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党中央、国务院授予谢高华同志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并获评“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催生培育者”。
对浙江衢州而言,
谢高华不仅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
更是驱赶旱魔的带头人,
当代治水先锋!
今天要说的是,
谢高华与衢州两个水利工程的故事。
一、谢高华与乌溪江引水工程
乌溪江引水工程(以下简称乌引工程),是集农业、工业、生态、发电、旅游和人民生活用水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水利工程。它横跨衢州、金华两地,洞穿十八座大山,越过10条溪流,总干渠长达82.7公里,可灌溉农田50万亩,开发利用低丘红壤25万亩。这一划时代的“水利巨制”正是在谢高华的力推之下最终建成的。
谢高华出身于衢江区横路乡贺邵溪一个赤贫的雇农家庭,他深知,水对于衢州农业和农民的命脉意义。
上世纪70年代,谢高华先后担任衢县县委副书记、书记,衢州(县级市)市委书记。其间,他参与决策并组织衢县人民修建了3.9公里的西干渠,从乌溪江上的黄坛口水库引水,解决了5万多亩农田的用水紧张问题。
修好西干渠后,谢高华又建议修建规模更大、受益范围更广的乌引工程,后因国民经济调整等原因,工程未能实施。
年衢州建市,眼见衢州人处在“三年一小旱,五年一大旱”的苦苦挣扎之中,时任衢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的谢高华很不是滋味,再次萌发了建设乌引工程的念头:背水一战,勒紧裤带,把乌引搞上去!
在他的力推下,衢州市委、市政府把乌引工程建设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年9月,衢州市乌引工程建设总指挥部成立,57岁的谢高华任总指挥。
年1月2日,“乌引”正式动工。此后的半个月,一万多名义务出勤的民工从四面八方陆续汇集到衢南枢纽站和渠首4公里的工地上,摆开了阵势。
▲.12.22衢县石梁捐款(周志浩摄)
乌引工程开工后,很快面临资金紧张问题。为筹集建设资金,谢高华提出发动群众自愿捐款的想法。于是,上至衢州市委书记,下至衢州的普通农民,纷纷慷慨解囊,只用一年时间就筹集资金多万元。
当时,工程装备很少,更多的是依靠人工肩挑手挖。为了靠前指挥,谢高华将总指挥部办公室从衢州市政府大院迁到工地现场。只要不外出开会,他几乎每天吃住在工地。在万人会战的山坳里,在工程推进的技术分析会上,在发生塌方事故的黑暗隧洞中,处处留下了他消瘦而高大的身影。
▲(左一)谢高华
谢高华总说,困难总是有的,但困难是可以克服的,“我的办法呢,就是发动群众,群众是真的英雄。我们要相信党,要相信群众,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没有过不了的坎。”
虽然时值天寒地冻,然而劳动人民的激情似火,在红旗和标语牌下,是往来如织的6.5万人的劳动大军,上百部推土机、千余部拖拉机和翻斗车一起发出雷鸣般的轰响!《人民日报》以醒目标题惊呼:“多年没有见到过的场面!”
“乌引工程衢州段修了4年多,我也在工地上跟着谢老4年多。衢州段总长53公里,跨越了10条溪流,穿过了18座山,打了18个隧洞。谢老到过每一处工地,钻过每一个隧洞。”时任乌引工程衢州段副总指挥翁云祥回忆说。
谢高华的实干精神鼓舞了因治水梦想而聚合在一起的普通劳动者,他们劲往一处使,形成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乌引精神”。
年,乌引工程衢州段完工,一举结束了衢州南部农田干旱的历史,被衢州人誉为“江南红旗渠”。
“乌引”的建成,给衢南23万亩农田送去清泉,使那里的25万亩荒山和河滩得到开垦;使20余万居民获得清洁而充足的饮用水;林、牧、副、渔得到综合开发,生态环境亦大为改善。
(点击放大)
二、谢高华与铜山源水库
▲年元旦,谢高华陪驻衢部队领导视察铜山源水库泄洪洞(林国镇摄)
在乌引工程开工建设前的年,铜山源干渠也全线通水,极大缓解了衢北地区的农业灌溉用水问题。而铜山源水库,也是在谢高华的带领下修建完成的。
年,谢高华担任衢县县委副书记,分管农村工作。他上任第二天就到铜山源水库来了,了解水库运行情况。铜山源水库在年和年曾两次动工,都因工程量大、困难多等原因而没有建成,直到年再次复工。
▲水库建设中悬崖峭壁上人工打炮眼
年,铜山源水库基本建成,这座以农业灌溉为主,结合防洪、发电、水产养殖等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利骨干工程,成为衢北二区一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力水源。
▲铜山源水库首次泄洪
大坝建设逐步推进后,配套的渠道建设提上议事日程。
年5月16日,衢县县委决定建立渠道建设指挥部,时任县委副书记谢高华任指挥。总干渠分东、西两条,共长65.29公里,干渠25条,共长公里。从施工质量到政策处理,谢高华深入工地,亲力亲为。
▲铜山源引水渡槽
年元旦,库容1.21亿立方米的铜山源水库举行竣工典礼。水库灌溉衢县、柯城区、龙游县的16个乡镇,和国营十里丰等3个农场共25万亩农田,还有约20万亩黄土丘陵受益。
▲年元旦,谢高华(右二)为铜山源灌区全线通水剪彩(林国镇摄)
▲年1月1日,群众欢庆铜山源水库通水
年元旦,库容1.21亿立方米的铜山源水库举行竣工典礼。水库灌溉衢县、柯城区、龙游县的16个乡镇,和国营十里丰等3个农场共25万亩农田,还有约20万亩黄土丘陵受益。
年,铜山源水库灌区遭受了一场百日以上大旱(6月7日-10月4日)。期间,谢高华先后6次深入灌区与各县、区、公社领导到抗旱第一线,协调上下游的供水需求。当他视察了下游地段的严重旱情后,主持召开了两次灌区各级负责人会议,并提出了“先下游后上游的供水原则”。这一政策很有效,虽然大旱,但灌区范围内晚稻普遍丰收。
只为民利,无问西东。
再次向治水先锋谢高华致敬!
来源:衢州市水利局、衢州广电传媒、衢州报业传媒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