段的铁路员工不甘做亡国奴,他们驾驶机车分津浦、陇海两线南撤。在南撤军中,机车担当了运输军事物资和遣送难民工作。据统计,8年抗战中,有名津浦铁路员工为国捐躯。

从徐州寄往日本的明信片

美国人发行的“徐州西城门”明信片

徐州民俗专家李世明先生根据画面上正对城门有座小石桥这一信息曾作出判断:这是徐州城西门瓮城外的场景。西门大街(现徐医附院后的和平街)曾经有不少药店,“祥顺兴”、“春发正”、“广济堂”都在这条街上。年,美国人在西门附近开办了徐州第一个西医诊所——福音诊所(后称“医院”),年在其隔壁又建“医院”,后合并称为“医院”,这也是现在的徐医附院的前身。

编辑:许波责编:朱宸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wanrongzx.com/wrxdl/102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