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的伟大时刻,学院团委现推出“群星闪耀”专栏,为大家介绍优秀党员先进事迹与精神。回望历史,展望未来,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群星闪耀
本期人物:
-
陈独秀、李大钊
陈独秀
年10月9日-年5月27日,原名庆同,官名乾生,字仲甫,号实庵,安徽怀宁(今安庆)人。中国近现代史上伟大的爱国者、伟大的革命家与改革家、伟大的民主主义者、伟大的启蒙思想家。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是20世纪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倡导者;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是五四运动的思想指导者;是马克思主义的积极传播者;是中国共产党最重要的创始人;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最主要的领导人;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第一个深刻总结、反思苏联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经验、教训的人。
陈独秀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特别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也因其一生有过许多变化而成为复杂的历史人物。
他在年回国后积极参加拒俄运动,组织安徽爱国会。7月在上海协助章士钊主编《国民日报》。年初在芜湖创办《安徽俗话报》,宣传革命思想。年组织反清秘密革命组织岳王会,任总会长。年入东京正则英语学校,后转入早稻田大学。回国后,去浙江陆军学堂任教。 年武昌起义之后,陈独秀在杭州鼓楼张贴声援武昌起义的檄文。不久,任安徽省都督府秘书长。年参加讨伐袁世凯的“二次革命”,失败后被捕入狱,出狱后于年到日本,帮助章士钊创办《甲寅》杂志。
《安徽俗话报》
《甲寅》
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并主编《青年》杂志(一年后改名《新青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发端。《新青年》推出德先生和赛先生,批判孔孟,倡导自由。
为使《新青年》适应形势需要,从第五卷五号起,陈独秀在其上刊登了蔡元培在天安门前的讲演和李大钊《庶民的胜利》、《Bolsherism的胜利》;并于年12月22日与李大钊等创办《新青年》副刊《每周评论》。这期间,他以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宣传马克思主义,反对封建的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和主要领导人之一。
《新青年》
《每周评论》
年初他潜往上海,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首先成立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同时与其他各地的先进分子联系,发起成立中国共产党,成为主要创始人之一。从中共一大到五大,先后任中央局书记、中央局执行委员会委员长、中央总书记等职务,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年6月,在中共三大中,他针对性地提出了建立国民革命联合战线的思想。
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孙中山先生对国民党进行了改组,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召开了国共合作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建立,全国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反帝反封建的群众运动,推进北伐,促进了中国革命形势的高涨。
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北伐革命军
在大革命后期,他的右倾思想发展成为右倾机会主义,执行共产国际指示,放弃对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中等资产阶级的领导权,尤其是放弃对武装力量的领导权,对国民党右派的进攻采取妥协投降的政策。年7月中旬,中央政治局改组,他离开中央领导岗位。
抗战爆发后,他于年8月出狱,审时度势,积极参加抗日活动。先后住在武汉、重庆,最后长期居住于四川江津,生活拮据,但拒不接受国民党的汇款。年5月27日陈独秀在贫病交加中逝世。他的墓位于安庆市北郊十里乡叶家冲月形山麓。墓碑上只有“陈独秀之墓”五个字。尽管无任何说明和评价的文字,但陈独秀早年在新文化运动和建党之初的突出贡献却是不可磨灭的。
陈独秀墓园
李大钊
年10月29日-年4月28日,字守常,河北乐亭人。年考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年毕业后东渡日本,入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学习,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同志一生的奋斗历程,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历史紧密相连,同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历史紧密相连,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历史紧密相连。
李大钊少年读书的时代,正是中国已经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时代。帝国主义的蛮横侵略和中国人民的英勇反抗,在李大钊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钊自束发受书,即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之事业。”李大钊如是说,他热烈搜寻当时宣传新思想的书刊,贪婪地读着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著作,几乎手不释卷。
年1月,日本政府向中国政府提出了旨在从中国攫取巨大利益的“二十一条”要求。李大钊参加中国留日学生总会,并被推举撰写《警告全国父老书》。李大钊回述甲午战争后20年间痛史,提出:中国“待亡”已很久了!所以没有马上亡国,原因在于列强在侵华过程中形成的“均势”,此均势“牵一发,则全身俱动”。所以,欧战爆发,“正如铜山东崩,洛钟西应,而呱呱坠地之中华民国,遂无安枕之日”。不仅如此,他对日本政府的阴谋诡计洞若观火,他认为,“二十一条”是日本吞并中国之由来,是每一个中国人镌骨铭心、永志不忘的奇耻大辱。
在日本留学时的李大钊
《警告全国父老书》
年,李大钊进入北京大学担任图书馆主任,进入北大的李大钊,很快就置身于新文化运动的中心,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但标志着他正式投身到这个阵营的还是他发表在《新青年》上的第一篇文章——《青春》。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极大地鼓舞和启发了李大钊,他以《新青年》和《每周评论》等为阵地,相继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再论问题与主义》等大量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著名文章和演说,阐述十月革命的意义,讴歌十月革命的胜利,旗帜鲜明地批判改良主义,积极领导和推动五四爱国运动的发展,成为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我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人。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庶民的胜利》
如果说陈独秀是五四运动时期的总司令,李大钊则是早期共产主义运动的旗手。年初,李大钊护送陈独秀去天津,他们扮作下乡讨账的商人,赶着一辆骡车一路颠簸而行。一路上,两个人留下了一段“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的佳话。后来,陈独秀在上海筹备建党时,考虑到党的名称,究竟叫共产党,还是叫社会党,拿不定主意,于是写信给李大钊征求意见,最后由李大钊确定了党的名称,就叫中国共产党。同年3月,李大钊在北京大学组织中国第一个马克思学说研究会,聚集了邓中夏、高君宇、张国焘、黄日葵、何孟雄、罗章龙等一批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青年知识分子,为建党作准备。
中共两位创始人南陈北李的雕塑
之后,李大钊多次领导进行革命活动。年,李大钊在极其危险的情况下,积极领导并亲自参加了北京反对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的三一八运动,号召人们用五四的精神、五卅的热血,不分界限地联合起来,反抗帝国主义的联合进攻,反对军阀的卖国行为。
李大钊的革命活动,遭到北洋军阀的仇视,他们下令通缉李大钊。年4月6日,奉系军阀张作霖勾结帝国主义。在北京逮捕李大钊等80余人。在狱中,李大钊备受酷刑,但始终严守党的秘密,大义凛然,坚贞不屈。4月28日,北洋军阀政府不顾社会舆论的强烈反对和谴责,将李大钊等20位革命者绞杀在西交民巷京师看守所内。临刑前,李大钊慷慨激昂:“不能因为反动派今天绞死了我,就绞死了伟大的共产主义,共产主义在中国必然得到光辉的胜利”。他高呼“共产党万岁!”英勇就义,时年38岁。
“南陈北李,相约建党”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建党史上一段被人传颂的佳话。两人从“北大共事”到“相约建党”,在当时享有很高的赞誉。对于“南陈”与“北李”的丰功伟绩有人写诗颂扬道:“北大红楼两巨人,纷传北李与南陈;孤松独秀如椽笔,日月双悬照古今。”
文案
外联部孙靖雅
排版
外联部孙靖雅
校对
宣传部杜雨泽
政法学院学生会外联部
首师政法
崇德求真,知行合一
正直诚毅日新博达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