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1
按计划参观完东岳庙后,下一站是后土祠。从万荣宾馆到景区没有公共交通工具,只有出租车可达,话来回需二百左右,对穷游者来说太贵!
退房时与宾馆服务员打听是否有除出租车以外交通工具可达,服务员告诉我了万荣县境内拼车电话,价钱还真划算,单程才二十五块。
后土祠(国四)位于万荣县西南部黄河与汾河交汇岸边处,是华夏大地上最早祭祀后土的祠庙。后土在道教神话体系里四御中的最后一帝,玉皇大帝管理天上被称为天公,而后土娘娘则是管理土地最尊之神,被称为大地之母。成语以及许多影视作品里所提及的“皇天后土”的后土,就是指这里的后土娘娘。
自汉武帝在此建后土祠,先后有汉武帝刘彻,唐玄宗李隆基、宋真宗赵恒等九位皇帝来此祭拜祈福。汉武帝留下了著名的《秋风辞》,唐明皇则写有一篇《后土神祠碑铭》。
由于黄河、汾河河道频繁变迁,洪水泛滥,后土祠曾历次被冲毁又不断迁移、重建。清朝同治六年,后土祠再次被黄河冲毁后,同治九年,在庙前村北的一处高崖上重建祠庙,也就是现在祠庙的位置。
山门由正门与东西俩偏门组成。在宋代之前,正门只有帝王才能步入。清朝同治后,正门会在庙会时才开放。
山门背后是过亭台。
遇到庙会等重要祭祀日子中门会打开,上面有跳板连接左右两侧,上面唱戏,人呢可以从下面穿过。
双戏台两侧是钟、鼓楼。日月旗杆为清咸丰年间遗件,原旗杆有三节,立在老庙的门口,给人感觉有直插云霄之势,彰显出皇家祠庙的威严与庄重。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只是原件的三分之一之长。
双戏台左侧是道家台,右侧为佛家台,与山门后的戏台构成一个“品”字型三戏台。
三戏台三出戏(此图来源网络)
道家台
佛家台
戏台上方的木雕
献殿是祭祀时摆放供品的地方。由二十四根木柱和四个门洞组成,代表一年有二十四个节气以及四个季节。
二十四根木柱下的柱础石,刻着形态各异的四十八个狮子。
献殿西侧有曾被洪水冲刷淹没在黄河中的明代嘉靖年间刻的轩辕扫地碑,碑上刻有“轩辕扫地之坛”六字。
东侧《宋代后土祠全貌图碑》。此碑绘于宋代,金代刻制,明代重刻。
献殿梁构
站在献殿中心视角看正殿
站在正殿中心视角的香庭
正殿上方中间一组的四层镂空木雕,五个小孩寓意“五子登科”,葡萄寓意“多子多福”,梅花与喜鹊则寓意“喜上眉梢”。
过正殿就是秋风楼
现存的秋风楼为清同治年间遗构,砖木结构,清光绪年间增修楼梯,二、三楼层都藏都有汉武帝刘彻的《秋风辞》碑各一块。为保护文物。现秋风楼停止游客登楼参观。秋风楼的名字源于汉武帝所写的《秋风辞》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
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据《汉书·武帝纪》,汉武帝刘彻到河东汾阴(今山西省万荣县西南)祭祀后土(土地神),前后共五次,就一次是在秋天,即元鼎四年(前)十月,那年刘彻四十四岁,已在位二十七年。这次出巡途中传来南征将士的捷报,逐将当地改名为闻喜(现有运城闻喜县)沿用至今。十月正值秋风萧飒,鸿雁南归,汉武帝泛舟汾河,饮宴群臣,触景生情,感叹人生易老,岁月流逝。吟唱了一首流传千古的《秋风辞》。
汾河在此与黄河交汇,黄河对岸是陕西韩城,是司马迁故里。
后土祠非常值得一来,尽管景点交通不太方便,好歹可以拼车,费用也不贵。由于第二天要去李家大院,当晚就夜宿荣河镇。
荣河镇可选住宿不太多,网上预订很少。介意住宿的人或者不去李家大院的,参观完后土祠可以直接去河津。
家庭旅馆,还价后60元成交。
.05.12
一早起来,在镇子上闲逛了一圈。
一组荣河镇街景
猜猜这辆车做什么用的?
李家大院交通是最不方便的,还好Y师傅给我安排了车。感谢
来李家大院参观的大部分是团客,看点也不多,虽然它与乔家大院、王家大院并称为“晋商三蒂莲”,素有“乔家看名,王家看院,李家看善”之说。但个人觉得想看山西明清时期的传统民居,不如去平遥看。
结束李家大院参观,在Y师傅帮助,在晚上六点左右到达了河津市。
下一篇河津市
Tips:需要万荣县境内拼车平台电话号码以及司机Y师傅电话号码,可在后台向我索取。
自娱自乐
水平有限
不喜勿喷
请勿盗图
欢迎转发
hzszw三餐四季温暖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