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年上小学之后,对伟大祖国的长江、黄河两大河流有了些了解,感觉上似乎黄河的名气更大一些。你看:当时风靡一时的《黄河大合唱》,我们也会唱两句。还认为黄河流域孕育了中华文明……所以,对黄河崇敬有加。
你看《上甘岭》电影里, 报务员在隆隆炮声中,对着报话机满头大汗地大声呼叫:“长江!长江!我是黄河!我是黄河!听见请回答!听见请回答……”这个经典的镜头强烈地印在我们的脑海中……清江市有我们引以为傲的大运河,只不过那时觉得没有黄河和长江的名气大。在电影和其他文学作品中,没有听说有过“我是大运河”、“我是里运河”什么什么的呼叫的。
其实,我们清江市并没有远离黄河,我们同黄河有着千丝万缕的、扯不断理还乱的关系:在如今的清江浦区和淮阴区之间,就有一条戴“黄河”帽子的河,却是“废”当头。我在外省人面前,总不能吹嘘“我们有废黄河”吧?多少年来,我好不憋屈……
让我们再捋一下这条河的来龙去脉吧。她原是流淌了千万年的淮河。年黄河夺淮,自河南兰考向东南,经民权、砀山、徐州、铜山、睢宁、宿迁、泗阳而来,转向涟水、阜宁、滨海入黄海。年复又北徒,由山东东营入渤海。因此,现在有的称呼这条河“古淮河”,有的称呼“古黄河”,有的称呼“黄河故道”,都对。但是在国家权威地理学术层面,在地图上标注这条河的名称,讫今依然是“废黄河”。
这条黄河故道,流淌了年的黄河水,裹挟着大量的泥沙沉积下来,层层叠叠,使此河成为悬河,经常泛滥成灾……黄河夺淮(这夺字,表明当年是强盗般的夺,夺得蛮横、夺得凶残)的悲剧,使“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的富庶地带,一下子变成了在黄淮流域出了名的穷困地区。这里的人们,讫今还在努力挣脱历史留下的落后之帽……
不多说了,黄河故道,我恨死你了。
我同这条河认识的很早,以前经常上桥过河。但是,真正的亲密接触,是年的3月份。我们淮师初中班去淮汽公司大修厂学工。那时,淮师工宣队就是淮汽公司派出的。大修厂的北墙外就是废黄河。我们几个同学中午吃过中午饭后,到河边玩。玩到兴头处,有人起哄要下河游泳。三月份的天气还冷,我们还穿着“卫生衣”(现在称绒衣)呢。虽有人面露难色,但经不住有好事者喊“谁不下水谁是……”的挟迫,只有脱了衣服纷纷跳下黄河。虽然是十三四岁的半大小子,但黄河水凉飕飕的,游了一会,我们一个个冻得嘴唇发紫,都嚯嚯抖抖地爬上了岸。我感觉:废黄河水下情况复杂,蹚着缓坡,会突然出现一个大陡沟,人会一下子掉下去。且暗流湍急,旋涡连连……难怪,这河每年都要呑噬几条会水和不会水的人的生命,让人们对这条废黄河产生几多畏惧……
这条河蜿蜒曲折,缓缓淌来、悠悠流去。她又给两岸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宝贵的饮用水水源,还确保了两岸农田的灌溉。两岸几乎保持了几百、上千年的原始风貌。大堤上柳树、槐树、水杉、杨树、芦苇、藤条等植物,枝繁叶茂、遮天蔽日,盘根错节、交错相缠。你会看到听到:鱼跃、鸟飞、鹅浮、鸭鸣……给我们带来了风光旖旎的原生态景观。自西向东:五河口、柳树湾、桃花坞、樱花园、东方母爱公园、古淮河生态公园、西游记文化乐园、日月洲生态公园等等依河而建,如同璀璨夺目的明珠,镶嵌在这条河的两岸。试想:如果没有这条河,这些珍珠会发光吗?这不都是依赖“废黄河”这天赐玉带吗?她虽古,但她依然青春焕发、生机盎然; 她渔网撒开、游艇激昂; 她船楫穿行、风光无限……
厉害了,我的河!我又崇敬你了!
欢迎转发与人分享
图片来自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原创声明:本