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创新父子兵
——万荣中学赵嘉晨同学、赵雁军老师发明获国家专利
万荣中学在全面实行素质教育的同时,也非常注重同学们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发明成果不断涌现,其中高三赵嘉晨同学及其辅导老师赵雁军老师的发明——加法器电路和电子设备,喜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在上高二年级时,物理课中有门电路知识,虽然只有短短一节课,不是主要考核内容,但不好理解,赵嘉晨同学就去请教他的信息(通用)技术老师--赵雁军(也是他的父亲)。门电路是数字电路的基础,是计算机加法器的核心组成部分,这里学明白了,对以后学习计算机组成原理、程序编写都有很大帮助。
赵嘉晨同学和赵雁军老师在网上、计算机书籍中查了很多有关门电路的解释,最后发现有人用继电器焊接组合来演示门电路,就比较容易理解。当时不巧遇上疫情,他们在家中,只能从网上买了很多继电器去焊接门电路,效果确实不错,很容易明白其中的原理。
但市面上的继电器各式各样,有上百种之多,大多数要通过专业的焊接才可以使用,比较复杂,对于普通学生难度较大,并存在一定的风险!为了让同学可以方便、快捷的组装出这种继电器加法器,他们联系厂家,定做了特殊的继电器,可以直接插在面包板上使用,象搭积木一样简单,省去了焊接这一复杂过程,安全、快速!
最关键的是他们设计定做的继电器外壳可以随时打开,可以方便的观察继电器里面的开关状态,方便以后的复杂调试。在经过反复测试、优化、实验后,最终确定了这一创新发明电路。
赵老师在给赵嘉晨他们上通用技术课时,第一章就是关于知识产权以及专利申请的内容。赵老师通过很多当前的发明案例,潜移默化中激发了同学们的创新欲望,同时让同学们也逐步有了保护知识产权意识。
赵嘉晨同学在课中也学习到了:专利就是以公开换保护。公开可以让更多的学习者了解这项技术,同时取得专利又可以保护他们的创新成果。于是他们在中国专利局网站上检索类似发明,结果显示以前并没有这方面发明。于是他们在去年6月25日向国家专利局提交了专利申请,经过近一年的期待,今天他们的发明专利终于获得授权,证书终于颁发下来了。
同学们可能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很多问题、很多困难,大家一定要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它们。要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从中锻炼自己的创新意识,在将来为国家的创新工作做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