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与台湾玄天上帝缘系一脉,香火同炉)
铜山北极殿
(东山岛铜山北极殿)
铜山北极殿,亦称东山北极殿、铜陵北极殿,位于福建省东山县铜陵镇下田街大庙头,为东山县首批文物保护单位。
北极殿,也叫真武庙、上帝公庙,主祀北极大帝,亦称玄天上帝、真武大帝,俗称上帝公。据传明太祖朱元璋当年起义造反,有一次遭元兵追杀走投无路之时,藏进一间北极殿(真武庙)的主神金尊后面,得到神明护佑躲过生死一劫,故其建立明朝登基之后,遂颁诏敕封玄天上帝为护国大帝,成为明朝廷尊奉的神位最高的神明。
《铜山志》(清乾隆本)和《东山县志》(民国稿本)记载:铜山北极殿于明成化四年(年)由总兵黄廷标倡建。除了主祀玄天上帝之外,后又配祀注生娘娘、注寿娘娘和伽蓝公。建成之后数经修葺,增筑厢房,拓宽庙前场地,规模更添壮观,故被称为“大庙头”,为东山十大古庙之一。
铜山北极殿为台湾、澎湖众多北极殿(亦称真武庙、上帝公庙)的香缘祖庙。东山与台湾仅有一水之隔。明代中期开始有东山商渔船川走于台湾海峡,并陆续有人入台垦耕或经商。铜山水寨官兵于嘉靖年间游戍澎湖,万历年间驻戍澎湖和台湾,相传即有兵民祈请铜山关帝庙和妈祖宫(龙吟宫,今铜陵天后宫)香火及北极殿香火到台澎分灵建庙。
(铜山北极殿大殿)
明末清初,民族英雄郑成功屯师东山。康熙三年(年),郑成功之子郑经的部队最后从铜山撤往台湾。清军攻入铜山后实行“迁界”(迁海)政策,全岛荒废,岛民尽迁内陆(至康熙十九年“复界”,岛民始回归)。翌年,负责镇守澎湖等岛屿的郑成功部将林陞到大陆沿海侦察,一日到铜山,至北极殿,见庙宇颓败,断失香供,听其部属铜山人黄某介绍铜山玄天上帝灵验,遂将庙中玄天上帝金身神像奉请上船,回台湾后建庙奉祀于台南,即今台南北极殿,又称台南大上帝庙。据现存《惠安王忠孝全集》十二卷《东宁上帝序》载:“迩者总戎林君,提兵入内地,舟泊铜陵,见荒庙中有真武尊像在焉,遂奉以东。其同事黄君者,铜人也,曰:此吾里夙所敬者,神与人若相巧然,遂有建庙之募,属余为之引。”。由此,铜山北极殿最初的玄天上帝金身至今犹供奉于台南大北极殿,威灵显赫,香火八方。
(台南大北极殿供奉明末清初从东山北极殿渡海移灵的玄天上帝金尊)
而澎湖东甲北极殿,据说系由明末铜山兵民从铜陵北极殿分灵入澎所建(具体未得稽考)。据该庙碑记所载,清乾隆五十六年(年),澎湖水师协标右营游击黄象新(东山铜陵人,官至广东水师提督)等劝捐重修。台湾日据末期,澎湖东甲北极殿被盟军飞机炸毁。年间,由东山人驾船奉请铜陵北极殿玄天上帝金身神像入澎再布香火,又从东山购运杉材入澎修复东甲北极殿。此后,澎湖上帝公香火日盛,并衍播周边其它地方,“东甲及红毛城两社民众共拥该庙为主庙”。
入清以后,东山与台湾两地往来尤为频繁,铜山营班兵轮戍台澎年有余,行商、捕鱼和移民入台者更多,北极殿分香入台尤广。现澎湖和台南、高雄、屏东、彰化、嘉义等地北极殿及奉祀玄天上帝的宫庙,其中大部份香缘承袭东山,或从台南大北极殿分灵。
(澎湖马公岛东甲北极殿)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罗炤等有关文史专家学者考证,铜山北极殿曾为明末清初南少林与天地会在东山进行反清复明秘密活动的地点之一。史载,康熙三年(年)三月,清兵攻入铜山,杀人山积,逼逐全岛“迁界”,据传当时住持北极殿的南少林老和尚宁死不屈,惨遭尸首分身,至康熙十九年(年)“复界”,其头颅犹在庙中,百姓将其殓入“金斗瓮”,在前殿设坛供祭,尊称为“孤魂甶主”。民国二十年(年)后,北极殿增祀宋大峰祖师、三坪祖师和华陀爷,并设置明末东山为国殉难的四忠臣——黄道周、陈瑸、陈士奇、林日瑞的神位牌。过后,地处海边的东山真君宫因遭台风大潮侵袭,其奉祀的保生大帝神像也曾一度移奉北极殿。
