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云龙山庙会又来了热闹依旧,心情却有

在徐州的庙会中,规模最大的是云龙山庙会。云龙山下那一段长长的和平路都是庙会的地盘,每到农历二月十九,这段路会封上专门用来赶会。但是随着城市发展,车辆越来越多,为一场庙会封一条繁华的路段变得不现实了,云龙山庙会就被搬进了山脚下的东坡文化市场。虽然地方变小了,但是徐州人赶会的热情依然不变。

今年云龙山庙会现场图

今天(3月15日),历史悠久的徐州云龙山庙再一次如期赴约了。其实按照约定,农历三月十六,也就是明天,才是徐州正经的云龙山会,但是每年正会的前一天都会有不少人提前去逛,今年的人尤其多,摩肩接踵,人气丝毫不亚于正式开会。

今天(3月15日)的云龙山庙会

每年的庙会上都有一些标配:中低价位的古玩玉器、会跳舞的电动小狗、拨浪鼓、各种一捏就会响的小玩具……这些小时候觉得很神奇的玩具,长大后再次看到,只觉得时光真是奇妙,你觉得应该留下的偏偏带走,你觉得已经不合时宜的却顽强地存在着。

会上的小玩意儿

会上遇到一位卖纯手工绣花鞋的老奶奶,鞋子做工精美,一针一线都是这位老人亲手缝的。老人感叹着,不知道还能做几年。的确,这种效率低下的工艺已经不适应时代了,但是我们还是希望那种独特的古典美可以流传下去。

草编的栩栩如生的凤凰、蝴蝶、蚂蚱……年轻人很少有会编的了。

年轻的妈妈带着孩子来赶会,让我想到小时候妈妈带着我赶会的场景。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命运从来不介意轮回。曾经被别人牵着手的小孩子,如今成为了牵着别人的大人。相似的场景,颠倒的身份,作为八零后,如今赶会,看的已经不是琳琅的商品,而是满目的回忆。

摊主大部分都是老人也许后人无会可赶了

记得小时候赶会时,摊主大部分是中年人,精力旺盛,吆喝卖力,整个会上吵得听不见旁边的人在讲什么,这次再来,摊主已经明显老龄化了。

其实今天天气并不冷,但是每一位老人摊主都默契地带上了帽子……

满面的皱纹证明的奔波的辛劳,赶会的小商贩总是格外辛苦的。

这皱纹似乎也是徐州庙会从中年走向老年的预兆。年轻人已经不屑于再做这样的小生意了,等这批人真的老去,庙会会怎样?

再过十年,等下一代人长大,这种传统的庙会会不会进入会场对面的徐州博物馆成为被参观的历史?我希望不会!

这种喧嚣的热闹里有十几代徐州人的回忆和期盼,

如果没有了庙会,每年春天,我们还能期待些什么呢?

令人略感欣慰的是这位制作糖画的小哥,年纪轻轻却耐得下心学习这门老手艺,甚至把支付宝和







































中科白癜风
白癜风又快又好的偏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wanrongzx.com/lswh/11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