北极殿自明代建成以来,因地处城区中心,香火鼎盛。入清后,北极殿为铜山士庶举办善事和祭祀活动的场所,历朝皇帝驾崩,士庶丁忧国殇,均于此设置灵堂举行祭奠,故清代曾设万寿宫。
民国二十一年(年),铜山北极殿由地方慈善人士及华侨捐资,成立“东安善堂”,为东山县民间慈善机构。抗战期间,北极殿与东山全岛寺庙因国民政府“破除迷信”而被废,仅存“东安善堂”。“东安善堂”自成立后,在施贫济困,收容难民,抚恤孤寡,施医济药,抚育弃婴与施赈棺木,建筑义冢,收埋无主尸骸等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社会的工作。特别是在东山三度抗战和年“7.16”东山岛战役中,为清扫战场,处理战后有关事宜方面多有善举,受到政府表彰。
铜山北极殿被废数年后(抗战胜利后不久)恢复庙祀,年破“四旧”运动兴起,再度被废,同时东安善堂停办。年北极殿恢复重修,香火日盛,闽南、粤东及台湾和海外喜缘不断。东安善堂同时恢复施赈救灾慈善活动,并协助文化考古部门为考察、研究海峡两岸地缘与文缘关系,清理远古人类及动物骨骸化石,提供了不少服务。
(笔者访台期间与台南大北极殿主事交流合影)
新时期以来,台湾信众多次到东山铜陵北极殿晋香谒祖。自年以来,澎湖信众数次组团到铜山北极殿谒祖,隆祀玄天上帝,并多次捐资重修祖庙。9年11月2日,铜山北极殿组团74人奉请上帝公金身神像,跨海到澎湖参加马公岛东甲北极殿重修入火落成庆典活动,并巡安澎湖,受到隆重迎祭。铜山北极殿玄天上帝金尊驻驾澎湖两月有余,至年1月16日,由澎湖信众27人护驾返回东山,海峡两岸民间往来和宗教文化交流得到进一步增强。此后,两地往来交流频繁。
现铜山北极殿存有当年入澎分灵的玄天上帝金身神像。该庙殿建筑面积.56平方米,坐西北向东南,有前殿、拜庭、大殿、左右厢房、走廊等。主座面阔三间,进深三间,抬梁式木构架,悬山顶。前殿为亭楼式构筑,大门檐额悬挂雕花鎏金匾:“北极殿”;亭楼上方为闽南特色工艺彩瓷剪贴雕饰“双龙戏珠”、“八仙八骑”及汉唐人物故事造型群塑。大殿匾额为原题仿制木质黑漆鎏金大字:“金阙化身”。神殿两边立鼓础梭形大圆石柱,上刻对联:“水德渊源流炎海,帝威显赫耀南天”(道光丁未年监生沙大扬敬题)。大殿内另有额匾二块,一为“法著南天”,一为“法云普遍”,均为原题仿制。另有石柱刻联:“帝乃星辰四海咸知拱北,德高华岳千秋共祝如南”(道光丁未年生员汪如衢、信士汪如衔、汪如耀敬奉)。拜庭中有一对四角石柱,题刻:“道光丁未乡耆黄献珍敬答谢”。尚有新雕四根青石蟠龙大柱,其中一对为台湾基隆泉籍同胞陈永升先生所敬送。前殿额匾:“玄灵通天”。殿中圆柱石刻对联:“北极耀钧天帝德巍峨八表星环紫阙,南溟朝圣地神威赫奕三台日丽丹霄”。大门两边石柱刻联为“奕奕灵光九野星辰齐拱北,巍巍至德千秋士庶共蒙庥”(道光丁未年桂月谷旦立)。
现铜山北极殿又于大殿跨院右厢廊修建清元宫(据传原址在九仙山观音亭,即今恩波寺),奉祀普提祖师、哪吒三太子、老仙祖和南斗、北斗星君等,相传其中部分神祇香火亦于明清时期衍播入台。
(澎湖马公岛东甲北极殿大殿玄天上帝神龛)
附注:王忠孝,宁长儒,惠安人,崇祯元年(年)进士,初授户部主事,隆武朝授光禄寺少卿,后擢为左副都御史,协理院事,与郑成功共事隆武帝。顺治十年(年),永历帝敕授兵部右侍郎。康熙二年(年)清兵克金、厦,忠孝先与郑成功夫人董氏和宁靖王朱术桂等避居铜山(今东山县铜陵),康熙三年同往台湾,两年后卒于台,享寿74岁。遗有《惠安王忠孝全集》十二卷(手抄本),该集保存有其渡台后所写的《东宁上帝序》,是歌颂郑成功驱荷复台伟大业绩与记载东山北极殿和台湾北极殿香缘关系的重要史料。
.5.12修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